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最新反比例函数教案湘教版(汇总5篇)

最新反比例函数教案湘教版(汇总5篇)

作者:念青松 最新反比例函数教案湘教版(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反比例函数教案湘教版篇一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直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

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

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

(s是常数)

(s是常数)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

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表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讨论与此类似。

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2)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可以推出的图象的性质。

(3)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图象的性质。

函数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反比例函数教案湘教版篇二

1、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重点: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g)与时间x(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g,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药物燃烧时,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药物燃烧后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1)如果小明以每分种120字的速度录入,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录入任务?

(2)录入文字的速度v(字/in)与完成录入的时间t(in)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3)小明希望能在3h内完成录入任务,那么他每分钟至少应录入多少个字?

例2某自来水公司计划新建一个容积为的长方形蓄水池。

(1)蓄水池的底部s与其深度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蓄水池的深度设计为5,那么蓄水池的底面积应为多少平方米?

(3)由于绿化以及辅助用地的需要,经过实地测量,蓄水池的长与宽最多只能设计为100和60,那么蓄水池的深度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满足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1、一定质量的氧气,它的密度(g/3)是它的体积v(3)的反比例函数,当v=103时,=1.43g/3.(1)求与v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v=23时求氧气的密度。

2、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nt/&nt度,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元至0.75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亿度)与(x-0.4)(元)成反比例,当x=0.65时,=-0.8。

(1)求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矩形abcd中,ab=6,ad=8,点p在bc边上移动(不与点b、c重合),设pa=x,点d到pa的距离de=.求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0.3——1、2、3

反比例函数教案湘教版篇三

备课过程,我认真研读教材,认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就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如何与一次函数及一次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的区别。所以,我在讲授新课前安排了对“函数”、“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概念及“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一般式的复习。

为了更好的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能突出重点,我采用了课本上的问题情境,同时调整了课本上提供的“思考”的问题的位置,将它放到函数概念引出之后,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有很多反比例关系。

情境设置:

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来表示t吗?

(2)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与前面复习内容相呼应,让同学们能在“做一做”和“议一仪”中感受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也能注意到与所学“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的不同。从而自然地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

为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概念,我引导学生将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进行变形,并安排了相应的例题。

一般式变形:(其中k均不为0)

通过对一般式的变形,让学生从“形”上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结合“思考”的几个问题,让学生从“神”神上体验“反比例函数”。

为加深难度,我又补充了几个练习:

1、为何值时,为反比例函数?

2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正比例函数,则与成什么关系?

关于课堂教学

由于备课充分,我信心十足,课堂上情绪饱满,学生们也受到我的影响,精神饱满,课堂气氛相对活跃。

在复习“函数”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显露出难色,显然不是忘记了就是不知到如何表达。我举了两个简单的实例,学生们立即就回忆起函数的本质含义,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做了很好的铺垫。一路走来,非常轻松。

对反比例函数一般式的变形,是课堂教学中较成功的一笔,就是因为这一探索过程,对于我补充的练习1这类属中等难度的题型,班级中成绩偏下的同学也能很好的掌握。

而对于练习3,对于初学反比例函数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大部分学生显露出感兴趣的神情,不少学生能很好得解答此类题。

经验感想:

1、课前认真准备,对授课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

3、数学教学一定要重概念,抓本质。

4、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表情,可适当调整教学深度。

反比例函数教案湘教版篇四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体会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法。

[生]是为了应用。

[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

投影片:(5.3a)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当木板画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反比例函数教案湘教版篇五

1、本节课讲述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二节,也这一章的重点。本节课是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图象和性质的过程。

2、对教材的分析

(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1、提问:

(1)=4/x是什么函数?你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吗?

(2)作图的步骤是怎样的

(3)填写电脑上的表格,开始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

2、按照上述方法作=—4/x的图象

3、对照你所作的两个函数图象,找一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让学生观察函数=/x的图象,按下动画按钮,在运动中观察值的变化与函数图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同学充分讨论有何规律。

2、演示反比例函数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轴对称性质,显示反比例函数的两条对称轴。

3、让学生观察函数=/x的图象,观察过反比例函数上任意一点作x轴和轴的垂线,观察其围成矩形的面积变化情况。

(1)拖动,使变化,观察不断变化过程中,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2)拖动函数上的点,观察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1、给出两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判断哪一个是=2/x和=—2/x的图象。

2、判断一位同学画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正确。

:课本137页第1题、141页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