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市委办工作总结(模板7篇)

市委办工作总结(模板7篇)

作者:紫薇儿 市委办工作总结(模板7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市委办工作总结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一、继续开展六打六治自查自纠。在全矿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集中打击、整治当前表现突出的违规、违章行为,根据我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我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紧盯薄弱环节,确保隐患排除到位。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方面:我矿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明确薄弱环节,将4409采煤工作面、4605采煤工作面、溜子道顶板坚硬,不易自然垮落,悬顶面积超规定作为顶板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的措施有:(1)对悬顶超规定部分进行强制放顶,放顶眼深度由原来的1.8米加深至2.5米,对坚硬难以崩落的悬顶打对眼,由安监员、工区顶板管理员负责顶板管理。

(2)增加密集支护,切顶排支柱每隔1棵加设对柱。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用正确的回柱操作方法,防止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

(4)炮前炮后及时进行二次注液,加强顶板观察、支柱初撑力检测,严格班评估制度,确保支柱压力达到措施要求。

(5)严格按照规程措施施工,质量验收小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以质量保安全。

二是主副巷受采动影响,顶板及围岩变化大,有离层、片帮现象。我矿制定了防范措施,

(1)安排提运专职安监员对主副巷进行盯班包挂管理,每班次提运安监员与运搬工区盯班区长对主巷顶帮、围岩、巷道防尘、提运设施进行检查,严格执行巷道防尘制度、敲帮问顶制度和巷道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发现变化较大地段立即汇报,技术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修复措施,掘进工区按照措施要求及时进行修复,保证主巷运输安全。

(2)每班次由提运安监员对副巷进行检查,利用长把工具进行敲帮问顶,人行车司机严格执行班检制度,确保人行车运输安全。

(3)每月5号、15号、25号,由矿提升运输小组对提运进行专项检查,下发整改通知单,对隐患实施闭合。

(3)提运安监员每班次对提运检查情况进行专项汇报。

我矿将各工作面进行责任划分,从矿级、科室、工区、至班组明确了责任,严格执行包保制度。

一通三防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局部通风机常开不停,风筒逢环必挂,有破口及时胶补,确保工作面风量满足要求 。

2、加强瓦斯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确保有害气体不超标。

3、坚持湿式打眼、煤层注水和炮前、炮后洒水灭尘工作。

4、严格执行测风制度,及时调整风量,保证通风安全。

三、 认真组织,扎实开展挂图研判工作

四季度,我矿共拟定开展挂图研判八次,地点在调度室,参加人员为

矿班子成员、各专业副总、各科室工区负责人及职工代表。具体为一是10月中旬以“4409工作面煤层注水防尘”为主题进行研判;二是10月中旬召开以“4409顶板管理”主题的挂图研判;三是10月下旬以“26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断层水及防范措施”为主题的挂图研判;四是11月上旬以 “2411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主题的挂图研判;五是11月中旬以“供电安全”为主题的挂图研判;六是12月5日以“2411工作面过老巷顶板管理挂图研判及防范措施”为主题挂图研判;七是12月中旬以“2411工作面老空水防范措施”为主题的挂图研判;八是12月下旬以“平巷运输”为主题的挂图研判。

五、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挂牌督办各类隐患

为防止各类事故发生,推进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创造安全型工作环境,我矿根据10月份生产部署计划,我矿组织人员,按照专业分工,对矿井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并于20xx年9月30日下午由矿长主持召开了20xx年10月份的矿井隐患排查会议。共排查隐患9条,其中b级7条,c级2条,会议根据现场实际和矿生产安排,认真研究制定了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并确定了整改负责人和验收负责人。

六、严格实行安全罚款返还实施办法,提高职工安全主动性。对责任人进行安全罚款返还,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工种制定了不同的安全考核周期,原责任人只要在考核周期内不再出现“三违”现象,安全罚款金额全部返还。由安全科设立台账,符合返还条件经分管矿长、矿长签字后,予以返还,9月份返还“三违”安全罚款1240元。此办法的实施,激起了职工追求安全生产的热情,减少了“三违”现象,促进了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

七、深入开展“安全员创最佳评最差”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安监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安全科对安全员根据安全管理、上级检查、工程质量、出勤、劳动纪律、规程措施学习、三违罚款、工作落实、生产管理、文明生产等十项内容对安全员进行评比。该活动的运行,提高了安全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工作积极主动性,增大了危机感、压力感意识,提高了履行岗位职责所要求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升了服务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执行力。有利的促进了安检队伍的建设,促进了矿井的发展。

八、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夯实安全基础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本着“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及各级主管部门关于安全培训的文件要求,强化安全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认真吸取煤矿各类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有效防范各类生产事故,职教科制定了安全警示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学习时间为10月10日—10月31日,要求各工区、科室根据学习计划,精心组织,充分利用班前会、每周五安全学习日,认真学习观看《煤矿生产事故安全警示教育片》。要求职工端正学习态度,严肃学习纪律,保证学习质量,做到真学、真有效,深刻吸取煤矿事故教训,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并要求每位职工写了“奋战四季度,实现安全年”决心书,在工区显著位臵予以张贴,为增加四季度安全生产活动氛围,我矿拟定于10月下旬举办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现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通过四季度培训,旨在各级管理干部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意识,决不冒险蛮干,严格按照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抓整改、抓现场,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地点实行指定人员挂牌管理,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的落实,强化现场跟班带班管理,进一步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继续在教育上下功夫,要通过教育让职工审视自己平时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事故的严重性和处理的严酷性,使职工转变思想,认真对待工作,真正达到不敢违章、自觉抵制“三违”,切实将安全与个人实惠、家庭幸福、企业发展连为一体。

“五条禁令”为抓手,集中开展“六打六治”专项行动,抓住“打非治违”这一工作契机,扎扎实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彻底排查矿井各系统、各专业、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效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严格落实市局、集团公司安全部署,要求矿领导与各科室负责人严抓四季度攻坚,积极落实“奋战四季度,实现安全年”各项活动,确保完成全年目标和任务。

市委办工作总结篇二

同志们:

召开这次县城建设和管理工作动员大会,集中研究县城建设和管理的有关问题,安排部署县城“五大秩序”整治和建立健全县城建设及管理的长效机制,对于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马县长的讲话和其他各位领导的工作安排都很好,我都赞成,希望大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加快我县城镇化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推进我县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城镇化水平低,工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对城镇化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增强加决城镇化进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构建合理的城镇化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加决城镇化发展步伐,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三个三分之一”战略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县城镇化进程滞后,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加之农村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广大农村成为推进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我县这样的贫困欠发达地区,要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发展才是硬道理统一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认识,凝聚全县人民的力量,抓住市委、市政府把我县县城确定为云南北大门建设的三个重点县城建设和中国华电集团、云南东源集团投资开发我县煤电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战略发展的眼光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城镇化,为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城市带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镇雄县域经济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忽视哪一方面,都会偏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也不可能促进我县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三个三分之一”战略发展构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加快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提高县城管理水平,是实施“三个三分之一”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城镇化的优先发展,县城发挥不了辐射带动作用,我县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我县县城在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在建设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县城道路交通、通信电力、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都得到很大改善,已初具滇川黔结合部区域性新兴城市的雏形。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城在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全省第二人口大县的形象极不相称,与周边同一层次的城市差距再拉大。在今天全国各县区市你追我赶的浪潮下,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不再有。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克服自恃自傲、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的思想,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抓住难得的机遇,乘势而上,竭尽努力,加决县城发展步伐,提高管理水平,使我们的县城与川滇黔新兴工业城市这个定位逐步靠近,打造镇雄经济发展的平台,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就镇雄而言,未来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撑在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好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路子。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城市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一个区域内,中心城市是生产要素的集合体,是市场机制和政策措施发挥作用的载体,也是交通通信的枢纽。市场主导、政府调控、交通通信先行都要通过中心城市这个环节发挥作用。城市的优先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且是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县目前城镇化水平十分落后,到x年,要实现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左右提高到%以上的目标,个百分点,而县城这个“中心”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市政基础差,城市功能不完善,建设和管理与新形势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龙头作用不强,窗口形象不好。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尽管我们的差距比较大,困难也很多,但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和创新行为能否领先。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把自己摆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比较和借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摆脱旧体制的束缚,不断建立新的体制,就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会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城市是人们集聚在一起追求文明幸福生活的空间,也是一个地方对外展示形象的名片。县城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党政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全县县城之外人民群众追求文明幸福生活的榜样。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外来客商及游客,他们了解镇雄,认识镇雄,首先都会从县城开始,通过对县城的社会秩序、交通秩序、市民素质来评判我县的文明进步状况。因此,管理县城和建设县城同等重要,各级各部门都要摆正位置,自觉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自觉转变作风,切实履职,为县城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改善做出积极贡献。管理城市,是一门科学。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共产党的领导即将从农村转向城市时,就号召全党干部要学习城市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我县县城虽然现在还不大,但已初具规模,如何来管好这座县城,作为县城的建设和管理部门及其干部,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习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知识,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的理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建设和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加强对市民的引导和教育,让市民认识县城规划、了解县城发展远景,熟悉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市民主动自觉地遵守县城建设和管理的规定,积极主动的参与县城的建设和管理。再次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同时,要以人为本,少来一些“管卡压”整死人的怪招,多一些善解人意、体贴人民的办法,使县城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的轨道。第四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我们的一些工作并不是决策有问题,而是执行中出了毛病,或者“一阵风”,缺乏长效机制,缺乏制度,或者有制度而不认真落实。因此,城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办法上下功夫,在执行制度上下功夫,在追究责任上下功夫,在具体运作上下功夫,切实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使城市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镇雄县的名片,全县人民追求文明幸福生活的地方。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抓住机遇,实施城镇化战略,拉动经济跨越式发展,既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群众所盼,也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历史责任。对此,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城市

当前,我县加快城镇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这既是我县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我们准确定位县城规模的重要依据。一是我县被国家列为煤炭基地县,城镇化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思路逐步完善,大开发的态势初步形成,东源集团、大顺集团等大型企业已落户镇雄,许多外地客商正纷纷涌入,后续投资将进一步加大。华电镇雄电厂争取立项建设进展顺利,这一推进镇雄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将很快突破。二是省政府把我县列为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列为全省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蚕桑、食用菌、商品猪、马铃薯和杂粮基地县,将有力地推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县龙头企业必将快速发展,支撑城镇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市委、市政府把我县县城列入云南北大门建设的三个重点县城之一,定位为川滇黔结合部新兴工业城市,这与我县对县城定位相一致,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定位的确立,市委、市政府必将对我县城镇建设给予更多的支持。必须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基础,把城镇化作为重点,以产业促进城镇发展,以城镇引领产业进步。昭通要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密集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镇雄人口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发展基础和潜力都比较大,要以煤电产业为支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发展成区域次中心城市。四是我县交通、市政基础等建设步伐加快,镇凤、镇毕等出境大通道已开工建设,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县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必然加快,既要求加快城镇发展,也为城镇快速发展提供可能;县城供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工程顺利启动,为加快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机遇总是惠顾奋发进取的人,条件总是为勇于开拓者创造的。如果我们抓不住这些千载难逢的机遇,克服不了眼前的暂时困难,消极等待,坐等机遇和条件成熟,或者抓而不紧,就会错失良机,无所作为。因此,要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加快发展的氛围营造起来,把干劲鼓起来,从县城的建设和管理入手,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力争使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x个百分点,努力向到x年城镇化水平达%以上,县城建成一xx平方公里、xx万人以上的川滇黔结合部新兴工业城市的目标奋进。

(二)高起点科学规划城市

城镇建设必须遵循规划先行原则,发挥其“蓝图”作用,避免决策的主观性、随意性及决策不当导致盲目建设、无序建设,保证城镇健康发展。由于投入不足,我县城镇规划滞后,而且过去的规划已不适宜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城镇化目标和新的县城定位,修编完善我县城镇发展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县城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及各相关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好调查研究,根据新的形势,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县城,尽快完成县城,尽快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建设性、控制性详规。一是要根据新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充分考虑川滇黔结合部这个区位,突出工业城市这个特点,把县城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区域建筑、每一设施的建设规划做巧做好,形成县城各区域详规。城市规划投入不少,制定过程复杂,一旦形成不容易更改,因此县城规划要向省内外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公开招投标,谁的规划更具特色,更符合实际,更体现未来发展的需要,就让谁来做,决不能随意。二是要走市场之路,通过市场竞争,把县城规划好。二是要做好城市功能规划。围绕把镇雄县城建成工业型(或资源型)城市目标,做好设施功能和使用功能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娱乐区,科学规划水、电、路、话等设施建设,使城市功能齐全,整齐规范。三是要做好可持续发展规划。要在生态规划上做美,提高城市品位。做好城区和城外群山的绿化规划,着力抓好城市园林绿地、道路两侧绿化和大环境绿化,实现城市园林化和道路景观化,体现“一草一木是特色,一路一楼是品位”的城市意境。结合生态工程实施,在城外打造绿色屏障,真正把县城建设成为青山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四是要做好卫星城和工业园区规划,把泼机、塘房、中屯、板桥规划为县城卫星城,在泼机、塘房规划煤炭、煤电、煤炭深加工等工业园区,在板桥规划建筑、建材等工业园区,在中屯规划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三)积极有序建设城市

要从有利于树立镇雄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有利于为新型工业化创造良好蒯竟、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城镇管理水产、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出发,积极有序建设城镇。一是建设投入要活。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千方百计解决财政投入少的“瓶颈”,努力形成政府主导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经营格局,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以大投入实现城镇的大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经营城市的突破口,要用详细规划来显示各区域的发展前景,涵养地价,确保土地增值。要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土地二级市场,最大限度地盘活城镇土地,使之成为城镇建设最大的“财政”,做到以地生财、以城建城、以镇养镇。二是执行要严。要建立严格的执行规划的监督机制,坚决打击乱批乱建行为,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必须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强制性,确保城市健康有序发展。这里,我要重点强调,各级各部门,不管是上划部门,还是县直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城市发展观、城市文明观和城市经济观,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支持和监督城管部门搞好县城规划的执行。三是质量要高。要强化质量监督手段,严格按图纸和设计施工,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城镇建设项目,下功夫抓好县城环境绿化和街道灯光设计,使县城真正亮起来、美起来。四是速度要快。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要搞好县城房地产开发,坚决取缔私人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坚决停止单位职工建房的审批,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形成,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严要求管理城市

在城市发展中,规划是方向和前提,建设是基础和重点,管理是灵魂和关键。加强城镇管理是建设城镇的基础工作,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要把城镇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以管理促建设,不断改善市政基础,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实力,扩大县城规模,努力县城面貌一年一个样,年年上台阶。当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抓好县城“五大秩序集中整治。城区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积极支持配合,形成集中整治的强大合力。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以赴开展集中整治。参与集中整治的干部职工要敢于负责,大胆工作,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文明执法,既要坚决治乱,又要学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既要打击违纪违法行为,又要保护好群众利益,确保整治目标如期实现,使县城明亮起来、整洁起来、有序起来、文明起来。要在认真总结过去我们抓城市管理的经验和这次集中整治的成功做法,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新机制,坚持长抓不懈,提高管理效益。一是要提升素质。牢固树立“市民中心观”,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对市民的城市管理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教育,引导市民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努力形成人人争做文明市民,个个是镇雄形象,全体市民关心、重视、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承包管理。对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公共管理,要面向社会进行招标,如“门前三包”、广告公司承包经营管理城市广告、灯箱,绿化公司承包经营管理城市绿化等,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三是要划行归市。要按照相对集中、规范行业的要求,对餐饮、娱乐、农贸、流通等行业实行划定区域经营,着力解决城市经营杂乱无序的问题。四是要严管重罚。要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依法严格管理城市的各项经营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对不批就建、乱批乱建、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城市污染、扰乱经济秩序等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理,维护城市的健康发展。五是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经常化和有序化。城市管理最易长短脱节,松紧失序,紧时有改变,松时又滑坡。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

建好城市、管好城市,推进城镇化发展,既关系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城镇特别是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又涉及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如何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是新形势下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齐抓共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共同为做好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而努力。第一,要加强学习和借鉴。城市建设和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不学习、不研究就无法指导好建设和管理。县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领导要带头学习,认真系统地学习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的经验,避免走弯路。要深入研究我县城镇化发展的路子,特别要针对财政投入不足,而城镇急需快速发展的实际,着力思考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城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第二,要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要统筹兼顾,把推进城镇化与其他各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评,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定期对城镇工作进行研究,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认真解决城镇建设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大力推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坚决根治一些职能部门中存在的吃、拿、卡、要现象,树立镇雄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各职能部门和乌峰镇要按照这次会议落实的职责,切实履行职能,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县城“五大秩序”整治和长期的管理工作,为提高县城建设与管理水平及加快城镇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他各部门,包括上划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支持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共同维护好城市形象。

第三,要强化宣传动员。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人口转移,推进城镇化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人口过多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根本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积极营造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这是我们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广泛宣传,把我们的要求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广大群众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城市是人民群众的城市,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城镇发展的真正动力,要深入动员,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镇建设和管理,依靠人民群众,把城市管理中那些管不到、管不好的事情交给人民群众管到、管好。要把严格执行城市管理有关法规和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镇雄是我家、人人爱护她”等活动,从娃娃抓起,提高市民建设城市、爱护城市、讲求公共道德的自觉性。

同志们,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城镇化战略目标任重道远。我们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认识,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一个明亮、整洁、有序、文明、开放的新镇雄。

市委办工作总结篇三

同志们:

今天,区政府组织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我区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面,几位领导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基础,要求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因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之中,统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解决好当前环保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坚决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来追求经济增长。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要从全区加快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环境保护工作全局

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决策、规划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领导决策的全过程。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在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过程中,必须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加以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要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把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要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发展。

(二)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过程之中。环保工作实践中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自觉地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环保实践。在指导思想上,要由单纯强调保护,转到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求得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在工作部署上,要由注重末端治理,转到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控制。

(三)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执法实践中。要围绕环保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为解决我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执法依据。要把行政执法与行政监察结合起来,对一些环境违法行为,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的同时,对有关负责人也要给予行政处分;对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污染集中反弹、生态破坏严重的地方,要追究属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要加大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要把行政执法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支持新闻媒体曝光环境违法案件,鼓励群众举报、监督不法排污企业和破坏生态的行为。环保和有关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强沟通,协调作战,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努力推进环保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

(一)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制定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切实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今后,我们考核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领导,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也要看环境质量指标,看一个地方的持续发展能力。对没有完成环保目标责任制、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加强能力建设。环保工作业务性强、知识更新快,提高干伍业务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要适应我区环护任务不断加重、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必须努力提高环保队伍的三种能力,即提高对环境的监测能力,提高环境监察的执法能力,提高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和反应能力,努力做到召之即来,来即能战,战则能胜。要围绕提高三个能力,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培训等各种途径,切实抓好干部业务能力建设,重点是学习法律、市场经济、管理、现代科技和环保业务知识,特别是加强《行政许可法》、《环评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依法监管、依法行政观念。

(三)加强环保作风建设。环保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的“六条禁令”,严明工作纪律,廉洁从政,文明执法。要坚决杜绝执法过程中出现乱收费、乱罚款、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的行为,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要严肃查处。希望大家主动克服条件差、任务重的困难,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牢记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到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努力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四)加强制度建设。要认真贯彻好中央、省对环保工作的要求,把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好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要通过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工作责任机制、干部群众参与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环保工作运行机制。要理顺环保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区级有关部门特别是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统计、工商、广电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抓好环保这项系统工程。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把每一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重点要建立通报和督查制度,分阶段督促检查贯彻落实情况;对失职渎职者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同志们,环境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为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的一流经济强区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市委办工作总结篇四

尊敬的董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思想引领 一线锤炼 努力构建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党校是党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抓好党校工作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北辛街道党委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工作站大熔炉、主阵地作用,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训形式、突出实践主题、凝聚北辛精神,有力推进了党员干部“在学中深化思想,在做中强化党性”的教育培训新常态。

一、以思想引领激发党员干部新动力

将“团结、高效、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北辛精神,提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干在当下,成在实处”的精神号召,不断改进党员教育形式和内容。一是推进教育形式多样化。全面推行“一号、一群、一平台”的创新手段,建设了“北辛民情”微信公众号、“我们是共产党员”微信群、“社区党建”平台,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学习与交流的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二是推进党课辅导经常化。开设了“理论课堂”、“红色课堂”、“实践课堂”, 通过党校专家、党委书记、“党建讲师团”讲师授课,优秀支部书记现场讲座等形式,对300余名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和党建指导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先后组织1000余名党员到北沙河惨案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参观感悟,开展了“重温入党志愿、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手抄党章100天”等活动,做到了在言传身教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激发自觉。三是推进专题研讨实践化。围绕学党章强党性、学党规强作风、学讲话促发展、学典型促整改四个专题,找差距、明方向, 先后组织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主题演讲、“做一个自动自发的人”感悟评选等活动,实现了在交流研讨中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二、以阵地建设提升教育培训新水平

党校工作站是镇街党委实施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成立北辛党校工作站,体现了市委党校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为充分用好这一平台,提升教育培训水平,我们在阵地建设和运行管理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是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党委会定期听取党校工作汇报,并指导党校工作,提要求、交任务,使党校工作站在服务党的建设、服务党委中心工作上发挥了显著作用。二是强化阵地建设保障。明确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校工作站站长、组织科长担任常务副站长;定期邀请各地党校专家举办讲座,定期组织街道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上党课,定期遴选优秀党员组建“党建讲师团”;将工作站运转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每年用于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支出不低于80万元,使党校工作站建设做到了有班子、有师资、有经费。三是强化部门协同支持。统筹安排、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共同做好党员培训和党校工作站建设,合力解决资源整合、师资培养、人才选聘、阵地建设、教学科研、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站顺利运转创造了有利氛围和条件。

三、以一线创业锤炼干部队伍新形象

深入倡导“一线工作法”,引导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创城创卫等中心工作中锤炼党性、树立形象,营造了立说立行、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干事创业氛围。一是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加深”。推动领导干部沉入一线,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帮着大家办,有效解决了伦达星尚城等项目实际困难,高效完成了s343省道北辛段拆迁等市级重点项目地面附着物清理任务,上下级之间、党群干群之间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凝聚了合力。二是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克难在一线创新”。把党员干部推到一线,在创城创卫等攻坚战中磨练意志,提升本领,创造了“大兵团”作战、“小分队”攻坚、“销号制”管理等新办法、新举措,党员干部统一着装迷彩服、签订保证书,在创城创卫攻坚克难中建了功、提了劲。三是坚持“矛盾在一线化解、经验在一线总结”。引领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直面矛盾,有效解决了伦达商贸城群众信访、大同中路北段钉子户等问题,使党员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破解工作难题的本领明显提升;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推出了“十佳机关干部”评选活动,充实完善了居级千分制考核机制,促进了经验总结,使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得到了实践层面上的充分完善。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探索党员教育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建设幸福新北辛、建设幸福新滕州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市委办工作总结篇五

今年我行的各项工作头绪繁多、任务压力较大,无论在指导思想上、管理方式上,还是经营理念、考核措施上,都有许多新变化,但只要各行要紧密围绕郭行长提出的在发展上抓好“五个坚持”,管理上开展好“五项活动”,工作上抓住“五个重点”,统筹兼顾,把握全局,有理有节,引导干部员工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业务与发展、经营与管理、加快信贷投放与防范风险、主动负债与壮大资金实力、业绩考核与计划执行、数量导向型考核与质量效益型考核的关系,就一定能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快速协调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把握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行各项工作,实现业务经营又快又好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对我们而言就是要把有效发展的根本途径转移到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上来;把业务经营中心转移到提高资产质量上来,努力实现农行价值最大化。就是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既要注意防止片面求“快”而忽视“好”的倾向,也要注意防止以“好”压“快”的倾向,积极推进业务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增长向内涵集约型增长转变,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二要加快消化历史包袱,努力推进我行的经营战略转型。

当前,我行不良贷款余额大,表外挂息多,历史包袱沉重,尤其受传统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惯性的影响,部分县支行和网点业务经营还比较粗放、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单纯追求规模,管理与发展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不能尽快消化历史包袱,将会严重制约我行的可持续发展和赶超战略,为此,各行要充分利用省分行优惠政策,多渠道增收,加快消化各种挂账,减轻历史包袱给我们造成的压力。

三要认真抓好“五个坚持”、“五个转变”、“五项活动”和“五抓重点”工作。

今年,市分行党委提出的“”工程,突出强调了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强化内控管理,防范风险,既要突出重点工作,又要兼顾发展这一特点,各行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转变经营观念,将“五个坚持”、“五项重点”的要求贯彻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通过扎实苦干,迅速缩小与全省系统内的差距;要认真开展好“五项活动”。按照省分行党委要求,结合陇南实际,今年,全行要认真扎实地组织开展好“规章制度学习教育活动”、“信贷基础管理规范年活动”、“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年活动”、“自律监管规范年活动”“反洗钱活动”,这是针对我行基础管理和内控管理薄弱、违规操作、自律监管不深不细、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行、个别网点屡查屡犯,纠而不改等实际问题采取的加强内部管理的重点措施,各行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五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按照市分行统一部署,认真抓好活动的开展,切实达到增强干部员工遵章守纪意识,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内控水平的目的。

四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对策,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市县两级行都要增强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既要注重效率,更要重视效果,想方设法帮助基层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加强督导,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五要认真提高执行力水平。

执行力是竞争力的基础,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提升执行力就是对上级行确立的工作目标,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并力求有新的突破;对上级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坚定不移地抓好落实;对上级行制定的制度规定要始终如一地遵守执行。要增强执行规定的主动性,对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拿不准的要及时向市分行和分管领导汇报。

市县两级行机关部室要改变作风,在全力为基层服务的同时,对上级行交办的事情要不折不扣地迅速办理,并按要求及时向上级及时报告,对拖拉不办的市分行将予以问责。

市委办工作总结篇六

同志们:

这次全市党建工作会议,是在我市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省、州九届三次全会以及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党建工作,部署和落实今年党建工作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认清形势,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实现龙井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刚才,三位部长分别部署了本部门20xx年工作要点,纪检委也印发了20xx年工作要点,我都赞同。下面,我讲两方面意见。

一、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全力做好今年党建工作

20xx年,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新水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加大民族宗教工作力度,统战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建设文明富裕、繁荣和谐的新龙井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市党建工作还存在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党的建设和经济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人才工作水平不高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加快破解。

今年,我市党建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找准载体,突出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干部工作“6+1”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公道正派的选用干部,以项目看成效,靠实绩论英雄,以发展定级别,凭成绩给位子。要形成择优选人、科学用人的用人机制,在全市打造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氛围,真正把能干事、会干事、能成事、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继续开展和谐班子建设和“双争”活动,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各方面能力水平。抓好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使用。继续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龙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1带5”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局面。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三创两建两争”活动、“党员农贷致富”活动,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基层组织;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扎实开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四新”工程,做好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探索试行社区“执议分设”工作模式,提高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以扩大执政基础为着力点,深化非公企业党群活动室建设,加大“两新”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力度;以温暖党员、服务群众为载体,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二)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宣传思想及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开展主题宣传,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以稳定、鼓劲、团结为基调,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围绕贯彻党的xx大和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继续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学习宣传活动。要不断加大对内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发展氛围,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切实增强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龙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奥运会、残奥会、北交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主题宣传。通过参与东博会、北交会等展会活动和组织开展梨花节、农夫节、松茸节、苹果梨节等节庆宣传活动,切实扩大龙井的知名度和影响面,宣传龙井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魅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围绕建设诚信龙井的目标,引导人们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农村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探索建立乡村两级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组织。

(三)围绕大局,加强和改善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突出“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为加快发展多做工作。统战部门要切实履行沟通感情、凝聚人心的职能,把社会各界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推动龙井建设和发展上来,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多做牵线搭桥和服务工作,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人力、智力和资金等要素汇集到龙井发展上来,努力形成万众一心促发展、谋突破的强大合力。工商联要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新办法,鼓励他们放手放胆干实业、创大业,竭力帮助解决信息、融资等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不断扩展经营领域、增强竞争实力。侨务部门要加强海外统战工作,加强友好往来,激发他们创业激情,创新交流合作平台,为龙井发展献计出力。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为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统战和民宗部门要切实做好各民族思想工作,主动防范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潜在问题,推动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和共同进步。要切实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做到爱国、爱教和促进发展有机统一,坚决制止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的违法犯罪活动,将宗教领导权真正掌握在爱国宗教人士手中。要积极向上协调,争取更多的项目和扶持政策,加快我市民族经济发展,推动边境乡镇建设。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职能,多做排忧解难、理顺情绪的工作,为改革和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

(四)注重实效,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加强教育,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要把思想教育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作为第一道防线,打牢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把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使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状况,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重点部门、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确保每个党员干部始终做到防微杜渐、警钟常鸣、廉洁奉公、清白做事。

――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反腐防线。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责任分解、监督检查、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一要加强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权力失控问题,保证监督环节不断档;切实加强群众的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依靠群众监督来约束干部的一言一行;切实加强班子内部的监督,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坦诚相见,有了问题不能捂着盖着,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及时纠正。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人事、财物管理机制,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让腐败行为有机可乘。三要严抓严管。继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干部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要严格管理,防患于未然。四要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要重点查处滥用权力、贪污、受贿的违纪违法案件,对腐败分子严厉惩处,决不姑息,做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

――尽职尽责,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多做工作。目前,我市软环境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极个别的甚至打着“照章办事”的幌子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破坏龙井的形象。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凡是对企业和民营业户敲诈勒索、吃拿卡要的;凡是推诿扯皮、设障立卡、刁难服务对象的,发现一个处理一个,有职务的撤销职务,是一般干部的,列为机构改革的分流对象。要进一步推进阳光政务,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以及行政不作为现象,营造政令畅通、依法行政、规范服务的良好环境。

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以及老龄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各界组织的作用,形成“各尽所能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在3月10日召开的全市干部大会上,省委、州委书记邓凯同志对我市今后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并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在分析形势中增强信心、自加压力、把握机遇、奋力前行。为此,我们要切实解放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第一,解放思想,就要对当前形势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把握住发展机遇。当前,我市面临的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巨大、任务繁重。从面对的压力和挑战看,除了龙井市一直以来就存在的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社会历史负担沉重等诸多老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延龙图一体化区划调整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县域总量减少,综合实力下降,发展后劲被明显削弱,加上县域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和升级,在各地发展环境趋同的情况下,我市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实现加快发展的形势十分严峻;从面临的机遇看,为推动延龙图一体化进程,近期州委、州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延龙图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延龙图一体化进程中扶持龙井加快发展的意见》,特别是第二个《意见》是州委、州政府本着最大力度支持龙井谋求新发展的原则而制定的,从龙井的经济补偿、支持龙井产业发展、建立城际间公路、扶持龙井旅游业发展等十个方面确定了帮扶措施。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也将是州里对龙井关心重视程度最高的一段时期,况且我们还拥有西部开发、扶贫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诸多政策优势。随着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升温,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战略的实施,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我们今后加快发展的关键。

第二,解放思想,就要切实解决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增强发展信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工作推进的力度,我们提倡的解放思想,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表决心,而是要解决“怎么想、怎么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当前,我市的部分干部在思想上还存在工作热情不高、满足于一般化,畏难怕重的问题,缺少进取精神和必胜信心;有些单位领导对如何结合本部门或分管部门实际,充分利用延龙图一体化发展平台争取资金、项目,如何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没有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没有明确的工作打算。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发展非常不利,必须予以克服和消除。面对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和重大机遇,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决防止怨天尤人等悲观畏难情绪,增强信心,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敢于拍板定夺,以前所未有的胆识和气魄,去改革、去尝试,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第三,解放思想,就要自加压力、奋力前行,力求各项工作都有新突破。今年,我市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将更加艰巨,同时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延龙图一体化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也很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立大志、干大事、创新业”的要求,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率。要在深化国情、省情、州情和党情的科学认识中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解放思想、自加压力;在对比先进、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增强信心;在争先进位中解放思想,奋力前行。要充分利用我市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善于扬长避短,努力挖掘潜在优势、放大现有优势、打造后发优势。要有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气魄,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以高瞻远瞩的目光,重新审视市情,用超常规的思路去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措施。要牢固树立开放、融合、合作的新观念,坚决破除狭隘的地域意识,自觉融入延龙图一体化发展大局,主动承接“大延吉经济圈”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依托我市自身资源、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搞好规划调整和功能定位,努力在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同志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事关龙井的兴衰成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开创我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实现龙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市委办工作总结篇七

鉴于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工作对政府的依赖惯性,政府不抓是不行的,政府乱抓更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把该抓的事情抓住、抓准、抓好,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不做瞎折腾之功。

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根据不同职责,各有侧重地抓好九件事。

第一件事: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达标仍然是当前农村的主要问题之一。村级公路狭窄,农忙季节保不了畅通,建设质量差,使用寿命短;农村电网建设标准低,农业生产用电体制不顺,农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系数低;剅闸泵站、大沟大渠、田间末渠建设不配套、不达标,旱能灌、涝能排仍然只是农民美好的向往;农村安全饮水标准低,供水数量和质量均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这些问题,就是主要的表现。

农村的道路,至关重要,道路一通,精气神一振,其余万事皆通。当今时代,农村道路问题,既不是通不通的问题,也不是通的数量问题,而是通的质量问题。从20xx年左右开始启动“村村通”工程以来,基本上每村都通了水泥路,这两年又在提“组组通、户户通”的问题。但是,我们的通村公路通的等级很低,质量也差,一般的路面只有3.5米,一公里的补助资金只有10万元。所以,虽然村村通了,但通的质量很差,多数村级公路错不了车,很多村级公路刚刚修通,又开始损坏,修路时就是东拼西凑勉强筹到的资金,坏了就完全没有能力维修。通村公路,我们应该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去修,舍得花20xx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做成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于时下提倡的“组组通、户户通”,我们应该持反对态度,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耕地和公共资源去满足几个住户并非很长久的通路要求?这种投资,如果不遵循规律,不尊重现状和趋势,必定是浪费资源式的无效投资。

农村电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当年,政府给农民补贴资金用于买家用电器,却没有料到,空调、洗衣机买了,由于电网质量差,都用不了。可见,初衷再好的决策,也不一定符合实际。把电网质量建设好,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把这个职责尽到了,农民买不买洗衣机,用不用空调,那是他自己的事。所以,政府不要总是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却又总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荒废了。农业生产用电,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些泵站的电线造成的电损,应该归谁承担,那些排灌设施的线路设施,应该归谁建设,这些问题,历史上一直是水利部门和电力部门在吵架,并将继续吵下去。然而,这两个部门吵归吵,那只是面上的热闹,真正的经济负担归谁?还是归了农民。不论这架怎么吵,吃亏的都是农民。农村电网,亟需提质升级,要舍得投大钱高标准建设到位,不要走过去那种翻烧饼式的反复、低投入、不解决问题的老路。

农田灌溉设施,大沟大渠与“最后一公里”同样重要。没有大沟大渠,“最后一公里”的水从哪里来?没有“最后一公里”,大沟大渠的水又怎么到得了农田?我们不能讲大沟大渠重要的时候,就忘了“最后一公里”,在讲“最后一公里”重要的时候又忘了大沟大渠。剅闸泵站、江河湖堤、大沟大渠和田间末渠都很重要,各级政府应该合理分工,各抓要点,建一片成一片,成体系配套一片,让每一分钱都投得有价值。中央政府要加大对大型水利设施的投入,省政府要负责中型和区域性水利设施的投入,县乡两级要承担小型和末级水利设施的投入。仍然是要有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想,办一件成一件,管个几十年。

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有了本质的改变。问题在于,农民分散居住,供水范围太大,水质没有保障,水压低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解决饮水问题,只能将设施建设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不能够哪里有一户人家就铺一根水管、分一个龙头。如此广袤的农村,无论是什么设备,也无法保证正常的水压和水质。只对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供水,还可以变相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从而大幅度地降低电力、电视、宽带等设施的投入。这个问题,应该予以重视。

第二件事:规模经营

过去有人说,农业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现在,农民已经减少了,而且将继续减少。从我调研的8个村样本情况来看,农村基本没有70后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平均年龄是58岁,最高是72岁,最低是41岁,人均种田面积是10亩。从农民的年龄构成和人均种田面积的现状,就可以看明白,为什么冬季农村撂荒的田越来越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生产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我们应该深刻地看到这个问题,更应该大胆地提出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就是探索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有效途径,使之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和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可能,而农民的大量转移则使农业规模经营变成必需。我们弄清楚了谁在种田这个问题,就一定会担忧谁来种田这个问题,也就一定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规模经营可以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规模经营就必须要走机械化之路,就一定可以减少农业用工。同时规模经营,既可以继续解决留在农村人口的就业出路,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变农民为农工,让农民过上市民生活。规模经营可以在同样的版土上增加耕地面积。因为规模经营了,几十家农民的田统到一个组织去经营了,那些不必要的道路、田埂、沟渠就可以取消,恢复成耕地。这个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一般来说是20%左右,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增加20%左右的耕地。我们始终担忧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完全可以用规模经营盘活存量来保证的。

规模经营,不能靠行政手段来生拉硬合,但政府必须有所作为。那么,政府干什么呢?应该做好四件事:一是引导农民按照规范的程序把土地流转出去;二是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转让的服务场所,比如各种交易所;三是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按规模予以补贴、减税免费、建立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等等;四是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规模经营,强调的是规模,而不是别的什么。不要一讲到规模,就延伸为要发展名特优,这两者不是一码事。讲规模经营,指的是种植面积,是一种耕地的集约经营方式,哪怕是种粮食,也是可以创造新的增值空间的。

规模经营,要鼓励公司化这一形式。合作社也好,家庭农场也好,均能够实现规模经营。但是,由于农民千百年来的现实利益第一的思想禁锢,现阶段合作社很难走出高水平之路。家庭农场虽然可以达到一定规模,但仍然属于规模不够的类型。而公司化经营,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让其成为有资本、有管理水平、有市场搏击经验和优势的经营模式。农村,真正缺的是资本和市场开拓能力,让工商资本以公司化的方式进入农村,正是几个方面优势的完美整合。这必将开创中国农村再次飞跃的精彩局面。不要动不动就担心工商资本剥削了农民。当年,关于姓资姓社的讨论,至今犹言在耳,那些振振有词地说资本会剥削工人的论断,有几条被实践证明了?当年的担忧,现在还是担忧吗?现在的担忧,以后会是担忧吗?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规模经营,重在引导。我们的方法是培育典型,引导扩大。既要顺其自然、不搞行政命令,又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因势利导地推动其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展望,什么时候我们的农村万亩农场林立,什么时候就是农业现代化实现之日。

第三件事:特色产业

你这一方水土,从来都不曾自己自由生长的东西,那不是你的东西,也不可能成为特色。比如苹果是山东的特色,湖北就不要去搞,你硬要搞,它也不是不长,也不是不能吃,它就是产量低、风味差、寿命短、生不逢季。你硬要搞,也是可以搞起来,但是,它的成本会高,它的市场会窄,它的效益会低,结果仍然是得不偿失。比如椰子是海南的特色,湖南就不要去搞,你搞也会得不偿失,你徒然浪费很多资源,最终,它不可能成为你的产业。

全国各地,你在搞我的特色产品,我在搞你的特色产品,而自己具有天然优势的东西,却又统统丢掉了,这样的情况很普遍。

一种农作物,只有在它最适宜的地区种植,它才不娇贵,它才具有最强的生命力,即使是“靠天收”式的最粗放的种植水平,它也仍然有足够的产量和优秀的品质。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就要有这个意识。这个意识,实质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讲人定胜天,谁要是胜天,谁就会受到天的处罚。

农民自己讲,吃的东西,要吃本地的、本季的、本来的。吃本地的就不会沾上因长途运输和保鲜需要投入的添加剂,本季的就不会承受因保证市场季节而采取保护性栽培措施带来的危害,本来的就不会受到因人为追求高产或早产而施用这激素那高效肥带来的残留毒害。

事实上,多年来,我们都把增产增收当做了农业生产的目的。当下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严重堪忧,就是这一错误指导思想产生的恶果。为了增产增收,就大量甚至全部施用化肥,为了增产增收,就毫无顾忌地投放激素农药,为了增产增收,就十分愚昧地引入转基因作物,为了增产增收,就不择手段。这种指导思想必须叫停。

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是产出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没有丝毫影响的合格产品,这才是第一位的,是不容践踏的伦理标准。回到特色产业上来,发展特色产业,就是要顺自身的传统农业产业之势,借科技和组织方式变革之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哪怕是水稻、小麦、玉米、土豆这些大宗农产品,也是有区域分布的,也是可以做成特色产业的。之所以我们抱着个金饭碗,却在讨别人的饭吃,就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心气浮躁,不愿静下心来耐心地培育自己经得起岁月检验的特色产业,却想着通过投机取巧能一夜成名,结果把精力、物力、财力、人力都投入到本不该去着手的东西上,弄了个场面热闹,这一届这样整,那一届又那样整,都在想着翻新花样,所以几十年下来,没有几个地方,按照科学规律,把自己的特色产品做成了特色产业。

所以,抓特色产业,想抓出成效,就得静下心来,耐心细致地研究、培育,不懈怠、不冒进、不异想天开、不逆规律而动。做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鸣惊人,它必须是几代人几十代人扎扎实实的积淀,最终才会修成正果。

特色产业需要形成规模。所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规模,是发展特色产业的首要之途。再好的东西,如果只有500吨、1000吨,那又能带来什么效益呢?相反,有特色的产业,规模越大,就越能够淘汰那些本不属于他们自身特色的同质产品,市场服务也会更好更全地配套,市场竞争优势就会越强。这个规模要以能够保持特色为限,如果扩张到失去特色优势的区域,特色也就丢失了,也就谈不上什么产业和优势了。

第四件事:培育品牌

农业产业之所以利润低,特别是农民受益的利润低,没有品牌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水稻,农民卖1.35元一斤,就以为是好价钱了,经过一般的加工厂加工之后,大米能卖到2.5元一斤,就又算好价钱了。然而,通过具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加工企业加工成大米,还会只有2.5元一斤吗?米还是那个米,为什么价钱大不一样?又比如说野生鲫鱼,渔民捞上来,拿到市场上去卖,一定是和别人池塘里人工养殖的卖个同等价钱,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品牌,谁都不知道你这个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这两个事例,都说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品牌,它不是虚张声势的自我叫好,而是质量、信誉、影响力、认可度的代名词。品牌,在中国,最高的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现在还有个地理标识产品,但讲影响力,讲一下就把别人镇住,还是非中国驰名商标莫属。

品牌意识,农民应该有,农业企业应该有,地方政府领导更应该有。有的人一开口就喊,自己那个地方有什么什么,一口气可以数出七八上十个,这只能忽悠外行人。因为你有那个产品,不一定变成了商品,你即使变成了商品,也不一定卖出了它应该卖的好价钱。一个地方有若干个中国驰名商标,才是真正有实力的表现。当今时代抓农业,如果没有培育出几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来,就相当于没有抓。

相比之下,农民的品牌意识最弱。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品牌对于自身利益的重要性,还因为我国的品牌申领体制,实际上,是把普通农民关在门外的,作为一个单独生产者个体,农民无法去申领自己的品牌。

眼下正在大力提倡的家庭农场,其品牌意识应该更强。如果一个家庭农场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仍然不能直接入市,还是交给市场中间商去完成产品的商品化过程,那么,这个家庭农场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就没有体现出来,他充其量是个种田能手,不是一个合格的农业产业经营者。家庭农场的品牌建设,我们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酸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袋酸梅,上面都有家庭农场的名称、联系电话、品牌、质量检测标识。如果说学日本的基础工业比较难,那么学这个东西就容易得多。只要政府把申请品牌的门槛降低放开,把质量监管的工作做深做细,学起来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农民和家庭农场,其实可以把自己的很多产品品牌化,让自己的农产品带着品牌和包装入市。比如,玉米棒子,有了品牌,就会论只卖;土鸡,有了品牌,价格就可以翻几倍;传统饲养的猪肉,有了品牌,价格也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应该鼓励农民和家庭农场,都用最传统的方法去种植和养殖,都靠质量和品牌去提升单位产品的价值,这样一来,产量虽然降低了,但由于单价的大幅上升,农民和农场主仍然有高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激素的生产方法追求高产而带来的利润。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鼓励措施,可以说,靠增加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还想继续提高农民收入,倡导品牌化和无害化无疑是最有希望的出路。

而作为农业产业发展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则更是要有品牌意识。很多企业老板,对于自己的品牌建设问题不屑一顾,他们认为,产品能销出去就是硬道理,有没有品牌,是不是驰名商标又有什么要紧。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也是小富即安的心态,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企业长远的谋划和构思,只管当下赚不赚钱,没有想今后何去何从。很难想象,一个百年企业没有品牌,也很难想象,这个企业能冲破区域,走向全国,渗透全世界。我以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首要的是研究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产品在哪里生根?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打入一个新区域的时候,是以何种面目出现?所以,农业企业家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政府,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和唤醒他们的重视。

品牌建设,归根结底,是商品生产者的责任,但是,政府的作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采取有效的方式,比如学习、培训、展览、展示等,引导全社会重视品牌建设,让所有商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牢固树立起品牌意识,是政府的职责。帮助企业研究品牌、创建品牌,政企共同努力,实现人力、智力等资源共享,创建出一个又一个的知名品牌,是政府的职责。

出台鼓励政策,刺激和引导人们去设计、构思、创建、培育知名品牌,也是政府的责任。

从制度上研究解决人们在品牌创建上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给社会松绑,让社会成员自由驰骋,更是政府的职责。

第五件事:提升流通

农产品流通,是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问题。流通,不仅仅是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延伸农业产业的价值链条,大幅度增加农民农产品之外的收益。

农业产业的更高价值,在产品生产之外的环节,这是我们首先应当认识的问题。没有这个认识,抓流通就没有立足点和应当性。在通过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触顶之后,流通环节就是其新的增长空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养猪和贩猪、卖猪肉这三个环节相比较,养一头猪好的年景赚80元左右,差的年景20至30元甚至亏本,贩一头猪,无论怎样也有三四十元利润,而卖一头猪肉则可以赚到200至300元左右。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越是在高端的流通环节,利润率越高。农民有些口头禅:养猪的不如贩猪的,种菜的不如卖菜的,搞生产的不如搞生产资料的,等等,表达的就是这个认识。

提升流通,重点是要研究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两个关键环节。

降低生产成本,要在生产资料的流通环节上下工夫。种子、农药、肥料,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这些物品,农民是从零售渠道购入,还是从批发渠道购入,是从一级批发商手中购入,还是从末级批发商手中购入,是独自一家购买还是多家联合购买,等等,均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成本。如果是从零售商手中购入或者是末级批发商手中购入,单价就比较高;如果是单独一户购买,运费就比较高。这就是成本,而且常常为很多人看不见或者是不在乎。也许一亩田的成本并无多大差异,但如果是1000亩、1万亩呢,这个成本节约就十分可观。所以越是规模化经营,就越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成本。对于公司化经营模式来讲,想办法实现这个成本节约就很容易,如果是单家独户、家庭农场或者是协会合作社,就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大家抱团购买,以降低成本。很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经济组织没有想到这一点,包括传统优势十分明显的供销社也没有抓住这一条财路。农民则是各自为政,没想到抱团,或者是想到了但做不到。农业生产者要组织起来,努力直接统一从厂家购买各种生产资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购买的直接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间接地提高农业的效益。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在农产品商品化环节上做文章。所谓商品化,就是从产品变成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农产品附加值增长幅度最大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们要做的功课是: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将一些核心指标的检测结果明显标识于产品包装之上,使农产品经检测入市;给即将入市的农产品贴上创建的商标标识,让消费者从商标中了解该产品的质量、品牌、影响力、认可度等潜在信息,使农产品贴商标入市;对农产品进行适当的包装,改变以斤、以吨、以车卖的传统习惯,一袋一袋卖,一个一个卖,一两一两卖,使农产品有包装入市。

提升流通,还要在寻找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直达消费者手中的直通销售渠道上实现突破,使农产品增值环节的利润能够为农产品生产者或者组织获得,实现农产品成规模入市。比如,引导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就是非常好的模式。销售渠道与商品化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商品化过程,直销入市的可能性就变成了零。这是农业生产者实现农产品增值的又一重要领域。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销售优势的企业,从农民手中以很低价格收购农产品,经他们稍一打理,其实就是商品化过程,就立马增了值,原本是一元两元一斤的,就变成了十元二十元一斤了。怎样让农民、家庭农场、农业产业组织等农产品生产者也有这种意识和能力,把农产品价值链的增值关键环节全部掌握在农业产业内部,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来讲,对于提升农业发展空间来讲,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很成熟的国家,这些本不是政府的职责,但在我国,还处于市场培育这个初级阶段,需要甚至是离不开政府对这个层面的引导、扶持和支持。县乡两级政府尤其要舍得花功夫来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地扶持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果一个地区,其农产品产前和产后的效益有80%至90%能够掌握在农业生产者内部,那么,那个地区的农业产业质量就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第六件事:深化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农产品加工,要立足于本区域的主导农产品来开展。因为农产品都是辎重货,只有在合理的运输半径以内,才能保证适当的利润。如果经济发展到自由竞争的时候,这一条就会更加明显。所以,我不主张此地的企业去加工彼地的农产品,那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

农产品加工,要走全产业链之路。就是说,围绕一个主导产业,通过若干家企业,把整个链条的各种资源吃干榨尽。虽然这有点理想化,但毕竟也是可以探寻的,这正是循环经济的思路。如果走出了这一条路,那一个地方的农产品加工就真正形成了产业,而且其竞争力一定会超群、悠久。比如水稻加工,传统办法就是实现了从稻谷到大米的转变,附加值并没有增加多少,而谷壳、米糠等成了废弃物,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有的企业走的就是吃干榨尽的路子,企业的效益和质量就截然不同,优质大米加工出来以后,谷壳就作为燃料,米糠就用于加工提炼米糠油,碎米就用于酿酒,一个工厂,若干条生产线,下一个环节以上一个环节的废弃物为原料,不断延伸产生出新的产品。从本质上看,这样的企业就是运用免费的原材料,生产出了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产业质量可想而知。当然,并非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走出这样的路子,这需要科研的支撑、创新的支撑、资金的支撑、人才的支撑。这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农产品加工并非是低科技含量的代名词,恰恰相反,现今时代,更需要培育高技术水平的企业来从事农产品加工,才不至于因为装备和技术水平的低下而变宝为废,形成农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

农产品加工,要限制粗加工,支持深加工和精深加工。粗加工,规模越大,浪费越大,对整个产业的损害越大。因为粗加工不能从本质上提升产品附加值,无法提振生产者的信心,时间久了,一个主导产业可能因为效益过低而被淘汰。限制粗加工,要各种措施并举,最主要的是两手,一手是严控土地供应,越是粗加工,越不能供应土地,每个地方原则上都不能为粗加工提供新增建设用地;一手是从严征税,越是粗加工,越是不能减税免费,否则就是保护落后,保护落后就会扼杀创新。通过这样的政策杠杆,来迫使粗加工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出路。对于深加工和精深加工,则要大力扶持。如何判断是否是深加工或精深加工呢?通俗地讲,只要看产品就可以了,看产品是不是与原材料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稻谷变成大米就不是质的变化,稻谷变成了夹心饼干就是质的变化,是不是生产出了一系列各不相同的产品。另外,从剩余物的多少也可以判断,如果产品加剩余物就基本等于原材料的数量,那么就不用多想,一定是粗加工,相反,如果最终没有什么废弃物,而是全方位地吃干榨尽了,那也不用多想,一定是层次比较高的加工了。

比如,水产品中的鱼加工,如果鱼经过加工环节后,主要产品就是鱼糜,外加剩下了一大堆的鱼鳞、鱼翅、鱼骨等等,那么,这个加工只能算个粗加工。如果加工之后,产品有鱼片、鱼糜,有鱼丸、鱼肚,有风味鱼、即食鱼,有胶原蛋白的饮品、护肤品,那么,这个鱼加工就算是做到家了,其产业的质量绝不是只产出鱼糜的企业可以比肩的。

在加工这个问题上,要有这样一种理念,即优势资源一定要交给优质企业来经营,一定要交给有实力的企业来经营。如果我们把优势资源交给一些“土八路”去经营,其结果只能是暴殄天物,浪费资源,形不成优势产业。

从产品质量安全这个角度讲,农产品不经过加工是最好的。因为,每一次加工,都免不了要添加这种剂那种剂的,添加了东西,总是比没有添加要差。但是,由于运输、储存、消费爱好等等各种原因,农产品加工有其必然性和刚性需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合理控制那些添加品的数量和质量,在需要与质量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确保经过加工的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不给人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事实上,越是粗加工产生的生鲜产品,其添加保鲜防腐剂的需要就越强,其量的投放就越多,对人体的健康可能影响就越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也要主张深加工和精深加工。

农产品加工,我们追求的核心应该是质而不是量。如果单纯去看量,看加工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多少,其意义并不大,既容易导致粗加工泛滥,也容易产生水数字。而质,才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而且,重视了质,绝大多数加工企业都是走的精深加工之路,其价值的大幅度提升自然可以起到扩张量的作用。所以,在政府的引导问题上,要注重在质上做文章,这才是对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有利的方向。

农产品加工,其排放物常常比较多,因此,要趋向于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将污水处理等设施高水平配套好,避免加工产生环境污染。

农业工业化,核心的环节是加工,农业产业增效,关键的环节也在加工,所以,政府要重视,要下功夫去抓。

第七件事:环境治理

农村,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之中,是一尘不染之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绿油油的稻田,金灿灿的菜花。而今,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均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此种情形,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尤为突出。

看到农村环境如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揪心和担忧。别以为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恰恰相反,农村环境好坏与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然而遗憾的是,高层、中层都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有工业污染,但更多的不是来源于工业污染,其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垃圾,二是生活污水,三是种养殖污染。

关于生活垃圾问题,不是清扫清运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经过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由于垃圾量小,农民种田肥料来源少,各家各户在堆烧农家肥时自行消化了。第二个时期,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一次性用品大量涌入,而农民既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再把垃圾用作肥料了,同时也无法处置那些无法消化的垃圾,所以家家都往野外倒,形成了农村垃圾遍地的局面,是分散的污染。第三阶段,近年来,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农村建立了垃圾清扫清运系统,但由于多数村镇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到县城处置运距又太远,所以很多地方只采取了简单的填埋和堆放,农村垃圾污染从分散污染变成了集中污染。

关于生活污水问题,主要是农户家中的生活污水绝大多数都是直排到沟渠河湖里面,连最起码最简单的处置都没有,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污水横流的局面。尤其是农户居住密集的区域,河水深黑,河面污物汇集,村子里臭气熏天,目不忍睹。

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拯救农村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我们能不能下决心,集中五年的时间,解决农村环境的问题。虽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但是问题得有轻重缓急,问题也只能一个一个地彻底予以解决,才会达到目的。

要通过大力的扶持,保证每个乡镇都建立起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以达到全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镇以上污水全处理达标排放的目标。

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促使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污水的污染。

要采取铁腕措施监管农业投入品,高残毒高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投入品应该禁止生产、禁止流通、禁止使用。对于投肥投粪投激素开展养殖的行为必须全面禁止,并依法严厉追究责任。对于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进行限制,以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大量施用农家肥和推动秸秆还田。对于那些低水平规模化养殖,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措施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做不到这一条的,要下决心关闭。凡是对环境带来破坏的发展都不足取,这个认识要成为全民共识。要逐步开展土壤休耕、湖泊休养试点,以全面恢复地力和保护水环境。

关于农村的工业污染,也要下狠心治理。严格地说,农村不应该办工厂,因为那里的基础设施配套不了,实现不了污染物的有效处理。对于办在农村的工厂,粗放低水平的,要下狠心关闭,恢复农业生产;有发展前景的,应该进入设施配套的园区,并以搬迁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

总之,农村就应该是一片净土,是一片与污染沾不上边的净土。

第八件事:农旅一体

所谓农旅一体,是指树立农业旅游化思维,实现农业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中央提出,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一体化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传统抓农业的思维,暗含着这样一种认识:农业就是靠农产品自身产生价值。比如,种水稻,一年忙到头,只要把稻谷卖出去了,就算是价值实现了。比如,种葡萄,也是一年忙到头,只要把葡萄卖成了钱,也算是价值实现了。然而,这种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出产品本身的价值外,还附着着可供人们欣赏、参与、消遣、娱乐等诸多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人口开始眷恋乡村气息,农业的这些附加值将会加快显现。

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全新的思维:在抓农产品生产的同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农村的景观、空气、阳光、劳动、科普等卖成钱,而且还要卖个好价钱。

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牵引人们到乡村来休闲、观光、体验、认知、怀旧、创作等,促使城市人口的第三产业消费向农村覆盖,给农民和农村带来农业生产外收入,实现农业和旅游同步发展。对于地处城市近郊的农村,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通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

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条件是建设农村景观。在规划布局农业基础设施、产业板块、民居风格、生态维护等功能时,按照全域景观化的思路,开展景观建设,使农村的各项建设项目,建成后都是可供欣赏和玩味的景观,把农村打造成一个集农业生产、农村景观、农业科普、农耕文明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新农村,成为人们倾心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建设生态景观新农村,我们需要做的功课是很多的。首先是要把农村的环境治理好,实现垃圾和污水全处理,让农村清洁起来,成为清洁农村。其次是构造景观,主要是花海、林海,在种植各种植物时需要精心策划,既要有大规模的主打品种,又要能四季各有不同,形成精巧的色块和季节搭配,产生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让人们今年来了明年还想来,最终年年都要来。有的产业,其生产环节中的某一个季节,本身就是景观。比如,桃、李、梨、杏、樱桃、油菜等,它们的花期都是景观,关键是要有卖景观的意识。第三是构思各种特色园区,供人们从事采摘、劳动、科普等参与式、体验式活动,把农耕生活、亲子教育、家庭享受融为一体,收获激情和幸福。第四是打造特色民居,做好保护旧居和建设新居两篇文章。那些具有特定时代烙印的旧居,可以说是农村的无价之宝,当下废弃的多,应该想办法把这些资源盘活,采用修旧如旧的思路,使之成为特色乡村旅馆,吸引人们前来短期居住。农民建设新房,也应当严格管控,必须做到在规划的地方建房子,建经过设计的房子,并且要紧密传承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让它们一建起来就是景观,就能够勾起人们儿时的记忆和感伤,从而产生先天性的亲和力,吸引人们主动前来。

光有景观,显然是不够的。乡村旅游,终归不是名山大川的旅游,必须与之区别对待、形成差异化供给。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迷恋,主要不是来源于景观,而是来源于乡土文化。因此,一定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文化常常是隐含在某种事物之中,处于潜伏状态,没有外力的呼唤,它可能会沉睡千年。但它又是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条件,就会破土而出,形成燎原之势。这个合适条件就要靠我们主动创造,就是要策划既符合乡土优势、又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活动。比如,借助乡村的优美环境,每年在某一个季节固定开展体育活动,如田园马拉松、田园篮球或其他趣味运动;比如,种田能手比赛、特色小吃烹饪比赛或其他怀旧性比赛活动;比如,摄影采风、文学采风等艺术创作活动;比如,开展各类创意碰撞、与乡村发展相关联的论坛讲坛等等。用固定活动吸引特定群体前往,长年累月之后形成品牌和口碑,文化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到了这个境界,乡村旅游就形成了气候。

景观建设也好,活动策划也好,并不是每个乡镇、村都要去把文章做满做足,做成个大而全、小而全,而是要立足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做出哪怕只有一项但却具有别人无可替代竞争力的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仅如此,在一个县域内,最好是各个乡镇或村,要统一进行规划和构思,形成季节相错的旅游景区,保证全年都有火爆的乡村旅游市场。

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农民能从中得到什么?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农民的所得,除了农产品因为休闲、观光、体验等活动而增值外,还可以获得提供服务而带来的收益。如果农村的景观足够吸引人,那么农民的房子就可以成为家庭旅馆,农民通过卖农家小吃和家居房间,就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服务业与农业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利润率比后者高出好几倍,但其劳动强度却又大大小于后者。正是因为农旅一体化发展,可以给群众带来服务业收入,才更显其推动农村振兴、农民致富强大动能,也更显其紧迫性和必然性。因此,抓紧行动乃第一要务。

第九件事:政策支持

当前“三农”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需要认真研究。

当前针对“三农”的政策是不少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研究的是,这些政策与“三农”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到底有多高。须知,好政策,不一定是正确的政策。只有能够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能够体现正面引导作用,能够推动产业持续发展进步,能够简便操作的政策,才能堪称正确的政策。

我们需要反思针对“三农”的系列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无疑是好政策,但要想被承认为正确的政策,我想需要过程。这些政策最大的缺陷就是只照顾了农民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农村的公共利益。这些政策实施了这么多年,钱花费了不少,但是,农村面貌却没有什么根本性改变。这实际上是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当前的各项惠农补贴,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以县为单位统计,一般小县有1亿元左右,大县有2亿元以上的。这些钱,分散到千家万户,便成了每家几百元。农民高不高兴呢?的确高兴。但是农民满不满意呢?不一定满意。因为与他们生产生活更直接相关的运输、灌溉、排涝等大问题没有人去解决,几百元的补助抵不了因为基础设施条件差而增加的生产成本。

有的补贴没有达到引导农业发展的效果。比如粮食直补,也许真的种粮食的人并没有享受到这个补贴,而没有种田的人却在享受这个待遇,因为我们的补贴方式并没有把补贴与粮食直接挂起钩来。在一些地区,这个补贴成了土地规模流转的绊脚石。有的补贴带来了农村新的不平等。比如家电补贴,买空调买洗衣机的给予补贴,而能够买空调买洗衣机的,本来就是条件好的家庭,那些条件差的根本想都不敢想这个事情。有的补贴成了部门和不法商人谋利的工具,农民却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比如农机补贴,本是好事,但在操作中,要上了目录的品种才能补贴,在经销商处购买时通过扣除的方式兑现补贴款,结果导致了歪风邪气。有可能部门通过控制目录谋利,商人通过涨价谋利,而农民则只是背了个空名。一台农机具,在未进入补助目录时,可能卖价5000多元,在进入补助目录之后,卖价就成了6000多元,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如果不搞什么目录,只要农民购买了多大功率的农机具就可以凭票到财政领取补贴,这个事情就会大不一样。有的补贴实质上是损害农民利益的。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能繁母猪补贴,一度成为笑谈。这个补助的实施,因为政策的刺激,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调节机能,导致了猪肉周期性的供大于求,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

支持“三农”,政策要对路。“三农”最重要的支持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这是最迫切的,如交通、水利、土地等条件改善,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让农民因为生产条件配套问题的投入成本接近于零。二是加快改善农村环境,要下决心给予政策支持,抓紧改变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局面。三是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决定了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必须是公益性的、全天候的,过早地将这一职能推向市场,是对“三农”工作的削弱。四是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提高村干部待遇,让有能力的人能够安心于村干部岗位为民服务;大力提高村级组织解决村内小问题的能力,让村级组织在群众心目中有地位、有威信。那些惠及困难群众的所有资金都应该由村干部去落实到户,让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具体化为对村级组织的感恩。如果村级组织没有什么治力可言,如果对群众的好处都由上级或上几级越过村级直达农户,久而久之,我们的基层工作基础是十分令人堪忧的。

支持“三农”的政策,落实的方式也要对路。严格说来,中央、省两级政府,只需要把支持“三农”的资金按照一定的系数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安排到县,指明用途,加强监管和审计,即可。至于具体到哪一个项目,如何规划设计搞建设,交给县级政府去统筹安排。如果一个项目的规划、设计、评估、招标、建设、验收均由厅局直接操作,则必然既不能保证所实施项目的正确性,也不能保证管理这方面的领导和干部自身的安全性。有些项目,其前期费用就占去了项目总投资的40%至50%,有些项目,允许实施的内容是实际不需要的,而实际需要的内容又不允许实施,从而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和设施闲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仍然没有解决,十分令人痛心。导致这一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上级一竿子插到底,管了自己管不了、管不好的微观事务。这种局面,如果不从顶层设计上去改变,更加痛心的后果还将继续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决心整合项目和资金,办成农村真正需要的大事。

以上观点,供大家参考,目的是要把“三农”工作抓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