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部编版(优质21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部编版(优质21篇)

作者:MJ笔神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部编版(优质21篇)

六年级教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下是六年级教案的一些实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2、汉字。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主要是指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

4、句子。

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了解病句的主要类型: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

(二)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阅读的要求: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4)文章的中心思想。

(5)体会思想感情。

(6)回答问题。

背诵。主要是第十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课后提出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三)写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习作的内容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我班学生有28人,学生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课堂上能积极发言。个别学生缺乏自觉性,纪律较差,有的上课铃响了还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小动作多,不注意听讲,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因此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先育人,再教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例如在学习了《风雪重围》后,相机返顾或推荐《刘邓大军渡黄河》《礁盘》等课文,引导学生把几个人物作横向比较,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1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绘景篇,爱国篇,探索篇,微小说,生活篇,热爱土地、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其中有的课文还安排了阅读链接,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61习作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1、会写180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第一单元:本组都是写景的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写景类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进行写法指导,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获得写作方法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描绘景物和植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景物、植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受益终生。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国家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第三单元: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了解历史、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能课外搜集一些科普资料,拓宽视野,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通过整合阅读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感染,提升自身素养;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五单元:教学本组课文,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并联系生活中的观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学习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第六单元: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让大家响应号召。

第七单元: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第八单元: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1、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个别指导、同学互助的活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困难生优先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

4、随时听写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朗读和背诵。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5、坚持每周写一篇随笔,并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二)综合性复习。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字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

2.重点:指导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渴望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难点: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二、说教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法:结合自己实际导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体会我小时候的童心童趣,最后结合实际进行延伸,从而体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授课中以读促思教学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使学生愉快融入教学内容,更易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三、说学法: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所以要培养学生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教学文本时要求学生以下方法逐步领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2)带问题,自行阅读(如:本文在阅读中可以抓住人物的对话及心里活动描写,自我勾画,自我评注,这样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阅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3)带问题,开展小组讨论;

(4)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对文本知识的了解反馈做肯定与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授课结构是: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细读课文,体会个性4.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小时候,你一定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吧,你们那时对哪些事物产生过那些不解之谜,做过怎样的猜测呢?揭示课题,看看作者父亲的怀表在作者的眼里是怎样的呢?(过度自然,引起学生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检查预习情况,了解生字、词掌握程度,为学习奠定基础。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思,好奇,所以接着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谁?(让这个问题带动全文,激起学生做进文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板书:{我父亲的表},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接着,以学生自读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脉络:1--6/7--18。

(三)细读课文,体会个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根据高年级的阅读特点,要理解文本,必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

1.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边勾画(思:你读了1-6自然段,读懂了什么?)从学生反馈中,抓住关键词、句,探究答案。

2.教学第一部分时,我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启示:我的开始观点是什么?(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但最后一句哪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可是一词又体会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一起感受到小时的我的童心童趣。让学生对文本重点问题各抒己见,表达各有千秋(既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老师作引导并肯定体会到了我小时的个性:板书{好奇心强,渴望知识}。

3.教学7--18自然段时,同样给出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并抓住人物的对话与心里活动描写再让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同上的启示方式:又读懂了什么?又体会到了小时的我什么个性?(进一步再让学生感受到我除了好奇心强,渴望知识,我还是个:板书{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四)拓展延伸:你有过类似我的小时候的经历吗?(学生畅所欲言)。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本文自己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说板书:

表里的生物。

好奇。

我父亲的表。

(好奇心强渴望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收获:从小养成爱思考、爱动脑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字

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

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

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示好与不好)。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展开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2.学生独立构思、书写,教师巡视。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给小组同学听,再说说觉得写得好的原因。

2.学生评议、交流。

3.小组内推荐写得好的习作供全班欣赏。

1.欣赏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2.同学们交流:习作的优点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

3.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

4.指名评改。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分享心得。

板书设。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事情的经过(情感的变化)。

印象深刻的内容(具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讲评课,注意把习作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并迁移运用。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培养了习作表达能力,学会了表达情感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每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引言,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其中还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表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教师要吃透教材,理清教材思路,围绕主题,深入教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3.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来(往)。

(蛀)(驻)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教学难点: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字谜。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活动整理与修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带音节的生字。

3.检查: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4.指导写字:左、右、红、时。

1.指名朗读,要求读通顺。

2.采用多种方法练习朗读,要求读流利。

3.交流讨论:你能猜出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1.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字谜,小组内互相猜一猜。

2.交流展示小组猜字谜的成果。

出示本课生字,小组内编字谜。全班交流猜一猜。五布置作业以猜字谜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

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资料百家姓资料、ppt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赵。

周吴。

王冯。

杨朱。

张孔。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2)开火车,来介绍。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2课时教学过程: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1.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组词,齐读课文。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背背:自由练背,积累词语。

板书。

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

课外:

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

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

(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

(3)指导书写生字。

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

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图片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指导朗读。

万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结合图片、视频,进行语言解说,体会万水之难)云崖暖,红军心里也是暖的,铁索再怎么寒光闪闪,也吓不住英勇的工农红军。

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困难?

千里岷山。怎样的岷山?(结合图片,语言表述,合理想象)。

面对千里雪山,红军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是啊,过了岷山,胜利在望,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指导朗读。

5、多么壮丽的诗篇,你能把它变成通俗的语言吗?

(1)同桌互说。

(2)抽人说,师生补充点评。

6、小结。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学习,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备选词:英勇无畏、豪迈气概、视死如归、乐观主义)。

四、深情朗读,深入感悟。

过渡:让我们读出红军的英勇吧!

诗歌朗诵会开始了!

1、聆听名家读。

2、老师也想读——来点掌声吧。

3、同学们快快参与吧!

4、齐读。

5、男女读。

6、多么铿锵的诗篇呀,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篇。

2、我们不应忘记长征,课后要看一些有关长征的书和电影、电视,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身上也会充满红军的勇气。

六、总结诗歌,升化情感。

1、同学们,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连呼三遍。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吗?你们的父母需要长征精神吗?我们人人都需要长征精神。

2、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挥手再见吧!(起立,行队礼)。

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

金沙江。

万水。

大渡河。

五岭。

千山。

乌蒙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课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

(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课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件

二、学习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体会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

四、掌握朱自清生平。

一、抓住“文眼”——威尼斯的“别致”,如何体现为“水上之城”的自然风光的明媚和古老文化艺术的“华妙庄严”

二、第二自然段写景极简练,抒情极含蓄,且二者交融,宜深入细致地领略。

二、不知思考题刚。

1、联系《背影》复习有关作者朱自清的知识。

2、学习自学全文,并写出段落提纲。

3、前半篇写威尼斯“水上城”的特点,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描写?

4、作者如何抓住“文化艺术城市”这个特色写他的“华妙庄严”?

5、分析这篇游记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三、教具准备欧洲他国(意大利地图)一份彩色粉笔。

教学要点介绍文章有关的背景材料及作者生平,初步理清构思脉络,讲析第1——4节。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威尼斯》(加着重号的板书),是朱自清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欧洲旅游结束回国以后写的这篇游记写的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文化古城,文章的内容虽然比我们读过得《背影》复杂,但仍然体现出他写景散文的特色,即把握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语言自然清新、生动。

二、教师启发。

我们在初中已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么,谁能简单介绍朱自清的生平那?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县,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用三年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毕业以后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在大学时代,朱自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拓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的散文作家,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诗文集》,毛泽东称赞他是“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三、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在亚得里亚海西北岸,意大利北部,它是有一百多个小岛构成的,城内河道纵横,作为总干道,就是第一节介绍的相反写的s的大运河,威尼斯的南面就是沙提,课文中重点介绍的圣马可方场,就在城的南部临海的地点。

四、学生课内自学课文并画出段落提纲。

(一)教师重点解说。

1、多音字解说。

着着色(zhuo)(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

出了个高着(zhao)(计算,办法)。

着凉(zhao)(感受,受到)。

你听着(zhe)(助词)。

沈沉毅(chen)(这里同沉)(沉着)。

沈阳(shen)(专门名同姓)。

数数一下(shu)(逐个计算)。

数次(shu)(几,几个)。

数见不鲜(shuo)(屡次)。

2、词语解释。

花团簇锦;像花朵促成团,像锦缎集成堆。团聚成团;簇:集成堆。

华妙;华丽而美妙。

阑干;同栏杆。

沉毅;沉着刚毅。

典丽风华;本指端庄美丽,富有风华和才华。

(二)提问;;本文分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明确。

全文共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绍“水上城市”的特点时,从平视(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和俯瞰(在圣马可方场的钟楼上看)两个观察角度,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为你死的明媚景色。

第二部分(3——9段)以圣马可方场为中心,按时间转移的顺序,向四周环视,先从东部的两个建筑写起然后写南面运河中的夜曲,接着介绍西北的两个(建筑写起)两个教堂,再写到方场东面的公园,全文的材料及丰富,但由于观察点交代清楚,所以全文的调理极为丰富,但由于观察点交代讲清楚,所以全文的调理层次极为分明。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们回答,教师明确。

别致1、交通工具,小火轮,“刚朵拉”

2、大街,大运河。

3、小胡同:小河道四有十八条。

4、分述不同的船的作用。

a,轮船;在大街上走,像公共汽车。

b,刚多拉;哪儿都去,摇橹的小船。

5、桥多:三百七十八座。

6、威尼斯人爱水:喜欢乘船。

(二)提问: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解释威尼斯作为水上城市的特点的?

学生们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用亲切对话的方式,引起联想。

2、比喻作者巧妙的使用比喻,有些地方配合起来用,构成双关。

3、文笔很细密,体贴读者的心理。

(二)教生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生共同归纳:本节是鸟瞰,从全局中看威尼斯。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环俯视)。

碧波中团花簇锦的陆州(俯视)。

水天相接(远视)。

天空明镜透明(感受)。

江南水乡景色(对比穿插)。

北欧全景(对比穿插)。

六、教师总结。

文章第一句中的“别致”二字是全文的总文眼,下边从“水上之城”写其“明确”,文化艺术之城写其“华妙庄严”,写“明媚”又从两个视角摄影,第一段是平视,活画出一幅“河网之城图”第二段是俯瞰,活画出一幅“海上之城图”

七、课堂练习。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看,与力矩相同的一组是。

例;在圣马可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锦簇似地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2)已经近午了,树鸡在啼,狗睡在麦田里,野外的羊群里,时常发出羊的和谐的叫声。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森林中却闪着烟火的红火光。

(6)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八、课外作业。

(1)背诵第一、二大段。

(2)预习第二部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4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说文解字》。

盼,美目也。——《字林》。

二)、研读课文。

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

“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

“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读课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现,体现人物此时兴奋的心情。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可以有三种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着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写得这样的一波三折,同时人物的内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实就是盼望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着美好的生活。

板书:

直接描写人物内心。

欣喜。

兴奋。

喜悦。

描写人物外在表现。

着急。

失望。

环境描写烘托心理。

(七)作业。

我们也会盼望着很多事情的发生,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个小片段,我此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补写50字,要求使用两种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晚饭时可以看电视。我自然“见机行事”,分秒必争地打开电视。我把视线从电视上收了回来,才发现碗已经空了。

母亲:“吃完了就去做功课吧。”

……。

正是关键时刻。”

我嘟囔着,心想,我还没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缓兵之计。

“我还没吃饱呢!”为了大饱眼福,我急忙嚷到“再来一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和巧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等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4.通过阅读“例句”,学会介绍事物时,运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5.理解并背诵《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能理解背诵《春日》。

难点:

1.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2.学会运用“一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2.教师准备《春光美》音频,微课《春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回顾课文,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学习《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如: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师总结:读书时,同学们应该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三、词句段运用,学习习作。

生活中总有美好的瞬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怎样留住这些瞬间,定格这份精彩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思考:

1.你喜欢哪个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情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交流:

(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

(3)第三个片段,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吁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比喻修辞,巧用“……”“--”,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描写场面时,可以采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这样可以使内容生动具体,吸引读者。还可以巧用标点符号,来增添文章的色彩。

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类似的情景,运用所学方法,来写一写吧!推荐优秀的片段,投影仪展示,欣赏佳作。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总结: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语言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四、小试牛刀,举一反三。

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

五、日积月累,理解背诵。

1.播放微课《春日》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这其实是一首哲理诗。

3.小组竞赛,背诵古诗《春日》。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习了更多的写作方法,还背诵了《春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大胆运用本节课所学--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巧用表达方式,这些方法技巧。同时,也能引用古诗《春日》,来给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

2.布置作业:把本节课自己喜欢的片段,整理到阅读笔记本上,多读几遍,学会多积累、巧运用。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有利于课堂中的理解与背诵。

2.运用《春光美》音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园地内容的理解。

3.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出喜欢的理由,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掌握园地内容的目的。

4.运用微课助学,让学生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一些习性。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课文相关图片;辅助课件。

2.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山行》。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作业: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2.背诵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1.认识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词写法。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课前准备: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4.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

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我班本学期共有学生20人,大多数都是民工子弟。通过五年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

在语文学习中,多数同学上进心较强,为了取得好成绩认真听讲,仔细作业,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不认真学习,作业拖拉,成绩不理想。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从抓后进,保优生入手,争取让我班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

(一)总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6、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1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二)具体目标。

第一组: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

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

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

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

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

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

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一)教学重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新课标》、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单元过关。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如阅读、课后习题、习作;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如听写,基础,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

3、以“双主题阅读”为重点,继续开展自主阅读。

4、让优秀小组长为我分忧解难。

5、加强对后进生的轮流辅导工作。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6、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范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教学难点: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3)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会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4)游戏巩固:找朋友(把“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位相互检查。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吹”是翘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要读准确。

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一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4.学生再读短语,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

5.指导学生朗读短语,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说说这四个动作的不同之处。

6.师小结: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相机再出示这四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卡片,全班齐读。

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一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吹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8.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一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

5.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师过渡: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生欣赏。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位相互检查。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名多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4.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5.师过渡:课文中是怎么来写这四种景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四个短语。

6.指名学生朗读这四个短语,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正音:“池”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7.多种方式练习朗读短语:同位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8.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出示本节课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如:“游”“池”都和水有关,用了“氵”旁),并练习口头组词。

1.师过渡: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宝盒里还藏着许多美景呢!不信,你们瞧!(师多媒体播放相关大自然的'美丽图片,生欣赏。)。

2.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景物,如:太阳、小河、大山、田野、蚂蚁等,师适当板书。

3.鼓励学生用刚才说的词语学着课文中的短语说一说,如:太阳照、小河清、大山高、田野美、鸟唱歌、蚁钻洞等,师适当板书,学生自由朗读。

1.出示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汉字:花、飞、入,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学生自主观察这三个汉字的笔顺,想想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汉字的写法。

3.指名学生交流笔顺和字形记忆方法。如:“花”是草字头下加个“化”,“入”和“人”要注意区别。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师范写讲解,生观察并书空。“飞”字第一笔横折斜钩要稍呈俯势,“人”字撇短捺长。

5.生描红、仿写、书空,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验,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生活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在大自然的宝库中又学到了很多生字和词语,大自然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板书。

1.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美丽自然:青草红花游鱼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