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倍的认识教案设计大全(16篇)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大全(16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具体情况。请大家参考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了解如何科学制定一份高效的教学计划。

认识自我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各种蔬菜,了解不同的蔬菜吃不同的部位。

2、通过做一做、尝一尝,体验蔬菜不同的.味道。

活动准备:

1、芹菜、萝卜、胡萝卜、黄瓜、青菜、葱、花菜、西红柿等蔬菜。

2、用五个篮子分别表示吃根、吃茎、吃叶、吃花、吃果。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秋天有些什么蔬菜呀?

2、今天这里有许多蔬菜,你们都认识吗?

二、找一找。

1、分别找一找蔬菜的哪个部位可以吃,如萝卜吃根,卷心菜吃叶,西红柿吃果实,花菜吃花,芹菜吃茎(叶)。

2、请幼儿将蔬菜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三、做一做。

1、对蔬菜进行简单加工后,拌如色拉酱,让幼儿品尝,边品尝边交流:我吃的是什么蔬菜?是蔬菜的哪个部位。

《认识11~20》教案设计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11、13、16、18、20。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4【演示动画“写数”】。

(1)出示数位表。

十位个位。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

(2)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个什么?(1个十)。

个位上的这个“2”表示2个什么?(2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

师: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5根小棒.。

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

5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2.教学做一做.。

(1)看图写数:

出示p79格子图(一)。

师:如果不摆小棒,没有数位表,你能看图写数吗?

出示p79格子图(二)。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写数吗?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

边拨珠边提问:十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

个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11)。

师:同样是1个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这个数怎么写?请你书空.。

出示计数器图(一)。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图(二)。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2)用数字卡片摆数。

老师说,学生摆.。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在田格里写数(11~20)。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拓展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右起第三位是什么位呢?……)。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认识物体教案设计

1.进一步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棒棒糖许多个、蘑菇许多个、音乐磁带

一.运用听觉和触觉区别“1”和许多。

做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运用听觉和触觉区别“1”和“许多”

二.实物操作,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个棒棒糖,请幼儿集体、个别说出:“这是一个棒棒糖”,然后出示许多棒棒糖,启发幼儿说出“许多棒棒糖”。

2.请每个幼儿从盘子里拿出一个棒棒糖,拿时教师问幼儿:“你拿了几个棒棒糖?”要求幼儿说出:“我拿了一个棒棒糖”。拿完之后再问幼儿:“盘子里还有棒棒糖吗?(没有了)”。

教师小结:“刚才盘子里有许多棒棒糖,小朋友一个、一个……地拿走了,盘子里就没有棒棒糖了,我们可以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

3.小朋友们都喜欢吃棒棒糖,请你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好吗?启发幼儿将自己手中的棒棒糖送回盘子由教师暂时保管,边送边说:“我送了一个棒棒糖”送完后引导幼儿说:“现在盘子里有许多棒棒糖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把手里的棒棒糖一个、一个……地放进盘子里,盘子里就有许多个棒棒糖了,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三.做游戏,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做游戏:小白兔采蘑菇,练习将许多分成一个、一个……再将一个、一个……合成许多。

认识蔬菜教案设计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蔬菜,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简单描述他们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启发幼儿能用完整的语句进行简单描述。

3、感受采摘活动的乐趣。

1、组织谈话。

2、幼儿参观讲述。

3、采摘活动。

4、引导幼儿进行品尝。

5、活动延伸。

平时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一、回忆蔬菜?

1、帮助幼儿回忆都吃过什么蔬菜?

2、是什么样子的?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认识方向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

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四个复合方向。

(课件出示小动物方位图)。

1、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准备六一的表演,小动物们进行了紧张的排练。今天,它们要进行试演了,看——小老虎出场了。(课件出示)它的好朋友小猴也来了(课件出示),它站在小老虎的哪个方向?(北方)还有小老鼠、小羊、小兔呢,你们看看它们分别站在小老虎的哪一面?“(出示三个小动物,课件指向南西东)。

还有小猪呢?它可是要表演踢踏舞的,它会从东面和西面之间出场的,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手指出是哪一面吗?(一起指,课件出示箭头)那你知道,这一面应该怎么说吗?(东北面)真棒!看小猪出来了。(课件出示小猪)小牛会从西面和南面之间入场,这一面该怎么说?(西南面)为什么叫西南面?(在西面和南面之间)你们同不同意?(课件出示箭头)看,它来了!(课件出示小牛)。

你们猜小狗会从哪面入场?(西北或东南)哪里是西北?用手指一指,西北面在哪两个方向之间?东南面呢?小狗出来吧(课件出示小狗)它是从哪一面出来的呀?(箭头指向西北)。

还有哪一面没有表演?(东南面)你猜会是谁?快出来吧小鸡!大家都等你呢!(课件出示鸡)。

小结:以小老虎为中心,小猴在它的北方,与北相对的是南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四个复合方向,它们是:东与北之间的东北方,东与南之间的东南方,西与北之间的西北方,西与南之间的西南芳。

根据小结板书:北;西北;东北;西东;西南;东南;南。

3、仔细观察老师画的方向盘,你觉得这几个方向之间有什么特点?

(东和西总在南和北前面,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东北与西南,西北与东南,字是相反的方向是相对的)。

小朋友真爱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新学的四个复合方向提问吗?(同桌之间互相提问)。

谁愿意考考大家?

二、练习,熟悉方向。

1、下面来看看我们熟悉的校园。(课件出示校园平面图)。

如果请你当小导游,用四个复合方向向游人介绍我们的.校园,你能行吗?先自己试试。

谁愿意?指名答。

让我们去五一广场看看。(出示五一广场图)。

你能找出图上哪一面是北面吗?真了不起!

(南门口是地名,一听就知道它在南面,那与它相对的就是北面,所以这一段叫黄兴北路,那图上哪一面是东,哪一面是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站在五一路与黄兴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上,春天百货、平和堂、东汉名店、绿化广场分别在十字路口的哪一面呢?小导游,你能介绍一下吗?先说给你的同学听。

谁有信心站起来介绍?

谁能当游客,考考小导游?

3、下一步,我们要走出长沙市,到湖南各地去看看,好吗?

先买张湖南地图研究研究。(出示湖南地图)图上每有块就是一个地区。

4、湖南省也看过了,湖南在首都北京的什么位置呢?我们看看全国地图。(课件出示全国行政图)。

讲解:图上每一块就是一个省,这绿色的一片就是湖南,画了五角星的就是北京。

湖南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呢?(南方或南偏西、西南,一般说南偏西)。

指四川,这里是四川省,那里的人和我们一样爱吃辣椒,四川在北京的什么方向?(西南)在湖南的什么方向?(西北)。

台湾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东南)。

你猜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指:在东北方向连起来的三个省)。

三、总结。

认识角教案设计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一、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认识直角》教案设计

《认识直角画直角》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将课堂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进一步更熟悉角。接着从一组生活中的直角图形入手,揭示直角。让学生将角与直角进行比较,这一部分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头脑中初步有了直角的印象。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识,我分为三层次: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部分中注重让学生找、表述直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对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较认识,由于学生表述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叫了很多学生表述,虽然用的时间多了些,但是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更深刻了。

(2)判断直角,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何用圆纸片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因为前面铺垫的好,所以这一部分进行的效果很好。另外还有个别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3)画直角,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画然后讲解做示范,在引导上台展示的同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全局,以至于一些学生没跟着我的讲解走。在同学们画的过程中都能用三角板的直角画,但是也出现了一个问题:直角的顶点画的不够规范,不够尖。所以,我利用课间反复演示直角的画法,让学生按步骤练习。在画直角的时候发现了学生画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脑袋机灵一动想把它作为模板告诉,学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满足判断直角的条件就是直角,可是我用的语言并没有达到那么好的效果。学生画直角虽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第三部分巩固应用。由于时间不够就没有全部完成。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总之,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同时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例如:老师很喜欢你回答问题的声音、你的见解真独特、你的回答真完整等等,更调动学生学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到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逃离学习进程。在每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认识厘米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练习一。

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理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单位。教学准备: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过了一个假期,在教家里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动,如果你们在家里有些物体是有长短的要知道有多长该怎么办(教师做示范)记录下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师不作评价。老师:要想准确的答案该怎么办。

二、出示直尺。

师: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直尺来量。

1、首先老师说明尺上“0”是表示起点,就象我们在赛跑时,从起点开始尺子上有竖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问:一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

问: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画出1厘米有多宽。问:在寻找1百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手比画。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厘米有多长,在用学生在桌上或纸上画出1厘米长度。

5、用厘米量。

同学们都懂了1厘米有多,3厘米有多长,如果老师指数量你们能用尺量出它们有多长。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在黑板上订正。

三、练习。

练习一。

第1—3题。

1、填一填,第一题。

2、量纸条,拿一张纸条,先估计3厘米大约多长,再用尺量出它的准确数。

3、量实物。

如课本、练习本等。

四、布置作业: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采用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入手,认识厘米到建立几厘米就几大格的抽象概念,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乐趣。

认识un教案设计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让学生在应用练习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量杯、量筒、滴管、各种小容器。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升。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见,毫升是在其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第4题。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第2、5题。

课后完成,下节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五、课堂小结。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认识“倍”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在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数数金星有几颗?(2颗)蓝星有几个2颗?(2个2颗)2个2是多少?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4)再数数红星有几个2颗?(3个2颗)3个2颗是多少?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

2、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得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3、谈话:这些星星这么美,想摘吗?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能摘下它。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2)小朋友用蓝、黄花片进行操作。

(3)指名到黑板上摆。数一数,黄花摆了几个2朵?

(4)讲解: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出示这句话,并让学生读。

(5)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1)谈话: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2个3本,(出示图)这时我们可以说小红的书是小明的几倍?(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2)谈话:妈妈买了4个苹果,草莓有4个4,(出示图)这时谁又能用“倍”来说一句话。(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3、教学计算黄花的朵数。

提问: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

4、教学计算红花的朵数。

(2)学生操作学具,同桌合作讨论,讨论好的打开书列算式。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又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贝贝,它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把书翻到第83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摆道具,填括号,写算式。做完后,一人报结果,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拍手游戏。

请一位学生拍2下,教师拍6下,让该学生说说老师拍的是自己的几倍。然后采用教师说要求、学生拍手,学生说要求、教师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5、数星星。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上的表现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来排排队。

(1)数一数金星、红星、蓝星各有几颗。

(2)你会用今天学的“倍”说一句话吗?

三、课堂总结。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1.预习:在课前把老师即将教授的单元内容浏览一次,并留意不了解的部份。

2.专心听讲:。

(1)新的课程开始有很多新的名词定义或新的观念想法,老师的说明讲解绝对比同学们自己看书更清楚,务必用心听,切勿自作聪明而自误。若老师讲到你早先预习时不了解的那部份,你就要特别注意。

有些同学听老师讲解的内容较简单,便以为他全会了,然后分心去做别的事,殊不知漏听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几句话,那几句话或许便是日后测验时答题的关键所在。

(2)上课时一面听讲就要一面把重点背下来。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上课时就要用心记忆,如此,当老师举例时才听得懂老师要阐述的要义。

待回家后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便能将今日所教的课程复习完毕。事半而功倍。只可惜大多数同学上课像看电影一般,轻松地欣赏老师表演,下了课什麼都不记得,白白浪费一节课,真可惜。

3.课后练习:。

(1)整理重点。

有数学课的当天晚上,要把当天教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注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麼都不背,这观念并不正确。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他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如何在第一时间救人?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

(2)适当练习。

重点整理完后,要适当练习。先将老师上课时讲解过的例题做一次,然后做课本习题,学有余力,再做参考书或任课老师所发的补充试题。遇有难题一时解不出,可先略过,以免浪费时间,待闲暇时再作挑战,若仍解不出再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3)练习时一定要亲自动手演算。很多同学常会在考试时解题解到一半,就解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练习时是用看的,很多关键步骤忽略掉了。

4.测验:。

(1)考前要把考试范围内的重点再整理一次,老师特别提示的重要题型一定要注意。

(2)考试时,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做对,常计算错误的同学,尽量把计算速度放慢,移项以及加减乘除都要小心处理,少使用“心算”。

(3)考试时,我们的目的是要得高分,而不是作学术研究,所以遇到较难的题目不要硬干,可先跳过,等到试卷中会做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利用剩下的时间挑战难题,如此便能将实力完全表现出来,达到最完美的演出。

(4)考试时,容易紧张的同学,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a.准备不够充分,以致缺乏信心。这种人要加强试前的准备。

b.对得分预期太高,万一遇到几个难题解不出来,心思不能集中,造成分数更低。这种人必须调整心态,不要预期太高。

5.侦错、补强:。

测验后,不论分数高低,要将做错的题目再订正一次,务必找出错误处,修正观念,如此才能将该单元学的更好。

6.回想:

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要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将主题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们在学些什麼东西。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认识“倍”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在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数数金星有几颗?(2颗)蓝星有几个2颗?(2个2颗)2个2是多少?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4)再数数红星有几个2颗?(3个2颗)3个2颗是多少?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

2、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得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3、谈话:这些星星这么美,想摘吗?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能摘下它。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2)小朋友用蓝、黄花片进行操作。

(3)指名到黑板上摆。数一数,黄花摆了几个2朵?

(4)讲解: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出示这句话,并让学生读。

(5)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1)谈话: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2个3本,(出示图)这时我们可以说小红的书是小明的'几倍?(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2)谈话:妈妈买了4个苹果,草莓有4个4,(出示图)这时谁又能用“倍”来说一句话。(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3、教学计算黄花的朵数。

提问: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

4、教学计算红花的朵数。

(2)学生操作学具,同桌合作讨论,讨论好的打开书列算式。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又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贝贝,它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把书翻到第83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摆道具,填括号,写算式。做完后,一人报结果,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拍手游戏。

请一位学生拍2下,教师拍6下,让该学生说说老师拍的是自己的几倍。然后采用教师说要求、学生拍手,学生说要求、教师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5、数星星。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上的表现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来排排队。

(1)数一数金星、红星、蓝星各有几颗。

(2)你会用今天学的“倍”说一句话吗?

圆认识教案设计模板

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的认识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

“认识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过程与方法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3、在交流和沟通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引入:

由神奇的圆引入。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种看似简单却又非常神奇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图片,并配以解说)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太阳和农历十五的月亮是圆的,距今1.5万年的山顶洞人凿在兽骨上的孔也是圆的。这是我们秀美小东河的图片。同学们,看了图片知道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是什么平面图形了吗?(圆形)板书课题。感悟圆的表象。

用眼看与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课件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入时强调是由线段围成的),再出示圆形。

用手摸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把圆放入自己准备好的一组平面图形中,闭上眼睛用手摸出来。(2)说说你是怎么摸到的。三、探索圆的特征。

1、引领操作,让学生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把圆拿来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然后再打开,这样重复几次。(2)通过刚才的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再认识直径,最后认识半径。(3)看书,学习上面几个概念。

(4)在圆内分别画出一条直径,一条半径。

(5)识别圆的直径和半径。(重点理解圆上、通过圆心、线段、任意一点几个词语。)(设计意图:第一次教学时间发现,学生能认识圆心、直径、半径,但表述时说不清楚,因数学概念具有严密性,所以索性直接让学生看书解决这个问题。)。

2、放手操作,探索圆的特征。(把圆拿来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观点:

(1)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2)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3)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4、了解古人对圆的认识——“圆,一中同长也。

(设计意图:读这句话有两个目的,一是感受古人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二是对圆的特征的形象的记忆。)。

四、根据圆的特征画圆。1、教学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人们根据圆的特征发明了圆规,现在请看圆规画圆的方法。(课件演示,结合课件让学生明确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2、举一反三,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二、单元分析:“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单元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五、单元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六、单元教学安排:

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练习十一3、4)。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题3,练习十一5、6)。

3、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一7、8、9、10、11)。

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

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1、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建立“1”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一):说出图中有几个几?

生1:有2个3.

生2:有3个2.

生3:有1个6.

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出示课件(二)先出示2个红苹果,再出示4个青苹果。

师:如果把2个红苹果看作“1份”,那么,青苹果就有这样的几份?有谁知道?

生1:青苹果就有这样的2份。

师:对,在数学上,我们也把这样的2份,叫做“2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倍”这个新朋友。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胡萝卜圈起来。

师: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红萝卜就有这样的几份?

生1: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

师:对,你能把它圈出来吗?

学生上台板演。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

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

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练一练。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三、拓展提高。

小黑板出示一朵红花,再出示一朵兰花。问:兰花是红花的几倍?

分析:如果把一朵红花看成1份,兰花就有这样的1份,那么兰花是红花的1倍。

继续出示2朵,3朵,4朵,5朵,6朵兰花,并指名学生回答兰花是红花的几倍?

提问:这些数与1存在什么关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任何数与1都是倍数关系,这个数是几,他就是1的几倍。

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1”倍的概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认识直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2、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板、纸片、钟、多媒体。

教学过程:

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角,现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指名汇报)。

2、谈话:看看这个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吗?

(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个同样的角)。

在纸工袋上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谈话: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直角”。一般我们还要在直角上标上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角。

二、折角。

1、谈话:那么你想自己来折一个直角吗?

(学生用圆形纸和不规则纸折角)。

2、提问:比较你折的两个直角,有什么发现?

再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别比较后汇报)。

3、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

三、找角。

(学生找直角)。

2、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谈话: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实啊,在我们经常看见的钟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例1想一想)。

(学生交流,教师在钟面上拨一拨,并验证)。

(学生汇报,两种方法。)。

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学生活动)。

5、提问:你找到几个直角?谁来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同桌合作拼直角)。

指名汇报,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请生验证。)。

四、画角。

谈话: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画下来吗?

(学生在书本p68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

指名展示,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怎样验证?

教师在方格纸上示范画直角,学生再画一个直角)。

1、谈话:刚才我们折了直角,画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有许多直角。请你再看看这几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呢?(图略)。

(指名上前指一指)。

六、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5题。

照下面左图的样子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汇报。

3、在下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图略)。

七、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