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6篇)

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6篇)

作者:笔舞 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论文创作是关键所在。自己作为一名研究生,不断地接触和进行论文创作,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与艰辛。在论文创作中,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研究能力,还需要细致的思考和耐心的钻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论文创作体会和心得感受,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段:切入主题

在论文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研究动机。研究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学术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学界和社会做出贡献。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问题的清晰性,不要将太过复杂的科研话语放入文中。此外,论文要以简明的文风来提高阅读体验,并防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疲劳的情况。对于主题话题的探索,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等多种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素材,进而推进论文的进展。

第三段:分析论文的结构与组织

论文创作也需要注意论文结构的组织。阅读者要很快就能理解整个论文的结构和总体流程。在论文的组织结构中,最好采用四个段落法。即下定义、内容,利弊分析和总结。这种结构方法,能够很好地让读者了解到你所要讲解的事物。同样重要的是,在每段落的结尾,需要用总结囊括所述内容,并跟本段落下一要讲论点进行衔接。

第四段:科学的运用逻辑与表述方法

在论文创作中,还需注意运用科学的表述逻辑。如果读者体验不好,则表述逻辑会出现明显的问题。一个良好的阐述逻辑结构可以帮助你让你的论文更有效地传达你所要表达的信息。在讲述论点时,我们可以采用重要性的阐述方法来规范流程。只要专注于其中一个研究问题并将其阐述清楚,才能让读者迅速了解需要传达的学术观点。另外,还需要注意在表述语言中使用科学的惯用语言,这样可以更好地向读者传达、沟通主题话题的内容。

第五段:结束语

论文的创作是一项艰苦卓越的任务。在作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钻研、思考、完善,才能提高作文的素质,才能让自己的论文更好地传达学术观点。总起来说,想要取得更好的学术成就,创造更高科学成果,就必须时刻注重实践和反思,学会思考,才能更好的写出一篇研究性且有社会学价值的论文。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对正在进行论文创作的各位研究生,能够有所启示,也希望提高自己的论文创作水平。

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第一,关于选题的方法。选题是开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是否能取得预期成效。就硕士研究生而言,在选题中主要存在着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对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是否适合自己研究等把握不准,从而产生了依赖导师为自己点题、命题的心理;二是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选题,往往把选题视为一项单纯的阶段性任务,为了选题而选题,却没有真正把选题当作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与日常学习同步的过程。上述两方面认识上的偏差无疑会对选题的态度和选题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纠正。如何纠正呢?这首先就需要树立起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专长去选题的意识,而不能过分依赖导师的安排,并且要将选题寓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而不能将它作为一项独立于学习之外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注重以下三点对选题来讲也显得至关重要。

一是要注重当前几乎没有人提到但现实环境又特别需要涉及的问题。如新经济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新经济与会计,新经济与财务等一系列的课题,在每一个课题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内容分支,这些都是一些新兴的领域,亟待去加以深入研究,自然也具有较高的选题价值。

二是要注重已有学术研究的相互争论及内在矛盾。一方面在不同学者就某一问题发生争论时,要善于寻找出争论的原因、背景、焦点,并就此加以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对某些著名学者(或研究机构)在阐述学术问题时前后相互矛盾的地方,要善于捕捉、发觉,并对其加以完善修正。

三是要注重对理论的发展及其变化发展后所带来的现实影响。研究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论运用的过程,而且更是理论发展的过程。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来发掘既有理论的不足,并提出充实和完善的设想是在研究当中应该培养的一项专业素质。这项素质的养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我们选题的深度。同时,对发展变化后的理论如何用来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践的'开展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多加思索,以便拓展研究的空间。

,对某些问题便会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就逐渐明朗,要选择的题目也能基本确定,甚至行文的框架都可以大致形成,而并不需要再为了某项研究、某篇文章去专门做大量的资料寻找工作(当然一些大型的研究课题不包括在内)。

这样,边进行学习、边收集资料、边着手选题,三者同步进行,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在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选择上,我的建议是做卡片,把欣赏的文章,闪光的结论、精彩的论证记下来,并注明出处,像编制图书馆的查阅目录那样分门别类地归集好。这样再多的资料也能收集得井井有条。

除此之外,对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也要加以留意:一是各类《年鉴》上的数据资料。这类资料的全面性、综合性、权威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引用价值。二是网上资料。网上的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获取便捷,是现代社会一条很重要的资料来源渠道。同时,在网上还可以与一些名家、学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中也能获取大量用其他方法难以求得的资料或信息。三是他人的文章或书籍后面摘录的参考资料。这类资料一般都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精选出来的,对于相关问题的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三,关于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

类,一类是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另一类是规范和实证的方法。

就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而言,前者是指由一般到具体,从基本的原理开始慢慢将其推演至具体适用的各个方面,后者是指由具体到一般,从具体的实例开始渐渐概括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在具体研究当中,有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也有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综合起来运用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如果单独采用,则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强调说理透彻,在归纳的过程中要注重论据充分。尤其是在运用归纳的方法时,一定要防止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作为一名大学生,论文创作是我们日常学习和科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是笔者对于论文创作的一些体会和心得的总结,希望对于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有所帮助。

第一段:认真阅读并理解论文要求

当我们拿到一篇论文题目时,首先应该认真阅读并理解其要求。这包括:字数要求、格式要求、参考文献要求等等。如果没有理解清楚要求,后面的创作过程中就极容易出现错误。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确论文的主题和目的,了解自己需要研究探讨哪些方面。

第二段:认真收集和整理资料、文献

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资料和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文献的阅读和资料的搜集,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所研究的主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评估自己的研究和成果的价值。

第三段:认真编写论文框架和大纲

在开始正式的写作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编写论文的框架和大纲。通过列出大纲,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要研究哪些方面、以及每一部分所需要包含的具体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设计好几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整篇论文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第四段:认真撰写和修改论文

在开始撰写正式的论文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大纲中所列举的部分一一展开,进行详尽的论述。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遣词造句、语法表达的准确性和简练性。同时我们还要认真阅读、反复修改,消除瑕疵,进一步提高论文的质量。

第五段:认真检查并提交论文

在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修改之后,我们应该认真检查论文中的错误和遗漏,并最终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或评审人进行审核。在提交之前,我们还要注意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排版是否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论文创作是一个需要非常耐心和严谨的一个过程,不容易一蹴而就。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学术语言和做科研的方法,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边际效用探讨的是人们内心的满足程度。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去解决经济问题,这种思考方式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相对论和万有引力的提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从研究神的存在开始转向研究人自身的发展,从人类起源到内心活动都是人们的探讨范围。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学者不但要思考如何使资本收益最大化,还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利用当时最新的理论方法去解释经济现象,这个时候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在人们视线,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自然成为了当时学者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要明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首先就要说明本文的经济学所指的范畴。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解释国家治理与财富积累的一门学科,后来西方学者为了推行“全球化”,便去掉了“政治”一词将其改名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及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要被共产主义取代,扎根于辩证唯物主义而极力回避描述人的主观意识。综合历史中各经济学流派,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时间以19世纪80年代心理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为界,不包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心理学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多,每增加的一单位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描述的是人对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判断,即欲望。商品或服务能否满足人的欲望,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感受。

因此,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质上是以人的主观心理感受来衡量商品和服务给个人带来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作为分析人的满足程度的切入点,使得欲望、需求诸如此类的心理感受变得可以考量,它考查的并不是人的满足程度总量是多大,而是单位增加量的大小和变化。边际效用价值论为考查人的满足程度带来了真正可以操作的方法,这一操作方法的产生正是源于人们开始从心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产生的。

2.边际效用价值论与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边际学派最早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其代表人物庞巴维克对边际效用的论证是:心理上的感觉决定了人们对物品的主观价值判断,买卖双方根据各自对物品的主观价值判断进而达成交易,成交商品的价值即为客观价值,客观价值是边际效用价值的完成形态。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了新的研究视角,边际效用价值论第一次让经济学者把纷繁的经济现象和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结合到了一起。后来的经济学者都不同程度地利用心理学解释经济现象,心理学也成为了经济学方法论的一部分,例如凯恩斯用“流动性偏好”解释收入该如何分配,以及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交叉学科――经济心理学,它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经济学兼心理学教授乔治卡托纳创立的。

3.心理学的研究对经济学的重要性

经济学以社会中的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致力于解决社会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资源分配关系到个人就会有逐利动机,因此不能忽视人的心理活动。了解心理学能够帮助经济学者更好地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经济活动参与者背后的动机,只有掌握了经济动机,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心理学能够帮助经济学者更好地从人的角度而不是以经济现象的角度,去考虑经济现象发展之下人的活动,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启迪经济学者的研究,例如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个案分析法能使经济学者关注经济活动中个别人的行为,防止共性的理论掩盖个性的现象。

学者有关心理学和经济学关系的论证从未停止过。美国联邦储备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所谓新经济就是心理学”。经济学家在解释自己的理论时提出了很多基本概念,比如价值、选择、产权、机会成本、贸易等,它们是经济学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学家则认为,这些概念都包含了人类的行为及心理成分。研究经济心理与经济行为的相互关系,能够为经济行为的预测和调控提供可靠的心理科学依据,并为我国制定改革方案和推进改革事业提供可靠的心理科学依据。经济学者借鉴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实验经济学的创始人,vernon smith因“在实验经济分析尤其是选择性市场机制研究中引入了实验室实验”而获得诺贝尔奖。

心理学和经济学紧密相连,前者自然会对后者的方法论产生影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实践辨证法基础上的系统抽象法,具体来说囊括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本文作者认为,心理学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产生了影响:扩大了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增强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实用性;明确了经济学方法论的方向性。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心理学扩大了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心理学让经济学者开始探讨人的心理活动,扩展了经济学者的研究对象,经济学者的研究视野不仅仅局限在用纯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现象。在亚当斯密、李嘉图之前的经济学者几乎都在研究如何积累财富,当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反抗封建统治的时期,经济学者转而探讨资本主义替代封建主义的合理性以及资本如何获得最大收益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学者才开始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普通的个人身上,体现在边际效益价值论的产生和后来的心理学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真正覆盖到了完整的社会生活之中。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例如商务谈判、买东西讨价还价,如果只从实现均衡价格的角度去分析,往往得到的结论是简单却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博弈双方的反复要价的是心理变化。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对经济社会的心理预期会影响政策的有效性,人们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建立在完全信息之上,只有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政策才会起到作用,这表明,心理预期已经成为了经济学者考量的不可或缺的变量。当前,人们的心理活动已经是构成市场经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人们心之所想的判断,才是完整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确保了解释经济现象的完整性。

2.心理学增强了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经济行为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心理学的思想。以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为例,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企业如何生产、消费者如何花钱,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国家该如何制定经济政策,这些模型无外乎都是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描述并且建立在苛刻的假设条件之上,如果不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即使理论很完美,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我们也不会觉得它们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只有在分析过程中加入了大家熟悉的心理因素,我们才会觉得模型是有生命力的、是为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才真切体会到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外在环境塑造的,并且人的行为反过来会影响外在环境,这就要求经济学者不仅要提高分析个人的经济行为的理论性,还要重视考虑了心理作用而产生的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确保研究成果甚至政策制定是切实可行的。心理学极大地推动了博弈论的发展,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到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其模型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完全”到“不完全”的转化正是经济学者对心理学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现状描绘。只有从相关人员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我们才会说这是理论完整的运动过程,也是理论的实用性所在。

3.心理学明确了经济学方法论的方向性

心理学本质上以人为研究对象,经济学与心理学应该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学科,因为它们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有关人的,并为人服务的学科。经济学的理论也不应该脱离心理学有关人性、认知、理性和欲望的限定,不应该停留于表面上地描述、解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的市场活动参与者的行为。经济学者在思考经济问题时参考了人的心理因素和需求,就能明确人的目的和动机,并综合考虑人所处的环境和人本身的条件,把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会有助于产生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学理论。做到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从前的以资本、利益为研究方向,经济学者便掌握了以人为本方向,经济学的研究也会顺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综合了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学与经济学相互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加以完善和补充。因此未来经济学的研究仍要参考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但要注意的是,经济学者要吸收利用心理学中有利于解释人的经济行为的合理成分,而不是简单地将心理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相加。另一方面,经济学者在解释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不能完全依赖人的心理因素和需求而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我国国情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矛盾是公有制经济和官僚资本的矛盾。因此我国的经济学不能忽视政治因素,我国的经济学适用于经济学的叫法。我国的经济学理论不仅要扎根于本土的经济现状,还要依靠本土的心理学研究。只有我国的百姓才是最了解我国现状的,国外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并不适合解释我们自己的心理状况,外国的文化入侵、国内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容易让我们迷失在物质欲望之中不能自拔,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带给我们牢固的心理依靠。因此我们要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心理学。

我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人民需求日益多样化,政策制定必须要考虑到民众的心理接受能力。政策的执行必须保持连贯性,否则会失去民众的信任,在社会上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经济学者必须要重视心理预期对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影响,注重民意,让人民畅所欲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我国老百姓的诉求,更好地保证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创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论文创作是不可避免的一项任务。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论文的撰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技巧。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我逐渐总结出一些论文创作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非常重要。论文题目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也是读者对论文的第一印象。在选择题目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并与导师进行沟通,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研究价值,这样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其次,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思路的清晰和逻辑的连贯。在开始写作之前,可以通过制定大纲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论文的结构和内容。每一段落的开头应该明确提出论点,并搭建一定的逻辑框架,逐步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同时,在每个段落中,要注意使用过渡语句和连接词,使得论文的各个部分能够流畅地衔接,避免断章取义或者千篇一律的现象出现。

然后,充分挖掘和运用各种资源是论文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料。在论文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收集、整理和利用这些资源,以丰富论文的内容和论证的论据。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同学、老师以及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获取更深入的见解和观点。多方位获取信息和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表达的精炼。论文是学术交流的工具,所以要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和文体要求。在写作时,要注意使用语言确切、术语准确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模糊和笼统的语言。同时,要注重修辞和文采的运用,在表达的准确性的基础上,追求思想的深刻和文笔的优美。巧妙的运用段落结构和转折手法,可以使论文更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最后,重要的一点是不断的反思和修改。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我们要进行反思和修改,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深度的修订和改进。要有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论点和论证,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证据或者更合理的解释。同时,要注意论文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是否通顺和明了。经过多次的反复修改和完善,我们的论文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总之,论文创作是大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我的论文创作心得体会中的几点要素,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论文创作,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同时,也希望广大学子能够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为学术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