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实用8篇)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实用8篇)

作者:雨中梧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实用8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篇具有模范性质的作文或文章,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以下是一些意见建议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篇一

梅馨春意远,鹊韵福音长

梅绽香风远,柳摇春意浓

门含千山秀,楼览万里春

门阑生喜气,世纪足春光

门庭多喜气,山水遍春光

门庭千载福,世纪万方新

门外山河美,庭前草木新

密林藏伏虎,萝峰染晴云

妙手医百疾,红心为万家

民安由政善,家富赖人勤

民奔小康路,国臻大治年

民富九州乐,国强五岳高

民勤国致富,风正党增光

民心扶社稷,法治定乾坤

民心融四化,国策炳千秋

民殷思报国,岁稔喜迎春

民展凌云志,国开康盛年

民主春风劲,长征战鼓催

鸣莺传燕信,策马赴羊年

莫醉成功酒,愿加跃进油

南疆堆春色,西部叠彩霞

嫩柳千姿秀,腊梅万朵妍

嫩柳千姿秀,悄梅万态新

年丰人福寿,世盛景妖娆

年丰人增寿,春早福满门

年画年年画,对联对对联

年年歌大有,岁岁颂新康

鸟语传春意,花香透世情

鸟语喧花果,猴声啼水帘

鸟啭新年颂,花开盛世春

牛背飘春曲,鹊舌报福音

牛耕芳草地,鹊报吉祥年

牛耕千野绿,鹊闹一庭春

牛开丰稔景,燕舞艳阳天

牛铃飘翠岭,燕语暖春风

牛舞丰收岁,鸟鸣幸福春

暖日芳心吐,东风柳眼舒

讴歌焦裕禄,演唱孔繁森

蟠桃千岁果,温树四时花

盼河山一统,迎港澳双归

炮竹舞花彩,锣鼓谱佳音

凭智能创业,靠信息生财

屏开金孔雀,彩映锦华堂

破除旧习惯,表现新精神

破千年旧俗,立一代新风

普天歌盛世,举国颂廉风

普天开景运,大地沐春晖

普天开远景,大地转新机

普天开远景,大地焕新风

曝竹花万点,春雷惊三春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篇二

春节的时候怎么可以少了春联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11个字的春联,欢迎借鉴哦!

2011字春联

上:金戈铁马三军猛士戍边邑

下:伟业殊勋一代精英振国威

上:继往开来蹄声似鼓惊天地

下:兴邦强国志气如虹展画图

上:继往开来世纪春光无限好

下:承前启后神州骏马有奔头

上:花红柳绿河山壮丽门庭秀

下:民富国强龙马奔腾世纪新

上:改革开放神州巨变真无比

下:奋发图强骏马奔腾大有为

上:凤舞龙腾腾龙兴国创新业

下:人欢马跃跃马扬鞭赴前程

上:大地回春锦绣河山添异彩

下:征途跃马英雄儿女着先鞭

上:策马争春马跃马年加马力

下:驾龙追日龙腾龙国振龙威

上:爆竹一声喜送巳蛇留庶绩

下:华灯万盏欣迎午马展嘉猷

上:展智施能雄心共创千秋业

下:扬鞭跃马矢志同奔万里程

上:展宏图九州英才扬鞭跃马

下:创伟业四海豪杰破浪飞舟

上:跃马扬鞭四化征途奔万马

下:扬帆契浪一江春水涌千帆

上:玉宇澄清花香鸟语升平世

下:金瓯永固马叫人欢幸福春

上:雨润三春披红戴绿千山舞

下:旗飘四化跃马扬鞭万众忙

上:气贯长虹四化征途催战马

下:志凌霄汉十亿英雄唱新歌

上:柳拂春风马蹄得意奔新路

下:云蒸丽日喜鹊登枝报福音

上:丽日蓝天万树繁花争早放

下:阳关大道千骑骏马着先鞭

上:乐辞鼠岁处处丰收人人乐

下:歌颂牛年家家富裕户户歌

上:老马识途奋驾长车奔富路

下:银蛇献岁昭苏万物舞东风

上:老骥伏枥退休续谱夕阳曲

下:苍松傲雪余生再唱春牛歌

上:快马加鞭协力同心跟党走

下:葵花吐蕊栉风沐雨向阳开

上:银蛇归去盛赞人间春色美

下:金马奔来争夸祖国气象新

上:小龙辞岁好凭妙手书鹏赋

下:骏马迎春当显雄才唱大风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篇三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 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 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篇四

因为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过年吃鲢鱼连年有余。

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意头,您可以除夕两条鱼,年夜饭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就是连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条的话,年夜饭吃终端,大年初一吃头尾,这样就是连年有余,有头鱼尾。

芹菜:勤快

年夜饭不止是一家的团聚和对来年的美好期待,也是教育孩子的一次机会,长年菜中的芹菜,“芹”与“勤”谐音,教育小孩子要勤劳,只有勤劳才能获得美好的生活。

生菜:生财

生菜读起来与“生财”谐音,讨个口彩,是过年必备的蔬菜。上面再摆一把金灿灿的油炸馓子,便是“金条生财”了。

年糕:年年高

过年要准备年糕,是表示喜庆。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篇五

古史传说人物的辨析,对于理解传说,探讨传说中包含的历史内核,促进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站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贴春联的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年年过春节,家家都要贴春联。你知道春联是咋来的吗?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那时候,在风景秀丽的度朔山上,有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在桃林中,有一棵最大最大的桃树,大桃树下有两间青石屋,石屋内住着兄弟俩,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兄弟俩的力气大着呢,雄狮见他们低头,恶豹见他们瘫倒,老虎为他们守林。

这是一片野桃林,兄弟俩就生在这里。父母早就死去了,弟兄俩相依为命,吃着野桃长大,为此对这桃林可亲啦。天旱了,他们挑来山泉水;生虫了,他们一个一个细心捉;培土整枝,辛勤劳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那野桃林结的桃子,吃起来又香又甜,特别是林子中间那棵大桃树,结的果更是格外大,格外甜。人们传说这大桃树上结的桃儿是仙桃,吃了这仙桃能延年益寿,成仙成神。

在这度朔山的东北方向,还有一个野牛岭,野牛岭上有个野王子,野王子也有把笨力气,他仗着自己力大人多,占了这一方为王。这野王子心比蛇蝎毒,手比虎狼狠,常常吃人心,喝人血,可把这一方百姓害苦了。野王子听说度朔山上有仙桃,吃了仙桃能成仙,他的口水流了三尺长,立时派人上了度朔山。

来人到了桃林边,喝令神荼兄弟俩献仙桃,兄弟俩冷冷一笑说:“这桃只送穷人不贡王。”说完就把来人撵下了山。

野王子听了手下人诉说,只气得七窍生烟,立时带了三百人马上了度朔山。神荼兄弟也带着守林虎迎出桃林,两方相遇,一场恶战,把野王子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

野王子逃回野牛岭,想仙桃想得茶饭不香,思报仇昼夜难眠。他想啊想啊,想得头上脱了三层皮,脑门上添了三道沟,终于想出了个坏主意。

一个风大天黑的夜里,神荼兄弟在石屋里睡得正香,忽听外边有动静,忙起身开门,向外看去,只见从东北方过来几十个鬼怪,一个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奇形怪状,嗷嗷乱叫,向石屋扑来。兄弟俩一生清白,没干过坏事,所以面对恶鬼,一点也不害怕。神荼随手提了根桃枝迎上去,郁垒抓了捆苇绳跟在后边。神荼在前边抓,郁垒在后边捆,不多一会儿,几十个鬼怪全被捆了起来,一个个都喂了老虎。

原来,这些鬼怪都是野王子和他手下人装扮的,本想把神荼兄弟俩吓跑,谁知毒计不成却丧了命。

第二天,这件事一下子传开了,人们感谢神荼兄弟俩为民除害,兄弟俩的名声越传越远。后来,兄弟俩去世了,人们传说他们成仙上了天庭,老天爷命他们二人专管惩治万鬼,碰上恶鬼就用苇绳捆起喂虎。人们还传说,因桃林是神荼兄弟俩种的,所以也能驱鬼避邪。从那以后,逢年过节,人们纷纷削制两片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驱灾避邪、保家平安之意。这就是我国最初的春联,也叫做“桃符”。

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年年人们都挂“桃符”。一直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是我国第一副联语对联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篇六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篇七

说起春节对联的传说,不得不提到门神的由来。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侯,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在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春节对联 | 春节传说 | 春节由来 | 春节祝福语

春节对联 | 春节传说 | 春节由来 | 春节祝福语

春联传说丶起源丶演变丶发展等手抄报篇八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位神将,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覆盖有三千里呢!再说桃树梢上蹲着一只金鸡,每当清晨打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必须经过桃树赶回巢穴。于是玉帝就派这两位神将在桃树下把守,如果妖怪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这就是与《黄帝内经》、《周易》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的故事。

后来,天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趋利避邪。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公元964年五代岁尾的一个除夕,据说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蜀国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由此开始,不仅用桃符来替代“神荼”和“郁垒”,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美好心愿的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于是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大家赞赏。

其间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朱元璋在巡视时,为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这副春联是皇上亲笔书写,因此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喜得朱元璋又给了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清朝入关后,有许多满族民间风俗逐渐带到宫廷里来。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门神和对联是挂,而不是贴。而且满族人在早期的时候是贱红尚白,春联不是用红纸,而是用白纸或白绢书写。目前在沈阳故宫里还保存着多幅清代的门神和春联,每年春节期间依然悬挂,挂的时间是从腊月二十三到过完年的正月十六。直到乾隆年间,受汉族影响,满族平民的春联才渐渐改成红色。

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此时,春联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愈加繁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这在后文要单独详细讲述。

春联是由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它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但是又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上互相照应,紧密联系。而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其具体要求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上下联平仄要相调,最后选好对联的横批。

我童年春节贴过的春联就比较讲究,回忆起来完全符合以上规则,如有一年贴在里屋的春条:“宜入新春二月天,三四桃花开满园;五六七八增百福,九十冬腊过新年。”贴在中堂家谱牌位的对联是:“宝鼎通迎香结彩,银壶昭感烛生花”。贴在房门的对联:“松竹梅岁寒三友,天地人四海同春”。贴在大门外的对联是:“天赐与一门吉庆,春送来两字平安”。就连猪圈都贴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把一年四季的景致、行事和祈福都概括出来了。

另据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早240年。从而打破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不过,我认为这丝毫不影响后蜀主孟昶在桃木题联的重要意义。一般认为,桃者为五木之精,亦称仙木,故有辟邪镇宅的作用。如盖新房用桃枝钉在房屋四角,以保家宅安宁,大吉大利;迎亲嫁娶用桃枝,意为婚姻美满,富贵平安;逢年过节门边挂桃枝,用来镇宅接福,节日祥和;更有桃木剑,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也被认为有镇宅、纳福、辟邪等作用。桃木与民俗的联系太紧密了,春联与桃木联姻为桃符,说桃符为民间春联的始祖,也并不为错…。

七律·门神

诗/刘砚秋

神荼郁垒立门前,芒苇擒妖彩像宣。1

万里耳闻歌舜乐,千家目睹庆丰年。2

不求百姓香烟供,只慑贪官利剑悬。

正气扬威华夏境,祥和笼罩染江天。

注释:

1《山海经》载,神荼郁垒以芒苇之绳捆恶鬼喂虎,后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

2《封神演义》载,神荼郁垒有千里眼顺耳风之能,可洞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