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最新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精选5篇)

最新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精选5篇)

作者:BW笔侠 最新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精选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一

摘要:

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对此问题有充分的认识,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因此,通过本研究,让广大幼儿教师了解自身的真实情况,并为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我国公布了《—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小学建设”。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字,-20间,中央财政已为此投入100亿元,建设学校7651所,惠及学生约200万人。10多年来,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也暴露出来,特别在安全管理方面,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本课题就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情况

南昌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全县有学校306所,其中农村初中24所,小学258所,农村社会力量办学3所,农村学校占学校总数93%以上。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学校规模小,条件较差等原因,加之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城市转移,所以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南昌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条件差,投入少,办学效益不理想,年轻老师很难留得住,城乡教学差距加大。为此南昌县委、县政府从开始,在全县开展农村寄宿制工程,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整合资源。自工程启动以来,南昌县财政分别对南新明德寄宿小学、泾口东风寄宿小学、幽兰渡头寄宿学校划拨建设资金,用于学校新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附属设施。目前,3所学校都已完工,截止到,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有25所,在校学生数157990人,其中寄宿小学295人,初中11149人,高中6047人。农村寄宿学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调研了解,虽然我县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上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农村寄宿制学校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在安全管理方面。

二、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未形成系统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学校作为学生求学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广大师生在校安全理应摆在重要位置。在我调研中发现,“安全”二字虽时时挂在校领导的口上,安全制度也在四周张贴,但在具体实行操作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如某中学的学生宿舍高楼层门窗未安装护栏,如学生打闹推搡,极易发生意外。还有的学校管理的制度看似严格,可管理人员思想松懈,具体执行的人员也不专业,特别是校园保安年龄也偏大,即起不到前期预防作用,在发生校园安全事故时又难以确保师生的安全。

(二)各乡镇分布不均,学校条件参差不齐

南昌县现有18个乡镇,263个行政村,地域分布极广,有的乡镇设立寄宿制学校,而有的则与邻近的乡镇合并成立一个学校,这样就造成学校资源分配不均衡,师生人数也相差甚大。还有的因为学校偏远、资金不足、领导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学校建设长期投入不足,校园环境、设施等都非常陈旧。我们去到的某中学,老师办公室都还是水泥结构的老房子,只有一台吊扇,学生宿舍环境同样较差,很多学生不愿意住校,有的在外租房或是借住亲友家,使得学校无法统一管理,给学校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三)重硬件,轻安全教育

在我们调研的几个学校中不乏新建的校区,校园环境与住宿环境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交谈中却发现,校园中虽多处放置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但由于疏于安全教育,真正会使用的人并不多。调研时还有领导认为升学率才是关键,升学率上去了,学校一切就好了,轻视学生安全知识的灌输,更不要说逃生演练,这些学校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四)经费不足,安全管理举步维艰

财政每年对学校有相应的补贴拨款,但拨款一般要专款专用,而针对学校安全这块的拨款很少,对大部分学校来说是杯水车薪。我们走访的几个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本身基础建设较差,所以一旦申请到了资金,基本都用来加强基础建设、美化和维护校园环境,或是用在水、电等费用上。一些本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资金也被挪作他用,致使安全管理资金更加短缺。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安全工作开展困难,例如农村寄宿制学校值夜班老师补贴少、校园保安的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凸显,学校安全的第一道关都无法保证。

(五)安全事故责任不清,学校压力大

“事故猛于虎”,一场事故不光摧毁了一个家庭,对学校而言也是头痛至极。我们了解到在几所乡镇学校的校长提出辞呈,安全压力大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学生的安全事故,“那简直就是要脱一层皮”,许多学校领导都是周日到周五在学校度过,即使周末回家也是提心吊胆,纵使一再强调安全,仍有意外发生,由于事故责任有时无法划分,而相关法律制度又不健全,对前来闹事的家长学校只能采取妥协忍让的态度,心理承受压力之大,令许多校领导苦不堪言。

(六)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不安全隐患较多

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在村庄中,学校周围都是民房,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村民会在自家的房屋内开小吃店、网吧以及出租屋等。由于学校生活饮食的单调乏味,很多学生下课或放学后都想出校门吃饭、玩,有些学生甚至在校外租房,虽然教育部三令五声禁止学校周边两百米内经营小卖部、网吧等,但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即使学校多次与村里协商,也收效甚微。如我们走访的泾某中学,学校处于村庄中央,周边很多村民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学校和村民协商,一些老实点的村民就会不做声,一些刁蛮一些的就会和学校吵,认为学校断了他们的生路。

三、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安全教育

首先安全教育要常态化。要认识到注重学校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对已发生的各类学校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尽管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大部分原因都与管理紧密相关。其次要认识到良好的安全管理是宣传教育成果的重要口碑。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就像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后要认识到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安全管理必须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知识考核也应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应加强教师自身的安全知识更新,一方面把安全知识纳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定期演练考核。

(二)做好加减乘除法,推进寄宿制学校均衡发展

“加法”:加大教育投入,做好“加法”这篇文章。建议教育部门针对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学校增加安全管理经费,增设专职门卫、保卫人员的编制,聘用受过专业训练的健康人员当门卫,并根据师生人数,配齐保安人员,并对内部安全设备进行更换维修。备至少一名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老师,并购置平常常见病情必须的药品和医疗器材,保证学生患病或学校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有效、安全的救治。“减法”:减缩相关学校,高位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关部门人员需广泛调研,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针对就读人数偏少的校区撤校,合理的并到附近地区,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建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稳住生源。“乘法”:乘势积极而为,引导鼓励学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坚持按照“统筹谋划、分批抓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分多个阶段,组成多形式多层次的校际联合,让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亲”,实现资源互补。二是探索创新干部教师管理机制,引导鼓励校长教师在“结对校”或全县范围之间交流轮岗。三是开拓思维,突破区域局限与城市学校结对帮扶,形成城市优质学校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实行省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制度。“除法”:除去发展瓶颈,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一是学校联合当地城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无证摊点进行整治,净化校园周边坏境。二是清退校园闲散或劳动力低下工作人员,确保校园环境的纯洁。

(三)落实经费投入,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一方面学校安全管理需要人和“物”的支撑,而这都有赖于经费的保障;另一方面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可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再者学校校舍建设经费、事业发展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杜绝因“物”的方面缺憾而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教育与财政两个部门应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办学经费落实到位,防止因硬件建设不达标而产生学生伤亡事故。

(四)重视寄宿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更好地参加其他活动,如增加学习校体育设施、组织体育比赛、开设兴趣班、图书角等,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三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技术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普及电脑,许多家庭也为了孩子能够在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更快更早地接近科技前沿而购置了电脑,使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但是,据调查,上网的学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在玩游戏,百分之十五是在交朋友,百分之十三以上的男生因上网而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是吉首市最大的农村学校,也是受网络冲击最大的学校。多年来,教学质量排名曾连年倒数,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爬墙砸墙现象屡见不鲜,半夜外出司空见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可谓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气。其实,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与发达地区和城镇学校相比,有着共同的地方,更有着典型的特殊性。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摆脱网络影响有如下体会。

一、农村学校学生上网影响成因

1、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吧的经营越来越有利可图,网吧不仅遍布城镇,而且在农村地区也如雨后春笋。同时由于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的整顿鞭长莫及。因此,黑网吧也就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就开在校门口,像一个个漂亮的陷阱使许多学生失魂落魄、丧失意志、无心学习。

2、家庭因素的影响。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有增无减,监护明显不足。特别是一些夫妻不和或离异的家庭,这些孩子过早缺失亲情的抚慰,他们就会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混入网吧,追求一种归宿感和情感的寄托。另一方面,农村不少家长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孩子们在做什么,所以不能和子女在这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更不用说引导。所以,现在很多农村父母对子女痴迷于网络只能停留在焦虑阶段,或者采取强制手段来强迫孩子离开网吧。这种无能的手段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却根本无法教育子女摆脱对网络的痴迷。所以,教师不能再等待,也不能依靠家长,必须勇担责任。

在假期,由于农民工的增加,很多孩子在家无需干农活,在漫漫寒暑假完成作业之后,就不知道自己怎样去打发时间。虽说可以参加体育活动,但也不可能一天到晚锻炼。再说网吧又有空调,既可避暑又可防寒,在这个时候,网络就成了他们的最佳去处。再说,现在的家庭子女较少,又能跟谁玩呢?父母忙于工作,同学难以相聚,网络无疑能满足他们这种需求。

3、寄宿制学校特殊性的影响。由于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一旦娱乐活动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越墙而出。对于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当他们在交往中或在学习中受到挫折时,当他们与人沟通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网络游戏、qq等虚幻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无需考虑父母,只要骗过班主任就可以大干一场。对于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旦回到家里或节假日,也会寻找一种感情释放,难免个别意志薄弱者从此也会沉溺于网络游戏。

初中生刚步入青春期,情绪、性格处于最不稳定的形成发展阶段。首先,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而现实生活中只有部分人被肯定,这是远远不够的,而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其次,他们渴望独立,追求刺激,善于模仿,却又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再次,他们具有极强的逆反心理,尤其反感老师和家长的管教。与老师、家长相比,他们更喜欢与同学、亲戚间的兄弟姐妹交流,也更乐于他们的影响,他们之间交往程度的深浅直接决定了影响力的大小,他们的话题一旦指向游戏时,其影响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二、消除学生网络影响的方法

1、注重疏导。首先,如果老师一味反对学生上网,会适得其反,学生可以通过欺骗老师或半夜越墙外出,也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疯狂,所以,疏比堵要好。我们可以加强学生的人格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让学生知道真实的生活是根本、虚拟的网络是幻想。人不能没有幻想,但不能在幻想中生存,网络只是现实生活的调味品、润滑剂。再次,我们可以把网瘾学生集中起来,让他们组成校园电脑兴趣小组,教他们更多电脑的知识,给他们问题,让他们解决,把学生从网络游戏的泥塘引向网络知识的大海。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寄宿制学校的孩子,特别是初一的孩子,最开心的莫过于受到老师的表扬,最不开心的莫过于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们绝大部分刚刚离开父母,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心灵依靠,他们时刻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呵护,特别是那些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旦这份情感缺失或激化,他们就会另寻精神寄托。所以老师要学会赏识,多表扬、鼓励和肯定,给学生以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3、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淡化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回自尊和找到展现自我的平台。我校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投入了不少资金,组织了校园篮球、乒乓球、健美操、书法、美术、电脑、音乐等兴趣小组。各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其内容之丰富堪称本地区寄宿制学校之最,但效果并不像老师们想象的那么好。首先,加入兴趣小组的学生大都是那些不爱上网的绩优生;另外,有的学生加入了好几个兴趣小组,忙得不亦乐乎,反而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我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应把侧重点偏向“差生”,让他们旺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电脑资源。

4、搞好家校联系。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给家校联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纸条、家访、托信等方式弥补这一欠缺,启发家长,让他们懂得怎样教育子女。例如,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便于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建立平等、愉悦、信任、理解的家庭关系,避免忽视、冷漠和体罚;帮助子女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以有效的沟通方式解决子女在成长中的困惑,及时了解子女身心发展动态;设立适合子女发展的期望值和目标,让子女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5、与执法部门密切配合。近两年来,我校与当地派出所紧密配合,派出所学校执勤室挂牌执勤,老师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把违纪学生从网吧里抓出来,老板只有干瞪眼。这种配合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有助于学生戒除网瘾。

总之,只要学校、社会和家庭联合起来,齐抓共管,切实履行好各自对未成年人的责任,认真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在心理上加以引导,那么,随着农村合格学校建设的发展,一定会让网络这把双刃剑发挥它最大的正面作用。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四

一、前言

我们对凉州区农村几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做了调查,以观全貌,为农村中学的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供同行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自己手头拥有的资料和到教育相关部门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设施方面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以凉州区8所具有农村代表性中学为调查单位,对学校的体育设施以及学生对本校的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做调查,从而获得相关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4、综合分析法。运用比较科学的多种方法,对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三、调查结果

1、从调查的情况来看,8所农村中学所拥有的我们选中的常备体育设施主要存在着以下差异。见表1。人,学校所拥有的场地设施均为2-3个,有的学校没有我们所选中的设施当中的一到两项,其中,田径场和篮球场每个学校都有,而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在部分学校形成空白。这其中,尤以羽毛球场的分布最少。

2、被调查的学校均无专职的人员管理和维护,仅靠本校的代课体育教师管理,而当场地设施出现了问题也由本校的体育教师提出建议,学校再根据情况来进行处理。

3、用满意、十分满意和不满意三种表现形式来划分。见表2。

四、对现状的分析

目前,各学校都在施行素质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体育课应以实践课为主,重视实践锻炼”,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拥有一定量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凉州区农村中学的体育设施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总体水平较差

(1)从我们调查发现,几所中学的运动场地较小。学校的运动场地面积应能容纳全校的学生同时做课间操。其中小学不宜小于2.3m2/人,中学不宜小于3.3m2/人。就此来看,学校所拥有的田径场地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其中,许多学校的篮球场、排球场等在田径场的中间,我们称之为“镶嵌式”。8所中学当中,有5所中学属镶嵌式。3所中学中,田径场也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2)学校的球类场地设施拥有不平衡。在这几所中学中,篮球场每个学校都有,但数量较少,平时都不能满足上课班级的需要。而课外活动的时候更是人满为患。而其他几项,如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有的学校有,有的学校则没有,相对来说,如此匮乏的体育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锻炼所需。

2、场地设施的标准令人担忧在拥有的基本的设施场地当中,设施的标准程度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校田径场地只是一片平地,并没有跑道。而球类场地的标准更是不存在,两个篮球架相隔28米。两根柱子间隔9米,挂个网子就算是排球场了,没有最基本的线条。乒乓球台上用砖头块一摆就算是球网。学校所配备的篮球、排球等,好点的就是体育教师拥有一个,更有甚者一个学校只有一个篮球或一个都没有。

3、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本校设施的满意程度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基本上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本校的体育设施评价较差。教师的满意程度为47.5%,学生的满意程度仅为44.8%。仅有的设施和场地也缺乏相应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另外,学校领导对体育的喜好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校体育设施现状,我们在座谈中就发现,学校领导爱好体育的学校,设施就好一些,学生的平时活动时间就多一点,评价也就好点。而学校领导不喜欢体育的学校,就相对差一些。

五、结论与建议

1、加强重视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的重视,加深对农村学生体质状况的了解,从而加大对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的完善和补充。建议建立专项资金,以提高农村中学的体育设施状况。

2、学校建立完善的.体制学校领导应改变对体育的认识,加深对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消除对体育的偏见,加强对本校已有的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利用有限的资金,最大力度地改善本校的体育设施面貌,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更好的身体,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学习。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作为学校体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特点。抓住自身所拥有的一切条件,努力并切合实际地发展适合本校的运动项目。如自制较为简单而又价廉实用的体育器材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采用不同的运动形式,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总之,农村中学的体育设施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通过全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相信落后的面貌终究会改变。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五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展开研究,能够丰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为幼儿教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概括,使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理论更完善。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解剖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2.实践意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幼儿教师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之一是通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找到缓解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人际交往和谐,以及幼儿教师幸福指数的提高。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自身而言,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于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与幼儿教师的访谈:访谈幼儿教师,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及是否有职业压力。

2.问卷法。由所选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填写,主要针对幼儿教师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关问题。如是否觉得受到社会尊重、是否实现个人价值等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

3.文献检索法。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资料。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的调查、采访,研究者做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对问卷设计中的13个问题,回答“是”的占比情况如下:1.是否觉得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重大,占65.69%;2.是否感到没有受到社会的尊重,占72.55%;3.是否感到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过多,占60.78%;4.是否感到付出太多,所得报偿太少,占87.25%;5.是否感到社会地位低下,难以找到自信,占50.98%;6.是否觉得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占6.86%;7.是否感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占50%;8.工作最大愿望是否是受到尊重和重视,有归属感,占70.44%;9.是否感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56.86%;10.是否对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曾经后悔或一直后悔,50.9%;11.是否希望得到进修机会,98.04%;12.是否感到进修机会很少或总是轮不到自己,90.20%;13.平均日工作时间是否在八小时以上,占80.39%。

(二)结果分析

第一项结果显示,65.69%的幼儿教师认为这一职业社会意义重大,而与此同时感到没有受到社会尊重的竟有72.55%,两项比例都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认为从事的职业社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却得不到社会给予的足够肯定,这一落差造成幼儿教师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从而产生不自信感。在第6项“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这一点上仅有6.86%的人同意,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比第一项,这表明绝大本部分幼儿教师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渴望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以至于造成第9项有56.86%的教师认为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对比第11、12项希望得到进修机会和认为平时进修机会很少轮不到自己的比例竟如此之高,都高达90%以上。这“两高”的出现,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识到了职后进修的重要性,也渴望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而第7项50%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正是因为职后教育的严重缺乏。

三、思考与对策

(一)造成原因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不难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工作落差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太过琐碎、幼儿园内男女比例不当,等等。种种原因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乏力,继而成为心理压力。

(二)研究对策

对此现状,研究者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三条参考意见:

1.转变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自己应怀揣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出发来教育孩子。幼儿园在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给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可采用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提出,使教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烦琐的工作。

2.分享好办法,高效完成工作。在幼儿园中,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但工作量却相差不大。这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除去自身的能力以外,好方法也十分重要。幼儿园可经常组织老师们交流、分享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小技巧等,共同提升工作效率。

3.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多为教师们增强多方面的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教师们的自信得以提升。在评价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机会,给教师充分表达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漪.154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5(9).

[2]朱晓红.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促进策略的阐释[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2(6).

[3]杨凯红.幼儿教师心理调适刍议[j].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