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最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汇总6篇)

最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汇总6篇)

作者:紫薇儿 最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汇总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这篇课文是一篇新课文,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要想把这节课讲好,就得下很多时间和精力备课,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来更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那段经历,做课件。特别是德国的风土人情,只有自己充分的了解了德国的情况,讲起课文来才能应付自如。

在熟读课文之后,我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都细细的逐一通透的理解了一番。只有在充分的了解了教材,知道了要教什么,从哪里入手,哪个地方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是难点,才能想办法如何去解决这么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就理解了,就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在大量了查找阅读和课文相关的资源之后,既如获至宝,又感觉杂乱无章。一时间心里很乱,比如课文的导入,就有很多设想,感觉都不错,难以取舍。

上课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参,在这虽

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内容也较浅显易懂,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策略,那就是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段,划出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与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为教学的两根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在教学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季羡林旧地重游德国的感受和者对德国的评价:“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句子,分别是“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并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和“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朗读、个人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充分感受和领悟德国花美、景美、人更美。

这一堂课讲下来,虽然很忙,很累,但是绝对非常有收获,对自己的教学看得更加清楚了,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樊校长和同组的老师们提出的意见给我很多的启示,思路会拓宽。用樊校长的话说:要有自己的想法。是啊,在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可谓是百花齐放,作为第一线上的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适合自己学生的,能发展学生的,能提高教学水平的是很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

“爱护书籍”是本单元主体课文,写了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爱护书籍》教学反思。课文从“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几个再现了鲁迅先生的爱书好德。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养成用功读书,珍惜工夫的良好习惯。

目前孩子的家庭生活生计前提皆很优越,家长尽可能知足孩子对学习用品的要供。多数孩子不懂得珍惜、庇护学习和生活生计用品,孩子们缺乏治理自己工具的意识,“爱护书籍”中鲁迅从小爱护书籍的`做法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讲授时,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反思《爱护书籍》教学反思》。品词赏句,抓住人物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的好品量、好习惯来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干事认真的态度。使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主动爱护书籍。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此后你怎样庇护书,爱护书?把自己的设法写下来与同学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写话能力,又进一步学会了爱护书、庇护书的方法。

在初读感知课文首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找出概括课文首要内容的句子:“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皆宝贵。”以此为主线贯穿学文的始终。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鲁迅爱读书、爱护书的事例来学习鲁迅爱书胜过亲情,胜过财宝,胜过生活生计中的统统。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我们应当爱护书,学会保存书。

本节课存在不敷之处,由于教师筹办不敷,课堂说话缺乏连贯性。在当前的讲授中我会努力专研,与长补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收获。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收获: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能够感动我,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二、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2、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

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再让学生欣赏德国街头的美景。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

在重点句的理解上还不够透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本节课最重点的一个知识,放在本课的课文情景中,学生能够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学生不能由此举一反三,把这种良好的精神境界应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甚至在拓展练习时,我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联系实际。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其中的“变化”和“美丽”,学生的表述不够准确。尤其是美丽,此处的美丽,不只是德国的花美、街道的景色美,更有精神境界的美,而学生理解时过于表面化。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四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自己的五官》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自己的五官》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五官,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并懂得应该如何保护五官。活动一开始,我先和孩子们一起玩个“指鼻子”的小游戏。目的是为了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我通过课件让学生认识五官的名称。第二个环节是《指五官》游戏,让学生指指自己的五官,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任选五官之一,用一句话来完整的说一说它的作用。然后出示代表性的图片来总结五官的具体作用:说、闻、看、听、尝。它们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活动的最后是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人物做得对吗?为什么?最后渗透到要保护五官这一情感中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总之,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多方面考虑,比较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多数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从而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重过程的角度来讲,课上的语言评价才最具实效性,最具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老师在课堂中的调控课堂能力有待提高。

积极主动的;教师是教育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由他们去设计,组织和实施。在师生共同参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的基本功对课堂教学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五

本活动“我喜欢我自己”为主题,拿到教案我就在想,如何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案的设计进行了适当的修改。采取的策略是: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才会自信的介绍自己、展示自己。首先,我发挥家长的力量,通过给孩子讲小时候的故事、名字的含义以及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讨论,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其次,通过完成教师课前设计的话题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在“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幼儿积累了知识和经验;再次,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其余幼儿和老师一起讲对白部分,重点突出小动物夸奖青蛙的话。由于幼儿表演欲望强烈,我尊重了幼儿,第二次轻能力一般的幼儿表演,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最后一个环节在我的肢体语言提示下,幼儿边大声说边翘起大拇指用“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的小手很能干,会画画、折纸、剪纸……”等结束,使幼儿更加自信,活动气氛更加活跃。课后,我把挂图张贴在语言区,头饰投放在表演区,让幼儿进行自由活动。

小结:材料的投放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教师比较清晰,语言比较生动、自然但不够精炼,活动效果不错。我想一个活动能够精心设计,效果应该还是可以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六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14页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分辨谁美?谁不美?

第15页的图片,安排了两组图画。第一组图画列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冲突发生后是各做自我批评还是互不服气,让学生选择。选择答案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要学生谈谈为什么,两种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一点很重要,小学生往往是不计后果地处理事情,让小学生从小就懂得做事要想后果。第二组图包含两种情景对比,让学生从中分辨对与错,帮助学生认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别人的名誉、不伤害别人的名誉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做人的原则。

第16页的四张图片,讲述了一个摘别人家石榴的故事,引导学生不能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做会损害自己的名声。

第17页的四张图片,用中国小学生多多在美国维护国家名誉的故事,将爱护自己的名誉延伸到祖国的名誉比自己的名誉更重要。

第18页的四张图片,安排了两组图画,一组是同学们一起游戏要排队,守秩序;一组是乘坐公共汽车要买票。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不好的,要让学生懂得羞耻,并改正错误。

第19页的几幅图片,展示了学生学习、运动、劳动等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进步都有哪些。

第20页通过教师的话引导学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让学生从爱惜自己的名誉入手,接受自尊自爱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知荣辱、知羞耻,从小做到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不断地要求上进。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后,产生良心上的自责,逐渐地将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身的道德要求,最终达到自尊自爱。但是,三年级小学生对于名誉的认识基本上是空白。他们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自尊、名誉、羞耻感等词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学生可通过最大限度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引导,最终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维护自尊、珍惜名誉。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能够张显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自我悦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各方面的进步,由此产生自信心,懂得进步是成长的阶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教学建议

1.谁最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他们对周围的人或事都有自己的评价。本主题就是帮助学生把评价提高到名誉、自尊、自爱的高度去认识。“选择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采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带来的不同后果,使学生认识到后果的不同又反映了人的文明、道德水平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归结于主题上。教师可以根据摘石榴的图画让学生自己编一个小品,进行角色扮演,把故事复杂化一些,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做得为什么不对,错在哪里?让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小学生多多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他为什么要让校长在饭厅挂上五星红旗,祖国的名誉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2.懂得羞耻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教材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尝试活动,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想、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美丑、善恶。教师结合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创设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例如:小品表演、故事会、办板报、调查访问等。

总之,对学生爱护名誉的教育是长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随时随地地关注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

3.我在进步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画。

(2)讨论:你成长进步中的一件小事。如果教师组织过学生画自己的“成长树”,就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棵“大树”“生长”的情况了,是枝叶凋零,还是枝繁叶茂。

(3)指导学生画画,并请家长阅后提出意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美”吗?

学生:(略)

老师:我们从下面几位同学的行为来具体学习一下什么是“美”。(过渡)

【讲授新课】

一、谁最美(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十四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学生:(略)

老师:他们的这些做法好吗?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在家庭、在社会里、在学校中,懂礼貌、讲文明、诚实的人,会赢得人们的称赞,他们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丑”的。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心灵美”。)

老师:这回大家明白什么是“美”了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看课本第十五页,看看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略)

老师:在我们的身边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将怎样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应该向那些“美”的同学学习,这样做会赢得人们的称赞,同时也是爱护自己名誉、自己的名声。(过渡)

二、爱护自己的名誉(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十六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讨论一下,这个故事中的同学做的对吗?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略)

学生:(略)

(给同学们讲“摘梨”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对于个人来说,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在海外的中华儿女心中,祖国的名誉比个人的名誉更重要。我们来看课本第十七页的小故事。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那些爱惜名誉的小故事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可给同学们讲“杨震拒金”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学生:(略)

老师:我们该怎样爱惜自己的名誉呢?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懂礼貌、讲文明、诚实等都是爱惜自己名誉的行为,但如果我们不慎做错了事,我们又该怎样维护我们的名誉呢?(过渡)

三、懂得羞耻(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八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略)

老师:假如做错事的同学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

学生:(略)

老师:做错事是难免的,只要勇于改正,就会进步的更快。大家有没有做错事,勇于改正的事例呢?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亡羊补牢”;欣赏图片“承认错误”、“要懂得羞耻”、“知错就改”。)

四、我在进步(板书)

老师: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十九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有哪些进步?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都有哪些进步呢?下面大家自由结组,互相交流一下吧!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把自己取得的成绩画出来,并指出哪些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了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还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了一下自己在成长中的进步,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思路

原有认知的反思和联想。

为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本主题的内容采取了深人浅出的形式。由“谁最美”导人,让学生通过对事例的辨析,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自尊、珍惜名誉。教材安排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他们对此并不陌生,但是如何与自尊、名誉、羞耻感的认识挂上钩,却是难点。希望教师广开思路,不局限于教材,探索多种形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本主题不同于前面的呈现形式,教材的内容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出现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使学生在思考辨析中,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要注重发挥指导作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动态,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