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个人>2023年土地利用工作报告 土地利用科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大全10篇)

2023年土地利用工作报告 土地利用科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大全10篇)

作者:XY字客 2023年土地利用工作报告 土地利用科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大全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一

一、认清形势,调整思路,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要求。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土地市场竞争加强;二是地价增长有民上升;三是供地总量上升;四是供地结构调整、加速。我县上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所以土地出让预期目标值稳步上升,致使地方财政状况发生了大的变化。可土地利用形势仍十分严峻,国家从严调控土地形势不变,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仍然很高,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刚性化管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面对建设用地供求的严峻形势,全股室同志齐心协力,顾大局,识大体,围绕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做好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核报批工作。为更好地适应宏观形势,立足两个转变,即建设用地供应由供给服从需求,向需求服从供给的转变,土地利用由粗放型逐步向节约型转变,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更新工作思路,积极贯彻挖潜整合原则,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坚持有保有压,重点保障重点工程、实体项目、民生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县供应各类建设用地43宗,面积159.6220公顷合计2394.33亩。合同成交金额47295.44万元。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划拨用地目录》、《禁止供地目录》、《限制供地目录》等有关规定,对所供土地严格把好关,逐宗审核报批,确保建设用地供应工作规范有序。基本做到:既要积极主动服务,又要严格规范管理;既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又要树立工作信心;既要用足用活政策,又要依法依规行政。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四个保上:一是保增长,确保经济实体用地;二是保市场,确保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三是保资源,确保基本农田红线不能碰;四是保稳定,确保失地农民权益不能损。

二、科学配置,提高集约,适应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减少要求。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连续下发文件进一步规范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并实施年度考核制度,我县积极贯彻落实这一有效政策和措施,立足于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做了很多努力,积累了经验,创新了做法,取得较好进展和成效。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个方面把好关口:一是进一步调整用地结构,减少小企业、高能耗、没有发展前途的工业项目用地,控制工业用地规模,加快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优先供应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型项目;二是进一步加大实体项目供地,保证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好的产业项目用地;三是进一步提高项目用地标准,加强预审,严格投资强度,推广节约集约用地项目,鼓励在原有的用地面积上增资扩建;四是进一步规范工业用地公开交易市场运行,做到依法交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杜绝违规操作;五是进一步强化用地跟踪管理,从根本上做到管严、管住、管好。对违法违规,与政策要求不符的,出让金不到位,合同签不了,土地长期不开发的,我们采取了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各级责任,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观念,争取有新的突破,新的成果,新的收获。六是进一步规范土地节约集约考核体系,考核体系的建立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有利于政府对土地集约利用掌控:有利于量化建设用地供地比例;有利于平衡单位gdp财政收入的产出率指标;有利于政府确定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也为科学配置土地提供了根本保证。为以后的经济建设打下一个土地利用好的基础。

三、注重研究,科学分析,适时掌握土地市场运行情况。 上半年“保增长、保发展”是全党、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地市场的变化,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测,要想准确把握土地市场运行状况,我们坚持做到:一方面加强学习,随时掌握国家出台的新政策、新措施,另一方面坚持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经济形势,随时掌握土地市场运行情况。一是密切关注房地产走势,及时了解房市变化,适时判断形势,正确决策经营性用地数量和用途比例,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出地块上市交易,防止市场大幅动荡,促进各方稳定,保持市场向上走势,坚决杜绝大起大落现象发生。二是坚持净地拍卖,保证一次性-交付土地,减少合同纠纷,对不成熟地块,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土地,坚决不允许上市交易,杜绝人为地土地纠纷。三是严格价格体系运用,把握价格政策平衡,坚持合法合规价格政策。四是落实贯彻好国家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土地市场管理政策。按照保增长、保内需的总体要求,我们在适度控制房地产项目供地的同时,加大了对重点工程、实体工程、民生工程等项目供地的力度,划拨供地44.3亩,同时为保障性住房划拨供地37亩。另外,通过招拍挂出让了三宗面积共计164亩的土地,用途为普通商品房住宅,要求该三宗地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占本宗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0%。全县工业用地供地1937.2亩,占总供地量的80.92%。为我县工业的发展及经济建设加下了坚实的基础。住宅、商业等三产服务业用地共实现供地面积456.73亩,占供地总面积的19.08%。

四、开展批而未用土地清理工作及保障性安置工程土地供应工作。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了清查领导组织。

为了搞好此次清理整顿,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落实,明确责任,分工到位,任务到人。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和科室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领导小组。

2. 认清形势,积极开展专项清查工作。

1)是对我县2014年至2014年批而未供土地逐年度、逐批次、逐地块、逐项目的进行了清查核实,明确了批而未供土地的面积、用途、位置,对批而未供的每宗地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和完成供地时限。

2)是结合我县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逐批文、逐图斑、逐地块查清了我县批而未用建设用地的具体数量,共有6个城市批次存在批而未供现象,涉及11 宗土地。并认真填报了相关数据,同时按照批而未用土地的认定标准,逐宗制定了处理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盘活利用时限。批而未供和批而未用土地底子摸清后,局领导及时与县政府领导进行了汇报,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由涉及批而未供和批而未用土地的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题调度会,对形成批而未用土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每宗土地的整改措施和盘活利用时限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一是在上级的规定的时限内能供地的要及时进行供应,拟用地单位要及时筹措好用地资金;二是对没有项目的土地要优先安排给那些急需用地的项目;三是对由于项目自身原因造成无法供地的,要及时调整给急需用地的好项目使用,四是对已供地未及时利用的督促项目单位及时进行利用,对未及时利用的要根据相关规定该处罚的处罚,该收回的收回。

3)、积极做好保障性安置工程土地供应工作。我局同时对保障性安置住房工作进行了具体落实,严格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我县已在县城南部选址37亩地为公租房、廉租房用地,相关手续正在报批中。另外,通过招拍挂出让了三宗面积共计164亩的土地,用途为普通商品房住宅,要求该三宗地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占本宗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0%。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基本缓解了我县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通过开展此项工作,有效缓解了我县土地供需矛盾,提高了建设用地的保障能力,为兰考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适时提出集体土地流转办法。 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会议就着重加快农村政策发展,推进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的改革,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决定》,《决定》的通过标志着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在全国范围内将会得到全面的推动,我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具体做法和操作程序,在局领导的要求下,今年上半年已对过去形成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新的有关政策,对原有的办法进行补充修订完善,现已初步定稿,待政府批准后,可全面实施。

六、强化服务意识,做好用地保障

树立土地供应是土地利用的工作的中心理念,保障用地需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变作风,扎实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积极热情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供地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县供应各类建设用地43宗,面积159.6220公顷合计2394.33亩。47295.44万元。其中工业用地共1937.6亩,住宅、商业等三产服务业用地共实现供地面积456.73亩,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禁止供地目录》、《限制供地目录》等有关规定,对所供土地严格把关,逐宗审核,确保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工作规范有序。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点项目加班加点,使各项建设用地都做到及时供应。 三是加强对经营性用地的批后管理。严格土地使用条件的约定,对经批准改变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土地利用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4 年来,我股室在局党组、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 各股室支持配合帮助下,全处同志紧紧围绕局党组年度工作 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为指导,认 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双保”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 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进一步为 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搞好用地服务和保障,强化节约集约用 地, 规范土地市场建设, 完善和落实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制度,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较好的完成了局 党组、局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认清形势,调整思路,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要 求。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土地市场竞 争加强;二是地价增长有民上升;三是供地总量上升;四是 供地结构调整、加速。我县上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 经济快速发展,所以土地出让预期目标值稳步上升,致使地 方财政状况发生了大的变化。可土地利用形势仍十分严峻, 国家从严调控土地形势不变,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 仍然很高,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刚性化管理,建设用地供需矛 盾还比较突出,面对建设用地供求的严峻形势,全股室同志 齐心协力,顾大局,识大体,围绕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积 极做好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核报批工作。为更好地适应宏观形 势,立足两个转变,即建设用地供应由供给服从需求,向需 求服从供给的`转变,土地利用由粗放型逐步向节约型转变, 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更新工作思路,积极贯彻挖潜整 合原则,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坚持有保有压,重点 保障重点工程、实体项目、民生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县供 应各类建设用地 43 宗,面积 159.6220 公顷合计 2394.33 亩。

合同成交金额 47295.44 万元。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 《划拨用地目录》《禁止供地目录》《限制供地目录》等有 、 、 关规定,对所供土地严格把好关,逐宗审核报批,确保建设 用地供应工作规范有序。基本做到:既要积极主动服务,又 要严格规范管理; 既要增强工作责任心, 又要树立工作信心; 既要用足用活政策,又要依法依规行政。我们把主要精力放 在四个保上:一是保增长,确保经济实体用地;二是保市场, 确保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三是保资源,确保基本农田红线 不能碰;四是保稳定,确保失地农民权益不能损。 二、科学配置,提高集约,适应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减 少要求。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连续下发文件进一步规范节约集约 用地的要求,并实施年度考核制度,我县积极贯彻落实这一 有效政策和措施, 立足于节约集约用地标准, 做了很多努力, 积累了经验,创新了做法,取得较好进展和成效。我们着重 在以下几个个方面把好关口:一是进一步调整用地结构,减 少小企业、高能耗、没有发展前途的工业项目用地,控制工 业用地规模,加快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优先供应高 科技、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型项目;二 是进一步加大实体项目供地,保证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好 的产业项目用地; 三是进一步提高项目用地标准, 加强预审, 严格投资强度,推广节约集约用地项目,鼓励在原有的用地 面积上增资扩建;四是进一步规范工业用地公开交易市场运 行,做到依法交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杜绝违规 操作;五是进一步强化用地跟踪管理,从根本上做到管严、 管住、管好。对违法违规,与政策要求不符的,出让金不到 位,合同签不了,土地长期不开发的,我们采取了加大管理 力度,强化各级责任,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观念,争取有新 的突破,新的成果,新的收获。六是进一步规范土地节约集 约考核体系,考核体系的建立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 学决策依据,有利于政府对土地集约利用掌控:有利于量化 建设用地供地比例;有利于平衡单位 gdp 财政收入的产出 率指标;有利于政府确定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也为 科学配置土地提供了根本保证。为以后的经济建设打下一个 土地利用好的基础。 三、注重研究,科学分析,适时掌握土地市场运行情况。

上半年“保增长、保发展”是全党、全社会所关注的焦 点问题,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地市场的变化,不确 定因素难以预测,要想准确把握土地市场运行状况,我们坚 持做到:一方面加强学习,随时掌握国家出台的新政策、新 措施,另一方面坚持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经济形势,随时掌 握土地市场运行情况。一是密切关注房地产走势,及时了解 房市变化,适时判断形势,正确决策经营性用地数量和用途 比例,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出地块上市 交易,防止市场大幅动荡,促进各方稳定,保持市场向上走 势,坚决杜绝大起大落现象发生。二是坚持净地拍卖,保证 一次性-交付土地,减少合同纠纷,对不成熟地块,不符合上 市条件的土地, 坚决不允许上市交易, 杜绝人为地土地纠纷。

三是严格价格体系运用,把握价格政策平衡,坚持合法合规 价格政策。四是落实贯彻好国家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土地市 场管理政策。按照保增长、保内需的总体要求,我们在适度 控制房地产项目供地的同时, 加大了对重点工程、 实体工程、 民生工程等项目供地的力度,划拨供地 44.3 亩,同时为保障 性住房划拨供地 37 亩。另外,通过招拍挂出让了三宗面积 共计 164 亩的土地,用途为普通商品房住宅,要求该三宗地 套型建筑面积 90 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占本宗地开发建设总 面积的比例不低于 70%。全县工业用地供地 1937.2 亩,占总 供地量的 80.92%。

为我县工业的发展及经济建设加下了坚实 的基础。

住宅、 商业等三产服务业用地共实现供地面积 456.73 亩,占供地总面积的 19.08%。

四、开展批而未用土地清理工作及保障性安置工程土地 供应工作。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了清查领导组织。

为了搞好此次清理整顿,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 具体落实,明确责任,分工到位,任务到人。成立了以局长 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和科室负责同志任成 员的领导小组。

2. 认清形势,积极开展专项清查工作。

1)是对我县 2014 年至 2014 年批而未供土地逐年度、 逐批次、逐地块、逐项目的进行了清查核实,明确了批而未 供土地的面积、用途、位置,对批而未供的每宗地的形成原 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 责任和完成供地时限。2)是结合我县 2014 年土地利用变更 调查结果,逐批文、逐图斑、逐地块查清了我县批而未用建 设用地的具体数量,共有 6 个城市批次存在批而未供现象, 涉及 11 宗土地。并认真填报了相关数据,同时按照批而未 用土地的认定标准,逐宗制定了处理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整 改措施和盘活利用时限。批而未供和批而未用土地底子摸清 后,局领导及时与县政府领导进行了汇报,县政府领导高度 重视,召开了由涉及批而未供和批而未用土地的单位负责同 志参加的专题调度会,对形成批而未用土地的原因进行了分 析,对每宗土地的整改措施和盘活利用时限进行了研究,确 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一是在上级的规定的时限内能供地的 要及时进行供应,拟用地单位要及时筹措好用地资金;二是 对没有项目的土地要优先安排给那些急需用地的项目;三是 对由于项目自身原因造成无法供地的,要及时调整给急需用 地的好项目使用,四是对已供地未及时利用的督促项目单位 及时进行利用,对未及时利用的要根据相关规定该处罚的处 罚,该收回的收回。3) 、积极做好保障性安置工程土地供应 工作。我局同时对保障性安置住房工作进行了具体落实,严 格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

我县已在县城南部选址 37 亩地为公租房、廉租房用地,相 关手续正在报批中。另外,通过招拍挂出让了三宗面积共计 164 亩的土地,用途为普通商品房住宅,要求该三宗地套型 建筑面积 90 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占本宗地开发建设总面积 的比例不低于 70%。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基本缓解了我县 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通过开展此项工作,有效缓解了我县土地供需矛盾,提 高了建设用地的保障能力,为兰考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 障。 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适时提出集体土地流转办法。

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会议就着重加快农村 政策发展,推进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的改革,通过了《关 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决定》《决定》的通过标志着 , 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在全国范围内将会得到全面的推动,我县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 具体做法和操作程序,在局领导的要求下,今年上半年已对 过去形成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新的有关政策,对原有的办法进行补充 修订完善,现已初步定稿,待政府批准后,可全面实施。

六、强化服务意识,做好用地保障 树立土地供应是土地利用的工作的中心理念,保障用地 需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变作风,扎实工作。通 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积极热情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供地 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县供应各类建设用地 43 宗,面积 159.6220 公顷合计 2394.33 亩。47295.44 万元。其中工业用 地共 1937.6 亩,住宅、商业等三产服务业用地共实现供地面 积 456.73 亩, 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严格执行 《禁止供地目录》 、 《限制供地目录》等有关规定,对所供土地严格把关,逐宗 审核,确保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工作规范有序。同时,我们还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做到急事急办,特事 特办, 重点项目加班加点, 使各项建设用地都做到及时供应。

三是加强对经营性用地的批后管理。严格土地使用条件的约 定,对经批准改变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认真落实“345”学习计划,积极开展“四联五员”活动,参与“决战进百强 我要做什么” 大讨论,以《宜都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规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年初工作目标和局党 组工作部署,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兄弟科室的积极配合下,积极工作,热情服务,较好 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 (一) 、进一步完善了土地利用批、供、用全程监管。充分利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 统。规范土地市场动态检测与监管系统的内容填写、权限设置、工作流程。提高运用土地市 场监测与监管平台进行批后监管的水平,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有效作用。加强依法依规、 全程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管理、批后核查等。

(二) 、继续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项目供地提速增效。

科学、 合理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出让计划及公告等业务工作, 合理确定土地供应的 总量、结构、时序,引导土地市场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建设用地供应-招拍挂制度,提高市场 配置资源的能力,2014 年,全年共供应各类建设项目用地 77 宗,面积 245.6356 公顷。其中 招拍挂出让供地 64 宗 222.8777 公顷,土地出让总价款为 5.3 亿元;划拨供地用地 13 宗 22.7579 公顷。审批农村个人宅基地 1200 户,面积 14.4 公顷。

(三) 、其它工作:宜都市土地收储中心的成功备案申报、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成果已上报审 批、 工业用地成本调查工作完成初步调查并已上报部核查。

同时认真撰写调研文章和信息工 作,全年上报调研 2 篇,信息 10 篇,采用 10 篇。

宜都市荣获“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先进县市” 、宜都市国土局荣获“全国土地利用动态监 测监管先进单位”称号。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2014 年度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决心在今后 的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土地利用管理 工作,以促进宜都经济和快迅发展。

(一)深化土地绩效管地手段。实施工业用地效益考核评价办法,对工业园区开展用地效益 评价;加强土地供应和利用管理,防止“圈地” 、 “囤地” ;全力打好三个攻坚战,打好单位 gdp 地耗下降攻坚战,深入开展单位 gdp 地耗评估考核和土地利用绩效考核,确保全市单 位 gdp 地耗下降 8%以上;打好闲置低效用地处置攻坚战,对部分闲置时间长、闲置面积 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闲置土地实行挂牌督办,严厉打击圈地囤地行为;打好土地利用综合监 管攻坚战,建立完善涵盖“批——供——用”全流程的批后监管体系,每季度通报前三年批后 供地率。

(二)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争创全国节约集约用地模范 县。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供地率和土地利用效率;落实土地使用 标准控制制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全面提升国土资源节 约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二

1、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资源管理的法规、规章、政策的贯彻落实。

2、参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和各项规划的衔接和实施监督管理;

3、负责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实施国有土地划拨使用目录。

4、组织清查和处置闲置土地。

6、指导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7、指导审核土地评估机构从事土地评估的资格;指导基准地价、标定地价评测;管理全县地价;依法管理和监督土地资产和土地市场。

8、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三

教师科研管理工作流程是:接收教师交来的科研申报材料,科研秘书根据科研管理条例进行初审,对需要修改的申报材料退回教师修改;对初审合格的材料,再根据科研管理条例和科研档案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将科研成果材料报主管主任审批,审批合格后,由科研秘书将材料存储到科研档案,并报科研处备案。

1.当某个学生想注册参加教育委员会举办的课程,他提交包含注册信息和个人信息的申请表。如果表格填写完整,这些信息被存到注册文件和学生文件中。学生在一个月内付清费用并存入费用文件后,会收到一张学生卡和课程信息材料及发票,职员在收费时检查学生文件以确认该学生的交费情况。在注册结束后,编制班级列表发给教师。编制常规费用报告交送课程主办人。

b.入库工作流程

(3)如果物料或供货方不合格,则向采购员发出退货单

3.某考务处理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4.某房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描述如下:

系统随时根据住户送来的入住单更新住户基本信息文件

系统定期向物业管理委员会提供住房分配表和交费情况表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一起来看看吧!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明确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审批各类土地利用项目的法定依据,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预审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和乡?镇建设用地、农民住宅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项目用地,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土地利用项目均不得批准。

它是使用土地和开发、整治、保护土地的法定依据。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确定了每块土地的用途。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类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没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用途。

它是依法查处违法批地、用地的法定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和使用土地的,要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重要依据。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在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违法行为中,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在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违法行为中,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作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权力,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五

土地的使用。

土地利用对应地区的社会经济说明(功能水平):地区作为住宅、工业和商业用途、农业和林业、娱乐和保存用途等。也可能与土地覆盖有关,以推断土地利用或逆向推进。但是,情况往往更加复杂,联系也不那么明显。与土地复盖相反,土地利用难以观测。例如,草原是否用于农业用途往往很难决定。区分土地使用和土地覆盖和他们的定义一般影响着分类系统、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的发展。

分类的意思。

土地被覆盖了。

土地复盖对应于一个物理描述的地球表面。那就是覆盖或覆盖地面。这说明了区分各种生物物理类。基本上,不同地区的植被(树木、灌木、田野、草坪)、裸土、硬表面(岩石、建筑物)、湿地区和水体(河道、湿地)。

根据许多文献的总结,土地利用分类有3种:1、土地形式分类。又称土地资源/土地复盖分类2.土地利用分类。又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功能分类、土地用途分类3、两者综合分类。

根据和定义。

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形式分类/土地资源分类/土地复盖分类反映了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形式,反映了土地利用本身的内在自然特征。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功能分类/土地用途分类,根据地区单元的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地区单元的功能和用途。

综合分类系统,简称土地利用/土地复盖分类系统,在实质上,了功能和形式的区别。同时考虑功能和形式,一般不区分。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六

社区资源图(community mapping)

尝试问下列问题,以发掘社区中既存的资源(尤其是隐藏的部分)

第一部分:邻里与社区

一、居民

1、该社区具有何种人口结构和人口形态?

2、居民大都从事何种职业,与其职业相关的技能有哪些?

3、居民的收入大致情况如何?

4、居民的民族、信仰、户籍情况大致有哪些类型?

5、社区中最受欢迎的地方或居民最喜欢聚集的地方在哪里?

6、社区中比较繁华的路线是哪些条?

7、社区人口变迁状况如何?

二、居住情况

1、该社区的房屋大致是哪种类型?

2、房屋的新旧程度?

3、房屋的状况(破损与否,装修状况)?

4、房屋是否能反映社区居民的年纪,收入,户籍,信仰,民族等的形态?

6、该社区是否有新建楼盘?

第二部分:组织(institutions)状况

一、教育单位与学校

2、学校的资助背景,成立背景,是否有区别或特殊性?

二、健康与人性化服务

1、该社区是否有诊所,医院,如果有,状况如何?

2、是否有物理治疗或牙科的机构(公司)?

3、是否有精神康复,戒毒或者类似的机构?

4、是否有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艾滋或hiv教育与宣传,或类似的服务?

5、是否有庇护场所,为无家可归或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士提供餐宿?

三、交通

1、该区所属地区的道路与桥梁情况怎样?

2、公共交通状况如何(巴士、地铁、巴士站、巴士路线)?

3、交通状况如何,是否对孩子,学生或上下班人员有危险性?

4、平时上下班时间需要多久,交通方便与否?

第三部分 机构(organizations)资产

一、商业、金融与就业

1、从就业的角度来看,社区有哪些商业类型,可以提供哪些就业机会?

2、从家庭的基本需求来看,社区有哪些商业缺失?

3、可以为学生、年轻人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服务、实习或者其他机会?

7、社区旅游资源如何?

二、媒体

2、社区居民大都喜欢订阅哪些类型的刊物?

4、社区居民能够收听或收看到哪些电台与电视台?

三、技术

1、社区是否有免费的电脑,网络,在哪里?

2、居民可以在哪里获得关于技术(电脑等)方面的培训?

3、大or小型商业使用电脑与其他信息技术的状况如何?

4、社区居民喜欢用电脑(网络)做什么,是否因年龄、性别等有所差异?

第四部分

政府

1、社区里的工作站、街道等坐落在哪里?

2、社区里有哪些区级政府部门?

3、社区里有哪些市级部门?

4、社区里有哪些法律执行部门,与居民或市民组织关系如何?

5、政府部门提供哪些就业、实习、服务、运动?

6、社区里有哪些辅助机构(帮助居民更了解或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

第五部分

物理环境

1、社区的地理范围有多大?

2、哪些地方属于政府所有,哪些属于私人所有,或公司所有?

3、哪些地方还没有有效利用?

4、是否有资源在过去或现在被开采(例如煤矿)?

5、是否有空置的建筑,所属于谁,是否安全?

7、是否有地标或资源可以用于你的项目?

第六部分

历史和文化特征

1、社区里有什么样的历史或文化遗址(商业类的和非商业类的)?

2、是否有历史建筑或景观?

4、是否有博物馆?

6、是否有ngo或者社区社会组织致力于本区的历史与文化议题?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七

今年6月中旬,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土地利用规划室内实习,这次实习,受益匪浅,我不仅深化了课本以及课堂上所掌握的一些知识,而且还增长了许多学识和见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认识到自己部分知识的浅显和缺乏,这些不足,更加激励了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以下是这次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

我们首先进行了×老师的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编制的实习,利用综合法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土地用途变更计划表和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从而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这是实习第一天的内容,欣喜却又不安,欣喜的是我们掌握了方法,各成员分工协作,非常融洽,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交流心得,解开了一些曾经在课堂上的疑惑。不安的是数据出错,没能当堂交上作业,幸好老师体谅了我们的难处,承认发给我们的那个地区确实有些复杂,同意我们课后再交上。这次经历告诉我们干什么都不能马虎,一定要把好关,否则,既费时又费力,后果也许是不可估量的。

随后,我们又先后进行了五个专题的实习,第一个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这个专题使我们对易县的基本情况及土地利用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专题的任务是通过分析易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总结出它的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其中我参与了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的制作。这个专题也是实习的第一个专题,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们在组长的安排下,两人一组,各负责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条不紊的完成了作业,并成功的做成了ppt,在课堂上进行了汇报。我对这个专题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它让我明白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让我认清计划的重要性,怎样更有效率的工作,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集体的力量,团队协作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ppt的报告中,我看到每组的内容,各有各的特色,内心不禁一阵感动。

第二个专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其中我参与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的制作。这个专题确实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制作,老师讲完以后,我们就在组长的带领下找了自习室讨论起来,一直到下午,大家翻书的翻书,上网找资料的找资料,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我觉得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是最难的一个部分,涉及到计算问题以及图表的制作,本来觉得有点无从下手的事情,在大家的讨论中一点点被整理出来,完成以后的那种成就感是我难以忘记的。

第三个专题是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这个专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也就是耕地需求量预测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年××县耕地需求量预测,说真的,我觉得这个专题有些难,因为不像原来那样可以轻易的在网上找到某些数据,这个专题的很多内容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讨论得出的,毕竟还是在很小的范围上认识易县,所以并不能那么准确的进行定性。这个专题中,我独立制作了ppt并让组长检查,经过了修改,我觉得效果还是可以的。

第四个专题是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研究,我这才真正分清楚了什么是节约,什么是集约,原来都混为一谈了。节约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者少占,集约是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即集约化程度。围绕这个概念,我们对易县的农用地节约集约进行了分析,这个专题中,老师为了给我们减压,给出了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其中,我参与了部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潜力分析的制作,在组长的帮助下掌握了方法,在这里谢谢组长的帮助以及耐心的指导。

第五个专题是土地综合整治的研究,老师不再给我们列出步骤,而是允许我们自行制作,充分发挥。这更是充分发挥了大家集思广益的精神,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内容也就不同。综合整治涉及到前四个专题的内容,所以觉得这个专题做起来还是比较的应手,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少,大家一起思考,一起翻看原来的专题,完成了这个专题的制作。

感谢学校、老师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也谢谢一直陪在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是大家的力量,使得这次实习圆满成功,是大家的力量,让我明白什么叫做一个团体。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八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 编制和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 规划编制

第六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根据需要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当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村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第七条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第八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第十一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涉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和城乡协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第十二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的规划内容,应当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作为报送审查材料一并上报。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业绩;

(三)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目录。

第三章 规划内容

第十六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国家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情况;

(二)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对市(地)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六)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省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

(六)重点工程安排;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落实。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城市主城区及其相关联的功能组团,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点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安排,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

第十九条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具体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四)城镇村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确定。

(一)基本农田地块的落实;

(二)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三)各地块土地用途的确定;

(四)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包括规划现状图、专题规划图和规划分析图。

第二十二条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 审查和报批

第二十三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两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审批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础数据、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等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重新申报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审查报批。

第二十七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文本及说明;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 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五)其他可以依据的基础调查资料等。

第三十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重点内容包括:

(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二)规划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分解情况;

(六)规划衔接协调论证情况和公众参与情况;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明确的审查结论,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行业特点编制行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10月28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同时废止。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九

1.1 校内资源

1.1.1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

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文字资料。虽然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正呈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再说作为文本资源的教材也不是以往相对固定的教科书,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随时补充、完善的学习材料,尤其地理学科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动态数据,以及更多的新的地理事物的发生,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这些文本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补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优选,组合,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渗透思想方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1.1.2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标本、罗盘

包括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等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等教学模型和标本;罗盘、照相机等教学器材等。这些教学用具,可以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制作,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1.3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象、影碟等

1.1.4校内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学校风气。

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教师本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可法和利用的主力军。因此地理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地理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一,提高理念素养,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其二,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而且也应该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学习与探索。

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把改变学生角色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注意:其一,学生应该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其二,学生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其三,学生要很好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斡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成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1.1.4其他学科资源

1.2 校外资源:

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而学校图书馆兼备了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目前最可利用的资源。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青少年宫等场所,一方面可以提供活动场所和活动资料,另一方面也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地势;植被;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1.2.3人文景观(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红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1.2.4媒体资源:报纸、报刊、网络

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大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之一,媒体资源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其补充、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当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减少媒体资源的负面作用。网络资源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工作、学习、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包罗万象;从形式上看,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从数量上看,浩如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服务对象上看,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些资源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

1.2.5社区人力资源:

2.1 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的做法大都是“用教材教”,惟教材独尊,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教材半步,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只是重视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视方法技巧训练。对开发课程资源,既没有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实际行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除此之外,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都是教师要合理利用的资源。

2.2 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

2.3 开展研究性学习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工人”,或者“今天我当家”,当“小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学校与社区应该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创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化工厂对农田的影响”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

2.4 促进学科融合:

2.5 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课程资源库一般包括以下环节: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明确调查目标;编制调查工作手册或方案;制定调查工作计划;组织实地调查;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使资源库能够与其他教师、学校等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与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土地利用工作报告篇十

[ 作者:屠园中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333

更新时间:2004-5-10

文章录入:zhang ]

-----浙江嘉兴平湖市乍浦镇第一小学 屠园中执笔

一、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为了加快教育的发展都推行了由国家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建立了国家课程开发中心,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推广模式,希望以此来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并未取得预期成效,作为对此模式固有缺陷的反思,20世纪70年代初,逐渐兴起了校本课程开发运动。

至8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课程开发的一股强大思潮,达到了发展的全盛时期。在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设想。1999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的结构,其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呢?这给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学校已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意在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至少有以下几个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方面,我们有一定的研究。“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已经结题。这一课题从丰富写作内容入手,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一课题只把乡土资源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过于狭窄,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乡土化的校本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能使学校从一般中凸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4、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早。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江苏锡山中学、上海七宝中学、杭州临平一小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内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乡土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如某些地区编制的《乡土教材》就是知识性的教材。如果只重视乡土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那就无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知识性校本课程确实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综观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一些学校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研究。如台湾g中学确立“培养社区人才、传扬社区文化、提供公共空间,建立社区学习机制”的办学宗旨,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的理念,孕育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杭州临平一小开展《让绿色走向未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在活动课中,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收集相关的信息,获得研究成果。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乡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特长等。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2、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3、本课题提出的“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就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本课题强调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游戏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1、构建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乡土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一目标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优势

从本课题的概念界定和研究预期目标不难看出,本课题研究的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这一课题要求学校、家庭及其周边地区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学校就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项目 主

社会 自然地理 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发达。人文历史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名人众多。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迅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学校 校园环境 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天然的小山丘。师资状况 踏实好学、刻苦钻研,动手能力强。学生特点 为人朴实、学习努力,活动能力强。家庭 家庭环境 小区环境优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情况 服装加工业工人,家庭教育比较重视。

乍浦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北岸。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已有1200多年的建镇历史,自古就有“海口重镇”之称。镇境内现存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发展迅猛,港口、电厂等重点企业落户古镇,跨海大桥即将建设,给古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正在形成乍浦港务局、乍浦镇、嘉兴港区三位一体的格局。我校就坐落在乍浦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天然的小山丘,建有劳动实践基地。学校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较民主的领导班子。专任教师85人,绝大多数家住农村,虽专业知识与城镇教师有一定差距,但工作踏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且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41个教学班,学生1600多人,都为农村孩子,虽然在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上与城镇孩子有一定差距,但为人朴实、学习努力,而且活动能力强。由于港区的开发建设,大部分学生家庭搬进了新建的小区,小区环境优美。大部分学生家长也走出了世代耕种的土地,走进了工厂,从事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服装加工业,对孩子受教育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校内外主要优势见表。

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研究已经结题,成果获得嘉兴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这一课题将乡土资源与小学作文教学相结合,构建了乡土化的作文内容,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作文形式。在乡土作文教学研究的带动下,美术教学、常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也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而且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六、研究的内容及操作措施

1、课程规划的研究(1)课程目标规划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目标的规划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

具体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划各年段的校本课程目标。

低段(1-2年级):初步接触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初步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爱美情趣。

中段(3-4年级):初步了解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了解家乡的地域风情和习俗;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态度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究体验,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对内容进行规划。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2、方案设计的研究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的方案有两类,即校本课程的总方案和教学案例。校本课程的总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设计了校本课程的目标、结构、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项目。要重视总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实际及时进行修正。完整的校本课程总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评价设想,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

教学案例是校本课程的个案,设计了具体的目标、内容、组织与辅导方式、评价与展示方法等。要研究校本课程的案例的设计格式。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辅导教师、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活动时间、活动对象、活动目标、课程安排、评价展示等。要根据教师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校本课程的案例,探索案例的设计模式。

3、组织与辅导的研究

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的校本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匹配辅导教师和教学媒体,灵活应变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教学的场所,为达成校本课程的目标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

如:主题活动模式,就是通过围绕乡土资源中较重大的问题开展活动,达到各科知识的综合,按照问题的逻辑线索组织活动内容;综合活动模式,围绕一个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学生围绕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问题中心模式,围绕某个乡土资源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后进行综合,选择一个内涵比较丰富有一定价值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去研究。

4、评价与展示的研究。

以乡土教育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档案袋式、社会式等。

在评价的同时,积极探索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通过竞赛、汇演、表演、报告会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成果,如科技报告、演唱、演讲、舞蹈、模型和地图、画图和制表、摄影、表演剧等集中展示出来,供人品评。也可以运用文本、多媒体、网络等途径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

八、研究的对象

全校41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

九、研究的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准备阶段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结题阶段运用问卷法、测试法、调查法、行为观察等方法。

十、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年4月——5月

1、收集、整理乡土资源,汇编成学习包。

2、查阅文献,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3、调查分析学校内外情景,进行课题的可行性研究。

4、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2003年6月——2004年7月

1、开展实质性研究。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各项研究。

2、完善校本课程总方案,设计校本课程案例,并组织实施。

3、对校本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

4、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研究方案。

(三)结题阶段:2004年8月

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册;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课题报告,申请结题。

十一、成果的形式

以报告为载体的乡土化校本课程的设计程序、辅导方式等;以书面资料为载体的课题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及案例集等;以网络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以实物、图片、声像等为载体的学生实践活动成果。

十二、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负责人:屠园中。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方案、报告的起草,课题的实施指导等工作。重点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的设计、研究内容及措施的确定及乡土资源学习材料的制作。

十三、课题经费:预计人民币20000元。

参考书目:

杨平

周广强

主编

2、《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崔允漷

团结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4、《教育科研过程》

新疆大学出版社

杨章宏

5、《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