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小学语文教案详案(优秀16篇)

小学语文教案详案(优秀16篇)

作者:影墨 小学语文教案详案(优秀16篇)

小学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工具,通过合理编写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请大家看一下下面的小学教案示例,它们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语文小学一年级编辑教案详案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指导书写“前”字。用“开”和“喊”两个字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于能读出感情的字生及时表扬。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

2.创设情景,发散思维,进行想象,想办法帮想飞的乌龟飞上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录音带。学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身穿硬壳袍,缩头又缩脑。水里四脚划,岸上慢慢爬。”

二、随文识字。

(一)自学字词。

1.出示课题,请你做好指读姿势,比比看谁的小手能跟上我的速度。

学生活动:学生指着书,边指边听老师读。

2.请你们也来读读课文,见到不认识的字,你都有什么办法认字呢?

学生活动: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如看拼音记字、联系上下文记字、请教别人。

3.教师提示:请选你喜欢的方法认字。如果还不会用笔点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用喜欢的方法解决见到的生字,教师巡视。帮助部分学生学习部分生字。

(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做好指读姿势齐读故事,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学生活动:全班齐读。(目的是听读识字,随文学字。)。

在读书中,可能有一些字认识了,不会的字的范围逐渐缩小。

(三)又有一些生字我们认识了,现在两个小伙伴一起读文,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和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你们可以用一本书,轮流读各段,读完后你们俩就坐好。

学生活动:学生通读全文,小伙伴之间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师随时巡视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点评: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先整体再部分,最后回到整体的特点。由老师范读课文到自由读文、齐读课文,两人合作读文,从整体上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运用了随文识字,听读识字,合作识字,巩固了已认识的字。)。

课堂过渡:刚才你们合作得真好,可这篇课文太长了,有的同学读起来有点困难,别着急,孩子们,我们先学这部分。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课件)文字出示:从前——乌龟很伤心这一部分。

1.做好指读姿势,齐读这一部分,注意字的读音。

学生活动: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利用指读再次从文中认识汉字,把字的音与形一一对准,记清生字。

2.下面咱们分着读,男生读乌龟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我想当旁白,行吗?做好指读姿势。

学生活动,这一部分分角色读,老师也参加。

(点评:这一环节体现师生交流,互相学习,另一方面还是随文认字,把字的音形相对。)。

3.师:现在你们不认识的字少了吧!三人一组读这部分,遇到不认识的字知道怎么办吧!

学生活动:这时教师放手,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再次认读这一部分汉字。

4.哪组愿意读读呀!指一组读,老师指示做好指读姿势。

5.句中的词认识吗?看他们来了!(课件)在课文中点击:

乌龟问、你们、很美、地方、哪儿、

从文中放大满屏显示出来。

(点评:学词课件设计简洁巧妙,从文中放大,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有利于加深对生字的巩固复习。)。

学生活动:认识词语的孩子可以大声读出来。

6.看这些词跑到我手里了你能读吗?(出示词卡)乌龟问、你们、很美、地方、哪。

学生活动:大声地齐声读词卡。

7.这回又变了,你还认识吗?(出示字卡)问、你、很、地、哪。

学生活动:比赛谁读生字快并能用“问”字组词,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二)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语:想飞的乌龟飞起来了吗?它是怎么飞的找出来指着书读读。

学生活动:自己读小鸟给乌龟想的办法。

1.谁能把这个办法读给大家听听呀?其他同学准备好,读对了乌龟和小鸟就会和你们见面的。

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小鸟让乌龟叼着一根棍子,两只小鸟叼着棍子的两端。于是,小鸟带乌龟飞起来了。

2.乌龟为什么高兴呀?你读读看。

学生活动:读书后能说出乌龟看见的美景。

师:乌龟都看到什么?

出示课件:四幅风景优美的图片。

(点评:四幅美景图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悟,直观地再现了乌龟上天看到的景象。)。

3.多美呀,乌龟跟你们的感觉一样,自已读出来呀!注意字音。

学生活动:学生指着书自已读,在读出美感的同时,记住字。

4.这么美的景色你想怎么读,读给大家听,(配乐)谁还能读得更美更快乐!

学生活动:要自已练习读文后,指名配乐读把整个课堂气氛带入高潮,我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师引读。

5.真美呀!乌龟开心极了,词语又来了,你认出它了吗?

出示课件,在课文中点击:高兴、耳边、开心、喊起来、由文中满屏放大。

6.看它们在我的手上,谁愿意比赛读。

出示词卡:高兴、耳边、开心、喊起来。

学生活动:两人比赛读,读出来的给予奖励,全班读。

7.生字宝宝自已跑来玩了。

出示字卡:让、兴、耳、开、喊。

学生活动:大声读字用“开、喊”组词。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过渡语:事情突然变了,“啊”的一声怎么了?(出示课件)动画演示乌龟从天上掉下来了!它重重地掉在地上,光滑的壳上摔出了很多裂纹。

(一)找出书上的句子快读读。

学生活动,指读这一部分,了解故事的结果。

(二)乌龟掉下来会想怎么?它还想飞,请你为它想想办法?快商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这一问题,讨论后进行口语描述。

(三)字词巩固。

1.再认读词:(课件)从课文中点击:重重地、掉下来、以后、现在。从课文中满屏放大。

读词卡、字卡,重、掉、以、现。

2.下面生字宝宝大聚会,我们看p76的字先读一读字,还有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记。

学生活动:两人读字,说记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后向大家介绍好方法?学生活动:汇报自已的记字成果。

五、学写字。

好办法这么多,我们可要多交流。我们看这些字,你觉得哪个字难写,如果你没困难你就可以写了。

指导“前”

(一)电脑演示:把“前”分成四部分指导,先上下,就是先写“点、撇、横”再左右,就是再写“月和立刀旁”。

(二)老师板书:“前”边说边板书。

(三)学生写字:打开书p77描两个写一个,再到实物投影前进行展示。

六、作业。

回家之后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和家人想办法,帮小乌龟飞上天。

年三年级小学语文教案详案指南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2、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

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

注意以下多音字:挨大血发弹空没。

五、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

六、作业:读熟课文,继续了解背景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三、引导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

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

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

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自学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讨论:“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六、积累和运用。

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七、课外扩展。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陆续——迅速——关心——镇定——。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同意——迅速——敏捷——。

三、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上,硝烟滚滚,(),小庙被烟雾()了。白求恩仍然()地站在手术台旁。

2、敌机()地在()吼叫,炮弹()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扑过来。白求恩仍然()的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四、课文中的三次战斗环境和气氛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白求恩的()、()的崇高品质。

五、读下面的一段话,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仍在盘子里。

1、从哪里看出白求恩的“镇定”?

2、白求恩为什么能这样镇定?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案详案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三年级语文教案详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每天我们都和同学们在一块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

(1)“体、缘、愤、戒”的写法。

(2)区分“即”与“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将语句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题是“争吵”,使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交流,明确课文内容:

“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而发生争吵,最后“我”和克莱谛。

四、作业:

把课文读熟,注意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父亲的话。

(一)找到“我”和克莱谛吵架的有关段落,认真读一读。

1、抓住重点语句,自主讨论交流:

(1)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2)于是我想报复他。

2、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从文中标出来。(小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自主交流: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2)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3)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多好!

(4)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5)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2)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3)“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讨论:

(1)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5、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三、小练笔:

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文中出现的这种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写一写。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详案指南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和讲述故事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3、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4、乐意表演故事,体验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2、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角色表演道具:角色头饰若干个,蘑菇、小豆子、红枣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故事。

——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收获了许多东西,小兔子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小动物们也很喜欢,有好些小动物都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会不会借给他们呢?那我们就来听一听金色玉米棒的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冬天——一把干蘑菇”

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小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小兔子是我的好朋友,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鼠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鼠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蘑菇。

谁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了,小兔子有没有借给他?小兔子是怎么对小松鼠说的?(跟读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小兔子没有借玉米棒给小松鼠,送给小松鼠什么东西?(连起来讲一讲)。

三、倾听故事“雪花飘落————一碗豆子”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有一只小松鸡抖抖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小兔子是好邻居,去向他借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鸡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鸡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

四、倾听故事“小溪的冰融化——几颗红枣”

小溪的冰融化了,泥洞里的小刺猬一觉睡醒,肚子饿极了。他想,我帮小兔子干过活,找他借个玉米棒准行。

“咚咚咚!”小刺猬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刺猬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刺猬几颗红枣。

五、倾听故事“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到最后”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剥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子收获了好多好多金色的玉米棒。他送一筐给小松鼠,送一筐给小松鸡,送一筐给小刺猬。大家过了一个快快活活的冬天。

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吧?

教师小结:原来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给他的好朋友,是把玉米棒留下来当种子呢!留下种子以后,来年才可以大丰收呢!

六、借助教学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1、图片讲完了,下面完整的欣赏一下吧!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七、情景表演:借助头饰和实物表演故事。

运用头饰等材料在区角活动时表演金色玉米棒。

小学人教版一年级年语文教案详案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课后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给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基本字和偏旁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课前与父母一起查找资料,了解青蛙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认写生字。

2、初步感知由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猜谜的游戏吧。

一动物水上跳,

大肚子鼓眼睛,

身上披着绿衣裳,

人称庄稼小卫兵。

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挂图,并板书:庄稼小卫兵。

3、教师:“卫兵”是什么意思?你在哪儿见过?

4、学生反馈。教师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5、随课题认写“卫”、“兵”两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3、同桌互读生字。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5、开火车读生字。

6、结合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7、教师把生字卡“清”、“晴”、“睛”、“情”、“请”贴到黑板上,请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发现,在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8、出示课后“读一读”,体会这些字各自表达的意思并记住这些字。

9、学生自由读“读一读”,在读中记住这些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引读课文。教师读“清清河水”,学生接“天气晴”。

4、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直到读熟。

5、指名读,大家评议。

四、拓展训练。

1、小组讨论:怎样保护青蛙?

2、收集各组意见,教师小结。

3、请学生说说自己查找资料的情况,指名谈谈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有益的动物,它们能帮我们做什么。

4、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教师小结。重点讲不能吃青蛙,并鼓励学生保护有益的动物。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背“读一读”,教师板书:

讠——请(请坐)。

氵——清(清水)。

忄——情(交情)。

日——晴(晴天)。

目——睛(眼睛)。

2、请学生用这些字组词语并说话。

3、仔细观察要写的字,相互介绍怎样记住并写好这些字。

4、教师重点指导写“清”、“眼”。

5、学生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六、自主实践。

找一找,在自己认识的汉字中,还有哪些字是由基本字加上偏旁组成的?把它们写出来,教教其他小朋友,并一起比较它们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

小学音乐教案详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5、投影出示挂图,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25个松子,小松鼠采了4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205。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小组活动,讨论算法。

8、用小棒摆一摆,分别说一说摆的过程。

9、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再提问题。

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几个?

25-4=21。

205。

(2)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3)集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

填上适当的数。

2、直接写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板书设计:

被减数。

46。

96。

28。

36。

减数。

4

5

7

5

高一语文教案详案

1、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养成感受自然、聆听自然的好习惯。

2、以自读为主,强调预习,对疑难语句重点突破。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把握主要观点,训练信息筛选和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

(一)导入新课。

播放《森林狂想曲》。

(二)介绍作者。

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整体感知。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外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

明确:指鸟之间用于沟通、联系和交流的信号。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它们是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进行事务性通讯,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抒发情感。(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

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作者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亲切,关键是作者对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四)难段点评。

1、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大自然声音很多,大部分声音声音是没有意义的。

2、第5段:“有风险”什么意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理解:“有风险”是说难以办到。本段语言生动幽默,用类比法说明人类不理解动物的音乐就像外星人不理解高尔夫球声一样。

3、第12段:

(1)上下文指什么?明确:指众多动物一齐鸣叫的声音环境。

(2)“使我们飘然欲飞”怎么理解?明确:动物们的音乐合奏是一种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令我们感动,陶醉。

(五)拓展讨论。

达尔文与刘易斯观点之比较。

小学音乐教案详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式子。(学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学范围,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中,以后再解决)。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交流。

4、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算的结果,小组内再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5、小结规律: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通过学生观察算式,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熟练计算。

1、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第1题)。

先看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要多给机会学生提出问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让学生讨论,再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算法。(进一步体会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4、独六完成第4、5题。

四、板书设计:采松果。

25+4=29(个)25-4=21(个)。

4+25=29(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教学反思:《采松果》一课的目标主要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在上学期已经接触到,这次是超过20的算式,但是我感觉学生掌握得还不错,有少数孩子对简单的加减法还是不熟练,这很头疼,上课的时候多提醒他们,多提问他们吧。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详案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总结全文。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小学音乐教案详案

教学目标:

在《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中,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初步学唱歌曲。

知道有些动物在秋天就需要贮存粮食,为冬天过冬做准备。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松鼠,知道小松鼠的习性以及爱吃的东西。

(材料准备)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秋天》。

秋天即是一个丰收、又是个金灿灿的季节。连小树叶也想要在这个美丽的秋天去玩一玩,来吧,让我们又好听的声音来唱唱秋天、唱唱树叶。

二、学唱歌曲。

1、音乐律动。

这颗金黄色的树上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有着毛茸茸的大尾巴,爬起树来哧溜哧溜特别快,是谁呢?(松鼠)。

小松鼠平时最爱做什么?它动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泛谈)。

2、欣赏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小松鼠爬到了大树上,到底准备做什么呢?和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仔细听听音乐中的歌词,它会告诉你答案。

第一遍——。

重点讨论:“小松鼠爬上树去这是要去干嘛?”(找呀找松果)。

“是不是所有的树都能找到松果呢?”(只有在松树爷爷的身上才能找到松鼠爱吃的松果,所以它说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结:原来小松鼠,在找松果,它爬上了松树,请松树爷爷给他一颗小松果。

第二遍——。

“歌曲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让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小松鼠发出了哪些声音?”

重点讨论:“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就是小松鼠爬树得时候发出的声音,想想小松鼠爬树特别快、一下子,像箭一样就到达了树顶)。

第三遍——(教师范唱、做动作)。

2、幼儿学唱。

“开始唱歌词前有一段音乐,这个叫作前奏,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好准备。荣老师会提醒你们哦。”

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前奏整齐一致的演唱。

三、动物过冬。

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里采松果?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呢?(幼儿讲讲)。

小结:因为有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需要过冬、冬眠,所以他们要提前在秋天的时候贮备粮食。

三年级上语文名师教案详案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_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语文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1、学习文中出现的^v^不谙世故、凄怆、邂逅^v^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他们在送行亲人朋友和接受过亲人朋友的送行时的发现和感触,老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感触)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漫画家、作家马克斯·比尔博姆用漫画眼光看送行的这篇幽默散文《十三送行》。看看漫画家比尔博姆对送别有什么发现和感触。

四年级语文教案名师详案

教学要求:

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解释“沟”,指山沟。

2、根据课题质疑。如: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取名叫九寨沟?它是怎样一个山沟?……。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思考刚才的问题。

4、检查自读。

(1)指名逐段朗读,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内容梗概。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读第。

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九寨沟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找出关键的词语。(神奇)引导朗读这句话。

(2)提问:看到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3)讨论问题“九寨沟是怎么样的?”

(4)朗读。

1、2自然段,说说根据。

1、2段的介绍,你想象中的九寨沟是什么样子的?。

2、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文中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划出你最欣赏的一处。

(2)指名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给大家欣赏。

(3)讨论交流:从第一句“插入云霄”、“银光闪闪”你想象到什么?从第。

(4)边讨论边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5)最后,生再练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体会。

3、读第4自然段。

(1)回忆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看介绍了几处景观;边读边品;讨论交流体会;感情朗读。

(2)生依据学法自学。

(3)讨论交流:课文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4)朗读,体会动物的机灵可爱。

4、读第5自然段。

(2)讨论交流,明确前半句是对九寨沟风景名胜的概括,总结了全文;下半句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互相照应。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试试当个小导游,向人们介绍九寨沟。

2、提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背诵。

3、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五、发展性练习。

小学英语教案详案范文【】

优点: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案是实施教学的方案。通过检查发现:我们全体英语教师都能认真,按要求备课。能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学习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即学习者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是影响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应与新的课程标准相适应,要使学生能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和爱好,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应使学生掌握好教材内的语言知识,应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训练,并应使学生的这四项技能发展为初步的语言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评估教学的标准。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内容与目标包括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等。

策略泛指计策和谋略。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英语教学策略也可以指教师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教学策略也可以分为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应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条件与学生的实际而定的。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逐步掌握教学的目标。教学单元、课时的划分。能突出重点和难点。

(2)教学结构的设计。

从施教系统来说是“准备—形成—发展”;是“呈现—复现—再现”。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各环节安排合理,紧凑。

(3)还有教学媒体的设计。

(1)低年级的作业设计方面层次感较弱,不能全面体现学生个体差异。

(2)还有板书的设计也缺乏灵活性和新颖性。

(3)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创新,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全排活动方面还有待提高。

(4)高段写作作业的设计还需加强。

(1)提高教研组活动实效性。

(2)多阅读和研究最新教育教学理论。

(3)多参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4)组内老师之间多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小学英语教案详案范文

二年级二班学生共__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英语,大部分对英语保持着较高的兴趣,对英语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上课时的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堂教学难度很大。通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差异,有的学生学习起来很投入,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思想经常开小差,坐不住,导致学习吃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newstandardenglish(供二年级起使用)第三册使供小学二年级上学期使用的。全书共分11个模块(module),内含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unit),一般情况下,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练习,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通过对歌谣和小诗的学习,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第二是提高发音的正确性;第三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其中的一些不常用单词,不要求学生在歌谣之外使用。本册的安排是:系统学习英语字母和一些字母歌谣,为学生以后学习、记忆单词打下基础,同时学习如何表达学校的课程、如何表达时间以及日常活动,最后学习不同季节以及天气的表达。

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使学生大胆的开口说英语。

2、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如:询问时间、谈论学校课程、季节和天气等。

3、单词是英语基础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正确的识别印刷体。还有让学生能够听懂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这也是本册的重点。

4、会话部分是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开始学时很困难,但多听、多说、多练之后就容易了。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

1、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记性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交际,如问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

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他课内外活动。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能唱一些英语歌曲,背一些小诗和歌谣。

5、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

6、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用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7、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外国人的一般风俗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6、在课堂上尽量的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

7、利用录音机、磁带、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8、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尽量采用委婉、间接的方式,如先表扬,再指出错误,或者说出正确答案,让学生重复,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刚才自己的错误等等。

9、在课堂上大胆地经常地使用鼓励性语言,使学生感到高兴,树立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