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午休心得体会(优秀7篇)

最新午休心得体会(优秀7篇)

作者:JQ文豪 最新午休心得体会(优秀7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午休心得体会篇一

十月十日至十月十三日,本人到绍兴市鲁迅中学观摩了“浙江省20xx年高中体育与体育课堂教学评比”。通过此次观摩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对自身今后上好每节课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本次教学评比的主题是:课改大背景下,运动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教授。通过主题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这次要观摩的重点就是:看这些教师运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目标技能的教授。

本次教学评比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和评比使体育课堂教学展示回归传统。自从提出新课程以来,试点地区的展示课形式变的花哨,一遇展示课必用到自制道具、背景音乐和多媒体,但对课堂本身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和效果却不深入思考。所以大会希望通过本次研讨能使我省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回归传统,突出实用和实效性。

本次教学评比一共有13节课参加了展示和评比,内容包括了:田径(接力跑、耐力跑),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篮球(体前变向运球),健美操(韵律操、步伐),武术(剑术)。由13位全省各地市选拔的优秀教师进行展示。教学评比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由东道主鲁迅中学随堂抽取学生上课,课前有一个小时时间让学生和老师进行一定的沟通。

本次评比一共历时3天,5个单元,每个单元结束,大会组委会都会有评委对本单元的课和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评价。总结评委3天的评价如下:

教学观念:首先,此次展示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进行冲击。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从教案的文字角度不缺乏理念,但操作过程中对理念的理解比较缺乏,对新课程的理解有误差。

教学思想: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双主体”即“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双主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矛盾,授课老师在这次展示中有所注意,教学的角色有所转变,教师不再一味盲目的灌输,学生也不再被动的接受学习,课堂中师生之间由教材作为中介,思想上有所交流。

教学目标:首先,在目标制定过程中由宏观转向具体,明确了课堂行为、条件和标准,但针对性不强。

其次,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与计划不符,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法不统一。

再次,缺乏教学行为实施后对目标的有效评价。目标是否达成要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定性。

教学形式:回归传统,比较接近常态化课堂教学。较好的体现了本次的主题。

教学方法和方式:首先,由重视教法到重视学法,由封闭走上开放,重视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其次,运动技术的教授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为主,向传统回归。

通过本次展示,评委们对授课教师做出了肯定评价,通过授课为所有与会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素材。评委们通过观看教师的展示更多的看到了教师们普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老师的整体设计教案、组织、课堂的驾御、语言、煽动力以及应变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评委针对新课程教学向全体与会者提出的思考

1、传统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的关系如何处理?

2、如何提高对运动技术重点、难点的把握?

3、在传统传授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如何开拓新的教学方式?

4、课型探索:选项教学后,单教材上课与传统课型模式的区别?

5、新授课与复习课如何区别评价,如何制定评价体系?

午休心得体会篇二

听了钱老师一节课后,我感悟颇深。本节课讲的是第六单元的写作课,在刚刚学完关于端午节的阅读课后,紧接着复习以及写作,收获颇丰。

课程一开始就是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大家回顾阅读文章,一幅图片一步提示,不仅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知识点紧贴课文,很好的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紧接着,钱老师带领学生提炼出来文章中的结构脉络,总结出来主要的词汇之后,围绕词汇以及结构词训练学生进行写作。最后,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写作来由此纠正错误以及讲解知识点。

课后,我想到了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对学科的热情,对学生的真情,由此我想到了情趣教学法。

俗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从其学”。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他们个性的尊重,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英语学习的各种活动,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沟通师生情感,时时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同时,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完成教学前的热身运动。一堂课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情况,教师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总之,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例如,教师扮演服务员,学生扮演顾客,顾客要喝饮料时说:“couldihavesomebottlesofmilk(pears)?”,服务员就拿出该件商品回答:“ok”,然后问:“howmanywouldyoulike?”,顾客答“two”,服务员就拿出顾客想要的东西说:“hereyouare”,顾客说:“thankyou”。实践证明,表演的过程就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表演了数遍之后,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句型。然后运用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使学生产生兴趣。

实践证明,初中英语情趣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模式。英语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午休心得体会篇三

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为期两天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收获还是蛮多的,下面就这次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4月17日,听了张静老师讲的《开火车》,乍看题目觉得应该是游戏课,但实际上是一节关于二年级表内乘法口诀的复习课或者说是练习课。张静老师设置的这一节练习课,它不仅让学生完整的复习了乘法口诀,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掌握了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张静老师的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归纳总结的枯燥乏味,非常适合低段的学生。张老师特别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去开展教学。比如在“开”火车时,有一个同学只开到了两节,她就关注到这个孩子情绪不是很好。于是,张老师就借助这个资源,问同学们谁能帮一帮那位同学,把这个火车开的更长一点。于是其他同学就开始思考,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火车我们可以往后开,其实也可以往前开,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照顾了孩子的情绪。

接下来,张静老师还做了《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讲座。我特别喜欢她提的这个尊重儿童视角的观点,尤其她举过几个例子以后,我更加认识到这个尊重儿童视角是有多么的重要。比如说她举了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说7+2=5,4+6=6。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的作业本上出现7+2=5,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学生把加减混淆了,可是这个学生接着做4+6=6,那么可能就不仅仅是混淆的问题了,当老师与孩子沟通之后才发现,孩子用了手势进行运算,他把7用手势表示出来,2也用两个手指,这样的话7用到了三根手指,2用两根手指,数来确实是5根手指。还有这个4+6=6,就举了4个手指,而6却是用两根手指(大拇指和小拇指)来表示,这样的话,确实是4+6=6。所以我们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思考他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的去理解并掌握知识。

听到张静老师说尊重儿童视角的时候,我内心是非常澎湃的。因为我本来是教初中数学的,也就是说,主要是跟稍微大点的孩子沟通。自从教了小学数学之后,我似乎把这个角色转换的不是太好,有时候真的不能以的儿童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做法,总觉得孩子们应该是懂事了。可是想想8、9岁的学生又真的能懂多少事呢?想想自己可能也因此伤害了一些学生。我觉得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我觉得以后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尊重儿童的视角。真的去了解孩子,从而去更好的教育他们。而不是总是以大人的视角想当然的去要求他们,要求他们达到什么样子,而没有明白他们真正的问题所在。

还有一节课是许卫兵老师讲的人教版三年级《认识分数》,我印象非常深刻。这节课自己以前也讲过,但确实没有许老师这么高的站位,他把整本书和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进行了整合。这个整合让知识的渗透显得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比如他说这个整数概念,“整个整个的数”。分数是什么呢?是因为有分才会有数这样一个概念。另外,他的板书真的是惊艳到了我,我本人的平时做上课的时候,这个板书确实做的不够好,我自己这一段时间本身一直在反思这件事情,这次看到许老师的板书以及后面学到徐斌老师的板书,我真的觉得板书的真的是特别的重要,以后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强自己的课堂修养。把知识的脉络以及构建的过程,完整的利用板书呈现给孩子,这可能是发挥板书的最大价值。当然,做好这些最主要是认真研读教材,研读课标,对整个知识体系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才能把自己的每节课去上好。徐斌老师上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用他的话说就是“三无课”。没有课件,没有情境,也没有固定的教案,但是他的整堂课知识的传授是非常的稳固,而且锻炼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全是一个“生本课堂”。

孙敬斌老师的《变化的量》这一堂课,这是基于这个正反比例之前的一节准备课,因为这节课,内容并不是特别的具体,就是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中的变量,从渗透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孙老师把这节课上得非常的轻松,他注重了知识的情境化。另外,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数学语言就是由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及普通语言相结合的。孙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理清条理,表达准确规范。孙老师整堂课都是让学生来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生活中气温的变化与穿衣件数,以及蟋蟀鸣叫次数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是经历了一个学得、习得,从而悟得的一个过程,最终形成知识体系。

潘岳老师,作为观课、议课点评的专家,他并没有准备稿子,但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感觉真的是非常真切,非常符合一个教育人真正的心声。比如说他提到了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总是依赖于课件,一张一张幻灯片的去放,而没有真的去注重到这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可能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这种现象。再比如说情境化的处理,有时候不需要情境的时候,我们为了上好一节课,非得给他找一个情境,而没有注重到新旧知识的衔接。他还提到了一个词语,叫知识体系,我感觉这个词语我们之前老说,但是现在好像又不怎么提了,可能我们更注重于课堂的“热闹”,但有时候热闹的课堂未必有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可能更多反思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效,这也正如这个学期我们一直在提倡“有效课堂的构成”。这确实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才真的是有效的课堂?我个人认为适合自己的学生,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发展,更利于孩子形成这个知识体系,应该就是有效的课堂吧。我感觉这几位专家,现在越来越重视这个“生本课堂”、“裸课”更注重教学效果,而不是一味的再去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什么情境导入、动态课件等这些问题,我感觉让教师回归于课堂,认真的去研究每一节课,做到对教材的完全把控,以学生学为主可能才会形成更有效的课堂。

听了很多教育理论,我觉得每位专家都有自己的特长之处,但作为我们一线教师,不能一味地去模仿,照搬他们的教育理论。应该做到活学活用,选择更适合自己学生、适合学情的教育方法。当然,如果能集每一位专家的优点在里面,那就更好了,但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消化,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课堂能力。

午休心得体会篇四

在“春的使者”招引下,4 月19日至21日,受学校的派遣我前往成都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武琼,张红,吴勇,宋运来的作文课及讲座。两天里我的心一直激荡着、澎湃着,甚至可以说是震撼,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这次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又有专家独到的讲座,无论是贾志敏老师的示范课《古文今译》,还是武琼老师的的《活动作文》,或是张红老师的作文教学《观察作文》,以及宋运来老师的《新编乌鸦喝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印象最深的还是贾志敏老师的《古文今译》,从一篇37个字的古文编写出500字现代文,让我知道了原来听课也是一种享受。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贾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他不断地让学生听后复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他要求学生听四句话后写下来,并且有具体的要求:字要写工整,标点写完整。在学生写的时候,贾老师边巡视边说:坐得正坐得直的小朋友字写得好。马上,学生的腰板便都挺得直直的。此外,专家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并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本次活动之二就是名师们精彩讲座。贾老师告诉我们,作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以训

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要形成“高、真、活、实”的特色。使一节枯燥的作文课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宋运来老师在讲座中送给了我们几个耐人寻味的字“能说会道,顺意写作”,他告诉我们,首先要知道一篇作文为何写、写什么、如何写、如何评等几大特点,使我茅塞顿开。各位专家们各有特色,使我受益匪浅。

在参加完活动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位特级教师犹如春的使者,插下春的种子,传播春的讯息,唤醒冬眠的动物,踏破河床的厚冰,并用她那灼热的情感,融化了大地的冬雪。名师的成长道路让我深深地明白:未来的教学路还很长很长,只有自身成长起来,强大起来,前面的道路才会宽广,未来才有希望!

午休心得体会篇五

20xx年11月,林校长带领我们一行8人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参加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和大问题教学的倡导者实践者黄爱华老师共同组织,来自全国一千多名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我们徜徉在桂花的海洋中,沐浴着桂花的阵阵芳香;漫步在漓江的两岸边,欣赏着漓江的夜色风光,顿觉神清气爽,为此次学习增添了风采。此次活动共聆听了9堂问题教学观摩课,7场学术报告。其中有黄爱华老师的《较复杂的平均数》,还有他和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同课异构上《认识方程》,还有一些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学新秀如:关少清、王开杰、胡治国、郑熔虹等人上的课,让人耳目一新,深刻地领略到大师独特的教学魅力,感受到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吸引力。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大问题教学的特点和步骤:

1、问题让学习发生,以问题为导向,从高到低落实。

2、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台前展示并主持,教师在后面适时引导点拨。

3、紧扣教学本质,思考并提出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基本问题,逐步细化、解决。

第一、建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第三、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合作学习。第四、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互动分享,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第五、师生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第六、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延伸。我们觉得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步建立关系可以归结为预习反馈,第二步提出问题和第三步尝试探究归为自学交流,第四步展示分享和第五步共同概括可以归结为展示点拨,第六步问题延伸可以归结为练习迁移。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都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完全按照大问题教学模式来上课,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和它大体一致,而且步骤上更精简些,但是一些本质上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表现在:

黄爱华老师在课堂上常对学生说,同学们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也是课堂交流学习的前提,光听还不够,还要积极思考,才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问题意识是教学的灵魂,开放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黄爱华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开放意识。他在课堂上常常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提出质疑。例如:他在上《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时,当同学们都认同用男生平均身高加上女生平均身高,再除以2来求这10人的平均身高时,经过他风趣的调侃,幽默的启发,就有好几个学生提出总身高还不确定,10人总身高是多少?的疑问,由此引导点拨,建立3种猜想:(1)男生女生各5人,平均数刚好141厘米;(2)男生多于5人,平均身高在141厘米到142厘米之间;(3)男生少于5人,平均身高在140厘米到141厘米之间。再具体展开列式,验证:份数对平均数的产生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应用。

1、请大家听我说,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并和下面同学互动。教师在台下主动倾听,积极互动,适时重复观点,迂回对话,适时追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后面环节中,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完善建构。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上的《认识方程》,内容很开放,是商场购物的情景题。她用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这件商品的单价,由此列式产生多元一次方程,学生学得兴趣很高。

生命化大问题的教学崇尚开放,有意识地让学生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萌生一种大智慧,开阔一种大视野,产生一种大境界。问题让学习发生,让课堂灵动,此次赴桂林学习,不虚此行!

午休心得体会篇六

比的认识这课是在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及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能解答简易方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牢固建立起比的概念,让比的意义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的教学之中。

张晓艳老师在教学中抓住关键问题,探究教学概念本质,让学生经历概念认知的再发展、再创造的过程。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丰富而有趣的事实中提取有关比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比的概念,深入理解不可度量的量需要两个量的比来刻画。

二、引导学生经历基于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引入一一形成一一应用的全过程,逐步深入理解比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突出比的度量价值,体验比的优越性。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表达、交流、质疑、反思。

张老师这节课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积极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午休心得体会篇七

英语是一门比较难教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发音标准更是很难,很多小学生说话都会有点不太清楚,让他们英语口语流利更是艰难,我们要如何教学,在近期观看的英语语音观摩课上,你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xx年小学英语语音观摩课心得体会。

10月30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xx小学开展的小学英语课堂研修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探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此次活动分三项进行:首先是xxx、xxx及xxx老师的语音教学研讨课,接着是集中研讨,最后由县教研员程赛华老师做最后的点评并介绍语音教学的方法及重要性。

活动开场是由实验小学xxx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like一课。陶老师在整节课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出了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陶老师让学生自主的发现字母组合的规律,并通过chant强化发音规律,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并能够按照语音规则自主地完成相应的语音练习。教师也适时地通过奖励苹果卡片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乐于开口,达到初步运用英语拼读的能力。

第二节是由至德小学xxx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unit3my friends语音课。胡老师导入部分亲切自然,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不仅巧妙地渗入本课的知识点,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胡老师通过大量的输入语音词汇,让学生变换单词,开口输出新词,丰富了学生知识储备,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三节是xxx老师的网络课,王老师的课十分精彩。整节课通过“好朋友”pete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语音教学中通过听歌找语音规律,并用chant强化巩固,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与老师的互动频繁,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能力,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精彩的语音课后,老师们都积极参与了评课议课,充分肯定了三节语音课的新颖和有效性,县教研员程老师也给予三节课高度的评价。此外,对于程老师所讲的语音教学要注重自然拼读这个观点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她认为,很多孩子用记忆单字母顺序的方法学英文,这样不仅延误了语言开发的黄金期,也扼杀了孩子的兴趣。而自然拼读法它会把复杂的发音归纳成有规律的、简单的发音,把英文的字母与发音联系起来,彻底解决学生学英语发音难、发不准音的问题,也能真正帮助孩子听音即可拼写、见词会读,值得每位老师认真学习,合理运用,做到教学无痕,教学相长。

本次课堂观摩活动是对语音教学的一次有效探索,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规范的模板,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在今后的英语语音教学中,我会认真汲取三位老师的精华之处,让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逐步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英语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带来的幸福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