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最新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通用6篇)

最新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通用6篇)

作者:琉璃 最新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通用6篇)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篇一

7岁学诗,15岁名扬洛阳。20岁以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1、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到江南和齐鲁进行两次长时间的游历。名作《望岳》便出自这一时期。

2、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年至十四年,生活在长安的杜甫,对贵族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多有接触。《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名作出自这一时期。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从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杜甫经历了各种磨难,目睹时局的动荡,对政治深感失望。著名的《北征》、“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便出自这一时期。

4、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著名的成都草堂就建造于这一时期。

1、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是贯穿杜诗的一根红线。“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便是很好的例证。

2、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交织在一起。这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等诗句便可见一斑。

3、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生活和祸国殃民的罪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生动写照。

4、其它还有描写日常生活、写景抒怀、咏物怀古、赠友怀人、论诗题画等诗作。

1、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2、语言概括准确、凝练苍劲、通俗自然、丰富多彩。

3、“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4、体裁的多样化。

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杜甫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表现为承继《诗经》、汉乐府以来的写实传统,博采古今众家之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昭示后世诗人;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后世诗歌中以诗论诗、用诗题画、用诗写日常生活、用诗代替奏疏信札,杜甫都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篇二

公元736年,年少轻狂的杜甫与好友何秀、严皋一起离家壮游,在泰山脚下,营救了正被官府追杀的幼女春雨。春雨一家的悲惨命运以及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使杜甫立志做官,以报效国家、拯救黎民。

回乡苦读十年后,杜甫告别新婚妻子,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何秀一起赴长安应试。

事与愿违,主簿应试的吏部侍郎李霖适忌恨读书之人,勾结考官,将包括杜甫在内的所有应试者打入冷宫,并欺骗玄宗皇帝说民间已"野无遗贤"。

杜甫遭受挫折,心情沮丧,但他坚持在长安等待机会,过着贫困潦倒、艰难屈辱的辛酸生活。

在长安,他目睹了权贵的浮华奢侈和百姓的悲戚疾苦,愤然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等讽刺针砭朝廷的诗文。同时,他又为玄宗皇帝写了展示自己才华的《三大礼赋》,渴望早日被委以重任,幻想以己之力匡扶社稷、为民谋利。

何秀也渴望早日为官,但却选择了与杜甫截然不同的路径--通过向李霖适行贿和献媚,从而先于杜甫获取了官职。

杜甫直到数年之后,终因皇帝念其才华,才给了他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杜甫甚不得意,但总算踏上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第一个台阶。

然而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逃回家乡,看到的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刚到家又"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官至县令的何秀此时却背叛大唐投靠了安禄山,将杜甫"请"到县衙,诱逼杜甫书写为安禄山歌功颂德、以正叛名的诗文,杜甫断然拒绝。

何秀早已垂涎于春雨的美貌,趁机威逼春雨嫁他为妻;春雨为救杜甫,答应了何秀。当春雨发现何秀的骗局后,为不再使何秀将自己作为要挟杜甫的筹码,纵身跳河。

杜甫逃出后,赶往凤翔"麻鞋见天子"。天子肃宗见他对朝廷如此忠诚,便封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杜甫尽心履职,直言进谏,结果得罪了肃宗,被贬到华州做"司功参军"。在华州,他看到朝廷军队在到处抓丁补充兵力,连老翁老妪都不放过。儿子宗文深得父亲的教诲,挺身而出,自愿替老妪一家从军。杜甫悲愤难耐,写下《三吏三别》。

他终于明白,他所谓的政治抱负注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归去。

于是辞去官职,带着妻儿投靠在成都做剑南节度使的好友严皋,住在浣花溪边的一座草堂,与百姓为伴,以写诗为生,和相濡以沫的妻子过着隐居生活。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篇三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将士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窥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篇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周济(只是年老多病需要一些药物),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了。

1、抱:围绕。

2、长夏:盛夏。

3、微躯:微贱的身躯,诗人自指。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杜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

一,是复字不犯复。此诗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这情况,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弥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字“事事”,这样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枝撑之感了。

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

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篇五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它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1、说说杜甫《八阵图》语言生动的表现。

答:“功”、“成”,精炼自然概括了诸葛亮的军事功劳。“不转”,形象再现八阵图的牢固;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贞不二。“遗恨”,突出诸葛亮因刘备攻打东吴失败而破坏自己的联吴抗曹计划的伤心遗憾。

2、杜甫《八阵图》怀古绝句有什么特点?诗人把怀古与什么融为一体?

答: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

杜甫《八阵图》的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第四句,诸葛亮的遗恨是刘备破坏了他的联吴抗曹的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

杜甫《八阵图》与其说是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演讲稿篇六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唐)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唐)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