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2023年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模板7篇)

2023年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模板7篇)

作者:纸韵 2023年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篇一

性别:男

所属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

简介:在学校,同学推选品学兼优的高萌寒当了卫生委员。他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各科成绩优异,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积极。20xx年,小萌寒被二师21团中学评为校园“进步之星”,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誉。

【孝心故事】

心有真爱,少年最美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母亲节”就要到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兽医站的一间民房里,刚满10岁的高萌寒唱着他最爱听的歌,努力回忆着母亲的模样,他的眼睛湿润了。

这时,传来了一阵叩门声。小萌寒赶忙去开门。

“奶奶,您回来了?快坐下吧!”两鬓银霜的奶奶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洗了把脸。不多时,高萌寒从厨房中端来了由他亲手烹制的热腾腾的饭菜。

奶奶心里明白,对于可怜的富有孝心的孙子萌寒来说,他的父母和母亲再也回不来了。这些年,是自己给了他隔代的亲和爱,像母亲那样抚育他成长......

早在20xx年9月14日,只有4岁的高萌寒还在上幼儿园,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不幸。

他在外打工的父亲,在一处建筑工地上电焊作业时,不幸从高处坠地身亡。半年后,母亲带着姐姐远嫁他人,小萌寒和1岁的弟弟从此成了孤儿,和67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最疼爱他的父亲永远地走了,高萌寒一家断绝了经济来源。为了抚养这对可怜的孤儿,年逾6旬的奶奶只得每天到农田里打零工。用拼命干农活挣来的钱,给他们买来吃的穿的用的。在奶奶的关爱下,小萌寒一天天成长。

6岁时,看到奶奶日夜操劳,高萌寒竟然经常独自躲起来,小声哭泣,却生怕奶奶知道了会很伤心。生活的磨难,让高萌寒学会了坚强;慈祥的奶奶,教会了如何生活与做人。

20xx年,高萌寒上了小学一年级。奶奶每天起了个大早,骑着三轮车送他上学。半个月后,高萌寒突然决定徒步去上学,奶奶有些不明白,吃了一惊。

“奶奶,我自己走路去上学就行了,到学校也不算太远。您干活累了,有空就好好休息吧。”高萌寒望着奶奶,很心疼。

“孩子,一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许乱跑,知道吗?”奶奶鼻子一酸,再也说不下去了。

从此,瘦弱的小萌寒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从家到校园的距离。每一年的行程大约1000多公里!几年的时光,在风里,在雨里,小萌寒习惯了独自背着书包行走。为了减轻奶奶的劳累,他小小年纪就知道了孝敬长辈,关爱他人。

20xx年,在别人眼里,8岁的高萌寒似乎有了“小大人”的模样。平时,他最听奶奶的话,还要照顾小自己3岁的弟弟,哄弟弟开心。

奶奶每天给他一些零钱。放学后,他会去农贸市场买菜,与店主讨价还价。一来二去,店主便想多给高萌寒一些蔬菜,甚至不要钱,但却被他一个“不”字拒绝。回到家,小萌寒放下书包,就主动帮奶奶分担一些家务活,忙着扫地、擦桌子,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为奶奶洗衣服。他那双细嫩的小手,在搓板上留下了痕迹。奶奶有时会生病,萌寒就走到团部为她抓药。

奶奶在地里打工挣钱,面容日渐憔悴。但干了一天的活,回到家,她还要给两个孙子做饭。

小萌寒看到奶奶疲惫不堪的样子,心里隐隐作痛。他要做一个有心人,总有一天,要给奶奶一个惊喜。一有时间,他就钻进厨房,观察奶奶做饭的样子,把整个过程都记在了心里。

20xx年5月的一天,奶奶疲惫地回到家,只见小萌寒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端着盘子。奶奶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那是一盘什么样的菜啊?是被切成大块的土豆,几片被炒糊了的辣椒,几个长长的葱段,吃起来,好像没有放盐......

“奶奶,好吃吗?”萌寒问。

“嗯,真好吃!俺家萌寒可真孝顺。”奶奶笑了,但她的眼里却充盈着泪水。

“萌寒啊,你啥时候才能长大呀……”奶奶望着懂事的小萌寒,泪水滴到了碗里。“奶奶,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你享清福......”萌寒为奶奶擦着眼睛,自己的视线也渐渐模糊。

没过多久,萌寒真的学会了炒菜做饭。奶奶出门前,萌寒会煮上几枚鸡蛋,让她在地里吃。奶奶睡前,萌寒一边给她端热水泡脚,一边给她唱歌。每晚写完了作业,小萌寒就给奶奶捶背揉肩,想为奶奶解除一天的疲劳。

为了补贴家用,小萌寒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周末,他拎着塑料袋,去团部的街头巷尾捡一些饮料瓶子,然后,再到废品收购站去换钱。

他开始攒钱,从来不为自己买零食吃。他询问超市的`店主,哪一种补品最好,然后拎回家给奶奶滋补身体。但一个瓶子只能卖几分钱,更多的时候,他面对那些昂贵的补品,只能望而却步。

高萌寒的不幸,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团场职工群众纷纷伸出援手。在学校,小萌寒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中午就餐,萌寒有时缺少饭票,同学们就分给他一些面包、苹果;参加远足活动,萌寒在林带里拿出奶奶烙的饼子,就着咸菜,喝着凉开水,老师把自己带的薯片、火腿肠、饼干和饮料递到他的怀里......

21团干休所88岁的老军垦黄庆洲,得知高萌寒家的特殊情况,从退休工资中拿出1000元钱,为萌寒购买学习用品,鼓励他努力学习。为了报答,周末,萌寒竟然带着弟弟来到黄庆洲的家,帮老人挖地种菜。他像个大人一样浇水施肥,锄草松土。弟弟在一旁看着,说道:“哥,累不?我干一会儿,你歇歇吧!”

其实,奶奶早在家里的后院开辟了菜园。小萌寒种菜的技术,是跟着奶奶学会的,种菜,他做得有板有眼。几个月后,黄庆洲望着菜园里结出的黄瓜、茄子和豆角,赞道:“萌寒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在奶奶的抚养下成长,富有爱心的小萌寒乐于助人,默默奉献。20xx年,高萌寒和弟弟一块上学,他们会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老人。看到一位老人吃力地推着三轮车,小萌寒就停下脚步,和弟弟一起帮老人爬坡过坎;看到拄着拐杖的老人步履蹒跚,他会主动上前搀扶。学校开展“爱心一元捐”行动,小萌寒捐出了自己舍不得用的零花钱,还把自己用过的课本保存起来,寄往那些贫困山村的小学生。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篇二

八年前,她也是家里幸福的天使,虽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温馨,然而有一天,父亲病倒了,本就身有残疾的母亲急得神思恍惚,这个家在一夜之后,支离破碎!父亲是小时候中过毒的人,成了侏儒症患者,只有不到1米3的身高,加上这一场病,就一直卧床不起,母亲也因为这事,精神上出现不正常的样子,时而清醒,时而糊糊涂涂,这时胡敏年仅八岁,还只是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她开始慢慢地学做家务,每天回到家,在妈妈的指导下煮饭择菜,然后搭个小凳子在灶台上炒菜,一回生二回熟,现在,胡敏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什么活都得心应手。家里条件差,电饭煲就是家里唯一的电器,无论春夏秋冬,胡敏都只能把换洗下来的衣服拿到小溪边去洗,寒冬腊月,山里气温更低,滴水成冰,手浸湿在水里,一阵阵刺骨的寒意侵入她的身体,因为长期劳作,她有了一双和同学不一样的手,手上的茧见证了这小女孩受过的生活磨难!是啊,15岁,正是一个天真烂漫,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是一个坐在爸爸的大腿上撒娇的年龄,胡敏何时有机会允许自己这样?她每天放学后,还要和小伙伴一起上山去砍柴,家里本来有一个液化气灶,但是胡敏不敢常用,只是在父母急着要吃饭的时候偶尔用一次,大部分时间是要烧柴的,因为胡敏知道:一罐液化气100多块钱,她可以省出这些,为爸妈买点衣衫啊,大山里的柴别人家都不砍了,应有尽有,这对于胡敏来说是多么好的事啊!

曾经有人问她:“最想让妈妈为你做的事是什么?”她的回答让所有人大惊:“我想吃妈妈给我做的一顿饭。”多么朴实的要求!多么可怜的要求!吃妈妈做的一顿饭,这是多么简单的要求,在胡敏的眼里却成了天大的奢望!偶尔有一次,母亲颤颤巍巍地给胡敏做了一顿饭,她终于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胡敏高兴极了,她记住了这味道,这是妈妈的味道,是爱的味道啊!她曾梦想:每天回到家,等待她的是香喷喷的饭菜,但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因为她的母亲,是一个天生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扭曲变形,走路必须拄拐杖,有时候,连坐在椅子上起个身还要在旁人的搀扶下才可以站起来,母亲生活勉强能自理,但是没有劳动能力,时不时还会在走路的时候摔跤,从小到大,胡敏不知道母亲怀抱里的温度,她不曾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她想:父母都是苦命的人,那就多让父母感受她的爱吧!放学回到家,她丢下书包就开始煮饭扫地,整理内务,所以,房子虽小,家具虽简单,却是干净整洁的,她觉得:干净是能给人好感的,生活在干净的屋子里,能让这个家看起来好一点,幸福一些。

生活里胡敏最怕的就是父母生病了,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胡敏就更忙了,跑药店,喂药,打理一天三餐,尤其是帮行动不便的妈妈洗澡上厕所之类,一天下来,胡敏累得动也动不了了!

学习对于这女孩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父母都是一字不识的人,学习全靠自己,但她不但把爸妈照顾得很好,而且把学习做得不错,她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帮爸爸洗脸刷牙,穿好衣服,然后做好早餐叫妈妈起床,自己有时候顾不上吃上一口就得背上书包飞快地赶到学校,放学铃声一响又飞快地奔跑回家,除了学习,做家务。照顾爸妈的饮食起居,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少年就是在这样的劳碌和忙碌中度过的。上了中学,因为家离学校远,胡敏开始了寄宿生活,每周周日下午离家,周五回家,每到周末,同学们可以放松放松,胡敏不可以,五天以来,父母换下来的脏衣服要洗,内务要整理,要给父母改善一下伙食,忙完这一切,胡敏也不忘跟邻居家的小女孩玩玩,自己不在家的日子里,邻居伯伯给了父母很多的关照,胡敏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她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邻居的感谢!

临近生物地理会考了,她的学习任务变得繁重起来,但她依然坚持每次临上学前给爸爸洗脚,剪指甲,做身体按摩,每次回家给父母讲自己一周的收获,分享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看到父母的笑容,胡敏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周围的大叔大婶们有时候会过来看望胡敏一家,给他们送来一些水果蔬菜,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但是她都婉言谢绝了,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他们的帮助已经够多了,不能老是麻烦人家,现在她已经长大了,就要自己努力撑起这个家。她在心里激励自己:“我要坚强,绝不能向生活低头。我要成为父母的依靠,让他们老来安心。”

走过了艰辛的成长之路,胡敏的少年时光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和快乐,是一种担当和责任,是一种对父母不离不弃的孝顺!这种坚毅和勇敢,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值得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未来的路还很长,父母年岁的增长,意味着胡敏将承担更重的责任。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胡敏已经长大了。她已经成长为毫不畏惧困难的勇敢的女孩,她在日记里写道:“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门时,必将给你开启另一扇窗。我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微笑着面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

班主任的话:由于山区撤并学校,20xx年下学期,胡敏由三联中学转入我校就读八年级,当这个皮肤黝黑,眼神怯怯的女孩子来到我面前,我问她:“学习费用带来了吗?”她说家里还没准备钱呢!旁边同来送孩子读书的邻居叔叔忙向我介绍了女孩家中的情况,胡敏插班进来以后,遵守纪律学习认真,作业工整漂亮,深受老师喜爱。11月的某一个周五,我送胡敏回家,想到孩子家里看看,车子沿着七弯八拐的山路一路颠簸,坐得我只想呕吐。好不容易到了胡敏的家:高高的土坡上三间平房,是政府和地方上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忙修好的;两张床铺是好心人送来的;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平常人家的家用电器一样都没有;寄宿了一周的胡敏回到家,却没有一丁点儿女儿要回来的准备工作;只有堂屋的竹篙上,挂有一些脏衣服。胡敏说:爸爸是不做家务的,你喊他动一下他就动一下。厨房里冷锅冷灶的,母亲邀我们在厨房坐下,这里生有一个火堆,火堆上用吊着的水壶烧着开水,胡敏妈妈向我们诉苦说:“自己在娘肚子里没打个好筋斗,一出生就成这个样子了,幸亏有了孝顺的女儿,女儿作孽啊!”父亲呢,从我们进门就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这个69岁的男人,苦难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无助和木讷!幸亏有好心的邻居何伯伯,给我们介绍了她家的情况,算是得到了一点沟通。临走时我问胡敏:“今天晚上吃什么菜呢?”胡敏指了指壁橱里说:“这儿有鸡蛋。”然后又指了指地上的南瓜。我又问“多长时间吃一次肉呢?”胡敏有些害羞,说道:“来客人了就买肉吃。”

是啊,父母完全没有劳动能力,长年累月地生病,也难怪这个家一贫如洗,真是为难小姑娘了!在同龄孩子像小公主一样被宠爱着的时候,胡敏却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

孩子,别言苦!努力锤炼自己,自有苦尽甘来时!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篇三

性别:男

所属地区:鞍山市千山区甘泉中学

简介: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父母早年离异。20xx年,弟弟车祸,奶奶患脑血栓,他因为眼瘤动手术,家里欠下了大笔外债。 20xx年,父亲患腰脱下肢神经受阻,丧失劳动能力,一家5口人靠亲戚朋友的帮助艰难度日。自7岁起他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每天洗衣、做饭,照顾爷爷、奶奶、爸爸和弟弟。

【孝心故事】

张雍军是鞍山市千山区甘泉镇中心小学刘年三班学生,年仅12岁。父母早在6年前离异,母亲远走他乡,留下了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重病的父亲及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他的父亲身体有残疾,患有腰脱、小肠疝气和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先后做过几次手术,已经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以打零工为生。奶奶患糖尿病多年,已丧失劳动能力,需要人照顾。年迈的爷爷腿脚不好,只能靠拐杖行走,仅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勤快、懂事的.张雍军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洗衣、做饭、照顾爷爷、奶奶和父亲、照看弟弟,但坚强的他从没有因为繁重的家务而影响学习,读书的信念从没动摇过,上学以来他从未迟到过,他学习刻苦,品学兼优,深受同学、老师喜爱。他的孝顺,让人动情;他的坚强,让人动容,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小小肩膀扛起繁重家务

从6岁起,张雍军就开始承担起家庭的担子,开始学习做家务,最难的要数煮饭,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不久他就能够独立地完成烧火、做饭、刷锅、洗碗,而且很熟练。每天早上6点左右,张雍军就起床了,开始做早饭,做好后照顾爸爸、弟弟吃,然后自己急急忙忙吃上一口,吃完后收拾好厨房、洗完碗后,他马上抓起书包,向学校跑去。多年来家里的一日三餐都由他来做,一做就是6年,即使生病了也没有间断。爸爸手有残疾加上腰脱,不能洗衣服,家里的衣服全由他来负责。弟弟淘气,他的衣服总是很脏,很难洗。爸爸的衣服厚重,下水后衣服就变得更重了,家里的条件有限,没有洗衣机,只能用手洗,每次完洗衣服,张雍军的小手总是累得通红,腰也累疼了,可他从没叫声哭,喊声累。农忙时节,他会和爸爸一起种地、收玉米,伺弄家里的菜园。他还利用周末时间帮助爷爷、奶奶做些家务,扫地、刷碗……陪他们聊天,和他们说说学校里有趣的事。他的懂事和勤快感动了邻居,也感动了老师、同学,知道他的人都会对他投来钦佩的目光。

一心一意照顾生病父亲

张雍军的爸爸身体有残疾,缺少一手指,患有腰脱、小肠疝气和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先后做过几次手术,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爸爸几乎成了一个残疾人,已经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照顾爸爸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张雍军身上。动手术期间,家里的一切就由张雍军一人打理。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0点,除了上学、吃饭和写作业的时间,其余时间张雍军都要干家务活,用温水给父亲擦脸、擦手、擦腿、擦脚。还要给父亲喂药,吃什么药,一次吃几粒,他都熟记于心。爸爸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每次扶爸爸起身时,都要用尽全身力气。有一次,爸爸不小心拉在了床上,他不但没有怪爸爸,反而自责没有照顾好他,一边用冷水洗床单,一边流着泪。晚上睡觉时,他靠在父亲床边,伺候父亲喝水、解手。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爸爸的病情逐渐好转,现在生活已经基本能自理了。爸爸看着懂事的孩子,总觉得亏欠孩子,既不能给他优越的家庭条件,还拖累他,过早的承担了家庭重担。可是他却安慰爸爸:“爸爸,是你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感到家庭的温暖,有你和弟弟在,我们就是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听了孩子的话,爸爸的既感动孩子的懂事,又佩服孩子的坚强。

阳光向上奋发有为

张雍军非常喜欢读书,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路边捡一些废旧物品,用换来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即使一天再忙再累,他都会在睡前抽出时间读书。他立志当一名作家,像巴金、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影响几代人,他想用一个个方块字,拼出自己的未来。张雍军在老师眼里,是个坚强乐观、勤奋好学的学生,在同学的心中,他是一个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学友。他能吃苦,不怕累,班里组织大扫除,他每次都承担最重的工作任务,打水、除草、搬桌椅,自己打扫完,还帮其他同学打扫。在学习上,张雍军刻苦用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生怕漏听老师说的每一个字,踊跃思考,积极发言,得到老师的好评。每天晚上做完家务后,他都要坚持把作业写完,认真复习刚刚学过的内容,预习好新功课,繁重的家务没有影响他的学习,各科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他还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虽然家中贫困,平时哪个同学没有了学习用品,他就会把自己的东西主动地借给他用,哪个同学有了搞不懂的问题,他就会主动帮助他。在班里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孩子们都喜欢他,也愿意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对于大家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他非常地感激,唯有用努力学习来回报大家对他的爱,他立志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将来凭自己的能力回报那些关心他、帮助他的人。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篇四

性别:女

年龄:10岁

地区:湖南

在湖南长沙雨花区新星社区的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里住着,游柘楠、游柘湘、游茂源三姐弟,弟弟出生时手臂神经断裂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积蓄,他们的妈妈又在三年前去世,为了养家爸爸经常起早贪黑在外打工。

今年十岁的游柘楠是大姐,虽然楠楠已经十岁了,但和同龄人比起来,要矮很多。每天早上6点,7岁的妹妹都会和她一起在社区里卖报纸。楠楠说如果运气好,一早上可以卖出30多份报纸,能有15元的收入。

自从妈妈去世后,楠楠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楠楠说妈妈刚走的时候,小弟和妹妹经常会睡觉的时候起来哭着找妈妈,那时候她也哭,三个人一起哭到天亮。但是现在的楠楠已经很少哭了,更多的是同龄人少有的坚强。现在楠楠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在身边。楠楠的爸爸在外面打零工,虽然身有残疾但为了养家再累再苦的活都会接。楠楠心疼爸爸,便把情况反应给社区。最终社区帮助爸爸楠楠家附近开一家店,这样既能照顾三个孩子又能有稳定的收入。只有十岁的楠楠照顾着弟弟妹妹,帮助爸爸创业。在生活上楠楠没有任何更高的要求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篇五

【“板车女孩”黄凤:爸在家就在】

2、赵文龙,男,13岁,包头市包钢八中初一五班

【“小蒙古汉子”赵文龙:13岁的男子汉】

贪玩调皮,本应是13岁少年的特质,而命运却没有给文龙这样的机会。没有父亲的相伴,他每天扫地、做饭,照顾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的妈妈。面对生活的艰难,从不抱怨。他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让妈妈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3、吴林香,女,13岁,重庆忠县

【吴林香:逆境中她始终微笑】

重庆忠县的吴林香六岁时父母离异,20xx年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继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劳动力。小林香本来不爱笑,但是从妈妈病了之后,她便总是用笑容面对妈妈,逗她开心。虽然妈妈最终离开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着生活。

4、徐沁烨,女,13岁,浙江长兴县林城镇

【徐沁烨:一夜长大】

13岁的徐沁烨原本有个幸福的家,20xx年她的母亲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她便一夜长大。她放弃了县实验中学的升学机会,全心照顾妈妈,用自己乐观宽慰着母亲。对她而言,妈妈治愈的希望不论有多渺茫,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不会放弃。

5、弟弟何秀巡、姐姐林章羽(母姓),湖北恩施

【茶园姐弟林章羽、何秀巡】

湖北恩施州的林章羽、何秀巡姐弟俩,在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常年坚持代父母行孝,照顾着年事已高的外婆,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姐弟相依为命,姐弟手足亲情,在磨难面前姐弟俩依然快乐面对。

6、高雨欣,女,11岁,黑龙江望奎县

【高雨欣:卖烧烤的小女孩】

在家庭陷入困境时,她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咱家我顶着。”自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担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生活虽然苦了点,但是,只要我勇敢地往前走,我就一定能走过风风雨雨……”高雨欣这样说。

7、路玉婷,女,16岁,四川成都

【路玉婷:在奔跑中坚强】

成都女孩路玉婷一边上学、一边骑车送机票以维持家用。这个“奔跑女孩”的高中生上个月迎来变故:母亲离世……坚强独立乐观的玉婷,孝敬长辈,勇担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看似柔弱却一直迎着苦难坚强飞奔!

8、龙花,女,17岁,湖南凤凰县

【龙花:开在吊脚楼里的小花】

17岁的龙花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为了照顾重病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选择了放弃学业,勇敢担起一个家。然而,龙花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这朵开在吊脚楼里的坚强小花用她的乐观照顾着家庭,用她的坚持守望着梦想。

9、邵帅,男,16岁,江苏徐州

【邵帅:少年捐髓救母】

12岁,正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时候。可12岁的邵帅却面对着一个连大人都会皱眉的抉择。为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休学到北京为母亲捐献骨髓。最终在医生劝说下,妈妈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邵帅少年捐髓救母,孝心感动社会!

10、王芹秀,女,13岁,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王芹秀:爱比血缘更美丽】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七里村的13岁养女王芹秀,个头不大,却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她逼着自己坚强起来,养活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养父和80多岁的奶奶。上山打柴、照顾养父……她自己节俭,却厚待家人。她用爱阐释着超越血缘的亲情。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篇六

捐髓救母的东营中考少年高明杰,在妈妈住进无菌隔离病房后,就开始等待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手术在6月1日进行,在此之前,高明杰作为供者要完成骨穿检查、抽备血、打动员剂等一系列环节。和打针比起来,抽600毫升备血,让明杰感到更难受。

高明杰告诉记者:“这个抽血是抽的很不舒服,在床上躺几分钟站起来,得靠墙扶一扶,走几米就依靠墙扶30秒,相当于晕了一会儿,马上醒了,进来就找床再躺一会儿,是真不舒服。”

自己难受,高明杰没有对任何人说,却先跑到无菌仓外给妈妈打气。

捐髓救母的东营中考少年高明杰,在妈妈住进无菌隔离病房后,就开始等待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手术在6月1日进行,在此之前,高明杰作为供者要完成骨穿检查、抽备血、打动员剂等一系列环节。和打针比起来,抽600毫升备血,让明杰感到更难受。

高明杰告诉记者:“这个抽血是抽的很不舒服,在床上躺几分钟站起来,得靠墙扶一扶,走几米就依靠墙扶30秒,相当于晕了一会儿,马上醒了,进来就找床再躺一会儿,是真不舒服。”

自己难受,高明杰没有对任何人说,却先跑到无菌仓外给妈妈打气。

从医院回到出租屋,明杰躺在床上复习功课。他说在妈妈为得病之前,自己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20名。只要妈妈坐他旁边,他感觉他的注意力能120%的集中。妈妈是严厉又慈爱,明杰非常想跟妈妈在一块儿。妈妈一去半年,明杰老是惦记着她,自己的学习名次,就一名一名地往下掉。最近开始回升了,结果妈妈妈又不好了。

高明杰所在的初中是四年制,中考分别在初三和初四分两次完成。马上,他们要迎来生物和地理两门功课的考试。不过,这次过来北京给妈妈捐献骨髓,明杰又落下了不少功课。

从医院回到出租屋,明杰躺在床上复习功课。他说在妈妈为得病之前,自己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20名。只要妈妈坐他旁边,他感觉他的注意力能120%的集中。妈妈是严厉又慈爱,明杰非常想跟妈妈在一块儿。妈妈一去半年,明杰老是惦记着她,自己的学习名次,就一名一名地往下掉。最近开始回升了,结果妈妈妈又不好了。

高明杰所在的初中是四年制,中考分别在初三和初四分两次完成。马上,他们要迎来生物和地理两门功课的考试。不过,这次过来北京给妈妈捐献骨髓,明杰又落下了不少功课。

虽然每天一有时间,明杰都会抓紧复习,但却常常力不从心。但对考试和妈妈哪个重要的问题,明杰毫不犹豫地选择是妈妈更重要。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篇七

性别:女

所属地区: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大坪村关口组

简介:十七岁,人生的花季年龄;十七岁,依偎在母亲怀抱里享受着无微不至的亲情温暖的年龄。而她,在十七岁的年龄里,照顾生病的母亲,照顾年迈爷爷奶奶生活,煮饭喂猪,打工赚钱求学,帮助爸爸干农活等就成了生活的全部,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生活的的担子。

【孝心故事】

打工妹,用稚嫩的肩膀撑起家庭的天空

十七岁,人生的花季年龄;十七岁,依偎在母亲怀抱里享受着无微不至的亲情温暖的年龄。而她,在十七岁的年龄里,照顾生病的母亲,照顾年迈爷爷奶奶生活,煮饭喂猪,打工赚钱求学,帮助爸爸干农活等就成了生活的全部,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生活的的担子,邻居都夸这孩子真懂事,真孝顺。

这是一个破旧的农家小院,几间破旧的砖瓦房,东屋是年已古稀的爷爷奶奶,西屋是患有严重颠茄病,毫无劳动能力的母亲,患有严重骨质增生的父亲,还住着14岁的妹妹。这就是故事主人公胡云秀家,一个大山深处贫困的农民家庭。这个三代人家庭的生活压力全部落在了患有严重骨质增生的父亲主要劳动力身上,从她记事开始,母亲就经常会无缘无故的倒在地上抽搐,有时十几分钟,有时半个多小时,这种病叫癫痫。不知在什么时候母亲由于发病,倒在火堆中,手被烧残废了。爸爸一边强忍着病痛上坡干活,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还要顾及经常发病的妈妈,几乎没有时间顾及她和妹妹的学习,只是经常念到:“孩子啊,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学习,学习才是你唯一的出路,咱们家就是卖牛卖马,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虽她当时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卖牛马,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对这朴实的话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在六岁时就学会了做饭,喂猪,洗衣服。每天放学后,当小伙伴们都在学校尽情玩耍时,她便急忙往家里赶,因为她害怕妈妈又再一次发病,害怕小猪因没有猪食而大闹猪圈。她知道爸爸早上出门上坡干活要到天黑才回来,还等着给他送饭。送饭回来还要先打一背篓猪草,接着还要准备晚饭,因为妹妹已近饿了。

由于家里劳动力缺少,随着年龄的增大,家里的开销更大了,这个生活捉襟见肘的家庭,使得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过早地品尝生活的甘苦,也让她迅速成长起来。

暑期时,她总是离开家去打工赚钱,在打工期间,她舍不得到外面餐馆吃一顿饭,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漂亮衣服,可是每次回到家,都会给爷爷奶奶买些水果和营养品,为妈妈买点药,交爸爸带去几百块钱。几个假期下来,她一共挣了1万余元,在这五年读书期间,她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她会买一些洗衣粉、肥皂、盐巴、酱油等生活用品带回家。有一次,家里的包谷已经到了追肥的时节,看到父亲因缺钱买化肥而一筹莫展,她递给了爸爸500块钱说:“爸爸,您拿这点钱买点肥料给包谷上肥,不然时节过了就不好了。”

一转眼就上初中了,学校离家有十余公里,她只能住校,住校期间,她从来不舍不得花一分钱在校外买零食,每个周末她从来舍不得花钱坐车,一个人来往在这十多公里的山路上。一次周末放学回到家,天快黑了,她发现现爷爷不在家,从奶奶哪儿得知,家里没有柴火了,爷爷上山砍柴去了。她顾不得长途赶路的疲惫,丢下书包,直奔山上,见爷爷用弯曲的腰板扛着一捆踉跄地往家里走。她心痛爷爷要扛柴,爷爷也心痛她而不给,她硬是用幼小的身体倔强地抢过柴火一口气扛回家。

每个周末,她总会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把爷爷奶奶的衣服被子收来洗,为母亲换洗衣服梳头洗脸,这些年从来没有间断过,每次回家,她总是要把学校里的愉快生活和有趣的故事说给母亲听,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一次,母亲因为癫痫病发作,摔伤了头部,病重卧床一个多星期,家人都说母亲怕是难逃这次灾难。但她坚信,母亲只是暂时的摔伤,不会这样严重,她连忙给母亲擦洗,有给母亲熬煮稀饭,硬是“逼”着母亲吃下,在她的精心照料之下,母亲一天天好转又恢复了健康。

这个个头不大十七岁的姑娘。她用自己的方式逼着自己坚强起来,逼着自己快速长大。她没有轰轰烈的感人事迹,但在平淡的生活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朴实而又感动的孝心故事。十七岁的她少了一份娇气,多了一份坚强,十七岁的她,已经懂得孝对家人,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