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习报告>2023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模板8篇)

2023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模板8篇)

作者:温柔雨 2023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模板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篇一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06页至107页。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研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数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3、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

2 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贯性。)

(二)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25分钟)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4、在教学例2的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5、“算一算”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7分钟)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做“课堂活动”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游戏的玩法,在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进行游戏。

2、做“课堂活动”第2题时,先让学生写出每道题的得数,再组织全班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抽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口述口算过程。

3、做“课堂活动”第3题时,先让学生估算,并与同桌交流估算方法。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此来验证自己的估算结果。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3分钟)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节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24.83+51.6=76.43(元) 小 49.5-32.48=17.02(吨)

24.83 数 49.5

+ 51.6 点 - 32.48

————— 对 —————

76.43 齐 17.02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

(设计理念:让学生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设计,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篇三

又学了一会,我决定先休息一下,哪怕仅有十分钟也可以使我的脑子放松一下。于是,我伸了伸累的发酸的右手,起身向院子里走去。

来到院子里,走到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凳子”前。坐下后,一群蚂蚁吸引了我,以前,我从书上看到过,蚂蚁可以搬起比自己的身体重几倍的东西,但我并没有亲眼见过,这一次,我倒要看看,书上说的是不是真的。

果然,我看到的那只蚂蚁发现了不远处的一块小骨头,便一溜小跑跑回了蚂蚁洞,并带领了许多蚂蚁一起去搬那块骨头,那群蚂蚁一起使劲,我也为它们加油,但是,那块骨头纹丝未动,蚂蚁们并没有灰心,而是回到了蚂蚁洞找来了蚂蚁洞的全部蚂蚁,那群蚂蚁一起努力的搬着它们的美食,然而,那块骨头还是无情的一动不动。蚂蚁们或许还抱有一线希望,它们四散分开,不一会又集合在了一起,这时,我明显的发现现在的蚂蚁数量明显的超过了刚才的蚂蚁数量,它们大概把所有的同伴都找来了吧!许多只蚂蚁搬呀搬,骨头仍然一动不动。这次,蚂蚁们大概已经灰心了吧?渐渐的,骨头上的蚂蚁少了,又过了一会,又有一些蚂蚁离开了骨头,然后,又走了一些蚂蚁,最后,骨头上只剩下了一只蚂蚁,最终,它也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那块骨头。

“唉!”我不禁感叹道,蚂蚁就是不如我们人类,毕竟只是一些低级的动物而已,就是没有我们人类那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看我们人类,不管多么艰难,多么危险,我们总会成功。而再看看它们那群蚂蚁们,虽说一个个能搬的动比自己身体重几倍的物体,可以说比我们人类的生理条件好,但我们人类能做到的事,它们却不能,因为它们没有一种好的精神!我不禁暗自想道。

我起身准备到外面去活动一下,毕竟过度的劳累也不利于学习。

可我刚走到大门口,却看到了一个我意想不到的场面:刚才那群搬运骨头的蚂蚁们现在正在搬运着其他的食物兴冲冲的向蚂蚁洞走去。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它们之所以放弃那块诱人的骨头,是因为它们知道再在这块骨头上搬运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于是它们果断的决定放弃了那块骨头,去寻找别的食物。

对啊!有这件事我想到了我的学习,玩乐不正像那块骨头一样诱人吗?但一味的贪玩只会一事无成,只是白白的浪费时间而已。所以应该果断的放弃掉玩耍,去学习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收回了将要迈出大门的脚步,快步回屋去继续学习了……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篇四

学会舍弃,我们得到的才会更多。

学会舍弃,我们才会走得更远。

“有舍才有得”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舍弃了外界的喧嚣繁杂,我们才能从书本中收获一份宁静闲适。舍弃了沉重的包袱,我们才能一身轻松走得更远。

不舍弃无以致远,看那乌江的项羽,失败后,只知妄自哀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天亡我也”。殊不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没有舍弃失败所带给他的打击与悲痛。也就注定他不会拥有“柳暗花明”,不会走的更远。再看那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牛顿,他的三大定律,揭开了物理学的神秘面纱,扩清了萦绕在人们心中的迷雾。然而成功之后,他轻身飞向了神的天空,不再为物理学的发展呕心沥血,不再力求更深的研究,他不会舍弃成功带给他的荣耀与光辉,也就注定了他不会再有新天地。

看那东晋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闲适惬意,流进了宁静之中。他倘若不是舍弃了腐败官场的那份勾心斗角决意回归自然地怀抱,又怎能换来那份恬淡的小日子。看那滑稽山的勾践,为吴王洗马,为夫差尝粪,何等耻辱,何等悲惨。他倘若不是舍弃了世人鄙夷的眼光,舍弃了失败的包袱。又怎能换来他那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磅礴气势与一世英名啊。

不舍弃无以致远。倘若没有舍弃,我们就不会跨越重重阻碍,就不会懂得更多。就不会知道最适合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在时间的缝隙中行走,在行走中舍弃,在舍弃中成长。就让舍弃化作一双强有力的翅膀,我们终将会摆脱束缚我们的牢笼,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学会舍弃,我们才能得到更多。

学会舍弃,我们才会走得更远。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篇五

现实生活里,也许我们会遇到进退维谷的困境;也许会遇到人生的坎坷不平。这时,我们必需要选择一条的道路走下去。可是,在选择一条路的同时,就意味着必需要放弃另一条路。放弃、选择,也许如果你那走一条路会成功一小部分,但是,你必须放弃小小的成功,走另一条艰难的路,你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爱上了魔方这小玩艺儿。别看它小,但必须掌握技巧才能把六个面都拼起来。都好几个星期了,我手中的这个一面只有四块的小魔方,却依旧没有任何进展。电视上说,的魔方有上亿种变化,可是只有一种实正确的,“唉!”我把这魔方抛起来接住,再抛到天空,再用手接住。这都多长时间了,六个面只有一面颜色相同,其它五个面还在和我较劲。可是这次我不敢再拆开了,拼好这一面就废了我不少时间。

爸爸建议我拆开这一面,因为只有拆开它才可以让其它五个面都有成功的机会。可我却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我已经比较满意了,和我一起开始拼魔方的小伙伴,一面都没品好呢!爸爸摇摇头,说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沉迷在这六分之一的成功里。

我的心顿时豁然开朗。

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讲选择与放弃。在不少时候,我们经常陷入两难的困境:选择了一件东西,又感觉前面又更好的选择。等等再说,又担心再也没有机会选择。得到的教训是:一心想摘取美丽的花,最后可能连枯萎的花也摘不到。生活,因为舍弃而精彩。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篇六

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4页“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机和是8分,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并初步感知加感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看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理解算式的含义,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自主探索,动手操作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蓝猫)

()蓝猫: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今天,我要试一试你们的本领。

2.同学们,蓝猫要试的第一个本领就是请小朋友们和老师对口令,合成8

(出示卡片8的合成)

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蓝猫决定带你们去参观游泳馆,想不想去啊

1.教学例1:(出示)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同桌交流)

生:有5个小朋友在池中和3个小朋友在池边。

生:有5位男小朋友和3位女小朋友。

生:有7位不戴帽子和1位戴帽子。

2、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呢?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板书)5+3=(8 )

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给大家听听

(2)你还能再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3+5=8

说说这道算式里的 3、5、8各表示什么?

(3)你还能提出问题吗?(先在小组里说说)

板书:8-3=( )

8-5=( )

说说8表示什么?5呢,3呢?

3、比较算式,加深理解。

小朋友们看,根据这一幅图,我们一共可以列出几个算式?(很多)并读一读这些算式。

4.及时反馈:一(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一幅图就可以写出4道算式,真当蓝猫夸小朋友的时候,小白兔听到了,小白兔不服气的说:“这算什么,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道难题,如果你们能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请看屏幕(出示54页试一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闯过了小白兔的难关,蓝猫可高兴了,它想带你们去开汽车,踢足球。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方法:说图意,列式

2.游戏:摘苹果(每个苹果后面有一道算式)师出示苹果,指名回答

生说算式,师板书

师:读刚才的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得数是8的算式。

师:再读刚才的减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8减几。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55页第4题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篇七

1.使学生掌握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处理得数里的0。

2.使学生能应用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的连加,并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三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每道题的得数。

提问: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2.笔算。

13.2—6.95    17.06+2.943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计算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节课按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进一步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让学生看例4,说一说题意。

提问:解答这道题要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这道题是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被减数是整数,你们能计算这道题吗?大家来试一试。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结合订正说明:当整数减小数时,也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整数看成小数,小数点就在个位后面。在小数部分相减时,可以从个位上退l再减。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时,这个0要写出来,并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让板演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得数与例4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强调指出:得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都是0时,这两个0都要写出来,并注意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3.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做的。

4.教学例5。

出示例5。

提问:按照小数加法的法则,竖式要怎样列?

(老师板书竖式)

接下来会计算吗?请大家算在课本上。(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注意指导学生十分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时用简便算法。

提问:谁能说——说,小数的连加可以怎样算?

小结:小数的连加,可以按小数点对齐的方法,把几个小数列成一个竖式,然后相加。

5.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道题哪一位上可以用简便算法,并要求说明理由。

(2)做练习三第3题前三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三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50元钱最多可以买哪几种物品?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各组讨论的情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整数减小数和小数的连加。整数减小数仍然按照小数减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得数里高位有0的写法:小数连加时,可以列成一个竖式来计算,关键是小数点要对齐,计算时按整数连加的方法算。在每一位上计算时,要注意用简便方法来算。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2题,第3题后一、二道题。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

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1、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上“和减法”,完成课题的板书)

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你是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

3、提出: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你打算怎样验算?

交流后:让学生各自验算,确定上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4、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提出要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三、做“练一练”

1、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并验算。

2、重点讨论7/12+1/4的计算过程,提醒学生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1、做第1题

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由于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先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2、做第2题

学生完成计算后,可以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要先通分,再分别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做第3、4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自己思考和计算的过程。其中第4题提醒学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五、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