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古诗咏柳教案(模板17篇)

古诗咏柳教案(模板17篇)

作者:文轩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所设计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教案模板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接下来是一些专业教育机构推荐的教案模板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古诗《咏柳》《春日》教案

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贺知章。

朱熹。

2、读通诗句,疏通词句。

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合注释和诗句理解词意,不懂的或查找工具书,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咏柳》中柳树具有xxxx特点。

《春日》讲的是作者在春日浏览,看到xxxxxxx。

4、细读诗句,深入思考。

《咏柳》的一、二句分别把xxxxxx比作了xxxxxxx,三、四句用了xxxxxxx修辞手法。

《春日》里的xxxxxxx景像让我们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顾全诗,总结提升。

《咏柳》,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xxxx的描写,歌颂xxxxx,赞美大自然呈现的xxxxx。

《春日》,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点出xxxx是春天的的源头。

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

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杜牧),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春色。

7、诗情画意。

选择其中的一首画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

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课时:2课时。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

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后,课堂汇报时学生仍然说不好,导学案还要再细致些,要求再明确些。

古诗《咏柳》教案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创新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写字,写话练习。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玉”、“妆”、“丝绦”。

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2、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六、研究性作业。

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

小班古诗《咏柳》的教案

1、通过图片,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理解古诗的内容。

2、在活动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通过活动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并知道春天景色优美要多和家人出去踏春。

春天景色的视频,踏春的图片,《春天》背景音乐,古诗句型条,柳树的图片,柳条,《咏柳》的视频。

1、用春天景色的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春天来了,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吧,(播放春天的景色的视频,老师边做动作边带小朋友进入活动场地)我们找个位置坐下来休息会儿吧。(幼儿找位置坐下)。

2、谈话引出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从哪里发现了大自然的变化?(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赖老师也找到了春天,还把它画下来了。

3、出示柳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柳树的特征,理解古诗的内容。

(1)你们看,这是什么树?(柳树)柳树美不美?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柳树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柳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像绿色的绳子,丝带)我们可以说柳条像“绿丝绦”,从树上垂下无数柳条,看上去就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万条垂下绿丝绦”

(2)柳枝上长出了什么?柳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就像绿色的玉石一样,我们可以用“碧玉”来形容柳叶。(碧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新叶,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碧玉妆成一树高”

(3)细细的柳叶一片一片的无休止美,老师这副图上的柳叶是用剪刀剪出来的,你们看(教师示范剪一片柳叶)美不美啊?(出示实物柳条)那真正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请幼儿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大剪刀,剪出了这些细细的,嫩嫩的柳叶。

4、播放古诗视频,完整欣赏古诗。

唐代有位叫贺知章的诗人,看见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绿绿的新叶,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柳条,就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大剪刀,剪出了这么美的柳叶。贺知章很喜欢柳树,就写了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名叫《咏柳》,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视频)。

5、边出示古诗句条,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6、引导幼儿学习朗读古诗(四遍,分句带读两遍,整体跟读两遍,配古筝音乐诵读)。

7、出示图片,发散幼儿思维:春天我们去踏春。

小朋友,春天除了柳树很美,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空气也很新鲜,我们要多到外面去走走、看看,去踏春。老师这里有几张踏春的相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相片,老师适当讲解)你们春天去了或者想和爸爸妈妈去哪里玩呢?(请小朋友讨论,并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

小结:春天到了,你们要多和家人一起去爬爬山,看看绿树,看看野花,看看大自然的变化,和爸爸妈妈妈一起找找春天在哪里。

8、结束活动。

现在,和老师一起到我们的幼儿园里去找一找,看看春天在哪里?(放〈春天〉音乐,带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古诗《咏柳》的教案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1.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班古诗教案《咏柳》的教案

1、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并乐意背诵古诗。

2、知道柳树是在春天发芽的。

准备安静的课堂气氛,整理好幼儿坐姿。

1、教师出示有柳树的春天图片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老师手中的画里有什么啊?(柳树)那柳树都是在什么时候发芽呢?(春天)。那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新的古诗《咏柳》。

2、教师朗诵古诗。

3、教师翻译古诗意思,幼儿了解。

师:像碧玉一样打扮得高高的柳树,万条柳树垂下了绿丝条,不知道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出的,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好象剪刀一样。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才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教师再次带幼儿朗诵诗歌,让幼儿读准词句。

6、活动总结:小朋友们!春天的柳树美不美啊,但是啊小朋友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的树才会更绿更美。

7、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诗《咏柳》

小朋友,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吧。播放歌曲《小松树》。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小花、小草、小树都睡醒了。

谁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树的名字?(幼儿答:……)。

小朋友,你喜欢什么树?为什么?(幼儿答:……)。

老师这里有一些大树的图片,看谁能先叫出他的名字?(出示各种树的`图片让学生猜)。

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听:

播放《柳树姑娘》。

柳树,多天真,多漂亮,多逗人喜爱呀!

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他也很喜欢柳树,还写了一首诗,赞美柳树姑娘,叫《咏柳》,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古诗录音)。

1、读诗,师领读,生跟读。

小朋友,我们看着柳树姑娘,和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好不好?

1)老师这有一些柳树姑娘的图片。(出示图片)。

春天柳树姑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指着柳枝问:这是柳树姑娘的什么呀?柳树姑娘的头发往哪个方向长的?你觉得柳树枝还像什么?(幼儿答:…)。

2、柳树多可爱呀,我们再美美的读一遍《咏柳》。

3、根据《小松树》改编,旧曲新词唱《咏柳》。老师示范,学生跟唱。

老师把《咏柳》变成了一首歌儿,我们一边看着柳树姑娘。一边学歌,好不好?

4、创编舞蹈,老师示范,幼儿跟做。

大家唱的可真好,边唱边跳,才更开心,跟老师一起做动作,看谁的动作最优美?

5、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跳。

又唱又跳大家一定累了,我们坐好吧。一起做个手指游戏放松一下,《大拇指是爸爸》。

画大树要先画什么?先在桌子上用你的小手试一试。

柳树枝怎么画呢?柳树枝上还长了什么?

谁到黑板上画一画,画完了就回到座位上。

其他幼儿在座位上画柳树。看谁的柳树姑娘画的又快又美丽?

1、分小组来画一画。

小朋友们一边画柳树姑娘,一边听配乐古诗朗读。

2、展示作品,把画贴到黑板上。

大家的柳树姑娘都非常漂亮。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爱护环境,做一个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结束。

古诗《咏柳》的教案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能记住诗名,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2、引导幼儿按要求进行观察,并完整地讲述图画内容。

3、知道贺知章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4、愿意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柳树的图片。

1、提问:小朋友,春天来了,身边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幼儿说出春天的美好景色。

2、教师出示柳树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3、你觉得春天的柳树像什么?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回答问题。

看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近处有什么?什么样子的?远处有什么?什么样子的?

1、请一名幼儿在大书上示范欣赏古诗,师生共同提出欣赏要求。

2、提问: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请幼儿在书上划指古诗的名字,集体回答。

3、提问:你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小结: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4、介绍作者贺知章,他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

5、再次欣赏古诗一遍。

古诗《咏柳》《春日》教案古诗咏柳配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古诗《咏柳》教案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

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通过课前观察和学习诗歌、练习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本诗的大意。

课前观察,图文结合,反复朗读。

生字卡片、教学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咏柳”的插图或幻灯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长满绿叶的柳树。)。

2、从图上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3、教师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树的样子说—说。(激情引趣)。

5、板书课躇。“咏柳”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读诗歌。

1、出示生宁卡片,指名读。

2、借助拼音自读诗歌,要求读通顺。

3、检查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齐读、互相推荐读。

4、教师范读。

三、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的词语。

3、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绿的意思。“妆”,打扮的意思。“垂”,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四、边读诗文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五、识记字形、写字。

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形近字:“载”和“裁”,进行区别;“剪”和“碧”可通过熟字组合加以识记。“碧”,先写上半部的两个部件,要紧凑,下边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过教笔顺识记。“垂”字写法:。“丝”字要注意字形结构,两个“”并排写,千万不要加点,下面一长横把两个“”托住。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通过看图,看柳树的整体和它的枝条。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的绿色柳条就像绿色丝带一样。

其中帮助学生弄懂:“碧玉”是绿色的玉石;“一树”是满树;“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1)指导用欣赏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理解“细叶”、“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3、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春日柳树的美景。

4、背诵全诗。

三、完成练习第3题,进行醣话、写话练习。

1、观察春天的柳树。(可在上本课之前领学生去附近有柳树的地方进行观察或看挂图)。

2、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3、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4、学生写话后教师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古诗《咏柳》的教案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安排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同学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身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同学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同学会读,读准确。

5、同学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正音。

7、全班齐读。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学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同学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身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同学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发明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身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1、回家修改自身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咏柳》古诗词

春天,在美丽的湖边,那株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像一树绿色的宝石,还像一个个小眼睛,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美人,摆动长长的秀发。

空中几只燕子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呢喃着,好象在美丽的春光中翩翩起舞。

哦~!原来是二月春风裁剪出来的,二月的春风像一把神奇的剪刀,把柳叶剪的那么美丽啊~祖国的春天多么的欢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咏柳

翻看唐宋笔记,偶看关于王安石的一则,颇值得玩味。曾巩第一次面圣,神宗问,你和王安石曾经是布衣之交,你看王安石这个人怎么样。曾巩说文学和品行不减扬雄,但是比较吝啬,这一点比不上古人。神宗皇帝说,“安石轻富贵,非吝也”。曾巩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安石勇于有为,吝于改过”。上颔之。

笔记很短,但很能说明问题,笔记主人好像是陈师道。记这则故事的人到底知不知情,举还是有疑问的。记今天的笔记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王荆公改革是破旧立新,以失败告终,与司马光、苏轼等文坛及政坛主流彻底闹翻了。并且连民间都把猪叫拗相公,就是王安石的外号。三言两拍的第二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事,王安石下野,回江南,本以为自己的改革仅仅得罪了利益集团、特权阶级,对老百姓还是好的。可听到老百姓管猪叫拗相公,羞愧而逃。成功改革者的心态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一往无前。一种是畏首畏尾,修修补补,改到哪是哪。王是前一种,但失败归于性格多少有点逃避责任的意思。王的改革现在看来就是激进,与保守主义正好相反。他计划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因为要全盘推倒,要天下大乱再天下大治。可羸弱的宋朝经不起折腾了。其实我不看好王的改革重要的一点,当年王荆公在江宁知府任上,将玄武湖变成了稻田,增产云云。政策本身合理不合理不去讨论,这个节点上王要弄出一点成果出来,估计这个推倒玄武湖就是政绩之一吧。当年张之洞外放山西巡抚,走之前姐夫鹿给他了一个升官锦囊,说一定要有新动作,至于做成了几分不重要。只要搞出动静,让人听见响儿就行。果然张之洞搞了一大堆,3年之后就去了湖广。当然,这是诛心之论,古代最看重的是道德气节,所以有呆在基层的魄力,加上诗文好,自然赢得上层好感,特别是宋朝。康熙50年左右,挑选了一批年轻人外放做官,其中就有张廷玉,他去了四川当一个县令,没几年就进了上书房行走,我想这大概是用人的不二法门吧。我想但凡官运亨通的都离不开大动静这个事情吧。嗯,有点扯远了。王安石的失败方方面面,我还是坚持认为翻天覆地式的改革不可能成功。

第二点是宋人为何恨王安石,还拿小本本记下来。我猜逃不出这几个原因,政敌,刻意抹黑。宋朝流放了不少官员,改革时期更甚,但就说苏轼,黄州儋州。而主流的利益集团学林士子肯定不待见。第二,古人讲究道德文章,将所有失败归因于性格。王安石本人执拗也是必然,否则改革也推行不下去。曾巩本人还是很客气的,也很客观。所以苏轼想让陈师道拜在自己门下,而陈婉拒了,说我有了老师就是曾南丰。曾巩还是有人格魅力的。王安石遭嫉恨,实属正常,好在那时候不栽赃嫁祸,仅仅是上折子就事论事而已。只可惜,宋朝急转直下。改革前是尚且维持,改革后就是元气大伤,官僚制度也恶化了,派系林立,朝野不得安宁。至于军事失败,也不怪谁,宋朝本就是偏居一隅,本来实力就不够。

咏柳古诗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1、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2、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3、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简介。

曾巩(10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8月25日-1083年4月11日):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咏柳》古诗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垂下来,好似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如同一把神奇的剪刀。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

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咏柳》古诗词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考点解析。

1、关于作者:唐朝(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

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是一首(咏物)的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3、相关考题。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打扮),丝绦的意思是(用丝编成的绳带)。

(2)本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形象生动,富有美感。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