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报告(汇总18篇)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报告(汇总18篇)

作者:HT书生

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收集、整理、分析大量数据,同时还需要注重文档结构和语言表达。在下文中,你将看到一些经典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正在逐渐成为日常的必需消费品,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我国休闲食品产业潜在市场已经超过400亿。

以食品机械、食品包装为代表的相关行业,也以食品产业迅猛发展为契机,共享食品产业发展盛宴,产品追求多样化、通用化和多功能集成化。

在休闲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仍然存在着食品安全等问题。另外,休闲食品同质化等现象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国外休闲食品产业链相比,我国大部分产品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终端产品。

国内休闲食品发展的问题。

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

目前市场上的休闲食品不计其数,每一类别的产品也令人眼花缭乱,虽然生产厂家不同,但产品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

由于休闲食品产业准入门槛比较低,大部分产品的前期固定投入并不是很高,这也导致了中国休闲食品的虚假繁荣。

这些中小企业大都跟在大企业后面,只要知名企业推出新的产品,他们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市场上推出同类产品。这加剧了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出现,进而导致恶性竞争,对于产品的发展不利。

产品缺乏创意。

包装方面: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产品包装在目前这个时代已经显得太土,已经落下了时代潮流。

口味方面:虽然近些年,由于食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上游行业的发展,终端食品的口味在不断增加,但口味方面仍然感觉是一个尚未完全突破的方面。很多产品仍然固守在以前的口味上,并没有大幅度的改良。

宣传方面:受到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影响,大部分企业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进行企业自身形象、企业文化的建设。大部分休闲食品企业并没有在媒体进行宣传、甚至包括公司网站都是东拼西凑。

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

一方面,很多企业缺乏优秀的经销商。在目前休闲食品产品林立的时代,优秀的经销商将为产品的销售带来可观的利润。而目前,只有中大型企业的产品营销网络比较健全。而优秀的经销商、代理商也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四处撒网,他们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寻找有前景的产品。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按照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食品分为28大类525种。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2%,20xx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586.9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8%,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5193万吨、食用植物油1985.5万吨、鲜冷藏冻肉1112.5万吨、乳制品1459.6万吨、啤酒3515.2万千升、软饮料4219.8万吨,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食品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20xx年上半年,对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10类中国消费量最大的食品组织国家监督抽查,除水产制品抽样合格率为85%外,其余9类食品专项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肉制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7.6%。

食品工业的三大特点:一是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共有10.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ccp)认证;三是产品结构趋于优化,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逐渐上升,软饮料制造业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影响食品安全的三大隐患:一是占食品企业总数70%强的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二是一些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特别恶劣的是将假冒伪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购买食品时容易上当,蒙受损失;三是食品生产潜规则屡屡曝光:奶粉中含有xx氰胺、毒豆芽、毒火腿、毒酒、毒泡菜、毒黄花菜、苏丹红、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变质奶、红心鸭蛋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中国的对外形象。

二、xx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

(一)食品企业(包括小作坊)的基本情况。

我市有食品取证企业1064家,签约食品小作坊558家,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食品加工坊约1827家,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6家,仅占企业总数的0.17%;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到3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有50家,也仅占企业总数的1.45%;而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有3393家,其中不符合生产条件、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的小作坊有18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53.0%,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绝大部分规模偏小,且小作坊和私营食品企业占较大比重,它们在设备投入、人员使用、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不能保证要求,甚至盲目降低原材料成本,导致产品质量极不稳定。据20xx年统计结果: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8.16亿元,实现利税7.3426亿元,其中利润3.35亿元。

(二)产业特点、特色。

1、区域特征明显。

我市食品行业区域分布较为明显。各个地区由于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中,行业分布明显、产品错位发展,带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海安形成了以大米、食用油和禽蛋制品为主的食品工业发展格局;xx的肉制品、黄酒、白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东和启东借助临海之势,形成了水产加工的产业链;xx大富豪啤酒、海门羊肉均做出特色。但是,数量上的优势未必就能转化为质量上的强势,海安的食用油企业数目多,却缺少龙头企业;xx的白酒企业数多,却缺少品牌企业;启东、如东海产品企业多,但与宁波、大连产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

2、产品种类齐全。

我市食品企业数量多,门类广,涉及食品种类近500种。

3、特色产品多。

像xx的白蒲黄酒、xx茶干、xx潮糕,xx的新中腐乳、xx脆饼,市区的费家扒鸡等具有浓郁地方风味和特色的产品有几十种之多,这些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目前我市食品生产监管的措施、效果及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的措施、效果。

1、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市场准入是国家针对食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局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把现场核查关,凡是不符合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规定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真正做到[]宁缺毋滥;同时加强服务,动员帮助具备基本条件的小作坊取证。仅20xx年全市新增取证食品企业281家,换证企业104家。持续确保我市符合取证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

2、强化日常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1)、以巡查、回访、年度报告审查、添加剂备案、监督检查、强制出厂检验和加严检验等手段,多管齐下,力求监管工作富有实效。根据、b、c、d分类监管原则,结合季节生产特点,有针对性地拟定巡查计划,确保每周都有巡查小组在外突击检查,每月一小结,通报问题企业,确定回访计划,确保整改到位。今年累计巡查、回访取证企业1598家(次)、小作坊778家(次),发现问题553个,已整改到位539个。市区年度报告审查80家、添加剂备案累计77家、委托加工备案53家。

(2)、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全力推进食品小作坊产品目录报批工作,目前当地政府均已批复第一批允许存在的小作坊及产品目录;同时督促小作坊改造生产条件,监督小作坊履行各项质量安全承诺,通过重点帮扶、督促改造,全市有34家小作坊整改提高后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3)、对高风险食品重点监管。一是确定“一地一品”,实施专项检查。根据各地以往的监管情况和当地食品产业特点,确定一个高风险的产品作为重点检查的对象,通过企业自查,监管部门巡查,上级部门抽查,形成食品监管的高压态势;二是开展监督抽查。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先后对辖区内涉乳制品、水产品、年货食品等开展监督抽查。

(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监管界线不够明确。

一是《食品安全法》虽已颁布,其实施条例、省人大会关于食品小作坊监管的法规尚未出台,造成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如街面、集贸市场内糕点房等前店后厂、现做现卖企业应该谁监管;二是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跟不上,许多标准标龄过长,有的已经滞后,明显不具备应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o协定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要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经费没有保障,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大量的小作坊式企业分布于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农村。目前在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过程中,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仅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聘请食品协管员、信息员,这就需要工作经费。同时,许多基层质检机构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没有专项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检测设施和技术人员匮乏,严重制约着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根据国务院新的三定方案,今后将不再进行卫生许可,两证并一证,质检部门职能增加了,责任加大了,但监管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扩充,监管难以到位。食品监管的机构仅设到县(市)级,基层乡镇政府部门无专职的监管人员,不能形成基层的监管网络,无法因地制宜地开展必要的监管工作,尤其是面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的食品小作坊、小企业,缺乏专职人员进行有效监控,而这些区域往往又是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

全市2385家食品小作坊,遍布各地。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卫生条件、从业人员素质、检验能力等均达不到应有要求,具体反映为质量意识淡薄,无标生产情况严重,产品质量不合格,滥用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工业用添加剂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这些小作坊、小企业具有简易性、季节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给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给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的隐患。

四、探索科学的监管方式,健全应急反应机制。

20xx年以来,我局依托自主研发的食品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立了以实现全过程监管为目标、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以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为目的、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环节为措施、以强化过程监控为主要内容、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抓手的完整的质量监管链条。该系统使用“.n”语言,采用bs架构,监管终端依托xx质监电子政务工作平台,企业终端由xx质监局主页电子监管平台接入。该系统能够按照全过程监管的目标要求,通过监督企业实行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测全报告、变更全告知,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配合现场巡查、回访、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等措施,以“动态监管组合拳”,形成对食品企业365天天天监管的态势。食品动态监管信息系统由企业概况(基本信息)、食品企业监管(过程监控)、外网数据管理(质监政讯)三个部分组成,实现档案、监管、动态、沟通等四大功能。

1、系统组成。

(1)企业概况(基本信息)部分。记载了企业相关证照的基本内容,以及人员结构、产值效益等。其中的质量技术监督信息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企业产品信息、质量控制、主要生产设备、行政许可、认证认可、综合评定、监督检查、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记录等基础信息。为确保基本信息的真实性,系统禁止企业对自身的基本信息任意修改,如确需修改,系统会将修改的内容自动提交监管部门审核,只有经监管人员审核通过的信息才会保存。

(2)食品企业监管(过程监控)部分。这是实现对食品企业实时动态监管的主要手段。这部分总共包含了十四个小模块,分别为:产品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管人员、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报表、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不合格品、委托检测、行政处罚和生产许可。每个模块都是由1到2张相对独立的含有相关关键字段的动态数据信息表组成,记载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关键控制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如:“日常巡查”模块,就记载了由监管部门根据《江苏省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回访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食品企业的分类分级,进行巡查回访检查的历史记录。“监督抽查和委托检测”模块,记载了食品企业接受国家、省级和市级各项专项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委托法定质检机构进行检验的历史记录。“行政处罚”模块记载了食品企业接受质监部门行政处罚的历史记录。

在上述十四个模块中,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和生产报表这四张动态表是食品企业动态监管的精髓所在。企业每次采购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都要求及时录入,包括采购产品名称、规格、批量、时间、索票验证情况,添加剂名称、用途、作用、使用范围等;企业每批产品的生产情况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都要求及时录入,包括生产时间、数量、出厂检验情况、基本销售去向;添加剂名称、用途、作用、使用范围、最大允许使用比例、实际最大使用量、备案情况等,出厂检验通过电子版本直接上传至系统。这些动态表的信息由企业落实专人负责录入,不经监管部门审核直接保存,由企业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系统监管端口能同步接收到企业报送的数据信息,监管部门根据这些信息通过系统对企业发出相应的监管指令。

(3)外网数据管理(质监政讯)部分。这部分主要由通知公告、咨询交流、监督提示三个功能对话模块和待审核企业数据、企业登录日志、企业操作统计、企业密码管理和在线企业信息等五个辅助功能模块组成。监管部门通过这些模块进行数据审核、发布政策资讯、通知公告和监督提示、接受企业咨询,和食品企业实现动态实时交流,实时掌握食品企业在某一时间段内登录使用情况。

2、系统的主要功能。

1)分级管理、分类查询,食品企业质量档案做到全覆盖。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全登记、全备案,全面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执法查处等完整的质量信息档案,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市局和县(市)局监管人员可以按照权限、实现分级管理、分类登记、分类查询、分类监管。

2)严把两头,突出中心,食品质量监管实行全过程。按照全过程监管要求,从企业产品原辅材料进货登记验证台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食品添加剂备案情况、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和产品流向记录等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管,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使任何质量安全问题都可追溯,确保监管关口前移,严把源头质量关。

3)实时申报,互联互动,监管信息更新实现全动态。定期提醒食品监管人员,按照监管等级定期巡查,远程登陆查看动态监管系统信息,并与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比对,变事后监督为事先服务,督促和指导企业规范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记录巡查内容,明确企业需要整改的项目和期限,做好巡查后处理工作,提高巡查的有效性。

4)及时发布,加强沟通,政策要求落实实现全方位。依托辅助监管模块,及时发布食品最新政策资讯,企业登陆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实时签收会议通知,点对点进行政策咨询,远程进行释疑解惑,实现监管部门与企业“和谐监管”的问题。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突出监管双方资讯交流功能。同时,质监部门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向企业发出网络监管提示。

(二)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体系,以及培训演练基地、现场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回访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研究食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划分食品的风险等级,对高风险食品安全性和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开展农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加工工艺和设备对食品安全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五、几点建议。

(一)明确分工,制定制度,健全网络,落实责任。

1、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大安全范畴,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要研究安排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将食品安全必须的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2、要健全乡镇食品安全机构。在乡镇、街道一级成立统一的食品安全领导机构,明确领导机构和具体人员的职责,强化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3、政府要强化食品安全组织协调、综合监管牵头部门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政府食品安全的“抓手”。

4、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坚持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每年通过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的自查、抽查的形式,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督促检查履行监管责任的情况,严格问责制。

(二)突出监管重点。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把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作为重点监管地区;把区域性、季节性高风险食品作为监管品种;把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窝点,乱用非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作为查处重点对象。

(三)食品加工作坊要扶强去小。

“十一五”期间,小作坊监管将坚持“既要管好、又要便民”原则,在摸清底数、落实质量安全承诺制、鼓励小作坊联营发展和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实行分类监管,并探索建立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对食品小作坊、小企业的监管措施,原则就是逐步提高其控制能力、降低风险、消除隐患、减少危害、确保安全。

具体做法是:对数量较多的同类小作坊,由政府协调,集中在一个区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便于监管;二是把已达到条件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点积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使其取证;三是鼓励走联合生产加工的路子,把分散的、有限的生产加工资源整合起来,使之壮大,达到规范的标准。

(四)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

以《食品安全法》颁布为契机,各级新闻媒体要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及时报道宣传,各执法部门也要采取多形式的宣传方式,教育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引进课堂,强化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市、县两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训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特别是乡(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食品安全常用的、基本的知识,便于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律性和依法生产经营意识,强化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尽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整个质监队伍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反应预案。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快速反应程序,落实工作职责和责任,按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手册》,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加快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使一线工作人员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到掌握主动,反应迅速,处置果敢。二是建立突发事件紧急报告制度。对发生区域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或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及时就有关情况向市局、地方政府汇报,做到第一时间层层汇报。三是实行定期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制度和突发食品安全公共事件专家评估制度。通过评估了解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发生原因,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准确性。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同样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以xx市为例,浅析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措施。

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环节很多,监管的部门也很多。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精神,在原xx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此同时,xx市政府成立了由食品药品监管局、农林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商贸局等18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遵循“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综合监督检查,开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农林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环节的日常卫生监督;其它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各镇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工作机构,镇食品安全办公室达到有专兼职人员、专室、电脑、工作制度、投诉举报电话、台帐、活动记录等“七有”标准;在各村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工作站也具备专兼职人员、电话、制度、台帐、活动记录。由此,建立了“各级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

建立上述工作机制后,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如成员单位职责、信息发布制度以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二是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即“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把食品安全工作向农村推进;三是积极组织创建活动。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市、示范镇、放心店”创建,以此提升保障水平,增强安全放心度;四是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室外烧烤、夜市排档、熟食摊点、豆制品加工、儿童食品、小酒坊、纯净水、农村食品、肉制品、奶制品和保健食品等10多项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食品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加强。

食品安全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从农田到餐桌的诸多环节,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

1、源头污染问题没有完全控制。工业化大生产引起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特别是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为减少虫害、降低成本,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农药的滥用,还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农产品施药频次越来越多,用药量越来越大。

3、农村食品市场不够规范。大多数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小超市、小食品店等经营秩序还不太规范,甚至不同程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现象。经营业主的索票索证意识不强,销售台帐等基本制度执行不力。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5、食品安全检测有待规范。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检测形同虚设;流通环节质量检测结果尚无法律效力,仅能作为参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不作检验现象还很突出;消费环节食品抽样覆盖面亦不够全面。有检测能力的监管单位普遍存在仪器匮乏、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亟待添置必要检测设备,以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需求。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广大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目前,农村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加之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价格仍然是选择商品的主要因素。另外,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依法维权意识缺失,造成伪劣食品有其生存空间。

2、食品安全法制有待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顺畅,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交叉重叠执法、重复检验或相互推诿、监管不力现象。

3、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缺乏保障。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方方面面,条块上尚无专项经费,地方政府投入机制还不完善,经费的不足制约了综合监管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很多措施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改善食品安全监管。

首先,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目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因其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等原因,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建议全国人大,在全面调查、广泛征询的基础上,加快《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相信此法的出台,必将促进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加大处罚力度,改善食品安全执法不规范的情况。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当前,应重点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率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

再次,要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开始组织实施食品标准的制订及修订,这一重要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将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同时,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最后,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必须建立一套评价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新方法,同时加强对与食品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及新的食品相关技术等危险因素的评价,从而逐步建立我国自己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不断完善。以新技术的安全评价为例,基因工程和辐照等高新技术在食品生产领域的引进,也对食品安全提出了特殊的挑战。某些新技术虽然会提高农业生产量,同时也可能使食品更安全,但若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必须对其应用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而且这种评估必须公开、透明,并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方法。

2、多方联动,强势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所谓“三网”,是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和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具体措施有:

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切实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在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中,监管责任网是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秩序不断好转的关键。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真正形成部门监管的合力,加快实现监管重心的下移,继续抓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解决好影响农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努力构筑打假治劣、依法维权的铜墙铁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必然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要把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作为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建立起一支农村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延伸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网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使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落地生根,获得持久的动力。

加快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努力实现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食品安全放心店全覆盖。构建与农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是搞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长久之策,也是“三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抓好乡镇连锁超市和行政村放心店建设,大力提高农村食品集中配送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进一步整合农林、工商、质检、卫生、商贸等主要监管部门资源,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为重点,完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配合,针对农村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全面强化对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大环节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促进食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流通规范化、餐饮消费安全化,监管工作制度化,全面提高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种植养殖环节整治。全面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产品(水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强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使用认证标志、标识的行为。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开展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加强指导,引导和鼓励农民选用新型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加大禁用兽药的清缴工作力度,对畜禽动物及产品兽药残留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例行监测。加强对病害、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置,严禁病害、病死肉流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2)生产加工环节整治。全面实施28大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或小作坊。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开展对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程序,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加大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依法清理整顿达不到生产条件的企业。

(3)市场流通环节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严查私屠滥宰和制售病死肉、注水肉和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浸泡水产品及水发制品,非法使用保鲜剂加工水果,销售劣质大米或用变质原料加工粮食制品等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行为。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依法整顿盐业秩序,着力规范食盐经营行为,开展销售和使用非食用盐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食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食盐安全。

(4)餐饮消费环节整治。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加强对集体食堂、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全面推进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对检查不达标的企业要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加强对农村自办家宴监督管理,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农村土厨师统一组织培训和体检工作,合格者发放健康证,对农村自办家宴实行登记备案和分类指导制度,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4、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理念和科学知识,使食品安全相关各方树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理念,掌握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夯实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增强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科学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服务水平。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知识,提高食品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水平,促进食品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自控能力的不断提高。

对广大农民重点宣传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消费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做食品安全的自觉维护者。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基本安全知识,自觉抵制有害物质的投入,按标准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添加剂等物质,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科学监管专业知识的宣传,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的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监管能力,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科学管理等知识,树立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食品的要求和标准在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的内涵已从数量安全上升到质量安全。上至国家的领导人,下至普通黎民百姓,食品安全已成为所有人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保证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食品“从田园到餐桌”的绝对安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各级党委、政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如何让监管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让每一个人真正吃上安全卫生的食品,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经得起检验,也是各职能部门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

20xx年8月16日,政协xx区工委主任杨继红同志率领提案督办组到我市,对工委20xx年主任会议督办提案《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提案》进行督办时,充分肯定了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虽然该提案是由地区食安委承办,但这次督办还是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地委委员、市委书记周荣同志的重要批示,20xx年8月25日至30日,市政协成立由主席吴坚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龚霏及市政协副主席邹芝桦、周光乔任副组长,部分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办、政协提案委、文教委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以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情况汇报、查看档案资料、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先后听取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牧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在没有邀请职能部门参与的情况下,调研组深入观音缘矿泉水厂、素琼酱醋厂、百汇购物广场、洪南蔬菜批发市场、远丰餐具消毒配送中心、宏洁物理消毒有限公司、洁美餐具消毒配送中心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情况以及“从田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同时,调研组还深入朱昌镇,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食品流通环节推行的“易票通”和农村食品经营“十户联巡联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在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市政协又组织调研组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讨论,对调研报告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链条长、环节细,从农产品种植、牲畜饲养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再到餐桌,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又涉及面广泛的工程。从调研涉及的部门来说,农牧局主要负责农(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获证企业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负责食品经营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是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当然,其中还涉及工业经济贸易和能源局、发展和改革局等相关部门,而各职能部门监管领域也存在交叉现象。

据农牧局统计,全市41个镇乡办事处都涉及农(畜)产品生产,有各类养殖户27万余户,52个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其中城郊几个办事处及海子街、鸭池等地有规模化、规范化蔬菜生产基地10余个。质监部门监管数据显示,xx市辖区现有食品生产获证企业31家,纳入监管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9家。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市城乡共有注册食品经营主体2608户,其中食品经营企业126户,个体工商户2482户,全市食品经营从业人员4693人,注册资金2631万元。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资料显示,全市持证餐饮单位1066户,其中各型餐馆401户,小吃店、饮品店599户,食堂66个;餐具消毒配送单位企业3家。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市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及卫食药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监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情况。

(1)、按省发改委《关于建立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文件精神,3月,投资320万元的xx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实验室改造62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46台(套),包含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度计等国际通行的检测设备及配套仪器,可进行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定性速测及定量分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测,现处于待验收和试运行阶段。自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试运行以来,已组织对三板桥、流仓桥等城郊蔬菜基地出田蔬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每月抽样检验240个样品。截止目前,累计抽取2640个蔬菜样品。经检测,这些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均没有超标。

(2)、,兽医体制改革以来,撤销原畜牧兽医局下正股级单位兽防站,组建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由动物卫生监督所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出入境检疫,负责动物防疫监督、市场监督等行政执法工作,承担动物免疫标识及其他畜禽标识管理,组织开展兽医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对全市规模养殖场(户)进行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养殖户建立健全养殖档案,确保农业投入品的可追溯性。每年派出余人次开展监督检查,产地检疫35万头(匹、只)以上,屠宰检疫12万头(匹、只)以上。

2、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管情况。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辖区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巡查,做好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的抽样送检工作。20xx年,共抽取辖区28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52批次及小作坊生产的产品6批次。检查过程中,要求企业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台账,把好原料进货关,认真做好产品出厂检验工作。目前,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和纳入监管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均按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台账。从市质监局检查和产品抽样结果看,近几年,我市未发现辖区食品生产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行为,也未发现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生产食品行为。

(1)、以全面落实食品“易票通”为抓手,努力保障食品来源合法、质量过关,确保可追溯。市工商系统在逐户对食品经营者的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进行落实和规范的基础上,逐户落实“易票通”,重点抓好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品种落实“易票通”。到目前为止,我市流通环节2608户注册食品经营主体,已经全部落实了食品“易票通”,基本建立和完善了进货台账。

(2)、以农村食品经营主体“十户联巡联管”为主要方式,全面加强食品经营行业自律。20以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指导和引导广大食品经营者建立完善以食品安全协会为组织基础的食品经营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入手,先建立食品安全协会“一个组织”;理顺工商机关与食品安全协会的关系及食品安全协会与“十户联巡联管”小组的关系“两个关系”;开展好“十户联巡联管”小组学习培训活动、检查活动、评比挂牌活动“三个活动”;制定落实《xx市农村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十户联巡联管”小组工作制度》、《“十户联巡联管”小组成员公约》、《“十户联巡联管”小组轮值户长岗位职责》、《“十户联巡联管”小组轮值户长交接制度》等“四个制度”,开展“十户联巡联管”活动。截止目前,在全市农村已经建立了“十户联巡联管”小组97个,参加“十户联巡联管”的农村食品经营主体共计1335户,占农村食品经营主体1402户的95.2%。“十户联巡联管”的成功经验已经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贵州日报》、香港《大公报》等13家新闻媒体报道。今年7月28日,全省工商系统现场参观了我市农村“十户联巡联管”工作,现已在全省进行推广。

4、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情况。

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承担全市1000多家餐饮企业的申办和监管工作、各种大中型会议的接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市卫食药监局依法行政,严把许可准入关,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监管相结合,使城区餐饮服务行业监管覆盖率达100%。实行了餐馆前厅后厨,使中小型餐馆基本规范化。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大型餐馆、酒店、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加工企业、学校食堂等地进行专项检查,重点以粮、油、肉、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为检查重点,确保节日期间食品安全。近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百年不遇的大旱期间,市卫食药监管局对全市饮用水源、桶装水及矿泉水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市区内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源,树立警示标致,提醒市民不能饮用。

5、餐具消毒配送单位监管情况。

我市餐具消毒配送单位企业3家,分别是xx市远丰餐具消毒配送中心,年8月成立,企业员工19人,日消毒餐具4000套,对我市40家餐饮服务单位提供餐具配送;xx区宏洁物理消毒有限公司,2012月成立,企业员工23人,日消毒餐具3500套,对我市20家餐饮服务单位提供餐具配送;xx市洁美餐具消毒配送中心,2008年2月成立,企业员工20人,日消毒餐具3800套,对我市90家餐饮服务单位提供餐具配送。今年上半年,根据《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餐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市卫生监督所加大了对我市餐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对3家企业配送的消毒餐具进行了抽检,就监督检查中不合格的地方责令业主进行整改。

二、存在问题。

1、监管机制不健全,职能交叉导致监管盲点。

食品安全监管从“田园到餐桌”链条长、环节细、衔接点多,监管部门之间管辖环节界定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又不够明确,在部分领域划分不清的情况下,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易造成部门多头监管但监管有盲点现象。如糕点店、馒头店及超市等现场制售食品的许可及监管都是空白。因分段监管,各部门行动很难步调一致、信息资源平台不健全、信息共享不完善,往往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监管不到位。

2、人员少、业务多、监管难于到位。

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无论是从农(畜)产品的生产,还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服务等环节,都存在监管人员少、业务多、技术性强、监管数量质量照顾不周等问题。农(畜)产品监管方面,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只有5人编制,到位4人,人员素质及能力远远达不到现代食品安全检测的专业要求,无法达到全面检测目的;动物检疫工作专业技术人员113人,按全市27万余户养殖户计算,每2389户养殖户才能拥有1名检疫员。食品生产加工监管方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14个干部职工中,能够致力于食品监管的仅为2人。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在机构改革后,设在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中从事食品安全协调工作的只有1人,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则由市卫生监督所分3个片区划给12个工作人员监管,这12人除了进行餐饮日常监管外,还要承担公共卫生监管工作;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安排乡镇卫生院利用卫生系统网络进行监管,且在每个村聘用一名卫生协管员和信息员,但因为无专门报酬,这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无法达到监管目的。

3、资金不到位,抽检工作难以运行。

抽检工作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中明确指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并支付相关费用。”所以,购买检品和送检费成了农牧、质监、工商和卫生部门必列的开支项目,这笔费用只有从部门办公经费中列支,远远超过各职能部门的承担极限。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食摊点多而复杂,安全隐患大。《食品安全法》授权各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应法规进行规范,但我省到现在还未出台相关法规,食品安全监管地方性法规的空白,导致监管职能部门各行其事,无法明确相应职责。

5、检测检疫不够全面,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农产品监管方面:由于农牧局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中心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再加上人力、财力等因素影响,仅在城区周边蔬菜种植基地开展检测工作,城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跟踪检测,由地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具体实施,外地进入xx市场的果蔬由洪南农贸市场自行检测。零星进入市场的果蔬得不到有效监管。

畜禽产品监管方面:除猪肉户在屠宰场严格进行,进入超市销售的鸡、鸭、鹅每天拖到定点检疫外,牛、马、羊、禽均未进行定点屠宰检疫仅在市场开展。因分散、零星、流动性大,给检疫工作造成严重压力,未经检疫产品流入市场现象时有发生,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6、食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市民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生产、经营、销售及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领会不深入,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千差万别,个别食品生产企业消毒设施未按要求使用、卫生意识淡薄,个别超市过期、变质食品上架现象时有发生,台账管理不规范。广大市民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监管意识淡薄,没有对食品安全监管引起高度重视。

7、在城郊和农村集镇,以及政府规划拆迁范围内,存在大量的食品无照经营现象。

在学院路碧玉村委会到地区交警支队片区,因属于市政府划定的拆迁范围,按照政府规定,卫生和工商部门不能为其办理相关证照,致使数十家无证经营餐饮现象存在。城区夜市、城郊结合部和集镇小食摊点流动性大、难监管、难取缔,又达不到办理证照条件,导致无证无照经营餐饮现象普遍。

8、餐具消毒配送单位问题突出。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实地查看情况,我市3家餐具消毒配送中心还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3家企业厂房楼上都有住户居住,且离污染源均小于30米;二是内部布局欠合理,功能间分区隔断不完善,导致回收、去渣、浸泡不严谨,更衣室无流动水洗手和消毒设施,个别企业厕所不是水冲式;三是基础设施不健全,企业防鼠、防尘、防蚊蝇设施不完备,未出具每批次餐具检验报告,生产车间的墙面、地面、顶面和工作台面未完全使用易清洗、耐腐蚀的材料;四是餐具独立包装不符合要求,未标示餐具消毒日期;五是机洗水源有重复使用现象;六是企业成品包装车间内上岗人员穿戴工作衣帽欠整洁,员工管理欠规范。

三、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监管不是靠某一个单位、某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更不能靠某一次会议就可以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期、系统、艰巨而又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的过程。食品安全如何来保障,国内外实践证明,“负责的监管责任者,诚信的生产经营者,成熟的消费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三大基本力量。进而形成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特提出如下建议: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议市委、政府尽快比照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规格,调整xx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食安委主任,便于统筹各部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日常机构,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充分发挥政府牵头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督查暗访等职能,建立全市统一、权威、高效、协调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机制。

按照分段监管、职责相近、方便相对人的工作方针,本着依法行政、服务民生、提高效率、维护稳定的原则,由食安委牵头研究制定《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并负责抓好落实,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和无缝隙监管,切实保障全市食品安全,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监管盲区和交叉问题。

3、加大投入,消除职能部门的后顾之忧。

职能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后顾之忧,总结起来就是人、财、物的问题。建议市委、政府统筹兼顾,对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才缺乏问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输送现有人才到外学习深造,采取公开招考等方式将食品监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充实监管部门专业人才力量。抓紧做好机构改革的后续工作,尽快完善部门机构及人员设置。在卫生部门增设局机关食药安股及卫生监督所药品监督科、食品安全科,增加人员编制,补充缺编人员。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将职能部门食品监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市食安委统筹安排使用。在今年不能列入财政预算的情况下,依照部门拟定的食品抽样检查经费预算方案适时拨付。同时,增加食品安全检测设施设备,以政府协调落实土地等方式,建立大型食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质监部门建立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便于食品安全的过程监管。

4、创新机制,强化监管,构筑食品安全监管基层基础。

一方面,可以对工商部门农村食品经营主体“十户联巡联管”机制再总结、再归纳、再推广,探索城区食品经营主体监管模式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强化食品监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镇乡人民政府的监管职责,各镇乡办事处比照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规格,成立镇乡办事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落实村级食品安全监管员和信息员报酬,充分发挥其作用,逐步填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空白。

5、创建信用体系、强化企业自律。

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诚信表彰、失信惩戒力度。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服务系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制度建设,促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制度。积极倡导市场主渠道销售和规范经营理念,引导和扶持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以及正规的食品超市在农村开连锁店。建设城区农民蔬菜直销市场,规范管理,完善检验检测机制,从源头上加强管理。

6、强化宣传教育、营造防范氛围。

充分利用市内媒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提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加强对监管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职责、提高水平和能力,树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建立市级食品安全论坛,充分利用各部门之间的实践和调研成果,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交流讨论,共同研讨解决食品安全的办法。

7、立足实际,杜绝餐饮服务无证经营。

对城乡结合部及镇乡集镇、政府划定拆迁范围内的无证经营行为,建议按属地管理原则,由镇乡政府配合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再按相关程序补办证照。对学院路等地餐饮经营户无法办证的问题,建议由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纳入管理范畴。

8、严格监管程序,规范餐具消毒行业。

虽然我市3家消毒配送中心在申办时卫生部的相关规范要求尚未出台,但现在卫生部办公厅已出台《关于印发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的通知》,就得严格按照《通知》的明确规定逐一对照,要求不符合规范的消毒行业进行停业整顿。建议由市政府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尽快进行一次综合执法,对不符合《通知》中条款标准的消毒配送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实在没有整改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加强餐饮行业规范,鼓励餐饮单位自行完善餐具消毒,在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清洁的饮食餐具的前提下,拒绝使用消毒配送中心消毒不合格的餐具。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市民增强防范意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总之,通过调研,调研组一致认为,近年来,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和通力合作下,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食品安全形式不断好转,食品经营行为不断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业主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城乡食品安全监管同步开展,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措施有力、亮点纷呈。但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事多、面广、点细,加上人员缺乏、财力不足、协调不到位、职能不明晰等原因,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环节存在监管盲区,导致超市等地的现场制售食品监管责任不明确,部门监管互相推诿等现象。我们相信,只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理顺监管体制、完善协调机制,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定有更大的突破。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从5月14日开始,利用10天时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分四个组,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四个环节着手,集体调研和个人暗访相结合,通过业务知识培训,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国家、省、市、县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法规、文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食品安全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承担具体职责。县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县质监局负责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县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县工信局负责生猪屠宰方面的监管。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承担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担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的重大事故。截止底,全县粮食总产30万吨以上,果品年产26万吨,蔬菜5.9万吨,肉类总产4.6万吨,蛋类2.5万吨。共有各类经营户1131家,餐饮服务单位835家(其中餐饮企业498户,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92户,企事业单位食堂58户,农家乐接待户32户及各类综合市场餐饮经营户155户)超市商场28家,集贸市场8个,食品生产企业33家,农资生产经营户235家。由于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稳中有升。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些经验做法得到中、省、市的肯定,并在国务院召开的食品监管专题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一)健全网络,监管职责不断加强。

一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主任,主管领导为副主任,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二是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要求,逐级与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三是在全县八个镇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在全县169个行政村,确定了169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形成了县、镇、村全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同时,县食品药品监督局从“两代表一委员”中选聘了13名食品安全监督员,在全县各类学校选聘了188名食品安全协管员,扩大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覆盖面。

(二)注重协调,日常监管常态化。

工商局、质检局、工信局、农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进网格化监管模式,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有分有合,实现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抓好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并加强证后监管及无证查处工作,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二是注重日常检查。抓好农业生产环节的化肥、农药使用的日常监管,提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抽查频率,落实食品流通中的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全面规范餐饮单位经营行为,做到了原辅料索证、从业人员体检、量化分级、餐饮具消毒管理“四落实”,在大中型餐饮单位及操作现场采用视频监控手段对其进行全程监控。三是做好节假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以面粉、肉、奶、豆制品、食用油、醋、蔬菜以各类食品批发市场、超市、景区为重点,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保证了节日期间和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对学校食堂营养改善计划、鲜肉和肉制品、农药废渣盐、豆制品、酒类、“瘦肉精”和食用油、桶装水、夜市烧烤、农贸市场、食品中违法添加罗丹明b等各项食品开展专项整治18场2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3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2200余家,下发整改通知书320份,确保了节假日无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抓点示范,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近两年来,全县共命名表彰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04户,文明餐桌示范店25户,示范镇3个,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4条。开通了扶风食品监管政务网站,累计发送食品安全警示信息22次,4500多条。二是以“食品安全周”、“文明餐桌行动”、“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三是划片包干、分工负责将八个镇划分为四个责任区,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承担每个责任区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实行集中检查、分散管理等办法,查处违法案件,不断消除监管盲区。四是密切协作,推进群防群治。在宾馆、学校、超市等群众集中的区域设置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牌,促进广大群众的自我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得到各级肯定,但客观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食品监管人员配置偏少,经费投入不足。

食品监管人员配置偏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行政人员7人,实际业务工作人员只有2名,显得力不从心,要承担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且无一名专业的食品监督管理人员,力量奇缺,客观上给监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经费投入不足。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县区按30万人口以下不少于50万元,30万以上人口不少于100万元的标准落实食品监管检验监测经费,20我县实际拨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经费20万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保障不足。

(二)日常监管还留有死角,资源整合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资源整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食品监管还未完全到位,安全风险检测数据没有共享,重点检测问题依然存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发挥不够,由于监管职能部门多,协调衔接方面仍有监管职能交叉、互相推诿,工作不够细的问题,小作坊生产方式较为普遍,尤其是飞凤市场小摊贩,馒头、面条、豆芽等食品经营者有时出现无人监管盲区。

在食品监管工作中存在重公司,轻个体,重固定,轻流动现象,根据调研情况看,对大中型食品单位如学生食堂、食品生产企业都实行了日常监管监控、检查等责任监管网或现代流通网监管工作,而且有示范街、放心店,以此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增加群众放心度。而对个体户,如小作坊、流动摊点等,普遍存在食品安全质量意识不高,加工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等现象。还有个别生产场所和居住区没有分开,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三)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

执法不够严格。存在重抽查,轻处理,重专项,轻联合的现象。监管部门对分管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面都较窄,只能做到部分抽查,查出的问题处理都以罚款为主。监管部门仅做到对自己负责的环节进行检查,对需要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农村店铺,农村家宴,小作坊等检查较少。联合执法具有一定的震慑力,尤其是对不易管理的农村市场,小作坊、流动摊点很有效。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面广、且市场本身不够规范,无照经营和小作坊现象存在,给我们监管部门的抽查、检查处理工作带来了不便,“五小作坊”准入门槛低,食品隐患多,群众意见大。主管部门的执法不严,打击不力,造成了违规违法行为的不断发生。

有关法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由于经费不足,对食品安全事件举报人的奖励不能及时兑现,影响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有关票证通制度落实困难,主要表现在农村的部分食品经营户,不坚持台账记录,有的超市和批发点,怕增加成本,怕暴露业绩,票证使用只留于形式。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制度上再完善。

(四)重监管、轻宣传,食品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重监管、轻宣传。食品安全监管是个庞大的工程,单靠职能部门监管远远不够,必须发动社会力量,做到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全民参与,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另外,部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薄弱,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正面宣传力度不够,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公众普及率不高,导致群众监督意识不强,全社会参与食品监督的氛围没有形成。

通过查看现场、座谈交流,参与调研的政协委员针对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最普遍、最重要、最需引起社会各方重视的民生问题。要从强化宣传教育入手,常抓不懈。

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理念和科学知识来夯实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通过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增强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监管服务水平。通过宣传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知识,提高食品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水平,促进食品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自控能力不断提高。

对广大群众重点宣传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消费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使群众增强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做食品安全的自觉维护者。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基本安全知识,自觉抵制有害物质的投入,按标准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添加剂等物质,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对生产经营和食品从业人员要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科学管理知识,树立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食品监管人员重点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监管知识的宣传,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的新理念,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监管能力,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好政府的监管职责,统筹安排好,全县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的工作,形成顺畅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工作合力。

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当前食品安全污染有生物性的也有化学性的,日常监管必须依赖标准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单靠传统的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工作的需要。建议政府在这方面有计划、有重点的逐步加大投入,改善执法部门监管工作条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是要合理配备工作力量,确保监管工作正常运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面广,专业性、实践性很强。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选调一批食品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监管工作,来提高食品国家标准项目会检率和检验及时率,促使我县食品监管工作不断上水平。

三是要发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综合协调作用。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综合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势,适时安排部署工作,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食品安全组织协调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各环节有人抓、有人管,不留死角。

四是要整合全县食品安全监测资源,加大重点工作落实力度。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测机构,通过集中办公、整合资源,统一管理,优势互补,实现检测数据部门之间共享,减少重复检测,降低监管成本。

(三)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

进一步整合农业、工商、质检、工信、食监等主要监管部门资源,建立质量监管体系,以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强化部门配合,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全面强化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大环节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和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促进食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流通规范化、餐饮消费安全化、监管工作制度化,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在种植养殖环节,加大农产品源头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强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证、产品认证和无公害示范生产基地建设,严厉打击违法使用认证标志、标识行为,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引导和鼓励农民选用新型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加大禁用兽药的清缴力度,加强对病害、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置,严禁病、死畜禽肉流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各种添加剂的行为。

二是在生产加工环节,全面实施28大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要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程序,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加大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依法清理整顿达不到生产条件的企业。

三是在市场流通环节,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照经营和经销过期霉变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严查私屠滥宰和制售病死肉、注水肉和未经检疫、检验的各类肉品,加强日常监管,坚决查处非法使用保鲜剂加工水果,销售劣质大米或用变质原料加工粮食制品等不法行为。加强对不合格食品的返市监管,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依法整顿盐业秩序,规范食盐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食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食品安全。

四是在餐饮消费环节,以严控食物中毒为重点,加强对集体食堂、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堵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全面推行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对不达标的企业要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不合格的要吊销卫生许可证。强化农村自办家宴监督管理,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坚持对农村从业厨师进行培训和体检工作不间断,推行持证上岗,开展农村自办家宴登记备案和分类指导制度,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四)严格执法,打防结合,注重惩处。

加大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对那些利欲熏心、置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的不法者,食品监管部门要真正做到零容忍,既要有严厉的经济手段,按照法律法规以最高标准严厉处罚外,还应提请司法机关追究相关刑事责任。要选择一批典型的食品违法案件,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追究行政、经济、法律责任,形成警示效应。同时要继续坚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儿童食品和农村市场为重点,加大对分散在村镇的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贩、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的监管力度,确保群体性聚餐和特殊群众就餐安全。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在6月上旬区人大常委会将对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为了更客观、全面、准确掌握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增强专题询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常委会组建四个调研组分头开展调研工作。

自4月中旬以来,四个调研组在专题询问动员会上听取区政府及重点监管部门工作报告基础上,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围绕从田间到餐桌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突出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工作建议等内容,进行了扎实认真的调研,并梳理形成了小组调研报告。同时,为了扩大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常委会还统一印制了3000余份问卷调查表,委托镇街人大组织辖区居民群众填写,基本掌握了全区人民群众对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评价及看法。

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共有各类食品企业15959家:具规模的蔬菜、果树种植业、动物水产养殖业等农产品行业107家;生猪屠场14个,其中机械化屠场3个、手工过渡屠场11个;酒类流通备案登记企业2166户,其中批发单位298户;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43家;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7063户;餐饮服务单位6466家。约有行业从业人员9万人。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认真解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得到增强,企业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打击,全区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近几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被市政府评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列主城九区第二名。区人大常委会也采取执法检查、督办代表建议、视察调研、暗访等方式,持续关注着全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有效监督促进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

(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卫生、工商、质监、农委、商委、食药局等多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领导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在区卫生局,并明确了食安委、食安办和各部门职责。在各镇街设置了“食品监督管理办公室”,将部分“审批权、监督权、处罚权”委托给各镇街,将监管工作深入基层,努力推进“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区政府通过实绩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方式,确保食品安全各项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区农业、质检、工商和食药监等监管部门加强了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配备了检测设备和检验设施,为依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如区农委投资300余万元改建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投资60余万元购买了60台残留农药测试仪赠送给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部分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大户;区工商分局先后投入经费200多万元,建立食品快检室1个,快检站2个,为每个工商所配置了快检箱,配备快检车2台。相关部门还加强了监管队伍的业务培训,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20期、9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行政监管和执法水平。

(三)组织开展了系列食品安全整治行动。

近几年来,我区相关部门不停顿地组织开展了多次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如区质监局与区内镇街开展了联合执法20余次,取缔非法加工窝点26个,销毁猪头肉800斤;与公安凌晨突击打击豆腐窝点两次,联合检查企业32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件,2名犯罪嫌疑人受到刑事处分。区食药分局积极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整治和专项行动,20立案查处案件175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2件,罚没款210.8万元。区公安分局以“打四黑除四害”工作为抓手,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食品、熬制地沟油的“黑作坊”、“黑窝点”,今年1至3月集中侦办了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共计24件。

(四)抓好食品安全法规及意识的学习宣传。

全区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学习培训活动,重点抓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岗前法律知识教育和专业培训,最大程度地教育企业牢固树立守法经营和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依法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水平。各地各部门通过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介,标语、专栏、告示等方式,以征文活动、创建活动、讲座讲堂等形式,普及全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健康知识,不断提高民众自保意识。如区食药监分局年开展全区性的集中宣传3次,媒体报道370余次,电视台滚动播放宣传片20余小时,张贴公告6万余份,印制宣传画5万份,编印宣传资料7万余份。

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从5月14日开始,利用10天时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分四个组,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四个环节着手,集体调研和个人暗访相结合,通过业务知识培训,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国家、省、市、县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法规、文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食品安全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承担具体职责。县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县质监局负责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县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县工信局负责生猪屠宰方面的监管。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承担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担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的重大事故。截止2012年底,全县粮食总产30万吨以上,果品年产26万吨,蔬菜5.9万吨,肉类总产4.6万吨,蛋类2.5万吨。共有各类经营户1131家,餐饮服务单位835家(其中餐饮企业498户,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92户,企事业单位食堂58户,农家乐接待户32户及各类综合市场餐饮经营户155户)超市商场28家,集贸市场8个,食品生产企业33家,农资生产经营户235家。由于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稳中有升。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些经验做法得到中、省、市的肯定,并在国务院召开的食品监管专题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一)健全网络,监管职责不断加强。

一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主任,主管领导为副主任,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二是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要求,逐级与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三是在全县八个镇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在全县169个行政村,确定了169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形成了县、镇、村全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同时,县食品药品监督局从“两代表一委员”中选聘了13名食品安全监督员,在全县各类学校选聘了188名食品安全协管员,扩大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覆盖面。

(二)注重协调,日常监管常态化。

工商局、质检局、工信局、农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进网格化监管模式,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有分有合,实现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抓好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并加强证后监管及无证查处工作,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二是注重日常检查。抓好农业生产环节的化肥、农药使用的日常监管,提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抽查频率,落实食品流通中的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全面规范餐饮单位经营行为,做到了原辅料索证、从业人员体检、量化分级、餐饮具消毒管理“四落实”,在大中型餐饮单位及操作现场采用视频监控手段对其进行全程监控。三是做好节假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以面粉、肉、奶、豆制品、食用油、醋、蔬菜以各类食品批发市场、超市、景区为重点,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保证了节日期间和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对学校食堂营养改善计划、鲜肉和肉制品、农药废渣盐、豆制品、酒类、“瘦肉精”和食用油、桶装水、夜市烧烤、农贸市场、食品中违法添加罗丹明b等各项食品开展专项整治18场2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3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2200余家,下发整改通知书320份,确保了节假日无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抓点示范,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近两年来,全县共命名表彰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04户,文明餐桌示范店25户,示范镇3个,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4条。开通了扶风食品监管政务网站,累计发送食品安全警示信息22次,4500多条。二是以“食品安全周”、“文明餐桌行动”、“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三是划片包干、分工负责将八个镇划分为四个责任区,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承担每个责任区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实行集中检查、分散管理等办法,查处违法案件,不断消除监管盲区。四是密切协作,推进群防群治。在宾馆、学校、超市等群众集中的区域设置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牌,促进广大群众的自我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得到各级肯定,但客观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食品监管人员配置偏少,经费投入不足。

食品监管人员配置偏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行政人员7人,实际业务工作人员只有2名,显得力不从心,要承担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且无一名专业的食品监督管理人员,力量奇缺,客观上给监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经费投入不足。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县区按30万人口以下不少于50万元,30万以上人口不少于100万元的标准落实食品监管检验监测经费,2012年我县实际拨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经费20万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保障不足。

(二)日常监管还留有死角,资源整合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资源整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食品监管还未完全到位,安全风险检测数据没有共享,重点检测问题依然存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发挥不够,由于监管职能部门多,协调衔接方面仍有监管职能交叉、互相推诿,工作不够细的问题,小作坊生产方式较为普遍,尤其是飞凤市场小摊贩,馒头、面条、豆芽等食品经营者有时出现无人监管盲区。

在食品监管工作中存在重公司,轻个体,重固定,轻流动现象,根据调研情况看,对大中型食品单位如学生食堂、食品生产企业都实行了日常监管监控、检查等责任监管网或现代流通网监管工作,而且有示范街、放心店,以此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增加群众放心度。而对个体户,如小作坊、流动摊点等,普遍存在食品安全质量意识不高,加工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等现象。还有个别生产场所和居住区没有分开,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三)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

执法不够严格。存在重抽查,轻处理,重专项,轻联合的'现象。监管部门对分管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面都较窄,只能做到部分抽查,查出的问题处理都以罚款为主。监管部门仅做到对自己负责的环节进行检查,对需要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农村店铺,农村家宴,小作坊等检查较少。联合执法具有一定的震慑力,尤其是对不易管理的农村市场,小作坊、流动摊点很有效。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面广、且市场本身不够规范,无照经营和小作坊现象存在,给我们监管部门的抽查、检查处理工作带来了不便,“五小作坊”准入门槛低,食品隐患多,群众意见大。主管部门的执法不严,打击不力,造成了违规违法行为的不断发生。

有关法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由于经费不足,对食品安全事件举报人的奖励不能及时兑现,影响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有关票证通制度落实困难,主要表现在农村的部分食品经营户,不坚持台账记录,有的超市和批发点,怕增加成本,怕暴露业绩,票证使用只留于形式。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制度上再完善。

(四)重监管、轻宣传,食品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重监管、轻宣传。食品安全监管是个庞大的工程,单靠职能部门监管远远不够,必须发动社会力量,做到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全民参与,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另外,部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薄弱,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正面宣传力度不够,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公众普及率不高,导致群众监督意识不强,全社会参与食品监督的氛围没有形成。

生产经营者往往功利思想严重,有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违禁药品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群众身体健康。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只看表象,不看质量,缺乏食品安全的鉴别能力,从而为伪劣食品提供了消费市场。加之农村多为老人和小孩,价格仍然是选择食品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及法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投入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实保障,必须做到专人,专费,专用。做好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其由兼职转向专职,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机构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增添检测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部门应携手联动,避免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强协作,形成食品监管合力。才能实施从源头的监管。

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宣传方式如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借助“3·15”等宣传活动时机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首先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自觉性,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强化。

农村消费者处于弱势和被动的不利情况下,农村已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好了,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各司其职,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另一个则是企业自身缺乏营销的手段。不仅仅是缺少优秀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企业,自身的营销手段也捉襟见肘。据了解,目前很多企业自身都没有系统的营销方案。

产品研发后劲不足。

产品研发是一个企业生产的动力,恰恰是这一点被大多数企业忽视了。有些企业是因为创办初期,缺乏资金;有些企业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只顾着按照自己老路子走。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缺乏大量食品研发的技术人才。往往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遇到了困难就放弃了。

目前很多企业开始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但也是嘴上夸夸其谈,真正落到实处,都是虚无的。真正搞产品研发的才能走在行业的前列,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休闲食品行业实现全面繁荣。

在食品行业急速发展的背后,同样迅速出现的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在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地查处的不安全食品。

归结到一点,那就是生产企业的不负责任。有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追逐利益,不惜一切;为了赶订单,减少自身对食品的安险。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负责人的企业家都不应该拿消费者的健康等开玩笑。

中小企业之殇。

中国的休闲食品产业有太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也将影响到中国休闲食品产业的全面繁荣与进步。

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缺乏指导性,缺乏自主性,缺乏创新性,缺乏监管……这些都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将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渐退去。

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大都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产品以及思维方式。满足于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思进取。缺乏资金扩大再生产。靠低廉的价格扩大竞争力,而不是靠产品的硬实力。在原辅料涨价的背景下,成本的增加成为企业重大负担。

中小企业突围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找出自身产品的优势条件,为产品定位。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品,其他产品作为辅助。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包装。规范化管理,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创建品牌效应。品牌是一种消费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且具不可模仿性,一旦树立了品牌,就成了企业竞争优势。一些意识前卫的企业纷纷运用品牌战略的利器,取得了竞争优势并逐渐发展壮大。

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市人大会副主任**带领市人大财经委、农业环保委和教科文卫民侨委人,就当前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了调研和督查,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一、情况。

近年来,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摆在位置,自主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结构和发展转变,质量新,产业素质提升;食品安全新提升,生产加工持续;食品监管新,保障体系;品牌建设新进展,**制造声誉;监管体系健全,质量基础夯实;全民质量安全意识新,社会环境。是去年8月份开始,我市国务院、省的部署,**,组织了为期四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各级各的努力,专项整治行动了、、的,了预期。

二、问题。

(一)产品质量总体仍然不高。全市总体质量在粗放型增长和低端产业结构上,总体滞后于全市经济发展,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长期徘徊在80%左右。,各县区发展状况也平衡;传统产业质量不容乐观,小企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产品档次不高、性不强、标准偏低,制售假冒伪劣完全根除,质量违规案件时有。

(三)和深化专项整治任重道远。在专项整治过程中了一整套规范和制度,但受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要长期绝非易事,企业对为要索证索票、台帐的认识还模糊,这是要我做的,认识到这是产品质量责任、便于追溯质量责任的需要,容易专项整治反复。

(四)三无企业的彻底取缔难度。三无生产加工点量大面广、有的流动性和隐藏性,还难以应对;主观上看,分段模糊再加上间职能衔接、信息交流不畅问题短期内难以消除,监管机制尚未真正,况且食品生产许可工商登记的前置条件,新办证照情况无法获取,常常被动监管的状态,难免会监管脱节。而且三无生产加工也极易反复,彻底解决确有大的难度。

(五)基层网络建设有待和。市属两区了综合性的公共管理机构,但人员、综合素质和都产品质量、食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需要。三个县尚未基层监管网络。而产品质量、食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难点、又在基层,在农村。

(六)法律法规还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处罚条款不,不法分子或诚信的生产者、经营者有可乘之机,使执法应严肃性。食品无照经营整治仍是专项整治工作的难点,是流动摊点,固定的经营场所,卫生许可证,法律的交叉问题如何解决值得。

三、建议意见。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既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建议及监管要本着对、健康安全的宗旨,当前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和薄弱环节,的措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一)牢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着力转变发展观念,包括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的发展质量。要认识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利益,形象;容忍假冒伪劣,容忍对利益的侵犯和对形象的损害。各级各能牢固科学发展观,是强烈的质量安全意识,是长效机制的首要因素。

(二)宣传教育,培养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习惯。要与荣辱观的教育起来,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从食品安全全局来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涉及内容复杂、政策性强,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问题成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难题。从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问题来看,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经营者大多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等贫困人员,其经营收入往往是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具有流动、分散、隐蔽、随意性的特点,有的检查时或关门或逃走,有的取缔后另起炉灶,有的强行取缔时,则会形成“寻求生存权”与“履行职责权”的对抗,极易导致群体的事件发生,成为困扰各地的一个社会难题,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实施社会综合治理。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我局把食品安全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狠抓落实,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局作为县食品安全的成员单位,及时传达了有关食品安全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要求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成立了县科技局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科技管理股负责具体实施,要求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对食品安全工作作了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工作措施等具体安排,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顺利展开。

二、全面部署、稳步推进。

我局及时召开了局办公会,传达了全县食品安全有关文件精神,提出了三项措施支持食品安全工作:一是把食品安全列入项目申报指南。作为民生科技项目加以立项支持,并积极向科技部、省、市科技部门推荐我县食品安全科技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立项支持。二是把食品安全作为科普宣传内容之一。纳入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同时要求相关的科普基地、科普社区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三是坚持积极配合牵头部门作好相关工作。坚持在全县性重大食品安全活动中做到行动一致,在平时分工中做到食品安全贯穿到职能的履行过程。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宣传是消费者和经营者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单位网页、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一是利用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宣传活动,走上街头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二是开展干部职工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利用每周五下午例行干部职工学习会,围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三是印制宣传资料,丰富宣传内容。根据《食品安全法》,广泛收集资料,印制了宣传资料5000余份向群众发放。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宣传,增强了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扩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由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上接生产环节,下联消费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既要会同或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和跟踪防范,更要强化食品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执法,经过多年来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虽然总体形势好转,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一些地方和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食品质量和经营秩序不规范问题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和无着无证经营食品的问题尤为突出;食品市场监管手段,尤其是质量监测手段和信息化监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和源头治理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法制体系建设和落实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等。

从食品市场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特点看,由于受利益机制的驱使,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案件易发多发,变换花样,禁而不止;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市场行为固有的短期型和盲目性的克服,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等,都决非旦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贯穿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全过程;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来看,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内问题,而是属于全球性的国际问题;从食品自身的安全性能而言,零风险的食品是不存在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正如吴仪副总理在总局呈报国务院的《关于20xx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所作的重要批示:工作抓得不错,望再接再厉。食品安全永远要抓下去,丝毫不能放松。

从目前的食品安全整体情况而言,食品安全监管,最艰巨的任务及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从经营主体来看,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点多分散、涉及人员众多面广、监管任务繁多重大。从查处违法行为来看,去年查处的农村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占全国的90.46%,查处的不合格食品占全国的52.09%,大量的食品违法案件发生在农村。从执法监管人员数量和执法手段来看,农村执法人员很少,农村基层工商所建设滞后,执法手段落后,还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等一些原始手段上。从各地整治情况来看,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农村食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制售有毒有害、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应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转移到农村。

从食品安全全局来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涉及内容复杂、政策性强,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问题成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难题。从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问题来看,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经营者大多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等贫困人员,其经营收入往往是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具有流动、分散、隐蔽、随意性的特点,有的检查时或关门或逃走,有的取缔后另起炉灶,有的强行取缔时,则会形成“寻求生存权”与“履行职责权”的对抗,极易导致群体的事件发生,成为困扰各地的一个社会难题,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实施社会综合治理。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经营者自律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制度,但仅仅依靠经营者自己落实自律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高度重视引导教育、社会监督和工商督查等外在措施。我们要认识到,目前对不落实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行为缺乏具体有力的监督、约束和惩戒机制,经营者自律制度行为的社会监督与控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必须努力建立教育、倡导、约束、监督、惩戒相统一的机制,鼓励与规范经营者的诚信经营行为,形成工商积极引导、经营者严格自律、社会密切关注与监督的自律制度建设建设格局。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广大经营者通过实施自律制度真正体会到与提高其经济效益是正比关系,这是落实企业经营者自律制度的根本原则,只有这一原则得到体现,才能切实把自律制度扶上自觉自愿自律的绿色通道。

所谓关键环节就是说由牵一发而动全省之功力,或叫做牵一发而影响整体的效果。从目前法律法规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能来看,主要是查处市场中食品违法行为、处理市场中不合格食品;从实施的各项监管制度而言,工商机关通过对市场的巡查、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等手段,发现不合格食品,确保及时退市。福建省工商局实施的《不安全食品退市工作暂行办法》,新疆塔城工商局推行的“不合格食品电子预警退市”监管方式,达到了以退市促进经营者把好入市关、规范交易行为的自律意识提升的目的。

随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经营者自律诚信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监管者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虽说导致食品安全的因素在逐渐减少,但由于受环境、科技发展等不可抗力条件的限制,人力所能及时发现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产生的概率不会减少,就是说零风险的食品安全是很难存在的。而流通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环节。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带来的食品数量是很大的,现代化的营销网络带来的食品市场是很大的,生活社会化需求的提高所带来的食品经销者和消费者的数量是很大的,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受害后果是很难估量的。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主要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物质技术保障体系、问题困难应对体系、成绩责任量化指标评估体系等。重点是如何应对媒体,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如何控制问题食品,最大限度遏制其传播;如何落实第一现场责任,充分发挥应对者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责任和责任追究制与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的关系并不是有了制度就一定能保证有预想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从上到下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还要看到,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不仅仅是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止是简单的原则,而应具备可考量的标准。这就是说这项制度的建立既要又有规范,又要有考量的标准,才能发挥其作用,仅仅强调“必须”如何、“禁止”如何的规定,仅有原则或者号召、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既要有明确要求,又要有规范的程序。程序是落实这一制度的有效性的保障,缺乏认定以及操作执行的程序,往往使制度流于形式。再说,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应该构成一个科学的系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很复杂,有的看来很简单,但是涉及多种因素,在制定这一制度的时候应该系统地分析问题,把责任当作一个科学的系统来设计,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支持、避免疏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复杂的问题却用单一的规定去解决,往往是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的原因。如,怎样健全完善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权限和责任,但不仅仅是层层分权和分责,而是要突出两头:高层的决策权和前沿的机动权。可以说没有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没有高效的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机中最可贵的就是积极行动,最可怕的就是消极不动。

而一线执法人员审时度势的机断专行,往往成为成功处理的关键要素。权力向下分散,责任向上集中,这是高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危机的核心。既要必须清晰准确地说明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又要明各级行使机动权时的范围和条件;既要向下属授权,又要做到虽“授权”但“留责”。只有随时准备为下属承担责任,才能真正调动第一线的主动性,否则将大大扼杀第一线主动行动的积极性。从而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置中,若没有与高层决策权威相结合的前方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会陷全局于被动。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所谓关键环节就是说由牵一发而动全省之功力,或叫做牵一发而影响整体的效果。从目前法律法规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能来看,主要是查处市场中食品违法行为、处理市场中不合格食品;从实施的各项监管制度而言,工商机关通过对市场的巡查、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等手段,发现不合格食品,确保及时退市。福建省工商局实施的《不安全食品退市工作暂行办法》,新疆塔城工商局推行的“不合格食品电子预警退市”监管方式,达到了以退市促进经营者把好入市关、规范交易行为的自律意识提升的目的。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所谓“民以食为天”,近年来相继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开始逐渐重视食品安全。为了解现在农村食品安全情况,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月x日期间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国家未来”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坪乡的房村和石嘴头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结合调研人员在当地的见闻形成了此次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男40。16%,女59。84%。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18岁以下的占3。15%,18—30岁占31。50%,31—40岁的占23。62%,41—50岁的占21。26%,51—60岁的占12。60%,61岁以上的占7。87%。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占20。47%,601—900元的占8。66%,901—1200元的占14。96%,1201—1500元的占9。45%,1500元以上的占19。69%。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28。35%,中学学历的占64。57%,专科学历的占5。51%,本科学历的占1。5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0。00%。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28。35%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55。12%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16。54%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关注。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9。45%的人对于当地区食品市场感觉非常放心,45。67%的人对于此表示比较放心,同时有40。94%的人对于此表示不太放心,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对当地食品市场表示非常担忧。

当地人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仅有28。35%的人表示十分关注,其中女性居;在购买食品时有45。67%的人总是会看所购买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厂名、厂址等内容,而有一小部分人也表示根本不会看这些内容。这与当地人民的家庭收入、学历有密切的联系,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学历越高对此越关注,家庭收入越高对此也越关注;同时,数据还显示年龄处于31—50岁之间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

日常生活中,当地居民的食品大多数在小超市购买,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由自家种植或养殖。当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塑料袋包装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密封或真空包装、纸质包装或无包装的食品。其中,家庭食品渠道与家庭的月收入与成员的年龄有密切联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也回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无标签、标志和假冒伪略产品的困扰。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责罚不明和购买者对假冒伪略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失信工厂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和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仅有13。39%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86。61%的人却选择不投诉。选择投诉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满意的解决;选择不投诉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诉,有32。73%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也有30。00%的人认为投诉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投诉;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一定会投诉,但目前尚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在目前的农村有一部分人的认识水平很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关注。

当地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戚朋友了解,当地较缺乏报刊、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并且当地居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

1、日常食品多为来自小超市的散装、塑料袋包装食品,卫生条件差,来源不甚明晰,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力度薄弱,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鉴别假冒伪略产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渠道少,当地居民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对食品的检查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办事力度小,投诉程序繁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问题。

1、加强监管,提高颁发食品营业执照对从业者的要求。对食品营业超市、门市等进行定期排查,并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及日常法律知识,以提高当地居民对于食品的鉴别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投资,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各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站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彻底消除该类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从食品市场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特点看,由于受利益机制的驱使,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案件易发多发,变换花样,禁而不止;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市场行为固有的短期型和盲目性的克服,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等,都决非旦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贯穿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全过程;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来看,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内问题,而是属于全球性的国际问题;从食品自身的安全性能而言,零风险的食品是不存在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正如吴仪副总理在总局呈报国务院的《关于20xx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所作的重要批示:工作抓得不错,望再接再厉。食品安全永远要抓下去,丝毫不能放松。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为确保7777年中秋、国庆节日期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根据上级关于加强7777年中秋、国庆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职能,我所集中时间、集中人员,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切困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两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一部署。

我所把双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作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了双节期间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方案,对辖区内双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整治工作开始后,我所利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等,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广泛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全面客观地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弘扬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教育和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树立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诚信意识。同时,及时发布食品安全警示信息,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增强食品安全信心。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突出重点,严格把关。

在整治行动中,以城区、农村集贸市场及校园周边为重点区域,以节日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为重点检查项目,以大型商场超市、副食批发市场、食品店为重点对象进行了监督检查。

一是严把食品入市质量关。严查食品原料进货验收、索证索票及台账登记制度落实情况,确保食品来源安全。二是加大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肉制品的检查力度,禁止不合格食品上市。三是严把食品经营行为监督关。对每户食品经营户经销的所有食品进行了详细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有出售超期、变质食品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无证加工等违法行为实现重点高危食品的全覆盖抽查。

四、检查情况。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777余人次,执法车辆77台次,

检查了全区范围内77余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其中,食品生产企业7家,餐饮服务企业77家,食品流通企业77家,在双节期间,我所辖区内无发生食品中毒事故。

在双节期间,我所共立案7宗,结案7宗,有7宗案件正在调查处理当中,查处各类不合格食品共7.777公斤。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随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经营者自律诚信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监管者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虽说导致食品安全的因素在逐渐减少,但由于受环境、科技发展等不可抗力条件的限制,人力所能及时发现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产生的概率不会减少,就是说零风险的食品安全是很难存在的。而流通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环节。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带来的食品数量是很大的,现代化的营销网络带来的食品市场是很大的,生活社会化需求的提高所带来的食品经销者和消费者的数量是很大的,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受害后果是很难估量的。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主要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物质技术保障体系、问题困难应对体系、成绩责任量化指标评估体系等。重点是如何应对媒体,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如何控制问题食品,最大限度遏制其传播;如何落实第一现场责任,充分发挥应对者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在省、地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职能,认真按照地区局和县局岗位目标任务,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重中之重,以查办各类食品违法案件为手段,采取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和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得方法,以创新监管机制为突破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有力地打击了各种食品违法行为,为营造放心满意的食品市场和消费环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县共有19个乡镇354个行政村,食品经营主体1714户,其中食品零售经营主体1099户(含50平方以上的5个,集体、私营的食品经营户64户)、食品配送22户、食品批发24户、食品加工79户,餐饮490户(含农家乐15户)。

(二)截止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17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车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户14142户次,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49件,罚没款1.97万元。二是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对节日食(不错的欢迎你)品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查处销售"三无"食品、冒牌、仿冒、过期变质以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等违法行为,共查获各类五粮液等系列白酒99瓶(袋),过期啤酒等饮料315瓶(袋),不合格食品3336袋,不合格杏仁露等礼品盒1249盒,标值达5万余元。

1、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强力组织保障。我局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局长靠前指挥,公平交易牵头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严格落实监管人员、监管任务和监管措施、重点监管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按照网格责任区强化日常监管,认真开展"六查六看",严格规范市场监管行为。三是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有效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

2、认真评选放心店和放心超市,目前已评选出9户“食品安全示范店”,1户“食品安全放心超市”。根据地区局在每一个行政村评选一户“食品安全示范店”的要求,我局根据实际对尚未成熟的食品经营户继续加强指导、规范,在每个行政村都创建一户“食品安全示范店”,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争取在20xx年6月20日前完成。

3、规范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和进货制度,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为巩固去年997户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成果,继续做好109国道和鲁大复线两旁村庄内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工作,以及山区公路两旁和乡镇府所在地食品经营户的索证索票工作。同时各所摸派辖区未建立索证索票工作的食品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建立台帐做好准备工作,并印发承诺书1700份,统一印制了《食品安全监管公示牌》20xx份以及识假变假等宣传材料,统一发放《购货台账》等,手把手指导经营户户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自律制度;手把手指导经营户规范粘贴票证、规范填写进货台账和不合格商品退市记录;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帮助规范店容店貌;重新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签订食品经营者向社会公众做出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承诺书;真正做到把服务、引导工作做到了“家”,真正做到进驻一户、规范一户、成型一户。

4、节日食品市场整治工作实现了常态化。乐都县工商局改变了以往的节日市场整治惯例,每到一个节日,各相关职能科和工商所在节前、节日、节后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不是县局等海东局地安排、工商所等县局地安排,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突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为着力点,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力度,在20。

不错的08年元月份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月行动。

2、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和谐的春节,乐都县工商局抽调执法人员,放弃正常的休息,在正月初四和初七开展了(不错的欢迎你)两次春节礼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3、为彻底改变农村山区食品随意经营行为,乐都县工商局抽调执法人员开展了为期3天的农村山区食品市场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违法行为和规范了农村山区食品市场。

4、为摸清全县的食品经营户真实情况,确实掌握经营户真实情况,为局党组研究、决策提供依据,县局组织全局执法人员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食品安全专项交叉巡查,共检查了全县九个市场和19个乡镇的354个行政村,全面摸清了全县的食品市场基础数据。

(二)索证索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山区部分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还不太规范。

(三)市场上还存在个别销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一)进一步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

(二)继续加强索证索票工作;

(三)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四)加强工作研究,创新工作方。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从目前的食品安全整体情况而言,食品安全监管,最艰巨的任务及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从经营主体来看,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点多分散、涉及人员众多面广、监管任务繁多重大。从查处违法行为来看,去年查处的农村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占全国的90.46%,查处的不合格食品占全国的52.09%,大量的食品违法案件发生在农村。从执法监管人员数量和执法手段来看,农村执法人员很少,农村基层工商所建设滞后,执法手段落后,还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等一些原始手段上。从各地整治情况来看,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农村食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制售有毒有害、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应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转移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