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4篇)

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4篇)

作者:GZ才子

情况报告是对某一特定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内容,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某个问题的具体情况。阅读这些情况报告范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规范,提高自己的报告写作水平。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 政府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 统计 ,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 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情况调查报告

年初以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粮食喜获大丰收,预计今年粮食总产达到195.6亿斤,比上年增长18.1%;比“十五”期末增长66.8%。粮食产量创出了历史新高。预计实现5331元,比上年增长11.6%,比“十五”期末增长117.1%。

1、科学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质量。根据xx市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情况,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采取从易到难、分层次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方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一是对市区及城乡结合部进行重点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公益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功能,帮助周边乡村率先建成新农村。如富拉尔基区抓住省“千村试点”工程机遇,在长青乡实行整乡推进,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使全乡6个村实现了道路全硬化、亮化、绿化,消灭了泥草房,建起了农村别墅和扶贫公寓,基本上达到了城市普通居民生活标准。通过对另一个乡实行整乡推进,有望今明两年在全区建成新农村。二是选择规模较大、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设小城镇。龙江县景星镇是省级重点小城镇之一,全镇总人口7、2万人,城镇人口1、8万人,占到25、3%。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安置农村人口3000多人。三是结合并村撤屯规划建设中心村。如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有240户,只有7户砖瓦房。20他们抓住省级示范村的机会,多方筹集资金3370万元,建成四栋农民公寓20413平方米,使240户农民全部搬进新居,并建成1、2万平方米文化广场。在其带动下,二期、三期再建18700平方米农民公寓,将相邻的自强、奋斗两个村迁入丰林村,真正建成小城镇式的中心村。仅此一项即可以为两个村节省基础建设配套资金万元,又腾挪土地3200多亩,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融姿渠道。全市按照“一个县抓一个小城镇,一个乡抓一个中心村”的思路,积极探索了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和并村建设小城镇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和并村建设小城镇,并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模式,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标准和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建设中心村65个,撤并自然屯41个,腾出土地2.23万亩。建成农民公寓楼79栋,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吸纳农民1.2万人。

2、打造亮点,建成多条省级新农村示范带。注重试点,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从起,按照全省统一部署,xx市第一批选择127个示范村进行试点,已全部通过验收。年xx市保留和新增示范村、试点村总数达到120个。通过一年努力,120个试点村实现粮食总产14.65亿斤,同比增长11%,高于全市3.38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收入5680元,增长18.9%;。共完成公路硬化148.17公里,村内街路硬化94.71公里,自来水入户9813户,有线电视入户8280户,四旁绿化91.4万平方米,新建砖瓦房面积33.67万平方米,新建节能房1736户;新建村卫生院所8个;新建农村村级文体活动场所55处,极大的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在我们还打造出5条示范带,一是以铁锋区查哈诺村、昂昂溪区俄式风情园、碾子山区漂流为主的生态旅游示范带;二是以甘南县兴十四为主的科技园区示范带;三是富拉尔基区、建华区为主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四是以依安县丰林村、拜泉县自治村、整洁村为主的整村推进示范带;五是以依安县依安镇、富裕县富路镇、泰来县江桥镇为主的小城镇示范带。

3、发展生产,为新农村建设积攒后劲。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一是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全市上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互惠”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培植典型、扩大宣传等措施,推广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经营、场县共建7种经营模式,并制定《xx市土地规模经营标准》,在经营规模、载体、模式、机制、方式、效益六个方面进行规范,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使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配置,给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今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比上年增加137万亩,比上年增长15.6%。。二是加大“四个换位”推进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1户国内外500强企业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投资65.9亿元,新建了一批玉米、乳业、生物能源、拖拉机制造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加工企业。其中中国一拖兴建的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3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安置就业3000人;中粮集团投资兴建的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总投资17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带动农户12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现在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78户,到年末可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上缴税金5.6亿,同比增长12%和4%,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2.6%和93.1%。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第一经济”来培育,推动劳务产业的发展。预计到年末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占资源的53%,实现劳务收入76亿元。三是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万亩,同比增长33%,比“十五”期末增长88%。全市绿色畜禽饲养量达到690万头(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0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1大系列、1400个产品。克山马铃薯、大豆、拜泉芸豆、梅里斯油豆角、洋葱、泰来大米、讷河马铃薯、龙江小米和甘南葵花籽等9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品”年加工量发展到1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7%,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8%和143%。今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绿博会,总交易额达127亿元,比上届增长16%。

4、突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截止目前,为全市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做到应检必检;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18.65万份,达到农业人口的37.88%(未含试点县甘南),甘南做为试点县完成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6万份,建档率100%。,全市参加新农合农民达256万人,比2009年增加9.6万人,参合率平均达到99.8%。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xx市共建设农村公路15709.9公里,总投资58.8亿元,超过规划目标9374.5公里67.5%。农村公路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民群众收入的增加,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月,齐泰、齐嫩、大齐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齐甘高速公路主体通车。在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中,xx市境内建设4条高速公路,建设里程446公里。三是着力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全市共争取资金1.36亿元,打井配套安装自来水431处,解决了20.86万人的饮水困难。“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3.45亿元,其中国投资金为1.9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5亿元,共建1274处饮水工程,使66.93万人饮水不安全得到解决并吃上了自来水。

农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走访相关人员,在相关网站查阅这三种方法收集资料。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家长问卷与老师问卷三种。分别去这三个学校请学校的老师帮忙随机选择出12名外出务工子弟由这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和所在班级的老师做这次的调查。

学生问卷由18个问题构成,询问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条件和环境、子女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情况。学生问卷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家长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是否监督和检查学生的作业,学生在家的自觉表现性以及家长的学历、对孩子的了解、对孩子的满意度、希望孩子有个什么样的老师等共16个问题。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

老师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该学生在学校的作业完成情况,在学校与别的同学们的交流情况以及学习成绩等共10个问题。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

走访调查法包括走访xx乡其他学校或班级一部分资深老师,以及一部分的学生与家长,问题与问卷调查内容相仿,以此来扩大调查范围,增强结果的可信度。同时走访相关村镇的村子领导,大概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及年龄分布情况。

通过查阅相关的网站,了解到关于外出务工子弟相关政府部门给及的一些特殊政策。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情况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2%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3%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二)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0——16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而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懂得及时沟通,常常使留守儿童因缺少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在问卷中显示,65%的留守儿童表示缺乏安全感,希望父母留在身边,35%的儿童表示理解父母,但希望父母能经常回家看看。

(三)性格行为存在缺陷。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五)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安全等问题的产生,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大部分外来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来民工在外打工,生活的艰辛、经济的拮据,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又限于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疏忽,更没有设置目标。比如说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树立远大崇高理想;要求他们对人有礼貌,珍惜时间与生命等。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只要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就行了,而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树大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原则。对子女的学习、品德等方面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容易助长孩子的歪风邪气,使孩子常犯小错误,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管理,孩子出现不良的习惯,没有及时的制止,就会导致孩子以后犯错误越来越严重。例如:有的学生由于家长给的零花钱过少,首先想到的.是偷家里的钱,家长对此也没有加以制止或惩罚,最后导致敲诈勒索同学,甚至开始抢钱,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

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对策和建议。

“留守孩子”是当今我国青少年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特别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稳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种种迹象都已表明,他们的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对我们要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此,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之中逐步加以解决,逐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1、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形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利;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社会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并且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宣传部和精神文明办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在向留守儿童开展献爱心及“一对一”帮扶、“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还要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从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形成合力。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深刻的认识到。对于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虽然主要责任在家长。但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深造,在社会上逐步成长。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与逐步发展的社会都有相当重要的责任来帮助家长培育祖国的未来。而我们大学生更有责任与义务主动地去做一些我们这个年龄与能力所能做的事情,比如:

(一)在周六周日或者是寒暑假义务做一些留守孩子的家教,监督并帮助完成作业;

(二)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提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意见与建议;

(三)在大学生之间推广这种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行动,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这项活动中,以此来帮助学校与社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利的健康的成长环境,保证空巢里的子女也能健康全面发展。

农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20xx年7月,中组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团中央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关爱流动儿童工作通知精神,全面了解xx地区留守流动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前不久,xx市关工委和各区县(市)关工委组成调查组,历时四个月,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长、望、浏、宁4个县市的留守儿童和市内5个区流动儿童的状况开展了一次摸底调查。

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长、望、浏、宁四县市共有在校学生370366人,其中留守儿童97854人,占26.4%。宁乡县、浏阳市留守儿童较多。宁乡县留守儿童占在校生的45.9%,xx县仅占5.78%。偏远乡镇留守儿童的比例高,如宁乡县大屯营、沙田、巷子口等乡镇留守儿童达到70%以上。这些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51.9%,母亲外出打工的占2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22.1%。留守儿童托管情况是:单亲监护的占47.5%,隔代托管的占33.6%,亲属托管的占12.7%,寄宿学校的占6.2%。

2、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市内五区共有在校中小学生148587人,其中,流动儿童38189人,占25.7%。流动儿童最多的是雨花区(在校学生47838人)达14812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占全市流动儿童总数近四成。流动儿童比例最小的是开福区,占在校学生的12%。流动儿童相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总体情况较好,获得学校表彰的儿童有8090人,占流动儿童总数的21.2%,获市级表彰的有340人,占9%。流动儿童中入团入队的有20850人,占54.6%。据雨花区有关部门的调研,100%的农民工家长从不同方面对现有学校感到满意,并发现孩子来xx市区就读之后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和进步。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历来重视。对于留守儿童,望城县召集了有教育、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千名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xx县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建档率、临时监护率、入学率、巩固率、心理保健工作建档率的“五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并力争2008年社会各界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率达90%以上,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浏阳市淳口镇对留守儿童工作实行“四纳入”: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村、社区中心工作议题,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措施,纳入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对于流动儿童,2004年,xx市出台政策使得农民工子女“零门槛”到城区上学。20xx年又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实行“一费制”收费和杂费全免,同时,对在市区就读的近万名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贫困生,也将享受“一费制”收费全免的政策。市内五区均出台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合理确定定点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开辟绿色入学通道,并对农民工子女做到“五个一视同仁”:评优奖励一视同仁,入队入团一视同仁,享受助学金、学费减免一视同仁,对贫困生、残疾生的扶助一视同仁,参加活动一视同仁。芙蓉区对没有违规向农民工子女乱收费的定点学校,年底各奖励10万元。

2、学校教师尽心尽责。对于留守儿童,许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关爱措施。如浏阳市山田中学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的61.8%。该校先后完善了“留守儿童亲子活动室”、“心灵驿站”、“家长学校”和“留守儿童亲子家庭档案”,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协会”,建立了“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网站,开通了留守儿童免费亲情,组建了40多个手拉手亲子家庭,亲情家庭实行每周一谈、每月一通(通电话)、每季一评、每期一聚、每年一庆,让150余名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了一个随时都能感受亲情、倾诉心声的地方。20xx年3月23日,10余家中央媒体对“山田模式”进行了专题采访。对于流动儿童,市区所有接受了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均将外来人员子女学籍与本学区子女的学籍同时建档,混合编班。针对农民工子女较多的情况,许多学校坚持开展以关爱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互帮互助活动,如“城乡少年手拉手”、“在相互关爱中成长”、“献爱心、尽孝心和培养社会公德心”等活动。学校将社会各界捐赠的学生用品优先发给农民工子女,使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为新入学的流动儿童家长授课。雨花区树木岭学校农民工子女占了近90%。学校针对这种情况,自编教材《同在蓝天下》,分为“生活环境篇”、“安全白护篇”、“文明交际篇”、“自理自律篇”,从多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引导,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一些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砂子塘二小成功地创建了xx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流动人口示范性家长学校,八一路小学获得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等荣誉。在对新民路小学266名农民工子女的调查中,认为现在就读的学校比原来农村学校好的占94.1%,喜欢学习的占86.9%,学习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占87.2%,感觉自已很幸福的占94.1%。

3、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各部门和团体对农民工子女充满着关爱之情,千方百计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浏阳市淳口镇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志愿者协会,会员215人;镇共青团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21人;镇妇联成立了巾帼爱心妈妈服务队,参加者22人。同时,该镇还设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基金,由镇党委、人大、政府联合发出募捐倡议书,现已募集基金36500元。宁乡县沙田乡关工委配合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台帐,组建了网吧、歌舞厅巡视队伍,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和指导。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妇女主任寻豪英,原任过代课教师,现在她义务托管了当地的6名留守儿童。对于流动儿童,许多社区打造了“阳光驿站”等载体,使这些孩子们在每天放学后、父母没下班这段时间有人陪伴、照看。芙蓉区韭菜园街道芙蓉社区成立了“大手拉小手”楼栋关协组织、城乡孩子“手拉手”自治组织和“红领巾理事会”等团体,设立了“开心驿站”,下午4点免费开放,农民工子女可以参加“故事开心说”、“童谣开心唱”、“电影开心看”、“游戏开心玩”等,为社区内农民工孩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平台。xx县驻长办事处辖区内共有中小学生45人,其中,农民工子女22人。办事处关协的老同志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文体活动、进行家访,假期中要求学生上午做作业,下午到活动室锻炼,假期结束时进行作业评比。

1、留守儿童现状堪忧。一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心理问题缺乏疏导,从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或是任性自私,脾气暴躁,遇小事易走上极端。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望城县莲花镇的585名留守儿童中,有26%的孩子经常去电游室,13.2%的孩子经常抄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26.9%的孩子有逃学、厌学、旷课行为,从而导致有近4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父母离家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三是安全保障难到位。20xx年至2005年,浏阳市每年都发生了留守儿童溺水死亡事故。20xx年3月,浏阳市淳口镇一名初二年级留守儿童与社会青年打架,造成伤亡事故。四是难以全面发展。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有效监护,他们结盟拜把,称兄道弟,吸烟、酗酒、打架、甚至发生偷盗、敲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宁乡县龙田镇留守儿童达911人,占在校学生的53%。他们中表现好的224人,较好的200人,表现一般的291人,表现差的189人(占留守儿童的21%)。

2、家长履行职责不够。一是子女见不到家长。宁乡县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中,有45.7%的一年甚至几年才能与父母见上一次,父母与家里电话联系也较少,一般半月才一次,多数只问家里是否平安,对留守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关心不够。二是监护不到位。有的留守儿童由单亲监护,但监护人整天沉迷于麻将,没有时间关心孩子。有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其中大部分监护人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极低,很少管教,生怕管得太严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愿意严肃指正,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就成了问题学生。三是家长不过问。将子女带进城区入学的农民工,起早贪黑忙工作,对子女学习很少过问,交流不够,造成孩子有自卑心理,性格内向。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反映,学校召开家长会,一些农民工家长请都请不来。

3、学校教育管理较难。一是农民工子女就学流动性较大。农民工子女往往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变换而流动,有的甚至中途转学,“来无信,去无踪”给学校师资、设施的配备造成被动。如天心区古道巷小学2004年夏季全校学生260人,秋季开学时,突然增加了160人,学校措手不及。一环东路小学在前年的秋季招生中,为了及时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一个班人数猛增到90人,学校只好在操场上用彩板间隔出两个教室,问题才得到基本缓解。二是教材不同步给教学增加难度。由于中小学的教材是由各个区县自主选择,版本不一,造成同一年级的学生基础不同。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没开设英语、计算机,这些农村学生转到城市就学后,开始普遍跟不上班,老师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辅导。三是学校硬件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小学办学条件人均校园面积28平方米,但多数学校达不到标准。如砂子塘二小人均校园面积9平方米,八一路小学仅3.8平方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四是学籍管理难。市有关部门要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必须做到“六证齐全”(计划生育证、户口本、身份证、暂住证、租房合同或住房证明、工商营业证或用工合同)。参加调查座谈的教师反映,班主任收齐证件特别困难,往往是期初开始收证到期末才能收齐,并且大部分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前,不是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上述六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在审查相关证件时,难辩真伪,导致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蒙混过关。五是学校与家长沟通困难。农村学校反映,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许多人没有固定的地址和电话,学校遇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联系。

4、区级财政压力较大。近年来,在城区就读的农民工子女逐年快速增长。如雨花区,2004年春为7000人,2006年秋达到14812人。该区2004年以来,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58所,面积9万平方米,增扩学位11560个,招聘教师500余人,保证了学生能坐进教室学习(班级超编严重)。区教育局反映,按照现在农民工子女数量,该区需配备教师700余人,每年新增人头经费2100万元;按照每名农民工子女每年投入公用经费2400元,每年区财政需增加投入3600万元;按照每班45人,每校12个班的标准,全区需为农民工子女配备学校27所,建设经费6亿元。全市五区共需为38189名农民工子女配备教师2xx5人,每年需教师人头经费6200万元,年拔付农民工子女公用经费9100万元,全市需为农民工子女配备学校71所,学校建设经费15.3亿元。因农民工子女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其义务教育经费仅由各区级财政负担不甚合理。

5、社会环境不容乐观。一是对农民工子女存在岐视现象。许多城市孩子的家长对农村孩子存在偏见,认为农村孩子习惯不好,知识面狭窄,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与农民工子弟同校学习。二是农村学校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整治。有的商店向未成年学生出售香烟,学生可以随意进入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的现象依然普遍。甚至有的监护人让留守儿童参与,长期的耳濡目染不仅使他们无心学习,更使他们逐步染上了各种恶习。

1、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留守流动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要建立以党委、政府牵头,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关工委、共青团等部门为主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原则,形成以留守流动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街道社区)为重点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网络。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生活自理能力差、临时监护不到位等问题,凡是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学校,都要尽量解决留守儿童的住校寄宿问题,名级财政要加大投入。留守儿童每年需要的生活费用可采取以家长为主、各级财政适当补贴的方式解决。

3、学校要健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制度。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流动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专门档案。对留守流动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家长通报情况。留守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应增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要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亲情爱生,爱满校园”等活动,组织班主任、任课老师与留守流动儿童“结对子”,做学生的“代理家长”,做孩子的生活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以“心连心、不寂寞、心连心、共进步”为主题,组织一些品学兼优的同学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互助对子。要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学生假期到村(社区)报到制度,假期结束后,曲学生生活所在的村(社区)做出鉴定。

4、抓紧抓好城区学校扩容扩建工作。20xx年秋,全市农民工子女将增至50000人,比20xx年增加12000名,相当于增加22个学校的规模,需增加学校建设资金4.8亿元。学校改扩建用地,由市政府统一规划;改扩建学校所需建房及配套设施费用由市、区两级政府负担,以区为主。同时,落实好《湖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须预留建校用地、科学布点中小学校、规范开发商缴纳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费,确保新区居民和农民工子女入学。

5、抓好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各级关工委、教育、妇联要进一步抓好家长学校建设。家长学校应开办“如何与孩子沟通”、“科学的家教方法”等通俗易懂的专题讲座,启发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学会如何关心儿童的日常生活,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努力提高他们的家教能力和水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

6、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关爱农民工子女。妇联、团委、未成年人办、关工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共同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把责任心强,素质高的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等动员起来,让他们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托管对子,担任义务辅导员,让孩子们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活动室、活动中心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托管所,教育、引导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应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以家庭托管的形式将留守流动儿童组织起来,由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担当“代理家长”,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和安全等,以弥补因监护人或监管人无力监管的缺失。

7、优化农民工子女成长环境。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主题,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命运,营造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经常性对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定期对城乡范围内的网吧、游戏机室、歌舞厅等进行专项整治,净化文化市场。要注重树立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典型,让孩子们学有榜样。

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政策研究室关于协助搞好全市农村道路建设调查的函的部署和要求,现将我县农村道路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现有各级公路90条1009.66公里,其中通乡路6条168.8公里,通村路65条407.9公里,专用公路两条26.2公里。全县共7个乡镇,98个行政村,十五期末,国家实施通县乡工程以来,我县加大了农村公路改建力度,成功地进行了克通公路建设,去年又成功地启动了商品粮基地克昌公路建设项目以及通村工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农村公路质量和等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县通乡公路硬化总里程达155.1公里,硬化率92%,硬化乡镇6个,硬化率85.7%,通村公路硬化总里程27公里,硬化率6.6%,硬化村8个,硬化率8.2%。

(一)“十一五”时期我县通乡村公路建设规划。

为抢抓“十一五”我省将投入1000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我县计划建设通乡白色路1条13.7公里。建设通村白色路52条509.9公里,其中20xx年建设13条线162.9公里,实现30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xx年计划建设22条200公里,实现30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xx年计划建设17条线147公里,实现29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到20xx年末,基本上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所有行政村晴雨通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幅射,以村屯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白色农村公路网络。

(二)“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所需资金总额为1774.5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补贴资金为3809万元,地方匹配资金13331.5万元。由于我县财政拮据,所以说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我县公路建设的瓶颈。面对缺口资金,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一是县财政投一点。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按当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将每公里6万元的地方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按照工农产品每吨2元的征收标准,加大地方养路费征收力度,扩充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农村道路转移支付资金足额投入。二是受益村屯筹一点。积极调动受益村屯农民群众积极性,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采取出工出劳以资代劳等方式解决受益村屯每公里11万元资金匹配问题。三是动员社会捐一点。采取给外地的xx人写封信、打一个电话和为捐资助路的企业或个人树碑立传,实行公路贯名制等办法,鼓励受益企业或回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路。四是协调银行贷一点。建立探索商品路、贷款责任路建设模式,作为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积极利用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五是抓准政策争一点。抓住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政策机遇,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确保足额投入。

(一)通乡工程商品粮基地项目克昌公路启动情况及主要措施。

总投资3170万元的31.7公里商品粮基地项目克昌公路建设于20xx年8月31日开工,为保证工程进度,该项目分五个工程标段同时施工,所以去年10月份工程所需10.5立方米,路基土方任务已全面完工。为保证今年该工程于5月中旬进行水泥混凝土铺筑,春节期间我们利用1个月的时间进行了集中备料,现工程所需的碎石、中粗砂和砂砾已全部进场,该工程所需2.3万吨水泥已与我县北疆水泥有限公路签订了购销合同,现已陆续进场。进入4月份以来,各施工标段对路基翻浆路段进行整修处理,经过近一个月的整修,路基翻浆处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待时机成熟做水泥稳定砂砾,为水泥混凝土铺筑工程做充分准备。

(二)通村工程启动情况及主要措施。

20xx年我县通村公路计划162.9公里,总投资4020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乡镇的有力配合下,在市通村办的指导下,我县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开局良好。目前,工程设计、招标工作全部完成,组织机构及人员已全部到位,“一事一议”各村承担的工作任务已基本落实,各施工单位已进驻各标段,备料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按照市政府和市通村办的部署和要求,xx县政府和交通部门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摆上首位。纳入日程、强化领导、全力推进。一是为切实加强对通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董颖秋、副县长吴昊、县助、财政局长邹德玉、交通局长范德强为正副指挥的通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举全县之力,出台优惠政策,为通村公路建设创造条件。三是指挥部靠前指挥,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四月中下旬总指挥,县长董颖秋、副指挥、副县长吴昊、副指挥、交通局长范德强深入各乡、村和路段实地踏察,并与各乡村研究通村工作,指导各村“一事一议”,同时副指挥交通局长范德强带队分别深入各村自4月22起各施工单位开始陆续进入各标段,开始紧张的备料工作。目前,通村工程整体工作正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预计5月中旬,我县通村公路将破土动工。

今年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前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上级计划下达晚,所以致使工程建设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期。二是由于我县财政拮据,在资金筹措上难度很大。三是工程技术力量馈乏。

为保证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抢前抓早,全力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按照省市计划,31.7公里商品粮基地项目、162.9公里通村工程今年9月底必须全面完工,现在已经进入5月份,各项工程已全面启动,我们一定要强化时间观念,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抢前抓早、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确保今年我县通乡、通村工程如期完工。

第二,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加强农村公路的监督管理。公路建设是百年大计,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由于我县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工程质量做好首要目标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查处质量问题,要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设成“长寿工程”、“精品工程”。

第三,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农村公路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工作的可行保证,为此,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办公室一定要代表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搞好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和技术指导。各乡镇、各行政村都要成立由乡、村长负总责的领导组织,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服务和监督。

第四,建立奖惩制度,调动各方公路建设积极性。有效的奖惩制度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动力,为此,今年,县政府将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将定期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评比表彰,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表现突出,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县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启动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总指挥县长董颖秋的带领下,深入各乡村现场办公,动员沿线百姓为农村公路建设出力献策。通过“一事一议”受益村屯百姓主动投工、投劳,负责土方、基础砂、路肩等基础工程,同时各村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纷纷为施工单位安置驻地,解决水电,提供服务,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保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农村公路有序、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建养并重,管养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几年来,xx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止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768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其他形式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

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1.8%;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5.2%。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由于xx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主要问题。

近年来,xx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自己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

二是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各地没有完全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有的流转主体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还没有统一。还存在土地流转引起的纠纷现象。三是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和流转形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换言之,以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为显著标志的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

对策与建议。

一是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

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

“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

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

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xx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近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查组,对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后,集中时间分别深入到北大湖镇、西阳镇、春登乡等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农户等形式,重点针对全县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向县人大主任会议作以汇报:

我县共有15个乡镇(区),139个行政村,总人口40.44万,其中农业人口31.1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65元。目前,我县有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共有社会医疗机构58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4个。全县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70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571。几年来,我县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几年来,县卫生行政部门投资1500余万元,对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医院分院,北大湖镇、万昌镇、双河镇等中心卫生院,大岗子乡、官厅乡、一拉溪镇、三家子乡等一般卫生院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几年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70台件,总投资1250余万元。其中,县医院四年内投资900万元,购置了螺旋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波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34台件。乡镇卫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的x光机、b超、心电机及生化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科学的检测诊断依据。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0xx年,县政府下发了《永吉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按照“二级网一级办”的模式,我县改革乡、村二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各乡镇卫生院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本辖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原有的村级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经过四年的建设,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244个(包括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覆盖率达100%,建设合格率达80%。多年来,我县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的综合性服务。

4、通过微机程序化管理,详实的掌握了全县辖区内育龄妇女总数,影响妇女健康状况的疾病及顺位。掌握了新婚对数、孕产妇数、高危妊娠数、孕产妇死亡数等情况,为更好地实施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台上,以筛查高危妊娠为重点,完善了管理措施,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孕产妇保健覆盖面95%。住院分娩率达75%,达到了初保规划确定的指标。为进一步提高妇保工作服务功能,从20xx年开始,我县通过选派妇产科技术人员进修,增设必要的设备,加强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妇产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卫生院妇产科服务水平,使一般卫生院能承担生理产科和一般妇科手术工作,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具备了病理产科和难度较大的妇科手术水平。目前,我县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开展了爱婴医院建设,各项工作指标达到了初保要求的标准,20xx年底将通过市级验收。全县儿童保健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零。明显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颅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前5年降低20%,婴幼儿的科学喂养及保健知识普及率达到65%以上,减少了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生。

5、加大了卫生行业执法力度。为适应卫生全行业管理新形势的需要,我县建立了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控新体制,撤消了原永吉县公共卫生监督所和永吉县卫生防疫站,重新组建了永吉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永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监督方面,全年坚持开展了社会卫生打假活动,并做到与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相结合。对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行业定期进行专项整顿,规范了食品卫生“三证”发放与管理工作,完善了“三证”的发放程序和管理办法,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业户依法严肃处理,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在医疗行业执法方面,卫生局医政科常年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美容院、药店、早市场进行执法大检查,两年来打击非法行医36例,取缔非法医疗机构28家,清理非法医疗美容2家,药店座堂医6家,罚没药械10台件,处罚人民币3.8万元,规范了医疗市场,保证了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6、强化了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坚持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居民生存环境。通过设立常设机构,代表县政府负责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每年我县都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之一一并考核。从去年开始,加大了管理力度,县政府制定了爱国卫生目标责任考评方案,并与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奖罚措施。通过开展文明村屯活动,现有1个乡镇达到了市级卫生乡镇标准。通过农村改水改厕建设,到今年上半年,已有6个乡镇进行了部分村屯改水,自来水受益人口16.27万人,累计改水受益人口26.55万人,8个乡镇进行了改厕,3.5万户居民修建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4%。

虽然我县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集中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春登乡卫生院和北大湖镇三家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简陋、年久失修,还仍在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调查中我们还看到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老三样”,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器,一个体温计。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物质条件落后,因此,我县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西阳镇搜登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仅有一名乡医,却服务着全村近千人的预防保健。在北大湖镇卫生院和县疾控中心调查中了解到,人才的缺失导致医护人员青黄不接,“出不去,进不来”的现象正严重的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对现有在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措施不到位,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

3、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在北大湖镇三家子村和西阳镇红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到,目前,我县村级医疗机构负担较重。三家子村卫生服务站一年累计要向上级上交7000多元费用,这里有物价部门每年的年检,每个月向镇卫生院缴纳的事业发展基金,每年向药监、卫生等部门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交纳的各种规费,还不算相关部门每年不定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颁发的各类资格证所收取的费用。村级卫生机构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投入,房屋、药品、设施都是乡医个人投资,还要支付工作人员工资,而各级政府对乡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

4、非法行医现象时有发生。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医在农村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些人打着某医疗机构或医疗院校的牌子,以义诊为幌子,目的是推销药品,骗取钱财。非法行医机构还与当地村委会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据春登乡一位乡医讲,今年4月份,县结核病防治所到该乡一个村义务为农民检查身体,而这个村村委会却只召集五、六十人来。相反,某一非法行医机构来村里“义诊”,直接驻扎到某村干部家中,而这位村干部却不遗余力的为其提供方便。

5、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严重。经调查,在农村,有一部分农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农民是没钱看病,望病兴叹;还有一部分是借债看病,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未看好,人财两空。在春登乡召开的乡医座谈会上了解到,农民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相当部分是赊帐,到年底后算总帐,而每年乡医到年底一算账,总有万八千的账兑现不了。一位农民对调查组这样说,被大水淹了、或者房子被烧了,苦上几年或许还能翻身,但真要得了大病,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倾家荡产。

在我国要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结合调查,就抓好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面对新的形势,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政府及部门重要的工作议程,根据新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各乡镇要落实相关部门和兼职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切实把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改变乡镇政府对“大卫生”工作“活没人干,事没人管”的局面。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好健康教育课,在农民群众中做好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全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2、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努力探索乡(镇)卫生院的多种运营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种经营模式。要认真总结大岗子乡卫生院改革经验,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注重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以此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力争在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制定宽松的人才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环境,广揽技术人才。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每年对乡村医生轮训一次,加快乡村医生知识更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医疗集团运行机制,医疗技术下沉一级,实施技术合作和指导,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软环境建设。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并重新确定标准,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减负。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行医现象的惩治力度,彻底净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使非法行医现象在农村没有生存的土壤。

5、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大势所趋,要抓住我省20xx年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契机,抓紧为我县推行此项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在暂时没有实行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开展扶贫工作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结合起来,把因病致贫的群众当做扶贫重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省、市委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多举措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陈年垃圾清理工作。乡镇也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视,按要求落实,迅速行动、真抓实干,花了许多精力、财力来做好这项工作,经过广大干群的齐抓共管,初步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垃圾清理了,道路干净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桥头集镇人大近日组织代表开展调研,了解到,尽管目前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较前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热情不高。目前群众公共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卫生常态化支持不够,一些村民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还未彻底改变,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

(二)财政保障力度还不够。目前乡镇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力度与当前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暂时难以满足农村的发展要求。

(三)垃圾分类任务任重道远。一是由于受到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许多村民觉得垃圾分类“离自己很远”,不理解、不明白、不支持。二是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还不够到位,造成群众不能及时有效分拣垃圾。

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落实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利用宣传车、社区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聚项目资金。一是建议按照常驻人口每人按一定的比例标准,用于招聘保洁人员、完善基础设施和日常突击性工作经费保障。二是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与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三)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更大实效。一是要健全完善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机制,实行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对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权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逐步形成环境卫生常态化工作机制,要建立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知识长效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治了乱、乱了治”现象。三是要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体系。

农村社保情况调查报告

20xx年,吉林省的生产总值(gdp)达7203.18亿元,比20xx年增长13.3%。受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长速度较之20xx年下降2.7%,但全年经济始终保持较快较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80.5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91.96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30.72亿元,增长12.7%。按常住人口计算,20xx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26319元,比20xx年增长13.1%。20xx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价格水平同比上涨0.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6.1,下降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5.3,下降4.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99.4,下降0.6%。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87.08亿元,增长15.2%。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479.21亿元,增长25.3%。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9.5%,人均投资达到2.65万元。

20xx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13.6:48.5:3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59.4%、3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26.65亿元,增长16.8%。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09.39亿元,增长22.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17.26亿元,增长14.7%,重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累计实现净利润475.12亿元,比上年增加122.34亿元,增长34.7%。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化、食品和医药制造行业累计实现利润363.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的7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0.4%,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九大支柱、优势和特色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267.99亿元,增长14.3%,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68.4%。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34.57亿元,增长13.6%;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498.20亿元,增长20.7%;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05.64亿元,增长5.8%;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5.05亿元,增长25.4%;冶金工业实现增加值150.24亿元,增长11.8%;建材工业实现增加值174.15亿元,增长25.8%。

20xx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641.55万亩,较之去年增长0.8%。由于受到春季低温多雨、夏季罕见旱情的不利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2460万吨,下降13.4%。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同比增长11.2%。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730个,同比增长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粮食加工量达1450万吨,畜禽屠宰加工量达3.18亿头(只),比上年均有增长。全省实现园艺特产业产值555.9亿元,增长17.3%;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150亿元,增长15.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6.4,下降3.6%。农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上涨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6元,比20xx年增加333元,增长6.8%。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比20xx年增长13.4%。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13%。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9平方米,同比增加0.86平方米。

截至20xx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4.2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5%。其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42.81万人,增长32.6%。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1.45万人,增长3.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2.15万人,增长15.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9.93万人,增长27.2%。城市低保标准和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14元和170元,同比增长28.0%和30.7%;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41.0%和40.7%,有效保障了全省207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投入医疗救助资金3.7亿元,资助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73.2万人次。首次将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年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700元和2700元,使8.7万名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改善。

吉林省是全国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省份之一,20xx年底,全省已有24个县(市)被确定为试点县。20xx年在尚未开展试点的县(市、区)全部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了全省。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始于1993年初,按照民政部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民办发[1992]2号)要求,在部分县市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老农保”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筹资渠道单一、公共财政支持缺位、集体补助难以落实和农民缴费困难等问题,对农民吸引力不强,加上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老农保”工作进行整顿,使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一直处于停顿和维持状态。20xx年底,共有参保人员74762人,领取养老金人员1305人。20xx年,吉林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32号)要求及国务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意见,决定在长春市朝阳区等9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试点单位名单见附件),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有关新农保的具体工作包括:一是选择确定了9个试点县(市、区),并获得国家批准,预计国家每年补助1.4亿元左右。二是举办了首期培训班。根据部领导建议和省级政府领导指示,举办了首期新农保试点培训班,保证了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启动。三是推进了农村独女户夫妇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了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问题,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的指导下,选择了13个县(市)作为开展农村独女户夫妇养老保险试点县(市),目前,全省共有12216人参保,个人缴费总额为605万元。四是深入了解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情况。截至20xx年12月底,全省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达4.7万人,涉及被征地农民3.3万余人,实际参保人数占符合参保条件总人数的16%。五是研究制定了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按中组部和省委的要求,在新农保制度框架内研究制定了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对全省现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贴。

二、辽源市基本状况。

20xx年,辽源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42.08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2.0%,列省内增速第一。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8.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7636元,同比增长25.7%。全市财政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3.84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增速3.6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0%,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44%,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53.0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教育支出8.6亿元,同比增长20.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1亿元,同比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亿元,同比增长64.5%。全市城乡消费水平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0.5亿元,同比增长20%,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同比下降了13.2%,零售业零售总额和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5.2%和19.5%。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266万美元,同比下降9.2%;与20xx年相比,出口增长11.6%,进口下降33.1%。招商引资提升明显,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引进域外资金164亿元,同比增长54.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6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商业贷款余额31.3亿元,比年初减少1.5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3.8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6.2亿元,比年初增加42.1亿元。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93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2%,同比下降1.8%,其中衣着类、食品类价格的下降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的上升比较明显,具体幅度:食品类价格下降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下降8.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4%,居住类价格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9%。全市居民收入较之20xx年都有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7.8元,同比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76元,同比增长7.3%。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1亿元,增加24.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369元,同比增长20%。

产业结构得到提升,全市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2:56.6:33.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2%、66.3%和31.5%。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2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38.06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4.2%,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52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市共有33个大工业行业,盈利的有22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六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这六大行业共实现利润8.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7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7.32亿元,突破400亿元关卡,同比增长35.28%;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3.29万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增长75.4%,增幅高于全市水平4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16.1亿元,同比增长62.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6.7亿元,同比增长9.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6.4:65.5:28.1,投资额分别为26.1、266.7和114.5亿元。房地产业发展稳定,全年各类房屋施工面积543.7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40.39万平方米。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2.5亿元,同比增长30.5%;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面积178.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2%。

全市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5.8万公顷,增长1.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9.8亿元,同比下降15.7%;林业总产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26.3%;牧业总产值完成43.7亿元,同比增长17.4%;渔业总产值完成0.3亿元,同比增长30.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0.9亿元,同比增长47.8%。手惠农政策影响,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科技得到推广。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2万千瓦,同比增长14.6%;大中型农用拖拉机5450台,同比增长38%;农用运输车5568辆,同比下降28.5%。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肉类总产量24.5万吨,同比增长16.5%;禽蛋类产量7.9万吨,同比增长16.7%;奶类产量1.4万吨;水产品产量2501吨,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76元,同比增长7.3%。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灯塔乡撤乡设镇,东丰、白泉、寿山、渭津、横道河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新农村建设四级试点村镇发展到300个,占村镇总数的54.7%。争取各类农业补贴和项目资金3.6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50公里,义务植树190万株,绿化村屯151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大旱之年粮食总产量25.9亿斤。标准化牧业小区达到262个。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76个。集体林权改革进展顺利。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荣获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和新农村建设特殊贡献奖。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辽源召开。

城市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实施建市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资最多的城市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仙城大街、东吉大路、福镇大路、连阳路等56条街路,滨河桥等3座桥梁。建设改造水、电、气、热、通信管线200公里,硬覆盖25万平方米。扩增路灯、交通信号、电子监控、交通标识线、地下消防栓等基础设施。市区供热能力12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达80%,居全省前列。东辽河城区段2.8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任务。“两化三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改造向阳山等4座公园和3个小型休闲广场,城区植树52.2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60万平方米。市区亮化比例提高30%。改造50栋弃管楼供排水设施。医疗废弃物处理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对社会开放。人民大街地下人防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辽长高速通车,辽西铁路竣工,营梅、吉草高速工程过半,集双、辽西高速和辽长铁路、辽源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速公路客运站主体封闭。

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辽源市经济总量不大,基础尚显脆弱,增长比较粗放;经济外向度低,产业链短,特色优势不明显,现代服务业亟待提升;项目资金短缺,流动资金不足,产能发挥不充分,政策性、结构性减税和重点企业限产造成财政短收;产业缺少领军人物,企业管理落后,自主创新和融资能力不强,部分信用意识较差;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问题仍需高度关注;工作统筹兼顾不够,执行力有待提高;观念、理念和与时俱进、实践创新要求不适应,解放思想与实践实际结合尚有差距。

20xx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3.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7.21万人;全年离退人员中有7.26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0.02万人,同比增长8.8%,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2.0万人,同比增长9.2%,生育保险参保人员12.01万人,同比增长64.5%。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数10.64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9万人。

辽源市是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之一,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于20xx年启动,经过五年多的平稳运行,受益农民越来越多,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xx年新农合参合农民达60多万人,参合率达到96.8%,建立了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缓解了农民就医难问题。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为构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动促机制,引导刚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经济发展,培养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用所学的知识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力量,所以我们学校特别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来投入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

一次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给我的感受很深。我虽然也是农民,但我们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我就和我统统学我们两个人深入了解可我从小生活到现在的村庄---“留庄营”。留庄营村是新乡市的边境的一个村庄,它属于新乡市红旗区的管辖范围。留庄营村因城市发展的需要,分为两给住宅区。老的住宅去有240户约1350口人,新的住宅去有160户约850口人。老区住房占地约200亩,新区住房占地约100亩。

在我们开始实践的前一天晚上,我家早早的吃过晚饭,我就问了问爸爸妈妈我们村以前是什么样子?我家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以前爸爸妈妈只说过我们小时候佳丽很困难,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爸爸说现在因为省事发展的需要把我们的房子给拆了,把我们村的地买了,我们才住着市委规划的三层楼房,家里什么都不缺。你们小的时候,我们村里大多数都是三角形的瓦房,房子的底层是石子,1米以上都是土砖盖的房子。少数家里是用砖头盖的一层平房。那时我们家里只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家里看每天的收入,多的话过年还能吃上肉,少的话过年都不能吃肉。家里每天的吃饭特别有规律,今天大米、明天面条、偶尔会吃一次饺子。家里也从不买菜,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妈妈说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算可以了,能一直上到大学,不象我们初中毕业就得在家种地,你们也不用种地了。只要专心上学就行了。听到这些心里酸酸的,这些我都不记得了!晚上一直都在想这些事情,一直到实践结束。

我们用了10天时间调查了10户村民的生活状况,有的家庭一直生活的还可以。以前住着一层平方,有电视,洗衣机,想什么时候吃点肉就买点,还能每个季节都买件衣服,现在住着市委规划的三层楼房,家里有冰箱,空调电脑什么都有。可是有的家庭,一直就很困难,以前住着瓦房,就连过年也吃不上肉,衣服也舍不得买一件,破了就补补,现在生活好了,家用电器几乎都有了,想吃什么也能买点。还有的家庭,好的比不上但也不贫困。我们还看以前派的照片,和现在相比有太大的变化。村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他们不求更好的,就想平平安安的过这一辈子。

我们借助村委会的力量,以广播的形式向村民宣传和用粘贴的形式,粘贴在宣传栏里让村民了解:一、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降级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二、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注意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热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科学发展观为知道,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知道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三、八荣八耻: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村民的反映也很前列,他们会主动的去听去看这些内容,这也让我们很欣慰,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没有白费。

我们向村里的青年学生宣传我校的的招生和就业情况,还介绍了土木系现有的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土建工程与材料质量检测专业、建筑防水与防腐施工专业、工程测量专业、市政工程施工。土木系现有在校生3300余人,教师60人,其中副教授、高级讲师16人,讲师25人,国家注册结构师3人,国家注册监理师5人,国家注册咨询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以及土模系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技术管理、行政管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河南建筑业中坚力量。当我们进少过以后,有许多青年学生和村民都来问我们问题,他们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能在建筑行业里有一番作为。结束了这十多天的实践。我每天都很累,可每天都很高兴和成就感。这里使我真正了解了农民的朴实,辛勤和父母的不容易。希望广大青年学生都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也为粗竟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时间中共乡一点力量,使小康社会早日进入每家每户。

农村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而农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缩小社会差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如何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野中,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来重新审视农村教育,认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以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对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调查时间:20**年8月23日至25日。

地点: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村。

二、调研经过及内容。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小学位于六堡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15公里,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创建于1934年,建国后该为现名。学校建筑面积908平方米,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远教室等,各室配备均达三级标准。学校现有学生169名,开设了7个教学班,全校教师9人。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所集花园、学园于一体的村级小学。虽然不倚小学现在各种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存在着几个问题: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不倚小学在教学楼和设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一台电脑还是人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学校的篮球场很是泥地,下过雨之后要天晴几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不倚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最近几年教师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小学的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比较偏低,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第二、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不倚小学的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平,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平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第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不倚小学中,年龄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形式。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村里的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4)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率反弹。

虽然我国宣布在2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知道了学生失学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在调查中,当提到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学文化时,有的村民说:“读书有什么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工作,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村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的就业制度也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学没有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者中学之后就辍学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读书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头地。他们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收入低,让很多村民深感供养一个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造成了许多的村民无力供养,导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供一个初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况供一个大学生呢!农村的经济条件使许多孩子无法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农村的经济现状尚有一定困难,但读书费用是否能降低到农民的平均经济水平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农村教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教育与经济师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教育瓶颈,改善农村教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的当务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学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冲。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条件和生活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和培训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训引导功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获和感悟。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这次实践也让我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社会实践中,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xx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市陵县乔家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20xx年x月号到x月xx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x月x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x月x日。从x月x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x月x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山东省**市**镇乔家村,原政府驻地为碱店乡,后因乡镇合并,现政府驻地为郑家寨镇。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20xx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xx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00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录像13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1、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中变化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家中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赶会”。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6、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zui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医疗费中,有20xx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zui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欢迎”。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zui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短短40天的调查访谈中,我发现了很多在这次调查活动中的不足,存在较多欠缺:

1、准备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调查形式中有发放调查问卷,要照相、录音、录像、访谈等,我没有准备一套相应的设备,从而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调查结果。

2、调查问卷设计不足。在我个人看来,在此次自己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像是一张试题,从第一问到第十四个问项,整张就像14道选择题,形式太单板了。

3、调查问卷题目问答模糊。像问村民了解的国家政策多少时,选项为“了解很多,了解部分,不了解”,其问题具有模糊性,不利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有些题目问答时所用的措词也是不当的。

4、没有如数完成调查任务。在村中100多户人家中,只走访了72户,占全村总人口的65%,在反映村中问题上有其狭窄性、差异性。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发表的关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实现起来就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324个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村中有个姓赵的人家,大女儿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万元钱,母亲觉得没发过,跟丈夫闹离婚。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在zui后,我要感谢我们村的父老乡亲,谢谢他们的支持,当我问及他们很多问题时,他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不隐不瞒。我请他们帮助我填写调查问卷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帮我认真作答。当我向他们要取一些照片时,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贵,他们也不吝啬。他们对我说,只要有利于你学习,你用就可以了。这些话着实让我感动,谢谢您们了,我的乡亲们!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公示情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农合医疗制度,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景,把新农合每月补偿公示工作做好,并做好门诊登记。

参合农民就诊时确认身份后,使用新农合专用处方并认真填写《新农合医疗证》和门诊登记,严格控制开大处方,不超标收费,在补偿账本上亲自签字及按手印,以防冒领资金。

在药品上严禁假药,过期药品及劣质药品,药品必须经过正规渠道积极。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严格执行新农合的药品目录合理规范用药。

对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有的'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还有极少部分人没有参与进来,我们今后要在这方面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参加的农民继续参加农合,未参加的应积极参与进来。

加强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病人的处方和减免情景进行入户核实力度。

在以后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审处方报销费用。

加强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本事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业务知识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二次补偿宣传使参合群众进一步了解农合对人群众的益处。

经过自查自纠的工作,看到在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正,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工作的督察力度,审核力度,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促进我村新农合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