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通用16篇)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通用16篇)

作者:紫薇儿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以寓意着新年新希望、新开始。即使每年春节的庆祝方式略有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喜庆和团圆的精神依然是共同的。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过年是一首美妙的歌。

我们团聚在这儿,一起品尝着家乡最有特色的美食,鸡鸭鱼肉也都有了,还有我平日里很少吃到的鸭舌。不光房子里的气味诱人,似乎整个小区都被浸在弥漫的香气中,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做菜,想把自己最拿手的菜让大家品尝。

过年前家家户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剪窗花剪出来贴在墙上,有的写对联,写好的对联挂在门上,有的买新衣,在过年那天穿上。过年了,人们就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喝茶呀,打牌呀,拉家长呀,一直聊到晚上。等客人散了,就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晚,还和电视机里的主持人一起说新年倒计时“三—二—一—过年啦!”多快活!

我最爱看烟花,每当12点整,天空顿时一片通亮,就像是在白天一样,我总是先看见好几个黑色的烟花,快速冲向天空,然后又炸开了,看起来五光十色的,过了一两秒我才听见一阵巨响,是呀!声音的传播速度对于我们来说太快了,但声音的音量响破云霄,好不热闹!

过年时小孩儿们也会给大人拜年,大人总是欢欢喜喜。古代的小孩拜年要跪下来磕头,大人才会给红包,而现在小孩子要鞠躬,或者说一句“爷爷,我给您拜年啦!”大人就会给小孩一个大大的红包。毕竟一年只有一次嘛!我十分有成就感。

过年的确是一首歌,一首红红火火的歌!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悄然间,大大小小的巷子里布满了星星点点的红。夜幕渐渐降临了,当我抬头仰望夜空时,许多高楼大厦的墙面流光溢彩,大街被装点得五光十色,站在高处鸟瞰下方,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仿佛被光明笼罩着。

我们的春节是在外婆家度过的。虽然疫情仍未结束,但这丝毫不影响春节的热闹与欢乐。

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是习俗。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村》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卷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外婆笑着说:“唉,现在啊,不爱吃传统小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我们老一辈人不希望这种习俗被埋没。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吃春卷,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要传承传统文化,巩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外公外婆都是五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远高于我们。我也明白了春节“不下架”的原因。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要向长辈学习传统文化,人传统文化大放光彩,熠熠生辉。

新年到了,新年的钟声响起,就这样,我们迎来了新年的曙光。作者:马逸川。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噼噼啪啪”随着零零星星的鞭炮响,我感到牛年悄悄地来到啦!今天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年三十,过了今天就是牛年啦。新的一年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是值得我终生记忆的一年。因为妈妈告诉我是属牛的,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于是我开始期盼过年了。

走在年货的市场上,我看见大街上红红的灯笼挂在任何一个角落,无论是商场,还是很小的杂货店,只要有红灯笼的地方,就是最“繁华”的地方。商家们的窗户上贴的是今年的生肖“牛”那牛活灵活现,手拿倒福向我们拜年,好像在向我们说:“新年快乐。”在这一天大街小巷的人们忙忙碌碌地办年货,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一年的辛苦工作今天总算可以轻轻松松了……在这一天,人们会把一切的烦恼和悲伤的事情都暂时忘掉。那是因为,人们都希望能用愉快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新的一年应该有新的兆头,有一个新的开始。

白天的气氛真是热闹呀!晚上的气氛也很不错哦!八点钟,我们准时地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演员们的表演一个比一个精彩,我感觉好像今年的春节比以前热闹了许多,可能是今年我又长大了一岁,更能体会节日气氛吧。特别是全家都坐在一起感觉很温暖、很热闹。……“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过十二下,就像一只调皮的兔子轻轻地拍着我的肩,悄悄地告诉我——牛年到啦。

外边的鞭炮震耳欲聋,烟花漫天飞舞,过年的感觉真好。我愿所有的中国人,春节快乐!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期待的节日,也是一家老小团圆最重要的节日。我在这春节里也享受着浓浓的年味。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开了,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我一接到放寒假的指令就马不停蹄地飞奔老家,最开心的就是和爷爷一起上街。爷爷一大早就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我,上街购置各种各样的年货:春联、烟花,还有各种口味的糖果和水果等等。直到三轮车的后备箱都放不下,我俩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虽然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重复上演着,可我的心里依旧感到满满的新鲜和幸福,大概这就是年特有的味道吧!

购置好了年货,到了腊月廿三,送完了灶王爷,我们家就到了最忙碌的时刻,全家出动开始做过年的包子了,在我们老家,包子称作馒头。爷爷奶奶拿出早几天就准备好的发酵引子,搬出一盆盆现做好的馅料,咸味的有荠菜肉馅、萝卜丝肉馅、青菜肉馅,甜的有红豆沙馅、黑芝麻馅,爷爷说这象征着五福临门,多好的寓意啊!接着邻居们也来帮忙了,只见他们把面团分割出均匀的小份,然后摊开面皮,包上馅料,把皮子折成均匀的十几道褶子,聚拢、捏紧,一个圆滚滚、白胖胖的包子就做好了,然后再把它们一个个摆好在蒸笼里,摆满围成一个同心圆。这时候大灶上的水也烧开了,蒸笼放在大锅上,大火烧开几十分钟之后,屋子里被一时半会散不开的水汽氤氲的烟雾缭绕,随着揭开蒸笼,面香夹杂着菜香立刻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蒸好的豆沙包,顾不上烫,一口咬下去,软软的面皮裹着豆沙的香甜吃到我的嘴里,滑进我的胃里,把我的馋虫全部引出来了,三下五除二,香甜的包子就这样被我“消灭”了,真甜呀!我想,我吃进去的是包子,到达我内心深处的却是家里才有的年味吧!这种味道是期待、是忙碌、是团圆、更是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幸福!

这不,吃着吃着,在外上班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吃着吃着,最热闹的大年三十就来了,和家人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伴随着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春节将至,又到一年中最热闹,最欢乐的日子。在这个关键时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也要时刻注意节前“综合症”,牢记节前“交通规则”,防止过节变成了“过劫”。

在纪律规矩的“红灯”面前,拉好“手刹”。一名出租车司机闯了红灯了要受到扣分、罚款、重新学习等处罚,但是一名领导干部在纪律和规矩中闯了“红灯”,可远不止那点惩罚。小则诫勉谈话、警告教育,大则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抛开自身收到惩戒,最严重的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失去了政府的公信力。正所谓“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春节来临,不乏有人巧立过节名目,打着礼尚往来的晃子,干着权钱交易勾当。领导干部万不能忘记了纪律和规矩的红灯,一失足成了千古恨。

在履职尽责的“绿灯”面前,踩好“油门”。记得每逢春节,返乡人士增多,客流物流变大,道路交通很是拥堵,每到这时候,在马路上最多的就是密密麻麻的过往车辆,再就是警察叔叔的身影。为了确保大家能够过一个舒畅年、开心年,在春节期间,他们大多没有与家人一起的陪伴时间,为了能让我们回家的路不堵,心不堵,他们只得冒着黑夜和寒冷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岗位,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交警用自家的小别离换取千千万万家庭的大团聚。领导干部,要向身边平凡且普通的榜样学习,在下大雨的时候想想老王家的房子是否住得安全,干旱缺水的时候想想老李家今年的庄稼收成是否有问题。多一点鱼水情怀,多一点履职尽责。

在政策文件的“黄灯”面前,挂好“空挡”。“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倘若一个人只讲原则不讲规则,外界会觉得你这个人古板不会变通,假如一个人只讲风格不遵循前提原则,那么就很容易出轨犯错。要处理好原则和风格的关系,的确是一门技术活。有的领导干部在刚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为获取私利,断章取义,搞灵活变通,打擦边球,在接到上级约谈、警告后也承诺下不为例,实则说一套,做一套;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发现上级政策与实际不符,却害怕出风头,担心犯错误,生拉硬套、照抄照搬,惹得工作开展一团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绝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耍小聪明,也不可畏手畏脚、战战兢兢,在政策文件面前必须把好原则和风格的“度”,注意在“黄灯”面前多停留三秒,在政策执行前勤思考、多论证,不急功近利抢跑,同时,也不犹豫不决原地停留,贻误战机。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初二回娘家,这是河南省东部地区春节串亲戚的规矩。串亲戚要带“四样礼”——大馍、小馍、糕点果子和油条。现在,人民生活富裕了,这“四样礼”就变成了名烟名酒和进口水果。但是礼品再丰盛,都不能少了大馍和小馍。在豫东的风俗中,大馍和小馍的象征意义就是粮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粮食是最重要的礼物。新年伊始,闺女、女婿带着外孙要把最好的粮食送到亲人家里,娘家人回赠的礼品中,最重要的一样就是枣花子。

枣花子是由小麦面做成,用红枣做点缀。我还见过一种叫做面龙的枣花馍,长长的,如盘龙样弯曲,龙身上画了很多符号,龙头上镶嵌了两粒红枣,十分威武。

馍好蒸,面难发,酵母更难做。临近春节,气候变冷,做酵母时,要把玉米糊放在笼屉上先蒸一下,待蒸熟了,再放进老酵头搅拌均匀,放在锅边灶沿,或是盖上一层棉被,让其自然地发酵。等面团发得如水一样四溢的时候,从面盆中挖出来放在案板上,掺进面粉盘成一团,软硬适度,就可以揉馒头剂子上锅蒸了。

做大馍的过程非常简单,在蒸好的馒头上均匀敷上一层生面,在最顶端放上一颗红枣,放入锅中再次蒸熟就行了。如此多次重复,一层层地敷上去,一层层地蒸熟,可以根据需求蒸出大小不同的大馍来。我儿时,曾经见过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带的大馍,用一大块红绸布包裹着,大馍放在一个直径二尺的玉米秸秆做的锅盖上。这种大馍另有一名,叫“馍山”,意思是把如山一样的粮食给老岳父送来了。

因为枣花子是回赠给晚辈专用的礼物,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叫“要饭的不要枣花子”,有不吃嗟来之食的意思,穷人要穷得有志气,即使讨饭也不愿做晚辈。

枣花子是一种传统文化,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性格中那种不屈的犟劲!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辉煌、香飘四溢,伴随着奶奶一句:“开饭了”,我看见餐桌上摆着琳琅满目的美食,有鸡有鸭有鱼有肉……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几杯美酒下肚,微醺的爷爷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自己童年时的年夜饭。

“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物资匮乏,我们的童年似乎都在饿肚子中度过,特别是遇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吃饱饭都是奢望。我家兄弟姐妹多,年夜饭里能吃上几块肉,吃一小碗米饭都可以高兴几天。”

“大过年的,别说那些过往的陈年旧事.”奶奶有些不满地瞥了他一眼。

但这并没有阻挡爷爷话茬,爷爷又对我说道:“到了你爸爸那一辈,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来了。我们已经分产到户了,而且取消了计划经济,大家温饱问题都基本解决了,那时候的年夜饭也开始丰富起来了。”

爸爸兴致也来了,站起来接起来说:“水饺、鸡鸭鱼是年夜饭的必备品了,但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很多的零食,也就是过年时买点瓜子橘子之类的,一年一套的新衣服也要你奶奶从家用中节俭出来的,吃完年夜饭,放鞭炮可好玩了,我们男孩子最爱捡鞭炮……”

真是稀奇,听了爷爷的介绍,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了,生在新时代,长在新时代。满柜的新衣服,吃不完的零食,满桌的珍馐佳肴,还有智能电视看春晚,十几万响的鞭炮、焰火遍地开花……啧啧,真是泡在蜜罐里,还撒一层白糖啊!

年夜饭菜肴的变化记录着我们老百姓生活的美好。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关于年夜饭的记忆将越来越丰富,我祝愿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人民的年夜饭越来越丰盛。

文档为doc格式。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今天是除夕,儿子快起床!”妈妈的叫声惊醒了我。我立刻起床,穿好衣服。闻见香喷喷的饺子味扑面而来,馋的我一走进厨房没忍住就用手捏了一个放到嘴里,那叫一个香啊,“去,臭小子快洗手去”。不知道是因为今天是除夕的原因,还是妈妈的手艺见长了,平时怎么没觉得妈妈包的饺子如此之香啊,吃着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我的心早就飞到外面去了,扔下碗筷就打开门找我的好伙伴去了。我们拿着钱直奔超市去买了炮,其中有摔炮、擦炮还有花炮。找了一块空旷的地方开始我们的放炮游戏,我们的放炮方法很多,比如:摆花阵、一字十二响、烟花六连炸……等。摆花阵:大家把花炮摆成一行,从这头一点其他都会点燃,一排排散开的烟花就像满天繁星还眨着眼睛。炮声在大家的尖叫声中结束了,大家玩的不亦悦乎,再看看一双双手都变成了黑爪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笑着跑过去直接涂了家辉一个大花脸,家辉追着我,我们到了小区的喷泉位置,用石头打湖面的冰,昨天的冰还结的厚实,今天好像变得脆弱了,大概冰块也被过年的氛围感染了,慢慢的`变薄了,我们嬉闹到五点,依依不舍的跑回各自的家。

回到家,妈妈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那叫一个丰盛,满桌子的美酒佳肴,加上我和我的小表弟调皮的给大伙拜个年,当然少不了我们的压岁钱咯。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满屋子的嬉笑声、家家户户的炮竹声,迎接了新的一年。除夕虽然是鼠年的最后一天,但是它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春节繁忙的脚步走得更快了,随着一连串红通通的灯笼,它即将到达。

春节是快乐的,是热闹的,也是静谧,和谐的。一大早,城市还没从沉睡中醒来,我走出家门,独自漫步在大街上,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春阳普照,万物都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催促着花草树木赶紧生长。在绿化带那里,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哦!原来是可亲可敬的保安叔叔。他正在挂笼呢!"身旁还有两个淘气的小孩,拿着几串小灯笼挥动着,阳光照在他们红通通的脸蛋上,显得万分可爱。我望了望树上,树上已挂满了几个红红的灯笼。我不禁暗暗赞叹:"多美啊!"小灯笼高高挂在树上,一阵阵暖人的春风袭来,把人们冬天冻僵的心融化了。小灯笼随着春风舞动,晃来晃去,有多俏皮就有多俏皮,小灯笼那鲜红的颜色,使我的心里仿佛点了一盏红灯,温暖的感觉如涓涓细流,直钻心间。

过了许久,保安叔叔已经挂了一大半了,调皮的春风把灯笼宝宝抱在地上,吓得灯笼宝宝又是翻滚又是蹦跳,叔叔见状,无奈地跑去抱起灯笼宝宝放在树上,灯笼宝宝才安心下来。两个淘气的小孩还没有累,清脆的笑声回荡在静谧的小区中。保安挂完了最后一个灯笼,放心地回家了。那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似乎玩累了,汗流浃背地回到家了。只剩下挂满红灯笼的树,天空还是那样蓝,树叶仍是那抹绿,花儿依是那样红……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多了那喜庆的灯笼,春风来的时候,它又跳起了舞。

这幅如诗如画一般画面,成为一幅宁静的画,深深地成为我记忆中一颗很亮的星星。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好诗,每到过年时候,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前夜。按照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从外地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瞧,妈妈和我也回到奶奶家。

来到街口,我远远地看见到处都是红色:家家户户都贴着红对联、红福字;来来往往的人们有说有笑,在街上挑选年货,买烟花爆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到奶奶家,我们就忙里忙外,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年夜饭。今天,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妈妈、婶婶、叔叔、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盛多了,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吃饭过后,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我早早地吃完了饭,跑到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器,准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还早,春晚还没有开始呢。我拿起烟花,兴致勃勃地跑出了家门。来到大门前,我们把烟花都在同一时间全部点燃。那一瞬间,犹如百花齐放,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把我们几个都看呆了!那一瞬间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不一会儿,烟花就被我们放得一干二净了。

大年初一,我们去大姑家拜年。临走之前,姑姑要给我压岁钱,我说:“不要了,我已经这么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了。”妈妈说:“我长大了。”

过年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携手并进。新的一年,加油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在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那真是一个令人开心快乐的节日。

进入了十二月,在锦江这个地方就成了购年货的狂风模式,大街上人山人海,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一派过年的喜庆气像,我和妈妈也加入这个行列,来到超市,买纸皮核桃、桃子、北京烤鸭……我大包小包地拎回家。

那天,我和周灿灿正在玩吃鸡的游戏,妈妈说:"快来。"我说:"干什么?"妈妈说:"你快扫地。"我说:"好的。"哦拿起扫把,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等我扫好了地,我累得满头大汗,游戏也结束了,周灿灿开始发邀请函,我接受了,我们开始了,我说跳皮筋,结果,我被瞬间秒杀了。

妈妈开始贴福字了。我看见妈妈把福字贴倒了,我说:"为什么把福字贴倒呢?。"妈妈说:"你自己想。"我想了想,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地说:“是不是,福到了?"我的妈妈说:"你们真聪明。"。

最让人激动地时刻来到了。妈妈做了一桌的好吃的,看着就流口水,我们开始吃年饭啦,大家有说有笑,可开心了。之后,我洗了澡,穿上了新衣服,不一会儿,开始给压岁钱了,妈妈把一个厚厚的红包给了我,说是压岁钱,我急忙拿住,连声说:“谢谢妈妈,祝妈妈健康长寿。”妈妈笑着说:“过了一个年,孩子长大了,懂事多了。”

这就是锦江的年,令人难忘的年。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年味其实是无所不在的,在一年只穿几天却异常火爆的唐装销售中;在美容院争相办卡的热闹中;在家电卖场买大屏幕彩电的长队中;在新车主握着方向盘,带全家人游玩的计划中;在置办新年货带给人们的快乐中。在人们对新年的期盼里,年就这样静悄悄地走来了。

现在我知道了,长辈们给我和弟弟压岁钱是给我们挡灾避祸。虽然现在并没有“祟”这个怪物,但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深深的爱;爸爸妈妈包红包给爷爷奶奶,是晚辈对长辈的孝心,祈祷他们身体健康,远离灾祸。

我跑到房间包了一个红包给爷爷,可爷爷说:“谢谢般般!爷爷心领啦!留给般般买学习用品吧!”那就等我长大吧,用我自己的努力,给我爱的家人“压岁钱”,祈祷他们幸福快乐!

作者:赵珈妮。

“哇,今天是二零二零年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兴奋得跟家人们说,但他们各个都在做自己的事。

看!爸爸正在贴春联,为了让过去的不再回来,全力迎接新的一年,他把旧年的春联撕下来,换上了新的春联。上联和下联贴好了,“福”可不能少,爸爸把“福”字倒着贴,代表“福到了”。

妈妈可不是没有事情干的。她把买来的两串小灯笼挂在电视的左右两边,“呀!贴歪了!”“呀!又贴歪了!”妈妈口中不时会说。她一定要把灯笼挂得一样高,这会儿她小心翼翼地把小灯笼挂上去,终于满意了,本来以为要叫爸爸来才能贴好呢!

吃了好久我说:“仿佛吃到了家的味道。”妈妈说:“当然了,年夜饭吃得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间闻到的是家的味道。”

不知不觉中春晚已经开始了,我和外婆都是春晚的忠实观众。一开始我在沙发上又蹦又跳,心情好的不得了。可是,越到后面我就越困,我对自己说:“加油!你能看到敲钟,今年就会很牛。”终于等到倒计时了:五、四、三、二、一当当当……“新的一年来了!”话音刚落,我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新的一年就在我甜甜的梦中开始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承载着中国人最热烈情绪和最美好情感的文化载体。虽然全国各地有各自不同的过年习俗,但回家团圆,是中国人共同的仪式。

我的父母不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但我从小出生在深圳,生长在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深圳,作为一座包容性极强的现代化都市,每年都会迎来工作的人们。而一到过年,他们都会选择回家乡过年,所以,一到过年,整个城市突然就变得空空荡荡的,好似这年,给这座城短暂地放了个假。

虽然,留在深圳过年的人并不多,但过年的氛围却丝毫未减,依旧很浓郁。作为深圳的地标之一的深南大道此时会换上“新衣服”,迎接来往的每一辆车和每一位顾客,路灯也挂上了中国结。站在人行天桥上,望着这一片红红火火的装饰,只觉心潮澎湃。我想,或许正是因为这些鲜艳红火的装饰,让人们意识到年关将至。

一到过年,我总喜欢陪着父母做几件有年味的事儿。

第一件事就是去逛迎春花市。从花市的街头走到街尾,每个摊位的花卉种类各有不同,带给人的惊喜也不一样。最受欢迎的还是蝴蝶兰,专卖蝴蝶兰的店主总会挂个小腰包,站在店门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进店选购。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同时,为了喜庆吉祥的意头,人们也会买些桃花、玫瑰花和杜鹃花一并带回去。看着繁忙热闹的一幕,你就能感受到迎春花市对于深圳人过年的重要意义了。我想,如果过年没去逛迎春花市,年味怕是会少一些。

第二件事是去购买红灯笼、对联等物品。张灯结彩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所以,购买红灯笼、对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把大红灯笼挂在门口,对联贴在门上,等到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才会换上新的,这寓意着辞旧迎新、团团圆圆。

第三件事就是大扫除。大扫除是迎接新年的重要环节,我们全家一起动手,用心打扫房屋、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同时我们还会把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扔掉,代表着除旧迎新。

一切都准备妥当后,过年的重头戏就该上演了——准备年夜饭。

对我来说,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正菜就是炸酥肉,这可是我母亲的绝活。先把里脊肉切成条,用五香粉、生抽、鸡蛋、孜然粉腌制,待它腌制好了就裹上一层厚厚的面糊,下油锅炸。看到肉片浮起就可以翻面,再看到酥肉的颜色变成暗黄色就可以捞出控油,这盘菜就算做好了。当然,也少不了我爱吃的蒸螃蟹、蒜蓉粉丝扇贝和清蒸多宝鱼。

吃完年夜饭,我家开始包饺子。爸爸负责擀饺子皮,妈妈负责包,我则坐在沙发上看春晚。一般春节的饺子有两种馅,一荤一素。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吃素馅饺子,待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吃肉馅饺子。

过完了年三十,就是正月初一了。这一天,深圳就没有那么多的习俗了,我们可以约上朋友出门踏青,在公园里和朋友们一起野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蜜蜂可以忘记甘美的花蜜,但它们却忘记不了蜂巢的温暖舒适;马儿可以忘记多汁的青草,但他们忘不了辽阔无垠的草原;小草可以忘记晶莹剔透的露珠,但他们忘不了肥沃的土地,人也是如此。

中华民族的儿女,无论与家乡的距离有多远,工作有多繁忙,都会赶回故乡,只为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每年春节,我和父母都会回到故乡,与家人团圆。临近春节的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买年货,我们家也不例外,忙里忙外,总算等到合家欢乐的大年三十了。

那天我们早早的起了床,准备好祭祀用品,到乡下的祠堂里去祭拜祖先。到了那里。我好奇地走来走去,听爸爸说他以前就住在这里,祠堂非常大,就是在这里举办宴席也没有问题,摆好供品,点上香烛,对供桌拜三下,再把香插在香炉上。做完这些祭祀仪式也算是完成了。

在大伯放鞭炮的时候,爸爸告诉我,据说在以前我们家族有一位在外做生意的先辈,每年回家过年的时候都会错过小年夜的宴席,但大家为了等他在小年的时候就不摆宴席了,而是在大年初一给他补办。“哦,真的吗?”我感慨到,心里为我们祖先团结和睦的精神自豪。

晚上大家一边吃着美味佳肴,一边互相祝福来年可以风调雨顺,诸事顺利。

这个春节过的真有意义,因为我了解到了我们家族的一个风俗习惯,爸爸说这也是我们家的根,我也会把这个习俗牢牢记在心里,传承下去。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除夕夜是个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除夕夜最有趣的要数放鞭炮焰火了。年夜饭还没吃完,外面的鞭炮声便划破夜空,亮开了大嗓门,“噼噼啪啪”地欢唱起来。我和姐姐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拿着烟花夺门而出。刚到楼下,就看到各种各样的焰火在空中漫天飞舞。五颜六色的烟花像一条条彩带抛向天空。

我和姐姐大声地呼喊爸爸和舅舅赶紧下来,加入到放焰火的行列中。爸爸和舅舅听到喊声立刻搬来了很多礼炮和烟花。爸爸先拿出一支“火箭”,刚点燃,它就“嗖”地一声腾空而起,“哗”地一声炸开了,变成了流星雨。瞬间,天空光彩夺目,就像瀑布一样飞泻而下。接着,舅舅又点燃“夜明珠”,只见“夜明珠”直冲云霄,发出“砰砰砰”地响声。大礼炮也不甘落后,紧跟其上“轰隆轰隆”地响彻夜空,响声震耳欲聋。

轮到我们小孩玩了,我拿出一盒小鞭炮,用力往地上一扔,“啪”地一声,响亮而又干脆。“哈哈”看我的,姐姐拿出“变色花”小烟棒,点燃后,发出“嗞嗞嗞”的声音。姐姐拿着“变色花”在手里甩来甩去,小烟棒还不时地变幻着颜色,黄的、红的、蓝的、绿的……五光十色,相互辉映,好看极了!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小草冻得瑟瑟发抖,但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寒意,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礼炮烟花把天空照映得如同白昼,这就是幸福快乐之花!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人们温暖的心上!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商贩的生意源源不断,真可谓是一个让人欣喜的日子!

远处的天边,亮起了一丝光芒。天才刚蒙蒙亮,就传来了爆竹的声音,你听——“啪,啪,啪!”爆竹的声音如雷鸣般响起。这是新年的前奏,这是新年的第一章,这是新年的开始。新年的花朵就在这一阵阵爆竹声中绚丽地开放了。只见孩童们忐忑地走向爆竹,手一颤一颤地伸向引火线,手里的火柴与引火线来了个“亲密接触”。霎那间,火苗从引火线上蹿到了爆竹上。“啪,啪,啪!”爆竹炸开了花,随后与它“骨肉相连”的兄弟们也陆陆续续炸了开来。红纸屑在空中飞舞,或是悠悠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喜庆的红色染红了大地,染红了万物,染红了蔚蓝的天空,整个世界仿佛都染上了一层红色。

放完爆竹,我们来走上了花街。大街上,人山人海,连想转个身都难。只见街边的人行道上,灯杆上都挂上了通红的灯笼,到处都装挂着新年贺词。走进花街,五彩斑斓的植物瞬间映入眼帘,花儿们骄傲地伸展着它们的花瓣,仪态端庄,娇艳欲滴,似乎是想用它们最美好的状态来迎接新年。年桔也一个个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橙色的笑脸迎接这新的开始!这一切仿佛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我闻着这自然的清香,望着这自然的美景,心里头不由得泛起了一阵快乐的涟漪。

远处的天空抹去了最后的一丝亮光,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快乐地有说有笑,夜深了,人们熟睡了,而笑声却越传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