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小微企业调查报告(热门23篇)

小微企业调查报告(热门23篇)

作者:雅蕊

调查报告是一种科学、系统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收集数据和信息,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结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点,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解读。

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

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

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

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

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

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

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

山西也越来越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但因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于是很多人主观上认为在中小微企业中,税收对企业是一项过重的负担。

本文将依据《山西中小微企业负担问题研究》所提供的数据,着重分析税收是否是中小微企业的一项主要负担,指出现有的一些税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

6月份,我局组织人员对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基本情况。截至20**年底,我县有中小微型企业15877家,其中个体工商户147002户,私营企业1175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9.2%;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480082人,占我县从业总人数59073人的81.4%;20**年中小微企业纳税45171万元,其中国税14706万元,地税30465万元,占总税收58339万元的77.4%。

2、今年以来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今年1-3月份,47家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55.7万元,实现利润36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45%,主要原因是20**年新入规企业增加了6家,规模以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45.3万元,实现利润141.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77%。主要原因是受禽流感影响家禽养殖业全面亏损。中央“八项规定”的全面贯彻落实,涉及公款消费的行业营业收入下降。

3、未来一般时间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形势预测。有利因素:随着国家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省市配套实施方案的贯彻,国家精减审批项目,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门槛等政策的执行,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增加,投资规模扩大,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小微企业将会健康平稳发展。特别是赣南苏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增加了与建筑有关的市场容量,电力、交通等项目的'实施,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硬环境。不利因素: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下降。禽流感影响尚未消除,家畜养殖业及其相关行业将继续受影响。国家重视环保的政策,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政策,将对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受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出口型企业订单量减少,价格下降。受国内经济放缓,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出口企业利润下降,人口红利下降,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生存压力。

2、政策环境。一是优惠政策执行不力。中小微企业享受的扶持少,表现在县级专项资金有预算不发放,新入规企业不按文件规定奖励,科技创新帮扶少,创造品牌奖励不执行等。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培训、咨询、担保、信息、政策等服务少。三是办证难。行政许可项目多,行政收费种类多标准高,审批时间长效率低。

3、企业自身有关问题。一是融资难,企业财务不规范,有效抵押物少,信誉度底,较难获得银行支持。二是创新能力低,创新人才少,创新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差,核心竞争力差,企业生存寿命短。三是招工难。企业用人、留人机制不健全,懂管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少,技术工等专业人员缺乏,企业用工培训以岗位培训为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差,企业较难招收适合的员工。

三、本地优惠政策。

1、本地认真贯彻上级制定的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在增资、减税、免费的政策方面执行较好,极大地扶持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2、县级出台了工业园区企业优惠政策,在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给予优惠,在税收、行政收费、招工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政策建议。

1、政府应从信息、培训、咨询、财税、创新等多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支持方式包括制定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采用减收多扶的办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2、国家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保险品种,提高企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增加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帮扶政策。

3、财税支持方面。一是要降低税赋率;二是要缩短退税时间;三是要简化申报程序;四是扩大扶持面。

4、地方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合力。

小微企业调查报告

本文目录。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小微企业职工人数**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完成销售收入xx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家,磷矿开采家,铜矿开采x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磷化工x家,新型建材*家,机械制造x家,塑料制品x家,小水电家,农产品加工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一)产业层次低。

我县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无论是从小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产值的绝对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尚属“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大气候。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子不多,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

(二)生产成本攀升过快,难以控制。

去年以来,面临物价轮番上涨的压力,小微企业无力招架,特别是随着汽油涨价后,主要原材料、工人工资、物流运输费用、财务费用等大幅攀升,并且呈现跟涨不跟跌的态势,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很多企业反映,“开工开不起,停产停不起”。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和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的双重压力,陷入两难境地。有的企业虽然能勉强维持生产经营,但实属“赔本赚吆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30%以上,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涨25.4%,生产用煤、水、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27%,而人工成本同比上涨20%以上。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严重挤压和侵蚀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如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主要原材料聚丙烯**年每吨只有9300元,今年猛涨至每吨11350元,涨幅达22.04%。惠明磷肥公司主要原材料磷矿石和硫酸今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和14%。人力成本上涨更快,由于汽油涨价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生活成本增加,直接拉升了人力资本,如1家企业反映**年人均工资较上升了%,预计今年涨幅不会低于去年。

(三)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

调查显示,目前我县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融资难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二是融资成本高。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让人望而生畏。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附带绑定一些贷款条件,暗中推高小微企业的资金价格。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通过资产抵押来实现,但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值的资产可供抵押。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特别困难。更不用说通过发放债券、股票等其他市场化融资手段。

(四)用工难现象突出。

随着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县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而且伴随招工难的同时,员工稳定难现象也十分突出。特别是技术工人、一线工人和重体力劳动者难招。一是年龄结构问题,企业陷入“年轻的招不到、年老的又不愿招”两难境地,特别是矿山开采企业和化工企业在本地基本上招不到人。本地的、年轻的、受过较好职业培训的人员绝大部分都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去了。二是人员流动频繁。好不容易招进来,花钱进行了培训,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人员流动变数很大。三是工资福利上涨过快,影响招工和员工稳定。据远大石材厂反映,现在招收的工人基本上都是50-60岁的工人,并且也不好招。过去1天80元工资,现在低于200元1天,根本找不到人干活。金祥塑料制品公司想利用夜晚电力错峰生产却苦于招不到人。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小微企业成长空间。

1、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设计层面上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主体,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来源、不同规模都应坚持公平公正,不能搞身份歧视或规模歧视。在小微企业发展上坚持“四个并重”,即国有民营并重,规模大小并重,内资外资并重,服务发展并重。尤其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供给、税费负担政策确定上,既不能搞厚此薄彼,又不能搞平衡照顾。

2、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市场准入、要素配置、财税支持、企业信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我县小微企业由资源型、粗放型向加工型、科技型、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梯次推进,推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一是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税费给予3-5年的减征免征,支持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难关,从实际上解决对小微企业关注不够、服务不够,使其自生自灭的问题。既要注重发展大集团,培植龙头企业,也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没有小微企业的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大企业的发展。只有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起来了,才可能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顶天立地”。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解决少数执法部门频繁的检查、稽查、罚款以及变相的骚扰和刁难问题。极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与服务上本末倒置、“钱”当头,以罚开道,令小微企业有口难言。优化服务环境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

口号。

和简单地提要求上,要有针对性、敢动真格。坚决查处“拐弯刁难”企业的人和事,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结合目前开展的“治庸问责”和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评议县直部门服务企业活动,解决县直部门服务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真正了解和收集企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要让全县上下知道服务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要一以贯之。

一是明确或成立小微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专司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整合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着重从宏观层面做好小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统计分析等服务,推动和促进小微企业联合协作、产业集聚。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各类企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组织,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三)大胆试闯,破解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用工难,从深层次上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健全,折射出关键生产要素供给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成熟的要素市场,小微企业更像没娘没奶的孩子,嗷嗷待哺。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的试,闯出一条新路来。

1、打破金融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培育一大批与小微企业“对接”、专门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民营小银行或中小银行,应当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融资服务机制。在金融体系上要“开闸放水”,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2、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导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允许小微企业以适当高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进行民间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规范和完善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运行机制,确保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促成专业银行,放宽贷款条件,降低门槛,扩大贷款规模。

3、稳步扩充贷款担保公司规模,扩大担保覆盖面。积极支持远安弘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不仅要为规模内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要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目前只募集到1700万元股金,与增资扩股1亿元的目标相距甚远,此项工作要加快步伐。与此同时,也要允许远安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提升规模和质量。

4、通过政府搭架,财政贴息等办法为自主创业者解决部分创业资金。

5、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申请新的信贷品种到远安试点,探索创新抵押贷款办法,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培育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花大气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为每个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并经常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就业用工指导。三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企业角度来讲,用人纯粹是企业行为。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更不可能做大做强。要有清晰的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良好的发展环境育人,培育关爱员工的企业文化,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经营管理层,舍得花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二是关爱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是规范员工管理,建立薪酬合理增长机制。

返回目录。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xx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19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小微企业职工人数5878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22.4%;完成销售收入66260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8%;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198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58家,磷矿开采15家,铜矿开采1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37.4%;磷化工9家,新型建材18家,机械制造8家,塑料制品4家,小水电18家,农产品加工28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远安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返回目录。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x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xx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19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小微企业职工人数xx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完成销售收入62510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8%;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198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58家,磷矿开采15家,铜矿开采1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37.4%;磷化工9家,新型建材x家,机械制造8家,塑料制品4家,小水电18家,农产品加工30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一)产业层次低。

我县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无论是从小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产值的绝对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尚属“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大气候。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子不多,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

(二)生产成本攀升过快,难以控制。

去年以来,面临物价轮番上涨的压力,小微企业无力招架,特别是随着汽油涨价后,主要原材料、工人工资、物流运输费用、财务费用等大幅攀升,并且呈现跟涨不跟跌的态势,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很多企业反映,“开工开不起,停产停不起”。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和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的双重压力,陷入两难境地。有的企业虽然能勉强维持生产经营,但实属“赔本赚吆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30%以上,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涨25.4%,生产用煤、水、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27%,而人工成本同比上涨20%以上。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严重挤压和侵蚀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如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主要原材料聚丙烯xx年每吨只有9300元,今年猛涨至每吨11350元,涨幅达22.04%。惠明磷肥公司主要原材料磷矿石和硫酸今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和14%。人力成本上涨更快,由于汽油涨价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生活成本增加,直接拉升了人力资本,如1家企业反映xx年人均工资较上升了%,预计今年涨幅不会低于去年。

(三)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

调查显示,目前我县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融资难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二是融资成本高。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让人望而生畏。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附带绑定一些贷款条件,暗中推高小微企业的资金价格。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通过资产抵押来实现,但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值的资产可供抵押。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特别困难。更不用说通过发放债券、股票等其他市场化融资手段。

(四)用工难现象突出。

随着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县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而且伴随招工难的同时,员工稳定难现象也十分突出。特别是技术工人、一线工人和重体力劳动者难招。一是年龄结构问题,企业陷入“年轻的招不到、年老的又不愿招”两难境地,特别是矿山开采企业和化工企业在本地基本上招不到人。本地的、年轻的、受过较好职业培训的人员绝大部分都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去了。二是人员流动频繁。好不容易招进来,花钱进行了培训,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人员流动变数很大。三是工资福利上涨过快,影响招工和员工稳定。据远大石材厂反映,现在招收的工人基本上都是50-60岁的工人,并且也不好招。过去1天80元工资,现在低于200元1天,根本找不到人干活。金祥塑料制品公司想利用夜晚电力错峰生产却苦于招不到人。

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

1、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设计层面上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主体,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来源、不同规模都应坚持公平公正,不能搞身份歧视或规模歧视。在小微企业发展上坚持“四个并重”,即国有民营并重,规模大小并重,内资外资并重,服务发展并重。尤其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供给、税费负担政策确定上,既不能搞厚此薄彼,又不能搞平衡照顾。

2、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市场准入、要素配置、财税支持、企业信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我县小微企业由资源型、粗放型向加工型、科技型、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梯次推进,推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一是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税费给予3-5年的减征免征,支持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难关,从实际上解决对小微企业关注不够、服务不够,使其自生自灭的问题。既要注重发展大集团,培植龙头企业,也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没有小微企业的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大企业的发展。只有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起来了,才可能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顶天立地”。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解决少数执法部门频繁的检查、稽查、罚款以及变相的骚扰和刁难问题。极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与服务上本末倒置、“钱”当头,以罚开道,令小微企业有口难言。优化服务环境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和简单地提要求上,要有针对性、敢动真格。坚决查处“拐弯刁难”企业的人和事,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结合目前开展的“治庸问责”和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评议县直部门服务企业活动,解决县直部门服务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真正了解和收集企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要让全县上下知道服务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要一以贯之。

一是明确或成立小微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专司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整合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着重从宏观层面做好小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统计分析等服务,推动和促进小微企业联合协作、产业集聚。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各类企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组织,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用工难,从深层次上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健全,折射出关键生产要素供给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成熟的要素市场,小微企业更像没娘没奶的孩子,嗷嗷待哺。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的试,闯出一条新路来。

1、打破金融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培育一大批与小微企业“对接”、专门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民营小银行或中小银行,应当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融资服务机制。在金融体系上要“开闸放水”,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2、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导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允许小微企业以适当高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进行民间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规范和完善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运行机制,确保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促成专业银行,放宽贷款条件,降低门槛,扩大贷款规模。

3、稳步扩充贷款担保公司规模,扩大担保覆盖面。积极支持远安弘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不仅要为规模内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要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目前只募集到1700万元股金,与增资扩股1亿元的目标相距甚远,此项工作要加快步伐。与此同时,也要允许远安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提升规模和质量。

4、通过政府搭架,财政贴息等办法为自主创业者解决部分创业资金。

5、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申请新的信贷品种到远安试点,探索创新抵押贷款办法,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培育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花大气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为每个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并经常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就业用工指导。三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企业角度来讲,用人纯粹是企业行为。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更不可能做大做强。要有清晰的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良好的发展环境育人,培育关爱员工的企业文化,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经营管理层,舍得花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二是关爱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是规范员工管理,建立薪酬合理增长机制。

返回目录。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xx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19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小微企业职工人数5878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22.4%;完成销售收入66260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8%;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198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58家,磷矿开采15家,铜矿开采1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37.4%;磷化工9家,新型建材18家,机械制造8家,塑料制品4家,小水电18家,农产品加工28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远安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小微企业调查报告

小微企业调查报告怎么写?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看看小微企业调查报告范文吧!

我国目前面临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仰赖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进步和提高恰恰来源于创新。

创新型小微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行业的先驱者,拥有比大型企业更强的创新动力,凭借行业内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未来推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基础薄,易受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弱。

为了解如何在工商、财税、金融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0**年8月我们在中关村进行了调研,与中关村管委会的部分园区,30多家创新型小微企业,以及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器进行了沟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中关村园区“一区十六园”范围内现共有1.7万多家企业,其中纳入统计范围的小微企业约达1.2万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

20**年和20**年中关村园区新增企业数量分别达到4200家和4600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同时每年倒闭的企业数量约3000多家,企业新旧更替速度基本持平。

盈利能力方面,尽管20**年园区内小微企业的总收入都有10%左右的同比增长,但20**年利润情况较20**年有所恶化,小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近五成微型企业亏损,且总亏损额有所扩大。

创新能力方面,园区内的中小微企业表现突出,20**年专利数量同比增长超六成。

截至20**年底,园区内共有136家中小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累计ipo金额达1060亿元,同时逾250家企业在新三版挂牌。

二、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方面

1、“政府公关”成本依然较高

根据调研,企业注册便捷程度较5年前下降较多,有位企业家反映,5年前注册一家企业只需1个月,现在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以上。

此外,时间成本之外的“隐性”成本也在增加。

工商局的各项手续程序繁杂,往往因为某一项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沟通、申请多次,耽误了整体项目进度。

例如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有别(异地经营)、股权转让协议与政府模板不一致等等。

为了尽快完成注册程序,小微企业通常通过攻关寻求便利,但也因此增加了的成本。

美国的创新科技企业在初创期与政府接触极少,申请流程快,用时短,可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一位曾在美国创业的企业家表示,在美国创业,很少跟政府打交道,成本非常低,主要精力都放在做业务上,但是回国创业后要花很多时间跟政府各种部门沟通。

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指数中的“创建企业”分项排名中,中国排名185个国家中的第151位,整体排名为91位,反映了企业的注册和设立困难较高。

2、税费负担较重

尽管自20**年起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相对较重。

税费项目较多,除营业税、增值税外,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也占到较大比重。

现行“一刀切”的税收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略失公平。

实行“营改增”后,制造业企业税费有所减少,但对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减反增。

以中关村为例,软件开发、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由于折旧摊销等可用于抵扣税费的会计项目少,税收负担反而加重。

此外,政策优惠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落实。

现已实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两税”,但可享受此优惠的主要还是个体工商户,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起征点应有所提高。

3、其他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能源成本等,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在国有企业垄断或者参与的领域,行业壁垒高,小微企业如果正面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只有在未被开拓的领域寻求狭窄的生存空间。

此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受限于企业规模、福利制度和发展不确定性,小微企业难以长期留住人才。

关键岗位人才的流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

1、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初创期企业融资尤为困难。

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小微企业通常雇佣人员数量少,资产规模小,其经营场所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主要是以租赁方式获得,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所占总资产比重较低且价值低,加之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缺乏开拓小微企业市场的动力,故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私募股权(pe)的投资对象多处于成熟期,对小微企业的作用可忽略不计。

事实上,对于发展早期的小微企业,天使投资才是匹配度高、较长期稳定的股权投资,但在我国尚不发达,缺乏专业的天使投资人或团队。

美国的天使投资资金总量与vc投资的资金总量几乎相等,但是天使投资的创业公司数量则是vc投资的创业公司数量的10倍以上。

20**年,美国天使投资总额为260亿美元,vc投资为300亿美元;

20xx年美国天使投资的创业公司总数为57000家,vc投资的创业公司总数为3928家。

我国现有pe、vc机构总数多达6600家,但较为成熟的天使投资人乏善可陈,不过寥寥数百,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融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多靠借钱(民间借贷、民间担保)解决流动性问题,但需要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一般年利率在20%以上。

与初创期企业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当企业营收规模扩大到千万级别或接近中型企业规模后,融资的选择范围迅速扩大:银行愿意提供达数百万的信用贷款,pe、vc机构也频繁登门寻求入股机会。

然而,中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往往不及小微企业。

2、受财力和知识约束,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低

与中小企业相比,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会更加稀缺。

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市场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所收取的服务费相对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而言较高,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成本。

有企业反映在新三板增发400万元的股票,券商要求收取80万,即融资金额20%的佣金,而企业对此也束手无策。

此外,券商对其客户的筛选标准较高,对小微企业服务不足。

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便是例证。

虽然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没有规定硬性财务指标,但券商常常制定较高的内部承销标准,小微企业中能达到其财务和规模标准的企业几乎为零。

第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上市”的不可预期性,也会导致小微企业面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

ipo至今已停滞一年,给小企业造成上市时间成本高、不可预期的印象。

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四板”)转板制度尚未建立,能否转板不明确,很多小微企业对于选择在门槛较低的新三板或四板挂牌交易尚抱有疑问,担心在监管主体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其今后转向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团队普遍是技术出身,缺乏金融和财务相关知识。

尽管许多小微企业尚未步入资本结构计划和管理的阶段,但对直接、间接融资及金融市场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

若不依靠证券公司或财务顾问,仅凭借其对资本市场的有限了解,小微企业在与vc、天使投资接触过程中谈判力较弱。

因而面对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企业在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往往并不贸然接受股权投资。

3、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小微企业在面对多个监管者时,迫切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引和统一的规范。

创新型小微企业主要的接触对象是当地工商局,股权变更、转让等事宜皆须向工商局报备,包括在新三板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

然而,不同政府部门,设定的要求和规则缺乏衔接和统一,甚至同一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对规则的把握也不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

三、促进创新型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改善其所处的政策和金融环境需“对症下药”。

从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借助国际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简政放权,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自20**年3月国务院提出“简政放权”的号召以来,改革“红利”已有所体现,但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深圳和珠海两市实施了商事登记改革,将复杂繁琐的注册登记程序简化为“一张表格、一门申请、一套材料和一批证照”,且全部在网上完成。

据统计,20**年第一季度,深圳、珠海新登记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1.08%和32.25%,而同期全国范围内该数量下降了6.67%。

而不应让企业被动地将资源和精力用于和政府“打交道”,使其疲于奔波。

未来针对小微企业,这一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简政放权的力度须进一步加强,要切实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行政程序,防止政府“寻租”空间继续在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过程中滋生。

(二)加快ipo开闸和新三板扩容,建立和明确转板制度,放开券商牌照引入竞争

ipo的长期停滞给拟上市小微企业以较大不确定性,并影响了排队在审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项目投资,企业迫切希望ipo开闸。

此外,虽然小微企业参与新三板和四板的门槛较低,但是新三板和四板向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转板制度不明确,导致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积极性不高,同时券商等中介机构由于无法预见长期内客户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倾向于一次性的收取高额服务费。

需要尽快明确并建立新三板、四板的转板制度,明确预期,坚定信心,同时加快新三板扩容步伐,以满足各省市园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的券商收费标准仅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成本过高。

应当参照美国经验,放开券商牌照,让小微企业与小规模、专业化的小型券商高效对接。

通过鼓励中小型证券公司(又称“精品投行”)的发展,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证券承销、并购等业务中来,以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获得金融中介服务的成本。

(三)借助财政力量建立全国性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天使投资发展

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设有给予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等,年总金额逾百亿元。

各地方政府也曾纷纷设立地方创业引导基金,单个规模在五亿元左右。

然而,以财政拨款或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仅规模有限,“僧多粥少”,而且行政色彩浓,企业申请和拨款的程序缺乏透明度,由于政府缺乏投资相关专业能力,资金分配的效率较低。

此外,投入的资金是给予企业无偿使用,其实际效用难以衡量且没有稳定回报,方式不可持续。

美国始于1960年代的小企业投资基金模式(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ies,sbics)可供我们作政策参考。

该模式中,投资基金由私营机构运营,美国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并不直接投资于或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是作为基金的股权或债权融资担保方,撬动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从而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

虽然随着美国风投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逐渐成熟,sbic的规模之于整体风投行业在今天已比较有限,并且sbic计划曾在运营初期遭遇道德风险问题的打击,但其在特殊阶段对于小企业融资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日本出资成立信用保证协会,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法国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利率补贴等等。

借鉴国际经验,可考虑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

二是拨款成立小微企业投资母基金,将资金投资于已有良好投资记录,规范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天使投资人或风险投资机构,摆脱行政主导的方式,更高效地促进天使投资的发展,从而支持创新企业发展。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应当注意防止政府寻租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四)推动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孵化器

孵化器是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重要平台。

初创期的企业除缺乏资金外,还缺少财务、人事、后勤、政府关系以及其他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可靠支持。

或者在企业孵化成功可以脱离的时候“困”住企业不让走,没能实现物理空间的高效流转。

此外,孵化器的经营管理者往往缺乏自己创业或投资创业团队的经验,管理理念有所偏差。

全世界最为知名的孵化器为美国硅谷的ycombinator,它给一个项目只投2至3万美元,占初创企业5%左右股份,并安排指导老师给每个创业者,开办创业课程。

虽然ycombinator不提供创业场地,但它先进的运营理念吸引了许多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加入,其中孵化出的初创公司被vc大力追捧和争相投资。

应当推动、鼓励民间成立形式多样的商业孵化器,例如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的“创新工场”、“中国加速”、“车库咖啡”等便有成为孵化器示范模式的潜力。

中关村园区自20**年起民营孵化器数量快速增加,形成了新产业“创业服务业”的雏形,起到了积极的创业支持作用,但依然缺乏有行业和技术经验管理者。

未来应当给予有充分行业经验和背景,以及成功投资管理经验的民间孵化器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推动建设良好的、覆盖面广的创业环境。

(五)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由此带来的规模不经济。

小微企业信息缺乏且征信成本过高,导致金融机构难于进行全面评估和做出信贷决策。

人民银行于2006年启动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但目前来看覆盖率依旧较低,实际作用有限并且存在信息分散和割据现象。

未来应当整合基层征信机构信息源,包括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股权交易场所等,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的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可以考虑借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经验,采用带有适当盈利激励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真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数据,搭建开放、共享、透明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国务院于20**年提出了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逐步解决服务业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等政策,但从现状来看政策优惠的受益面较有限。

若要将税费的减免落到实处,建议进一步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适应范围扩大到符合规模的小微企业,考虑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和传统制造业企业设置有区别的征税标准,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镇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并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从而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

 

根据《***》活动要求,我部高度重视,召开了相关人员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领导及客户经理分赴全市各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研。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次活动小微企业走访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统计,目前已走访小微企业户。

小微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对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我市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还有很小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紧缺,造成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不高,干脆停产。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

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

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

二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全市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我市初步形成了木材、化工、消防、电器等具有鲜明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

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

二是资金紧张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

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

后两者对小微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

我市的大多小微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

三是招工难的问题。

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

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制定上级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

建议健全完善禁止垄断政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二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

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

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

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

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区小微企业共24786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8.8%,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

今年上半年,全区小微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52.25亿元,实现利税22.89亿元,安排就业24.14万人,分别占到全区全部工业总量的66.5%、59.0%和83.2%。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取得良好成效。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

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吴兴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

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

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

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

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

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

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

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

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

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

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

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

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

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

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

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

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

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1、要素制约十分突出。

一是缺资金。

调研中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小微企业往往缺乏固定资产抵押,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

特别是去年爆发民间借款风波以来,小微企业相互担保的信誉度下降,很多担保公司受到牵连,陷入困境,银行大都不愿意与担保公司合作。

政府应急周转资金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数量远远不够,不少小微企业仍需要民间借贷来解决周转资金,不仅成本增加,且一旦银行不再续贷,便会面临巨大风险。

即便是争取到银行贷款,利率相对也比较高,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1-6月贷款平均月利率0.885%,比调查的中型企业平均高出15.8%,且不包括部分银行收取风险保证金,或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变相增加利率部分。

二是缺土地。

各级政府往往把有限的土地指标优先安排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小微企业很难争取。

调研中发现一些小微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是苦于缺少空间而放弃订单和发展机会。

一些企业申请土地指标五年以上都得不到落实。

个别企业设备都已购置,但因生产用地得不到落实而长期闲置。

三是缺人才。

小微企业经济实力、福利待遇和创业环境等均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存在难招人、难留人现象。

调查的100家小微企业中有26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共缺655人。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问题越来越突出。

小微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更是紧缺。

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反映高端人才“难引进”、专业技工“难招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成本上升。

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

相比大企业,小微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长更快,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1-6月职工人均月工资2198元,同比人均增幅12.2%,而调查的中型企业同比人均增幅为8.7%。

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

二是销售不畅。

调查的小微企业中目前仅有29%的企业手持订单。

特别是出口主导型企业,形势更严峻,很多企业开始转向内销。

三是利润下滑。

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已有订单。

与此同时,企业应收款大幅增加,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应收款余额同比增加26.6%,比调查的中型企业高出14.9个百分点。

企业诚信受到冲击,“三角债”等问题开始显现。

3、创业环境还需改善。

一是扶持政策难于到位。

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于达到申请条件。

有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于贯彻实施。

二是企业负担仍然较重。

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上交的是定额税,应该说在生产正常、经营良好的年份,这部分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但在当前市场不景气、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较重,而且这部分企业往往难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服务力度仍需加大。

部分基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尚需增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重数据、轻服务”的思想。

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

区金融办等工作机构职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

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

三、周边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做法

调研组专题赴德清县和宁波市镇海区、宁海县学习考察,他们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关于拓宽融资渠道方面。

德清县在县农商行专门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中心,规模3亿元。

并引进台湾微贷技术,建立了信用贷款新模式;

探索组建民间融资规范管理服务公司,推进民间融资阳光化试点;

将财政性存款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挂钩。

宁海县对小额贷款公司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三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全部返还。

2、关于扶持科技创新方面。

区财政从20**年起每年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聚、金融支持、创业基地、人才培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宁海县实施“抓大壮小扶微”计划,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奖励,鼓励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3、关于构建创业平台方面。

宁波市镇海区鼓励镇、街道、村及社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用于小微企业创业,从20**年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业标准厂房面积累计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给小微民营企业的面积不低于总出租面积70%的,给予产权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奖励,政策有效期三年。

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两富”总目标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当前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

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

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

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

三是突出重点扶持。

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

2、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

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类别产品市场做精做专,赢得市场竞争力。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

深入开展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减量提质、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童装大镇”向“童装强镇”转型。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

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

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

三是引导自主创新。

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支持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

引导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3、缓解要素制约,合力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合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

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成立金融协会,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

积极探索农房产权、林权等抵押形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式上拓宽可抵、质押资产范围。

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

积极争取、运作好政府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

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

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

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重视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

总结推广八里店镇尹家圩经编园区建设经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

鼓励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

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约。

组织开展对小微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

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4、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联系指导,提供优质服务。

把服务小微企业列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千家小微企业”等活动。

建立由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二是构建服务平台。

建立覆盖全区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成长提供资源和信息应用服务支撑。

扶持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

重视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

加强部门沟通,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全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中小企业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按照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变的总体要求,以“创优创新促转型”为主题,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化解发展瓶颈,完善服务体系,推进转型升级,我市中小企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1、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20xx年,我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487家,其中中型202家,小型2240家,微型45家,完成产值5891.73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销售收入5673.75亿元、利税689.8亿元、利润总额404.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23.7%、26%,分别占规模以上总量的69.3%、69.6%、67.5%和66.9%,增幅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2.9、2.9、4.6和9.8个百分点。销售、利税、利润增幅分别列全省第5、第3、第3位。

今年1-2月份,全市2545家规上中小企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2.9%、22.5%、28.1%和31.3%。增幅分列全省第2、第2、第3和第3位;其中销售增幅高于全省规上中小企业11.1个百分点。

2、私营个体企业实现新突破。20xx年,我市新办私营企业973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1.6%;新增个体工商户26448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9%;私营个体经济累计注册资本2514.37亿元,当年净增注册资本503.62亿元,比上年净增数增长41.7%。

3、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20xx年,我市共创建“数字企业”203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30家,三星级167家;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7家,重点培育企业6家;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7家,重点培育企业5家。

4、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开通运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服务大厅和泰兴减速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通过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检查。泰州市姜堰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泰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泰州数据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泰兴市古溪工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被认定为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

5、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在信贷偏紧的形势下,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依然保持较快增长。20xx年末,全市贷款余额2344.27亿元,增长16.8%;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60.08亿元,比年初增加223.87亿元,增长18.1%高于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全市获行政许可的担保机构32家,注册资本35.12亿元,当年服务中小企业1588户,担保额135.2亿元。

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0份,按企业规模分,小型企业86家,微型企业34家;按企业类型分,初创型企业65家,高科技企业13家,支柱产业配套企业17家,专精特新企业25家。调查采用网上调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内容包括20xx年企业运行基本情况、20xx年运行情况预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要素保障、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等方面。

1、调查企业发展总体平稳。

120家被调查企业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27.72亿元、利税2.34亿元、利润0.36亿元,分别增长39.13%、29.78%、17.5%。

2、企业对20xx年发展态度谨慎。

120家调查企业中,企业对自身所属行业20xx年总体运行情况持乐观态度的13家,占调查企业的10.8%;持一般态度的105家,占调查企业的87.5%;持不乐观态度的2家,占调查企业的1.7%。

3、调查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受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盈利空间受到挤压。120家调查企业中,20xx年企业生产成本与上年同期比上升的企业87家,占调查企业的72%。利润负增长及亏损企业30家,占调查企业的25%。

(2)资金、用工制约仍然存在。120家调查企业中,资金有缺口企业42家,占调查企业的35%,缺口资金达1.85亿元,平均每个企业缺口440万元。劳动力需求有缺口企业34家,占调查企业的28%,用工缺口1121人,其中管理人员184人,操作工人937人。

(3)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因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120家调查企业中,101家企业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市场销售疲软因素影响较大,占调查企业的84%。

(4)减负任务仍然艰巨。120家调查企业中,反映负担加重的企业37家,占31%;负担持平的企业65家,占54%。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种税费及社保费用增长较快,二是各种社会负担不断增加,三是各类认证费用,如安全、环保、能源认证等。

4、小微企业对当前政府服务工作的建议及所需服务。

据调查梳理,小微企业对当前政府服务工作的建议及所需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加大资金扶持;三是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四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缴纳社会保险种类,同时降低缴费标准。

三、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资金、用工、用地等生产要素不足,市场波动加大、企业发展信心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方面。一是小微企业自身不足。小微企业基础资料不健全,信用度不高,实物资产少、抵押物不足;微小和初创企业资金流量稳定性不足,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二是银行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存在贷款数额小、频次高、时间短等特点,造成金融机构监管和贷款成本较高。银行贷款手续繁、时间长。而银行放贷须建立银企关系,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贷前调查,特别是第一次申请银行贷款的新客户,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发放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据调查,目前全市在各金融机构发生借贷关系的企业仅仅6000户左右,约占注册企业数的10%左右。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较高。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一直在20%左右,存在存贷挂钩等现象,承兑汇票贴现利率还保持在8%左右,部分银行对承兑汇票按金额大小分等级贴现,加之各类手续费,企业融资综合成本达12%。四是担保体系未发挥应有的融资功能。合作银行对担保机构的要求较高,实际放大倍数低,银行与担保机构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2、用地方面。一是无地可用。各地普遍反映省下达我市的用地计划只占用地需求总量的20%。全市工业用地主要是保大项目、保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没有地方。二是有地不可用。据调查,因规划滞后,高新区、高港区部分企业土地闲置多年,无法新建厂房,影响企业技术改造和产能发挥;海陵工业园由于规划变更,允许再建新项目,部分企业外迁。三是用地费用高。企业拿地后,在项目投产之前,尚需缴纳大量费用。四是部分标准厂房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部分标准厂房建设位置偏远,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不全,造成投资者使用不便,厂房建成后利用率不高。

3、用工方面。一是招不到工。据企业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部分企业高级技工人才短缺。特别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工资待遇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影响,招工难问题较为突出。二是职工队伍稳定难。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后,熟练工和技术工对工资预期提高,跳槽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用工成本上升。企业工人工资大幅上涨,与去年相比,平均涨幅在20%以上;随着企业职工“五险一金”缴纳不断规范和基数不断上调,企业每月还要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1000多元,企业用工平均成本在3500-4000元之间。企业员工离职时不与企业办理离职手续,离职后,企业依然要缴纳保险。

4、宏观经济偏紧,市场波动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根据我市120家国家、省重点监测中小企业网上调查结果,近四成企业销售收入负增长,半数企业利润负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偏紧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54%的企业反映市场疲软、订单不足,64%的企业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二是用工成本上升,71%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增加。三是原材料价格和水、电、气价格上涨。44%的企业反映受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24%的企业反映受水、电、气价格上涨的影响。

四、下一步对策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释放改革红利,抢抓发展机遇,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继续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中小企业要素协调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1、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一是营造浓厚氛围。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深化改革的红利进一步激发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和调节活力,增强民营资本助推区域发展动力,释放创业、就业潜力。抢抓国家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机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主动升级换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加强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实施意见》,抓住当前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期,狠抓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到位,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强化部门服务。深化“三服务”、“走进你我他”等系列活动,打造“真情经信、心系企业”服务品牌,努力落实好一批为企业办实事项目。深入开展“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开展“专家义诊进企业”活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2、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为龙头,在小微企业进规模、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产学研联合、知识产权应用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建立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对前期已经进入培育名单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强企业经营者培训、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协调,争创一批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产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市场前景企业产品,争创一批省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稳步推进千家“数字企业”争创工作,开展各类体验培训和巡展活动,着力抓好示范引导,加强工作目标考核,全年新认定三星级以上“数字企业”100家。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活动,培育一批信息应用示范企业。

3、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一是继续组织银企对接活动。联合银监、人行等部门,开展融资服务进园区活动。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继续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推动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业务。三是加强担保机构建设。引导担保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促进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加强合作,推动设立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基金。切实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服务,指导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做好担保公司新任高管任职资格及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开展信用评级,推进银行与担保公司加强合作。

4、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培育星级服务机构。积极优化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收费低廉的中介机构的培育,争创一批三星级以上服务机构。二是加强窗口平台建设。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方向,以“泰州”特色为基础,以“一厅一网一库”为内容,建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三是开展专题服务活动。开展“中介机构走进企业、园区、乡镇”活动,为中小企业提升面对面的中介服务。四是加强创业基地建设。以搭建创业平台、降低创业成本、完善创业服务、培育创业主体、提高创业成功率为重点,全年新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争创一批省级创业基地。

5、以中小企业培训基地为骨干,开展中小企业培训和咨询活动。继续组织开展“专家义诊进企业”活动,组织专家上门为企业开展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个性化咨询诊断。举办中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举办emba高级研修班、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培训班、市场营销、税务筹划、生产管理、资本运作等培训班。继续联合举办新生代企业家赴北大培训班。组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领军企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国外体验式培训等高级人才培训班。

五、工作建议。

1、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落实国务院、省、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参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建立有市政府领导参加的全市性中小微企业发展综合协调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

2、建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金。由市财政安排设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金,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短期流动资金不足,帮助小微企业度难关。重点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对有订单、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期间,可给予一定额度、一定期限的资金拆借。

3、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如涉及安全、环保、节能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减免收初创小微企业的认证费用,体现政府部门的关怀;取消如个协会员费等不合理收费。

全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小微企业职工人数**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完成销售收入xx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家,磷矿开采家,铜矿开采x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磷化工x家,新型建材*家,机械制造x家,塑料制品x家,小水电家,农产品加工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一)产业层次低。

我县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无论是从小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产值的绝对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尚属“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大气候。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子不多,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

(二)生产成本攀升过快,难以控制。

去年以来,面临物价轮番上涨的压力,小微企业无力招架,特别是随着汽油涨价后,主要原材料、工人工资、物流运输费用、财务费用等大幅攀升,并且呈现跟涨不跟跌的态势,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很多企业反映,“开工开不起,停产停不起”。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和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的双重压力,陷入两难境地。有的企业虽然能勉强维持生产经营,但实属“赔本赚吆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30%以上,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涨25.4%,生产用煤、水、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27%,而人工成本同比上涨20%以上。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严重挤压和侵蚀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如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主要原材料聚丙烯**年每吨只有9300元,今年猛涨至每吨11350元,涨幅达22.04%。惠明磷肥公司主要原材料磷矿石和硫酸今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和14%。人力成本上涨更快,由于汽油涨价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生活成本增加,直接拉升了人力资本,如1家企业反映**年人均工资较上升了%,预计今年涨幅不会低于去年。

(三)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

调查显示,目前我县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融资难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二是融资成本高。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让人望而生畏。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附带绑定一些贷款条件,暗中推高小微企业的资金价格。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通过资产抵押来实现,但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值的资产可供抵押。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特别困难。更不用说通过发放债券、股票等其他市场化融资手段。

(四)用工难现象突出。

随着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县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而且伴随招工难的同时,员工稳定难现象也十分突出。特别是技术工人、一线工人和重体力劳动者难招。一是年龄结构问题,企业陷入“年轻的招不到、年老的又不愿招”两难境地,特别是矿山开采企业和化工企业在本地基本上招不到人。本地的、年轻的、受过较好职业培训的人员绝大部分都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去了。二是人员流动频繁。好不容易招进来,花钱进行了培训,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人员流动变数很大。三是工资福利上涨过快,影响招工和员工稳定。据远大石材厂反映,现在招收的工人基本上都是50-60岁的工人,并且也不好招。过去1天80元工资,现在低于200元1天,根本找不到人干活。金祥塑料制品公司想利用夜晚电力错峰生产却苦于招不到人。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小微企业成长空间。

1、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设计层面上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主体,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来源、不同规模都应坚持公平公正,不能搞身份歧视或规模歧视。在小微企业发展上坚持“四个并重”,即国有民营并重,规模大小并重,内资外资并重,服务发展并重。尤其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供给、税费负担政策确定上,既不能搞厚此薄彼,又不能搞平衡照顾。

2、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市场准入、要素配置、财税支持、企业信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我县小微企业由资源型、粗放型向加工型、科技型、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梯次推进,推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一是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税费给予3-5年的减征免征,支持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难关,从实际上解决对小微企业关注不够、服务不够,使其自生自灭的问题。既要注重发展大集团,培植龙头企业,也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没有小微企业的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大企业的发展。只有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起来了,才可能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顶天立地”。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解决少数执法部门频繁的检查、稽查、罚款以及变相的骚扰和刁难问题。极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与服务上本末倒置、“钱”字当头,以罚开道,令小微企业有口难言。优化服务环境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

口号。

和简单地提要求上,要有针对性、敢动真格。坚决查处“拐弯刁难”企业的人和事,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结合目前开展的“治庸问责”和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评议县直部门服务企业活动,解决县直部门服务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真正了解和收集企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要让全县上下知道服务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要一以贯之。

(二)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一是明确或成立小微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专司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整合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着重从宏观层面做好小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统计分析等服务,推动和促进小微企业联合协作、产业集聚。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各类企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组织,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三)大胆试闯,破解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用工难,从深层次上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健全,折射出关键生产要素供给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成熟的要素市场,小微企业更像没娘没奶的孩子,嗷嗷待哺。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的试,闯出一条新路来。

1、打破金融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培育一大批与小微企业“对接”、专门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民营小银行或中小银行,应当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融资服务机制。在金融体系上要“开闸放水”,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2、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导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允许小微企业以适当高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进行民间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规范和完善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运行机制,确保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促成专业银行,放宽贷款条件,降低门槛,扩大贷款规模。

3、稳步扩充贷款担保公司规模,扩大担保覆盖面。积极支持远安弘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不仅要为规模内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要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目前只募集到1700万元股金,与增资扩股1亿元的目标相距甚远,此项工作要加快步伐。与此同时,也要允许远安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提升规模和质量。

4、通过政府搭架,财政贴息等办法为自主创业者解决部分创业资金。

5、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申请新的信贷品种到远安试点,探索创新抵押贷款办法,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培育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花大气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为每个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并经常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就业用工指导。三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企业角度来讲,用人纯粹是企业行为。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更不可能做大做强。要有清晰的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良好的发展环境育人,培育关爱员工的企业文化,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经营管理层,舍得花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二是关爱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是规范员工管理,建立薪酬合理增长机制。

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

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负担重已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小微企业对税收负担重呼吁强烈。

我国宏观税负率为19.39%山西仅为8.63%从整体水平上看山西省的税收水平相当低。

并且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央财政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即使这样,为什么仍会使企业感到税收负担沉重呢?是数据反映的情况不真实还是仅仅是企业方主观上认为税收负担重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文将以山西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为例进行研究。

二、税收究竟是否构成企业负担。

为了解企业的税收是否真的是一项负担,首先要摸清山西省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于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各地市(11地市)16个行业中分中、小、微三种规模进行调查。

全省采取抽样方式,在11个地市抽选样本企业,本次调查共涉及100家企业,其中有效企业样本96个。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目的性和代表性等基本原则,本研究依据企业会计核算原理和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在企业利润表相关项目进行重新分类整理基础上,适度增加其他反映企业成本负担的相关指标进行构建。

具体地,本研究将企业税收相关负担定义为上缴税费总额/主营业务收入。

(二)对调查问卷总体分析。

第一,关于企业的税收情况:企业缴纳的税金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其中主要税种为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营业税等。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已交税金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8%。

在此次的问卷中还调查了目前中小微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其中税收负担的困难排在第十位,共16项,可见企业中税费负担重的影响相对较弱。

第二,近年来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财政部也不断地在推出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而其落实情况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其结果也反映到了调查问卷当中。

从调查问卷结果看,税收优惠政策完全落实的有22.62%,不清楚相关惠企政策的最高达46.99%左右。

可见,目前有很多的税收优惠并没有真正的得到执行,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在问卷中同样设计了关于企业最希望出台什么样的优惠政策的问题,从问卷中数据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很多障碍,其中税收减免呼声非常高,可见目前的企业认为其自身的税收负担繁重,所以非常希望能够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减少企业自身的负担,但调查的数据并没有拉开明显的差距,尤其税收方面的政策位列第三名,所以并不能特别的说明税收负担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讲是非常重的,反而可以体现出财务费用占的比例比较大。

(三)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

1.各地区企业负担指数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长治市的税收负担远远超出平均水平,其余地区均呈较低水平。

表1各地区企业负担指数比较(将均值取1,表中为相对于均值的指数)。

2.各规模企业负担指数比较。

根据表中数据,我们知道山西省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综合负担指数分别为1.01和0.96,尚属正常水平,而微型企业的综合负担指数为2.42,相比较而言,微型企业的企业负担是比较重的,但也没有高的离谱,尚在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围。

表2各规模企业负担指数比较。

三、企业认为税收成为负担的原因。

(一)企业自身的认识不足。

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猛烈的发展,对比世界水平讲非常的落后。

与之对应的,各项经济和税收政策的发展对比世界也相当地滞后。

而当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走上正轨,各项政策在制定和实行方面也就逐步的完善起来。

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思想并没有与时俱进,而是停留在过去管理不完善的阶段,所以对于新实行的政策,自然的认为征税过多,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一项负担。

(二)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

从文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就财政部和山西省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很强,并且也有很多针对性,但由于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足,造成有很多本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小企业并没有享受到该政策,所以造成政策空行的状态。

这种状况的出现更多的源于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传递不畅通,也就是新政策宣传推广力度不足造成的。

四、能够改变企业想法的政策建议。

(一)对企业进行差别化对待。

有些企业表示希望政府未来能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力度支持,比如可以对企业进行差别化对待,按行业、企业规模不同分类规定税率,这样才能让小微企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二)重视培训工作,及时了解最新政策。

企业要多多组织培训,尽量让更多的小企业的财务人员能真正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举办《小企业会计准则》知识竞赛,这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同时,企业应定期让财务人员参加培训,了解最新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国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庄佳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6.

[2]徐玮.《先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浅析》,《财经界》..

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与纳税政策【2】。

摘要对于以采掘为主的煤炭企业由于行业的特点,煤炭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着增值税、资源税及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收负担。

面对税收担企业必须明确现阶段国家税收的制度,充分利用现行的税收法律规定,在合法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税收、法律、财务等综合知识,明确企业的纳税政策进而开展纳税筹划,实现煤炭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煤炭企业税收负担纳税政策。

通过对煤炭企业税收负担的分析,明确煤炭企业的纳税政策,并在合法前提下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合理管理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追求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达到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的利益及价值的最大化。

本文就从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及纳税政策及筹划进行说明,讨论企业的税收政策、税收筹划及节税方案。

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之一――增值税。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是采掘业的一种,和其他的加工制造类的企业相比,煤炭企业在生产成本中消耗的物资不构成产品的实体。

因此在煤炭产品的成本支出中,原材料的消耗在整体成本的投入中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煤炭企业的大自然成本主要包括:土地塌陷的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征用地的迁村费、探矿权的价款、采矿权的价款、环境治投入等费用的投入很大,但得不到正常的抵扣,因而就造成了煤炭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要比其他行业高很多。

并且煤炭销售的运费比较大,在运费中只有运费、建设基金可以进行抵扣,但是抵扣比率是7%远低于正常购进项目的抵扣比率,由此,大大增加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

煤炭企业税收负担之二――资源税。

煤炭企业是最早进行资源税征收的行业之一。

资源税包括普遍征收、级差调节的两种功能。

但是资源税目前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成为一项通用的税种,不管是开采劣等的煤炭资源还是优等的都要交纳一定的资源税。

因此,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不仅需要缴纳资源税又同时缴纳矿产资源的补偿费,重复负担税费,增加企业的整体纳税负担。

煤炭企业税收负担还有其他的一些税费。

通用的煤炭企业的财务通则与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和煤炭企业的成本结构有比较大的差别,由于煤炭成本不是完全成本,很多类似煤炭企业棚户区的改造成本、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本、循环经济的成本等等应该在成本中反映出来的支出并不能正常列出,这样就导致虚增了企业利润,增加了煤炭企业所得税的'负担。

此外,各级政府为了增加其财政收入,对于各种费用及基金的收取特别关注。

比如,地方政府会对煤炭企业收取的煤矿的维检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及矿区管理费等多种税费。

因此,其他税费在征收过程中也加重了煤炭企业的负担。

二、煤炭企业的纳税政策及税收筹划。

在合法的前提下,煤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纳税政策,合理进行税收筹划。

通过纳税筹划对煤炭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先的筹划,追求煤炭企业税收负担的最小化,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纳税费用的目的,并且可以实现企业利益、价值的最大化。

煤炭企业所缴的税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增值税、资源税、所得税、印花税及土地使用税等。

煤炭企业要熟知国家对于煤炭行业的税收政策,了解所有税收的优惠政策,并结合采掘行业的特点及企业本身的状况,结合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方式,采用合理合法的节税方式,对煤炭企业来说,节税空间大的税种要进行深入的筹划。

在进行筹划选择过程中,要把税种的税基、税率、税收的优惠及扣除率都计算好,税收的基准越高其税率相对来说就高,那么税收的优惠就低,以下具体从煤炭企业的需缴纳的常见税种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经营进行纳税筹划策略的说明。

增值税是煤炭企业一项最主要的税收负担,所以,增值税的纳税筹划对于整个煤炭企业税负工作的进行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妥善的收集并整理好各类销售发票、进口发票、交通运输产生的费用等增值税专用发票。

其次,做好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的折旧指的是对于煤炭企业中比较常见的日常损耗进行控制,把这种损耗合理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并充分利用我国的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负。

我国的税收政策中明确规定:销售使用过的旧资产可以按4%税率进行减半征收。

第三,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

充分利用企业中混合销售的行为对煤炭企业的增值税进行纳税筹划。

混合销售行为主要是指某一项销售行为不但涉及了货物而且涉及了非增值税的应税劳务。

煤炭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条件主要是以独立经济进行核算,并在银行开设一个独立的节税账簿,进行财会报表的编制,独立进行盈亏的计算。

因为,煤炭企业可以进行跨地区的经营,也可以进行申请核心企业的合并并抵消后计税的方案。

煤炭企业之间的合并缴纳其企业所得税在国家的新税法税制改革中已经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对于比较大型的煤炭企业,可以开设子公司或分公司进行合理的缴纳税费。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目前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及纳税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纳税是煤炭企业经济运转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纳税每个环节的处理方式及水平对整个煤炭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对于各项需要缴纳的税收开展合理的统筹规划,可以使企业的纳税在符合法律的要求下,大大减轻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让资金能够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为煤炭企业赢取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胡国强.纳税筹划中的成本策划.法制与经济.(04).

[2]母永生.浅议企业纳税筹划在同煤集团的应用.现代商业.(32).

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

自治区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你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精神,我市对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底,全市共有小微企业4124个,注册资金986.2亿元,从业人员6.86万人,年生产总值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沙坡头区小微企业2415个,注册资金885.7亿元,从业人员3.55万人;中宁县小微企业1188个,注册资金90.6亿元,从业人员2.47万人;海原县小微企业521个,注册资金9.9亿元,从业人员8412人。全市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个,5000万元以上有61个,1000万元以上的有108个。从产业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冶炼化工、造纸印刷、矿山开采等十大行业。其中第一产业1777个,占43%;第二产业1002个,占24%;第三产业1345个,占32%。

(一)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国发14号文件的有关政策措施情况。

1、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认真落实国发14号文件精神。为了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繁荣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意见,结合中卫实际,市人民政府于11月12日制定印发了《中卫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繁荣发展的20条政策的通知》(卫政发〔〕250号),分别从政府行政审批、企业融资、税收扶持、财政扶持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对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做了政策规定。人民银行中卫市中心支行、中卫银监局也结合金融部门的实际建立了《中卫市政银企对接联系工作机制》,制定了《中卫市金融支持重点建设项目政策措施》、《中卫市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绩效评估办法》、《中卫辖区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卫辖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卫银监分局推进辖区内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发展的政策精神,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精神实实在在的落到了实处。

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从资金上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卫银监分局印发《中卫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以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全市围绕落实国家、自治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度,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政策为导向,资金扶持为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了中卫市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1、制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制度环境。一是制定了《中卫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贷款贴息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2500万元,用于中卫市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逆向贴息。二是制定了《中卫市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和质押机制实施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建立1000万元担保金,用于支付担保费补贴和担保风险补贴。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搭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深度沟通、合作与支持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导向和放大效应,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扶持环境。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根据上级项目安排政策,积极组织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申报、争取地方特色产业、服务业发展引导、清真轻纺、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国际市场、万村千乡等扶持发展专项资金。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市本级资金扶持力度。市本级财政年初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500万元,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及时、全面拨付项目资金,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共计拨付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资金3570万元,其中:市本级1690万元,自治区专项1880万元。壮大了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实力,调动了发展、成长的积极性。

3、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市财政认真落实国家财税政策,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内,做到“应免则免,应缓则缓,应减则减,应退则退”,全面落实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同时,对中卫市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代办的工业企业项目审批事项,实行零收费,对收费项目市财政对有关部门给予定额补助,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4、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小微企业行政审批效率。

简化办事流程。将小微企业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市政务窗口服务大厅,主动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照时间。小微企业名称核准登记、档案查询事项做到随来随办;只要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小微企业年检由法定5个工作日缩短为1-3个工作日;小微企业开业、变更登记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小微企业注销登记1-3个工作日办结。增加市政务服务中心小微企业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实现了市政府政务中心小微企业窗口“一窗受理、内部流转、承诺办结”的一站式运行机制,实现了当场办结率达90%以上,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办事效率。

截至20底,中卫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8.6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3.9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71.52%,其中:中型企业贷款70.24亿元,小型企业贷款46.57亿元,微型企业贷款1.85亿元,较好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

1、加强窗口指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印发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投放当地使用的'管理办法》、《中卫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办法,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运用评估政策及货币工具,引导信贷资金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制定并提请市政府转发了《中卫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宁夏辖区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估辖区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的成效,提请市政府对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我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3、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满足林业企业的信贷需求。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宁县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林下经济、公益林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满足林业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截至年底,中宁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4824万元,有效解决了林业企业的资金需求难题。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4、持续实施优惠政策,助推民族企业加速发展。人民银行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实行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降低了中卫市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2013年,全市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余额43780万元,累计为民贸民品企业贴补利息1075.4万元,进一步壮大了民族企业实力,培育了民族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5、建立民间融资监测制度,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发展。人民银行建立了民间融资监测制度,通过发放问卷、选取样本监测点监测等方式,对个人、企业的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监测,在监测风险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民间借贷交易规模、利率变化和最新动向,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发展。

6、规范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中卫市各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用款“短、小、频、急”的特点,设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专柜”,发挥专业化经营的体制、机制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政策解读等金融服务。二是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对中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同时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按核定的最高授信额度随贷随用并降低利率,减少了中小微企业办理抵押登记次数和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对优质核心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网上银行、现金管理平台、常年财务顾问等多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代收代付、投资理财、企业年金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

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2013年共支持3家小微企业发展资金300万元;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2013年共支持4家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资金160万元;以科技局牵头组织,举办全市企业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培训班,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水平。市政府专门在美利工业园区划拔420亩土地,建设厂房46幢,投资1.2亿元资金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已有21家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园,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加强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情况。

一是组织召开小微企业人才招聘会,引导劳动力资源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小微企业招聘会2次,共有2158人与小微企业达成了用工协议。二是积极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中卫市全民创业者协会、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卫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对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为小微企业输送大量合格的劳动力资源。2013年以来,三大培训机构共开展劳动力培训13期,4582人次。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情况。

开展小微企业与高校大学毕业生对接会,让大学生了解小微企业的就业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特长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小微企业,2013年以来,共有725名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3、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于2013年年初,成立了中卫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上,目前,我市主要有4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分别是市政务服务中心、中卫市全民创业者协会、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中卫市人才交流中心,全方位的开展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

----2013年以来,创业协会孵化出50户微、小型企业,

目前这50户企业运行平稳。

----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览会和学习交流会。自以来,创业协会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中小企业博览会、广交会、商贸洽谈会,为中小企业市场开发做了具体工作。

----组织创业培训和企业管理培训,提高创业者与初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3年来,创业协会累计培训学员9600多人次。

----组织创业辅导讲坛和座谈。聘请行业专家针对性的开展行业发展和经济形势分析,很好的指导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累计服务企业240多家。

----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创业协会提出了“资金互助联盟,共同发展”的指导方针,募集会员自有资金680万元,解决了50余家企业资金紧缺及40余人创业资金困难的难题,至目前,累计循环使用募集资金达2600万元。

学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宗旨,学校培训鉴定服务中心根据目前师资和实训设备条件,每年承担餐厅服务、客房服务、计算机操作、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维修电工、电焊工、家政服务等十多个(专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次,鉴定4500人次,转移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学校积极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积极加强与区内外中小型企业联系沟通,先后与区外江苏昆山市加百裕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桦晟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四海电子有限公司,与区内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宁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红集团公司、宁夏发电集团中宁分公司、赛马水泥中宁分公司、宁夏红科技园、常乐陶瓷园、沙坡头旅游公司、各旅行社、市区各大星级酒店、宾馆、各风景旅游区等多家企业签订用工培训、技能鉴定协议。根据现在条件,积极与企业联系,开展企业员工在岗专业技能、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人员技能培训。2013年,培训输送电工技术、电焊技术、家政服务、餐厅服务、导游服务、客房服务、家电维修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员工6785人。

一是实施中小微企业创业就业培训。认真抓好中小微企业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培训、职业能力鉴定、委托培养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培养急需人才、专业人才,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高、尖、端人才不足和招工难问题。完善和推广“1ⅹ”创业培训模式和创新“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减免”三位一体的创业帮扶机制,提高中小企业创业成功率。今年开展了创业培训7期210人,企业订单式培训人正在积极落实。

二是举办高密度各类招聘活动。充分发挥市、县人力资源市场功能,适时开展企业专场招聘活动。有效利用春季人力资源洽谈招聘会、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秋季人力资源招聘会等常态化、不间断、高密度的招聘活动,建立“短信.求职通”平台,为用工企业和应聘人员之间牵好线、搭好桥,提供最有效、最优质的面对面、零距离对接平台。中宁县、沙坡头区要利用职业介绍所专业招工队伍,下移招工工作重心,立足本市走村串户招工。在农村集镇设立常年招工点,方便广大农民找工。由劳务派遣公司或劳务经纪人积极与全市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和企业对接,按需招聘人员输送到用工企业。加强和各院校信息沟通,切实了解、掌握各方信息。认真把握好大学生和中学生毕业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做好就业服务、引导工作,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难题。今年2月15、16日我局召开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其中中小微企业有137家,签订意向性协议达2183人。

三是加大中小微企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创新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制,降低反担保门槛,适当信贷额度,按政策给予贴息。探索中小微企业“五户联保”和“企业担保”新模式,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小微企业创业者。2013年我市共为2433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贴息贷款2.55亿元。

为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加强小微实体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自治区统计局关于从20年起建立服务业小微企业监测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中卫市统计局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小微企业监测统计工作:一是召开相关统计人员会议,做好小微企业名单核查工作;二是组织各镇乡相关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三是对核查后15家有效样本单位进行小微企业统计培训,按时向统计部门报送相关报表。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从总体来说,近年来,全市各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全市小微企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说,小微企业信贷准入门坎依然过高,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规模与小微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差距太大,大多数小微企业因种种原因无法取得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金融的杠杆调节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一些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存在;小微企业所在的地域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建设相对落后,工业用地极度紧缺,难以适应产业集群、块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主要体现在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领域不广、高素质的人才少、经费不足等方面。

(四)小微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偏低,竞争力不强。从整体上讲,小微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存在着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品牌意识淡薄;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大部分小微企业起步于家庭工业,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致使企业规模小,组织离散度大,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技术进步迟缓,发展方式粗放。

(五)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小微企业受观念、资金等制约,缺乏对员工的在职培训或有培训的也没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小微企业仅限于应付眼前危机,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人才战略,忽视了对高层人才储备、培养和选择。

(六)社会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小微企业环境污染重、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一些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伪劣商品较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建议。

(一)小微企业应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小微企业要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切实履行借款合同,保持良好的信用,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二是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小微企业要努力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收益率,用经济实力取信于银行。三是要强化经营者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银行机构应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转变过去审慎放贷观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正确处理好调整信贷结构、防范经营风险与支持企业发展的关系,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研发体系,打造拥有自主品牌、为小微企业所熟知的拳头产品,制定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市场战略,推出满足小微企业不同需求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如对无抵质押物的企业,通过企业抱团增信,提供联贷联保产品;对信用度高的企业,甚至不需任何质押物,直接提供小额无抵押贷款。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业绩考核与奖惩机制,将信贷人员的收入与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建立切合本行实际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尽职免责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和免责档案记录,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制定较全面的激励制度,对信贷人员失误和失职进行严格区分,并建立不同的约束机制。

(三)进一步优化企业环境。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并联审批,及时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生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信用等级,促进中小企业持续、稳定、科学发展。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自治区有关部门,就创新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扶持等方面制定具体制度办法,至今许多方面尚未出台具体办法,建议加快落实。同时,对自治区各部门、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资金,要进行整合捆绑,切块下达到市县财政,由市县财政根据市县小微企业发展重点、方向安排使用。

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而学生食堂又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办好让“师生放心”、“家长满意”的食堂,5月9日至24日,县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组织专班在全县107所寄宿制学校中抽取51所学校食堂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全县中小学学生食堂。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一)学生食堂基础设施情况。

1、标准化的项目食堂34个,占67%;正建、待建项目食堂7个,占14%;不符合标准的老食堂10个,占19%。

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

(二)市场概括。

目前服装行业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服装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类别。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储备,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北京、上海等地均在兴建创意产业园区,加强服装创意文化的市场拓展研究,在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同时,促进行业的整体提升。

(三)营销策略。

1、本公司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采用招收设计师的方式,来帮助顾客设计、修改他们想要的服装款式。

2、采取产品多元化的策略,尽量满足顾客所需。

3、在价格上,因为我们大多针对的是年轻朋友,特别以大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人群,他们的收入都不太高,因此我们的价格会适当定的比较低一些,是大众所能承受的。

4、在促销方面,我们会根据顾客的消费状况进行促销活动。比如送小礼物,打折,等等方式。

(四)生产管理计划。

在工业园区租一个店面,面积不用太大,但是要布置的时尚,能紧跟潮流。店面主要就是为顾客设计出他们想要的,具有自己风格的服饰。

(五)资金需求状况。

1、启动资金。

(1)工具设备,计算机等:自有。

(2)办公租金:30000。

(3)人员工资(年):40000(两人)。

(4)销售广告:1000。

(5)办公费用:4000。

(6)布料,线等:30000。

以上为固定投资,共计75000。

2、主要成本。

(1)人员工资(年):40000。

(2)材料:30000。

(3)土地租金:30000。

(4)销售广告:1000。

以上为全年主要成本,共计43100。

企业将建立基本的财务会计制度,对所有资金账目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入账,支出与收入的款项必须经由会计记录或入账后方能使用。记账采用会计复式记账法,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以免账目混乱。所有的收款依据必须以一式两份保存,以便核对及入账。每期的总收入,减去一些费用,余下的全部存入银行。总之,企业的账目一定要一目了然,要十分的详细清楚。

第二章公司简介。

公司的发展理念。

(一)以人们的想象力为基础,在原本的衣服上设计出顾客所需要的,适合自己的,具有自己的风格,个性的服装,不再遇到撞衫的尴尬场面,穿出自己的个性。

(二)公司的经营目标。

本公司的经营目标重点以设计为主,让企业尽快以设计技术的精湛来开拓市场的渠道,建立属于自己的经营模式。

(三)企业的整体优势及发展战略。

1、整体优势。

据我公司了解,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因此竞争力低,容易吸引顾客的眼球。而且当今的社会,时尚是年轻人所追逐的,大家总想紧跟潮流,但是总是避免不了撞衫的尴尬,对于这种可以体现个性的店,很容易吸引大批的顾客。

2、公司的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熟悉服装业,建立自己的营销模式,拥有稳定的客户,实现在第一年还清贷款创造利润的目标。

第三阶段:此时企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已经有较强的实力,拥有了许多固定的老顾客,解决了人们遇到撞衫的尴尬。

时下的年轻人喜欢个性、追求时尚,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对于服饰的追求也要标新立异。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关于服装的要求,很多人更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苦于并不是学设计的,即使有再好的想法,也不能将它付诸实践。而我们公司就是针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开拓出了一种全新的服装理念。

我们有专业的设计师,结合顾客自身的想法,量身定做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个性服饰,真正做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四章企业的目标市场分析。

(二)目标市场的整体情况。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服饰卖场,但是像我们公司这样,将客户的想法与专业设计师的概念相结合的新型服装理念还是一个比较新型的创业项目。

(三)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状况。

现在的年轻人穿衣服,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御寒遮羞之用。服饰更是体现了人们的个性、品味,独特则是现在更多年轻人所追求的目标。

第五章竞争者分析。

(一)目前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的主要竞争者是市场上出售服装的商家,他们有更为完备的供货,种类繁多。首先,对丹东的服饰卖场进行一个分析。

本公司主要的目标市场是整个丹东,但丹东又是全国较大服装批发地之一,可想而知,我公司竞争压力之大。这样的一种状况,对我们的服装价格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swot分析。

本公司的优势:优势一、服装理念新颖。

优势二、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

(三)采取的措施。

面对这样的竞争形式,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产品策划。

首先企业会在产品上做一些营销策划,比如说一些社团的表演服装可由我们设计提供,若觉得觉得我们做的有特色,或则手工满意的,可以下次自己设计由我们来制作。如若不满意,社团有权不使用我们提供的表演服。

(二)关系营销。

因为本公司是在校大学生建立的,人际关系网比较大,可以采取上门宣传和关系宣传两大组和来扩大本公司的销售渠道,使本公司更快的打入市场。

(三)媒体宣传。

在公司建立之初,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的宣传,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四)网络营销。

在公司建立之初,我们会制作一些我们自己diy的衣服放入网站,有助于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的公司,我们的产品理念。

(五)体验营销。

只要是首次来的客户只需交一点点的布料费,可免费使用我们公司的设备,进行自己的设计。

产品策略。将顾客的想法与设计师的理念相结合,衣服新颖、独特。价格策略。制定“套餐”及会员价格。服务策略。以顾客为先,倡导独特个性。

本公司企业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制,设有经理办公室,市场部,财务部,技术部,公关部5个部门。x,xxx,xxx和xxx为实际控制人,其他人员都是以员工的形式加入,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意见,并且为本公司的设计师。

公司职位设有设有经理办公室,市场部,财务部,技术部,公关部5个部门。员工6人,现有6名成员。具体名单安排如下:

x任总经理,x任财务部部长,x任公关部部长,x任市场部部长,还有聘请的两名员工,有一定的相关证书与经验。x的主要职责是了解目前diy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者的消费倾向,预计布料价格的未来走势以及未来服饰消费增长走势。根据现有的产品负责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建立稳固份额客体群体。x的主要职责是对x的一些数据信息进行有规律的调整,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财务上,做好会计工作,对资金的出入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保留凭证,以便以后的财务核对。在已有的会计数据的基础上,找出企业目前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的不合理状况,提供解决方案,并预测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提供符合企业稳固发展的资金链。x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本公司的经营理念、特色以及产品。x的主要职责是日常管理及产品的出售工作。外聘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得一些技术问题,并在消费者试用时担任辅导。

通过各自的分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的运作,有助于公司更好的发展。

企业应收账款预算表。

启动资金预测表。

成本预算表。

单位:元。

销售预算表。

单位:元。

现金预算表。

单位:元。

由表可以看出企业刚创办的第一年现金收入较稳,随着生产经营的稳健步入,到该企业的第四季度资金稳健增加,在第一年的经营净利润打32903元,假设第二年的规模、费用、市场状况基本情况与第一年相同,伴随一些成本的降低,利润能进一步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品种的增多,未来几年企业将会越来越好,资金越来越多。

第九章企业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1、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和新替代品的出现。

2、新竞争对手的加入。

3、市场竞争加剧。

(二)竞争风险。

企业由于刚进入这个行业,不懂行业的一些内在规则,较有可能迎来竞争对手的正面攻击,有一定的竞争风险。

(三)产品与技术风险。

设计师的技术,是否能够后设计出顾客所满意的产品。

(四)财务风险。

可能由于财务不规范的操作,致使资金使用混乱,造成资金短缺的财务风险。

(五)应对措施。

风险规避。

风险转移。

风险减轻。

风险接受。

企业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一日千里,由此也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一派勃勃生机。以沈阳为例,20xx年,沈阳地区将陆续有100多个楼盘投入使用,预计住宅销售面积将在1100万平方米左右,建材及相相关销售在50亿元以上,卫浴洁具的销售同比将达到6~8亿元。加上沈阳对外埠周边城市的辐射,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

3、终端促销方式情况。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建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种新型建材不断涌现,建材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20xx年,中国建材行业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产业政策调整对某些建材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20xx年行业发展仍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量与销售额总体上稳健增长;中国建材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依然较好。

20xx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又快又好发展态势。生产销售增速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了新的改善。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3275亿元,增长29.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534亿元,同比增长29.3%;实现利润603亿元,增长47.1%。

20xx年我国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52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

20xx年,在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建材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主要建材产品生产销售增速回升,价格水平止跌回稳,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建材投资热情高涨,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

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将进入重大转折时期,进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新时代。由单纯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由原材料制造业为主转变为加工制品为主;技术上由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跟进转向自主创新;由粗放式的无序、准无序竞争转向规范有序的竞争。

企业调查报告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x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xx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19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小微企业职工人数xx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完成销售收入62510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8%;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198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58家,磷矿开采15家,铜矿开采1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37.4%;磷化工9家,新型建材x家,机械制造8家,塑料制品4家,小水电18家,农产品加工30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一)产业层次低。

我县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无论是从小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产值的绝对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尚属“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大气候。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子不多,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

(二)生产成本攀升过快,难以控制。

去年以来,面临物价轮番上涨的压力,小微企业无力招架,特别是随着汽油涨价后,主要原材料、工人工资、物流运输费用、财务费用等大幅攀升,并且呈现跟涨不跟跌的态势,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很多企业反映,“开工开不起,停产停不起”。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和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的双重压力,陷入两难境地。有的企业虽然能勉强维持生产经营,但实属“赔本赚吆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30%以上,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涨25.4%,生产用煤、水、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27%,而人工成本同比上涨20%以上。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严重挤压和侵蚀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如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主要原材料聚丙烯xx年每吨只有9300元,今年猛涨至每吨11350元,涨幅达22.04%。惠明磷肥公司主要原材料磷矿石和硫酸今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和14%。人力成本上涨更快,由于汽油涨价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生活成本增加,直接拉升了人力资本,如1家企业反映xx年人均工资较上升了%,预计今年涨幅不会低于去年。

(三)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

调查显示,目前我县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融资难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二是融资成本高。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让人望而生畏。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附带绑定一些贷款条件,暗中推高小微企业的资金价格。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通过资产抵押来实现,但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值的资产可供抵押。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特别困难。更不用说通过发放债券、股票等其他市场化融资手段。

(四)用工难现象突出。

随着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县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而且伴随招工难的同时,员工稳定难现象也十分突出。特别是技术工人、一线工人和重体力劳动者难招。一是年龄结构问题,企业陷入“年轻的招不到、年老的又不愿招”两难境地,特别是矿山开采企业和化工企业在本地基本上招不到人。本地的、年轻的、受过较好职业培训的人员绝大部分都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去了。二是人员流动频繁。好不容易招进来,花钱进行了培训,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人员流动变数很大。三是工资福利上涨过快,影响招工和员工稳定。据远大石材厂反映,现在招收的工人基本上都是50-60岁的工人,并且也不好招。过去1天80元工资,现在低于200元1天,根本找不到人干活。金祥塑料制品公司想利用夜晚电力错峰生产却苦于招不到人。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小微企业成长空间。

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

1、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设计层面上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主体,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来源、不同规模都应坚持公平公正,不能搞身份歧视或规模歧视。在小微企业发展上坚持“四个并重”,即国有民营并重,规模大小并重,内资外资并重,服务发展并重。尤其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供给、税费负担政策确定上,既不能搞厚此薄彼,又不能搞平衡照顾。

2、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市场准入、要素配置、财税支持、企业信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我县小微企业由资源型、粗放型向加工型、科技型、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梯次推进,推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一是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税费给予3-5年的减征免征,支持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难关,从实际上解决对小微企业关注不够、服务不够,使其自生自灭的问题。既要注重发展大集团,培植龙头企业,也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没有小微企业的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大企业的发展。只有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起来了,才可能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顶天立地”。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解决少数执法部门频繁的检查、稽查、罚款以及变相的骚扰和刁难问题。极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与服务上本末倒置、“钱”当头,以罚开道,令小微企业有口难言。优化服务环境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和简单地提要求上,要有针对性、敢动真格。坚决查处“拐弯刁难”企业的人和事,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结合目前开展的“治庸问责”和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评议县直部门服务企业活动,解决县直部门服务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真正了解和收集企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要让全县上下知道服务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要一以贯之。

(二)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一是明确或成立小微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专司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整合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着重从宏观层面做好小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统计分析等服务,推动和促进小微企业联合协作、产业集聚。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各类企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组织,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三)大胆试闯,破解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用工难,从深层次上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健全,折射出关键生产要素供给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成熟的要素市场,小微企业更像没娘没奶的孩子,嗷嗷待哺。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的试,闯出一条新路来。

1、打破金融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培育一大批与小微企业“对接”、专门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民营小银行或中小银行,应当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融资服务机制。在金融体系上要“开闸放水”,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2、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导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允许小微企业以适当高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进行民间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规范和完善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运行机制,确保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促成专业银行,放宽贷款条件,降低门槛,扩大贷款规模。

3、稳步扩充贷款担保公司规模,扩大担保覆盖面。积极支持远安弘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不仅要为规模内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要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目前只募集到1700万元股金,与增资扩股1亿元的目标相距甚远,此项工作要加快步伐。与此同时,也要允许远安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提升规模和质量。

4、通过政府搭架,财政贴息等办法为自主创业者解决部分创业资金。

5、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申请新的信贷品种到远安试点,探索创新抵押贷款办法,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培育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花大气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为每个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并经常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就业用工指导。三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企业角度来讲,用人纯粹是企业行为。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更不可能做大做强。要有清晰的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良好的发展环境育人,培育关爱员工的企业文化,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经营管理层,舍得花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二是关爱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是规范员工管理,建立薪酬合理增长机制。

企业调查报告

8月21日,我们接到对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的通知后,及时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调查小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实施方案,调查组深入各乡镇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调查工作。目前调查工作已经结束,现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大胆实践,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的历程,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潜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经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据县统计局提供,今年上半年,我县生产总值实现30.2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20.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97746万元,规模以下企业完成51256万元。这充分显示,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网点遍及各乡(镇)、村,对繁荣经济,活跃城乡市场,解决全县49万人人口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仅县二肥超市有限公司就拥有连锁店 家,遍布全县12个乡镇 个村庄。

为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了重要贡献元至七月份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到了1866家,从业人员达74914人,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同时,非公有制企业还在吸纳下岗职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分流、确保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共吸纳下岗职工8000多人。

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公有制企业的崛起和壮大,逐步打破了农村只是农业,农民只能种地的传统习俗陈旧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格局,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和服务性行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据县统计局统计,仅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生产总值65082万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1520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3386万元,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实现2687万元。

启迪了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和经营,增强了广大农民是市场经济意识,逐步改变了他们过去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思想。如围绕“林果强县”工程,建起了远宇木业加工厂、东森木业等木器加工龙头企业,以树根、树梢和下脚料等“废弃物”为原料,加工成细木板,使原木增值3.7倍,带动发展木材加工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产值突破10亿元。再如围绕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业,使肉牛养殖业成为了农民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目前,该县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达到18家,其中千头以上的有5家,肉牛存栏总量18.8万头,增加就业岗位300个,带动了1万余户农民养牛致富。

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几年来,我非公有制企业主,致富不忘国家,不忘群众,积极主动为受灾群众、孤寡老人、希望工程和社会事业捐款捐物的事例不胜枚举,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如今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由县工商联组织的捐助活动当天收到善款近15万元。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非公有制企业明显存在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新产品开放能力较弱、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知名品牌偏小、产业链偏短、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等缺陷。尤其在改善融资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理顺体制,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才能使非公有制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优势产业项目较少,抵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县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属于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的行业和项目,其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大企业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他们更占有规模、资金、管理和运营体制上的优势,对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强悍竞争对手面前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地方银行不能有效地结合实际开展创造性经营,缺乏应对市场变化风险的措施和能力 关于企业融资据调查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专门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寥寥无几,目前我县仅有1家,注册资本150万元,担保能力在300万元以内。二是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投资风险基金与直接融资渠道的保障力度不够。三是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是银企对接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根据调查统计的资料显示:约90%以上民营中小企业因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无抵押能力和担保困难,而难以向银行贷到款,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数申请的是小额贷款,因达不到银行单笔贷款的规模要求而被拒之门外,造成银企矛盾。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即民营有效资金不多,符合抵押资产较少,难以达到抵押贷款条件,其大多数是租用原乡镇的土地和厂房等租赁经营性质的小型企业,其新增资产普遍不符合法定产权抵押要求,从而使民营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四是在贷款程序和手续方面过于繁琐复杂。如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企业贷款,需要经县、市、省、国家多个相关部门报批、审核,几经周折争取到的项目费又被层层扣减,最后拿到手里只有一半或者更少。

政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从我县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税费负担重,“三乱”尚未彻底根治。据企业反映,近年来“三乱”现象有明显改变,由过去的普遍现象,表现为现在的极个别现象,据调查,认为“三乱”现象没有的占50%,认为不多了的占25%,认为偶尔有的占25%;二是还存在着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寻租化的现象。有些职能部门的同志在执法过程中,往往用以管理代替服务、以罚代管的方式,行政执法缺乏人文关怀;三是某些职能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企业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县的非公有制企业创业环境也存在着问题:一是物流系统还不够完善,企业货物外运不够顺畅,运输时间长;二是产业不配套,围绕行业龙头企业的协作配套企业不多,不能发挥集群聚集效应,增大了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围绕民营企业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企业不知道是哪个机构能够解决他们在管理中运行的某些问题,而管理服务机构又不知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导致信息不畅;四是缺乏为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机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难求。

抓住机遇,强化舆论机制,营造大力支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首先,要统一思想,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其次,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信心,充分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已连续10年达到7%以上的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来临。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要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展企业。

优化服务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加大民主监督力度,落实有关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1、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权益保护机构,受理和协商解决企业投诉和反映的各种问题。

2、对现行的行政收费项目、标准再一次彻底的清理,并实事求是的通过听证,予以调整审定。

3、对财政投入的项目、额度及相关政策,要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建议实行税费统一征收,从源头上杜绝有收费项目的单位向企业乱收费的现象。

5、用政策和严格的纪律制止任何单位以任何借口向企业拉赞助、搞摊派。

6、建立诚信招商环境,落实招商引资政策。

三是强化金融服务环境,首先要强化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外部融资环境。一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由政府牵头成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发展融资提供贷款保证;另一方面要注意优化企业外部融资环境。民营企业要赢得银行信用和支持,也必须健全各项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应鼓励民间创办投资公司,培育、建立独资、合资、合作风险投资主体,推动技术与资本的有效结合。

企业调查报告

无菌检验是无菌药品出厂检验项目中关键项目之一,无菌检验方法的应用可全面掌握测定方法,准确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并适用于试验样品的检验,有利于企业对药品的质量控制,确保药品安全。

而检验涉及的操作人员、设施、设备、菌种、培养基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无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系统的、大范围的对制药企业的无菌检验实验室进行调研,旨在了解制药企业无菌检验实验室的日常运行情况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促进制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改进质量检验工作、降低被污染产品投放市场的风险、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调研结果对于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规、起草检查指南以及检查员的现场检查等也具有参考意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于2014年组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辽宁省药品认证中心、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河南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8个省级药品认证检查机构,对辖区内95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的无菌检验实验室运行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的牵头单位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调研内容涉及人员和培训、培养基的管理、菌种的管理、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主要设备、文件、实验操作等7个方面,全面了解企业无菌检查用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运行现状。

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河南省(市)认证中心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各选取10家企业;安徽省认证中心对省内26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进行了调研;广东省认证中心是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从广州、深圳、珠海三市的药品生产企业数据库中抽取9家参研企业。95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的企业性质包括国有、民营、外商独资、合资、股份制等,覆盖生物制品、疫苗、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无菌原料药、滴眼剂。调研采取现场检查配合书面汇总的形式,各调研参加单位抽调富有经验的药品gmp检查员13名和微生物学专家组成调研小组,对每家企业调研12天。现场检查采用事先通知或不通知的方式进行,采集的数据真实可信,调研结果能够反映我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验实验室日常运行的现状。

2.1人员和培训。

95家参研企业中各企业的实验室人员总数占其所有直接从事药品生产人员总数(含生产、质保、物流等非销售岗位)的比例为0.3%21%,从事无菌检验的人员人数为229人,从事无菌检验工作0.530年。多数从事无菌检验的人员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并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的知识背景。

从事无菌检验的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包括各地药品检验所、药监部门、制药行业相关团体组织、公司内部等举行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微生物检测技术、无菌检查法、菌种管理及操作、培养基配制及灭菌、药典、药品gmp等内容。检验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对实验数据审批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调研结果也显示,个别企业的质量保证人员对于无菌检测知识掌握不全面,实验管理人员对于偏差调查分析的能力不够;部分企业个别上岗时间较短的操作人员检验操作不规范;部分企业对培训效果未进行考核。

2.2培养基的管理。

有93家参研企业无菌检查用培养基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等,符合《中国药典》要求。有2家外资企业用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检查细菌,根据《美国药典》或《欧洲药典》的要求用大豆酪蛋白消化肉汤或肉汤营养培养液(tsb)检查霉菌,与我国药典要求不同,但与《中国药典》规定方法进行过比较试验。

95家参研企业中,有3家企业对培养基供应商进行了质量评估,5家企业对培养基供应商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查或核对培养基检验报告。绝大多数参研企业未对培养基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

培养基配制和灭菌能按培养基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并有记录,但只有部分企业对培养基的灭菌程序进行了验证;近半数企业在培养基配制灭菌后未按药典要求测ph值;10%的企业每次配制培养基都做灵敏度检查,半数企业只对脱水培养基做灵敏度检查,部分企业不做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有1家企业未按规定条件贮藏培养基;部分企业配制灭菌后的培养基外包装的标记信息不全面。

2.3菌种的管理。

参研企业无菌检验使用的标准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生胞梭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符合《中国药典》要求[1—2],标准菌株主要来源于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如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tcc等。

90%的企业工作菌株的传代次数和贮存方法、条件(斜面、甘油管等)基本符合要求。每支菌种均标注有名称、标准号、接种日期、传代数。有10%的企业在菌种传代过程中做菌落表面形态特征观察及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有1家企业每年用细菌鉴定仪(vitek)对标准菌株进行鉴定。

40%的企业不能提供菌种的来源证明;90%的企业在菌株定期转种、传代过程中未对纯度、特性等关键指标进行确认,也未制定相关程序;20%的企业菌种管理内容不够全面,无法追溯;1家企业从标准菌株传代至工作菌株的操作过程未严格按照相应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操作和记录,代次划分不正确;1家生物制品企业无标准菌株。

2.4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实验室包括有检验(无菌检查)用洁净室或隔离系统及阳性菌实验室、培养区、培养基及实验用具准备(包括灭菌)区、样品接收和储存区、菌种贮存区。

无菌检验实验室和阳性菌实验室的设置一般采用3种方式:

(3)无菌检验实验室与微生物限度检查室二室分开,共用一套空气净化系统,在1万级背景下的超净台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相关操作,阳性菌实验室为在非洁净区内单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1家企业无菌检验试验室单独用一套隔离器系统,4家企业的无菌检验试验室为b级背景下局部百级,1家企业无菌检验试验室为10万级背景下局部百级。50%的企业无菌检查用洁净区空调净化系统连续开启。企业参照生产用洁净区的要求完成了有关的验证和确认工作,无菌检查用洁净区符合药品gmp的要求。

90%的企业无菌检验室的人流、物流通道能够严格区分,并制定相应控制程序。无菌检验人员经二次更衣后进入无菌检验实验室,试验样品均经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灯照射或两者并用后进人无菌检查实验室。

少数企业存在无菌实验室面积偏小、设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设备摆放不合理等现象。

2.5主要设备。

参研企业无菌培养基的配制、培养等设施与检验工作量基本相匹配;均对培养基、器具灭菌设备、培养箱相关的计量器具按规定进行了校准并有标识。80%的企业对培养基的灭菌设备进行确认和验证,其中,有10%的企业对灭菌设备进行验证时只使用了生物指示剂,但没有连续监测温度。80%的培养基灭菌设备有自动温度控制探头但无自动记录温度的装置。80%的企业培养箱(室)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近半数企业进行培养箱温度分布均匀性验证;90%的企业培养温度每天定时观测和记录,10%的企业培养箱(室)有连续监测温度的装置。

2.6文件。

80%的企业能按无菌产品品种的无菌检验方法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制定无菌检验的操作规程。80%的企业无菌检验记录内容能包含关键的实验细节,数据基本完整。10%的企业无菌检验记录不及时,无菌检验原始记录未包括偏差记录、设备编号、检验规程的编号、培养基信息、阳性菌的配制等。

文件记录以及实验室数据对于无菌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实验室原始数据及实验规程、方法和设备(包括其维护和校准)以及方法验证数据的考察,可以对实验室运作的全面情况、实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全面质量控制的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评价。

2.7实验操作。

参研企业均制定了进人无菌检查实验室的人员的更衣程序;物料、样品经擦拭消毒后进人传递窗,并在传递窗内经紫外消毒后传人无菌室;无菌检验的样品量符合药典的要求;部分企业建立了无菌检查试验超标结果的调查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对无菌检验结果若出现阳性后所进行的相关调查、复试的依据、产品的无菌性评价以及成品的放行等均进行了规定。

个别企业上岗时间较短的操作人员,检验操作存在不规范之处;1家企业未按品种进行无菌检验方法学验证;1家企业虽进行了产品无菌检验方法学验证,但验证中的样品取样量不正确;3家企业未按药典要求做阳性菌对照试验和阴性对照试验;约10%的企业只做阴性对照而不做阳性对照试验,这多为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约20%的企业对超标结果未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记录;个别企业出现阳性结果后未做调查分析就进行复试;近半数企业空气净化系统不连续开启,也未对自净时间进行确认;个别企业在进行无菌试验时未对试验环境进行动态监测,20%的企业只对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进行动态监测而不对1万级背景区进行动态监测。

参研企业无菌检查实验室的布局与设计充分考虑到了防止微生物污染和生物安全的要求,检验用试验菌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的标准菌株,从事无菌检查的人员基本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的专业知识教育背景,能按照药品gmp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对无菌药品进行无菌检验,产品的无菌检验记录包含了关键的实验细节。部分被调研企业在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菌种及培养基的管理、设施设备验证、对无菌检验环境监测等方面存在缺陷,个别企业在菌种传代、无菌试验复试、阳性对照试验等方面还存在问题。综上,提出建议如下:

(1)由于部分参研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还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理想,质量保证人员对无菌检验知识掌握不全面,个别管理人员对于偏差调查分析的能力不足。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应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明确无菌实验室工作原理、环境要求,设置严格的工作流程,明确分工并强化责任技师有效的合作配合意识。同时,应制定不同岗位人员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检查机构在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时,除了核对人员的资质外,应注重对无菌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检查。

(2)针对部分企业在菌种及培养基采购、管理及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之处,大部分企业不知道在菌株定期转种、传代过程中对其纯度、特性等关键指标进行确认的必要性,个别企业甚至出现菌种传代代次划分不正确的情况,建议制定药品无菌检验、菌种管理、培养基管理的指导原则,指导制药企业加强和规范对菌种、培养基的管理,使无菌检验更规范。应强化监管力度,尽快实行培养基的准人制度。对生产培养基的厂家进行认证,尤其对生产无菌试验培养基的厂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避免市场混乱无序。

(4)不同地区制药企业无菌检验实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室、阳性菌实验室的设置和布局存在较大差异,且对检测环境监测的频次、取样时间、取样点布置等方面各企业都不尽相同。多数企业只动态检测沉降菌,对浮游菌、操作人员手指、工作服表面、工作台面不做监测。企业应根据药品gmp(2010年修订)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改进无菌实验室布局,制定适合的环境监测计划。针对多数生物制品企业在无菌检验时没有进行阳性对照实验的情况,企业应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设置阳性对照实验室并按要求进行阳性对照实验。建议在对生物制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将阳性对照实验作为重点检查的内容。

企业调查报告

根据省局《关于做好2**0年度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分析预测工作的通知》(赣地税函〔xx年〕152号)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局长办公会做了专门研究,进行了工作部署。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我局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圆满地完成了调查任务,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xx年年度盈利企业情况分析:xx年年度,企业所得税列管户为1147户,其中查帐征收户为591户,根据我们的调查测算,盈利企业为260户,实际缴纳所得税额预计为2535万元;核定征收企业462户,预计xx年企业所得税为4168万元。

2**0年度预测:2**0年度查帐征收1199户,盈利企业为306户,预计所得税为2731万元,同比增加196万元,增长7.7%;核定征收企业482户,预计所得税5755万元,增长1587万元,增长38%。

2**0年度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的影响。

10年我市建筑安装、房地产企业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增势比较明显。我市建筑安装、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将是10年在税率调整下的一个主要增长点。

工业企业所得税在经济稳步发展下,虽然税率调整,但是其经济发展带来总的应纳税所得额,即所得税税基的增长基本能抵消税率调整的影响,两相相抵,应纳所得税税额略有增长。

(二)政策因素的影响。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背景下,影响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因素还是政策变化方面:

1.税率变化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查帐征收企业,由于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为25%,直接降低了8个百分点,因此在查帐征收户中,预计2**0年度企业所得税下降663万元,影响较大的还是制造行业,下降435万。

2.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我市税源无影响。

3.企业工资薪金税前据实扣除对税源的影响:由于我市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不高,因此企业工资薪金税前据实扣除影响不大,预计减少41万元。

4.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到期恢复征税对税源的影响,如民政福利企业优惠政策的变化、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主辅分离企业优惠政策到期恢复征税对税源的影响:无影响。

5.文化体制改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税源的影响:无影响。

6.实行核定征收企业应税所得率的调整对税源的影响:根据总局、省局调整应税所得率的精神,我市对工业、商业等行业应税所得率有所下降,对税收会带来减收因素。但建筑安装、房地产业仍是我市重点税源行业,我市建筑安装业原按2%附征,房地产业按3%附征企业所得税,与其他设区市地税局比,我市附征率相对比较低。我局决定,建筑安装业拟按12%,房地产业拟按16%的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附征率比原来预计各提高一个百分点。因此核定征收所得税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增加1266万元。

(三)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对税源变化的影响:2**0年我局将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局将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充分吃透政策精神,加强所得税管理,拓宽税基,涵养税源。

企业调查报告

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下同)试点改革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又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也是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试点意义重大。厦门市作为改革试点城市于20xx年11月1日启动“营改增”试点工作,涉及范围是交通运输业、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所对应的国民经济门类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为了解“营改增”后企业税负情况,近期厦门市统计局组织开展了企业走访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促进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发展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营改增”试点首先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这就为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是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营改增”的实施,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征税。拓展了试点行业和企业的市场空间。同时增值税的“抵扣机制”会让一些制造业企业在获取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进项增值税抵扣,降低了税负。因此“营改增”的实施有利于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营业税是按照交易额征税,由于无法抵扣上一环节的进项税额,按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而且还实际承担了外购固定资产价款等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不利于专业化分工的推行。而增值税实行“抵扣法”。克服了重复征税问题,有助于改变过去多数企业将原来应该独立经营的服务业企业被迫并入制造业企业中的现象,促进了产业分工的细化。

(一)“营改增”后企业税负总体下降。

20xx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或从业人员达50人以上,下同)“营改增”涉及的行业实现税金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和营业税金及附加)14.2亿元,比20xx年1-11月(改革前)减少7.8亿元,下降35.4%;实现单位税金(每万元营业收入所包含的税金)0.022万元,下降35.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下降64.6%,降幅较大。

(二)近四成企业税负减轻。

20xx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行“营改增”的行业有企业637家,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改革前)减少的企业数为250家,企业税负减轻面为39.2%。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业企业税负减轻面最大,为66.7%;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为63.6%;;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为62.5%;商务服务业为49.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40.0%。

(三)行业税负差距拉大。

“营改增”后试点行业税负拉大。20xx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行“营改增”的行业中行业税负最高的是娱乐业,单位税金为每万元0.166万元,行业税负最低的是航空运输业,单位税金为每万元0.008万元,行业税负差距为每万元0.158万元,比“营改增”前的差距多0.022万元。

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与计算方法不同,因此“营改增”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行业税负下降,同时部分行业税负增加。税负增加的行业有:

(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xx年1-11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增长1.1%,其中,广告业增长56.7%,旅游社及相关服务业增长9.2%。

(二)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20xx年1-11月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增长15.2%。

(三)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20xx年1-11月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增长60.5%。

(四)道路运输业。20xx年1-11月道路运输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增长117.6%。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税率提高。

“营改增”后,试点行业的税率均有上升,如广告、会展行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交通运输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1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

(二)进项抵扣不充分。

已进入发展平稳期的企业自身可抵扣项目有限,部分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生产材料等允许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偏少,造成“营改增”后企业抵扣的销项金额少于因税率提高而增加的税金,导致税负增长。如福建兆翔雅仕维联合广告有限公司由于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较少,且占企业运营成本较大的广告牌租赁费无法抵扣等原因,造成企业税负增加。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由于营业成本主要是设计人员的工资及培训费用,可抵扣的项目仅有办公用品耗材、车辆保养、油费等占营业成本比重较小的费用,可抵扣的费用小于因税率提高而产生的税金,导致企业税负增加,经营压力增大。厦门博坦仓储有限公司早期购入大量码头装卸设备、输油设备等固定资产,“营改增”期间并无购入固定资产的计划,且土地摊销的费用也不在可抵扣的范围内,仅有占企业成本比重较小的设备维修费可作为销项抵扣,抵扣金额小于由于税率提高而增多的税金,企业税负增加。厦门嘉裕金逸电影城有限公司“营改增”后税率提高一倍,而占成本比重较大的电影片租、场地租金、水电费无法抵扣,税负明显增多,企业税负压力增大。

(三)增值税发票难以获得。

会展中心、机场等机构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部分与企业合作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质,造成展位租金、广告牌租赁等成本无法作为进项抵扣,导致企业应纳税金额大幅增加,税负增幅显著。如厦门飞驰商务有限公司长期与会展局合作,但“营改增”后无法取得与会展局合作项目的增值税发票,导致企业应纳税金额增多,税负增加。

(一)发挥税收导向作用,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营改增”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调控政策,其结构性减税政策导向性明显。推行“营改增”有利于支持服务业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工业的技术升级,所以应充分发挥税收导向作用,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适当降低现代服务业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如适当降低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等可抵扣项目较少行业的增值税税率,缓解企业的税负增长压力。二是完善税收优惠或补贴。根据行业盈利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增资奖励、技改贴息、人才补贴等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如进一步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对无形资产的转让设置补贴政策,逐步促进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转让和开发,推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营改增”的步伐,扩大增值税适用范围。“营改增”是一次从“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征收、层层抵扣”转变的税收改革,目的是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但由于目前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尚未完全打通,行业间尚未实现层层抵扣,依然存在企业抵扣项目少,税负增加的问题。如房地产行业、餐饮行业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房屋租金、餐饮发票等无法抵扣,影响企业的抵扣金额,增加企业税收负担。“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广,行业越全,将越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结构调整的效果也将越好,因此建议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扩大增值税适用范围,将税收改革引导产业升级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三)推动企业主辅分离,鼓励企业做强做大。一是鼓励工业企业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贸易营销、有形动产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从生产制造中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法人企业,或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业企业。不断推动企业专业化生产的同时促进第三方服务承包商的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完善征管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筹划重整业务,在不同增值税率和适用范围既定的条件下,用好用活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抓住“营改增”试点机遇,实施技术改造,深挖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增强企业做强做大的后劲实力,从而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要密切跟踪龙头企业的税负情况,对“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龙头企业给予关注和适当的扶持,以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以享受优惠税率。鼓励文化企业积极申报市重点文化企业的认定,以享受扶持政策和扶持奖金。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调查报告

山东建工集团的改革,波澜壮阔。实行项目法施工是对企业经营机制和施工管理体制的破冰之举。是打响企业发展的第一炮,是全方位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树立企业丰碑的奠基石。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腾飞插上了搏击长空的翅膀。企业实施战略化管理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从山东建工集团的整个改革与发展中,我们感覚到一冶要改制、一冶建安要改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我们建筑行业是属于竞争性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公司虽然也实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残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不完善等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粗放经营有余,集约经营不足,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乃至削弱了企业整体优势,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公司领导层要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筑市场的前景,从而认清建筑业的形势,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企业改革改制的首要条件。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已证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业务骨干多持股,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由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约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实践证明,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明显优于人人持股。特别是经营者持大股是确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营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较强的风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创造力。经营者出资越多,思想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越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潜能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能促进他们关心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较好的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资产为核心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总之,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以敢闯、敢试、敢干的胆略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oxx年十月

企业调查报告

a公司坐落于宝山区蕴川路以西盛桥小区内,是一家以生产销售胶印新闻纸为主的大型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为4400万美元。

公司厂区占地面积24.9万平方米,现有生产系统方面脱墨纸浆生产线一条,高速彩印新闻纸生产线一条,公用工程方面35千瓦的总降压站一座,锅炉房一座(包括燃料码头),给水站一座,环保工程方面的废水处理站一座,废料焚烧炉一座,同时厂区内已预留了扩建用地。

a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其第一期工程耗资。

1.32亿美元,引进了日本三菱重工beloit的高速全自动造纸机,以进口废纸为原料,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废纸脱墨技术。一期工程自98年2月竣工投产后,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生产的彩色胶印纸质量上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逐步替代了同类进口产品。公司于1999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

(二)产品介绍。

短缺的产品之一。产品较国内同业产品拥有三大特性:

1、更平滑。公司采用特有的双面软压工艺大大提高了纸张的平滑度,减少了对印板的损伤及纸毛的现象,拥有良好的彩色印刷效果。

2、更白。公司采用先进的脱墨及漂白工艺,使产品的白度达到国际标准,令彩印更鲜明更逼真。

3、更经济。公司生产重46克和48.8克的新闻纸,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工艺先进纸机,令产品更薄且撕裂度高,报社可获得更高的出报率。

由于其产品综合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其价格定位于国内新闻报业,因此华东地区的大型报社如新闻文汇报业集团、解放新闻报业集团以及全国数十家大型报社均将其产品作为替代进口纸使用,深得用户的赞誉。

(三)资本结构介绍。

a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400万美元,成立之初时的资本结构为:

20xx年底,其投资人一方——新加坡***公司要求退出该公司,提出出让其5%的股权。至20xx年8月经股东内部协商后,由新加坡**公司和美国***公司购买其股权。因此,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为:

(四)企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报刊发行量的增加和扩版带来了对新闻纸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国内报社相继更新了印刷设备,对达到国际水平的高速胶(彩)印新闻纸的需求不断扩大。a公司作为生产该领域产品的大型企业,拥有价格上的优势,且市场基础好。但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缺口,因此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近期计划增资扩建高速彩印新闻纸工程,即二期工程,现已报国家计划委员会立项审批,预计在年内启动。

二期工程使用的原料与一期相同,同时拟引进较一期更为先进的脱墨装备,其产品质量将较一期的产品更高。二期工程建成后预计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4万吨(目前一期的年生产力为12万吨),其中40%出口到东南亚以平衡外汇,其余在国内销售,替代同类进口新闻纸。

综合来看,二期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扩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工艺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原料的多样化、以及能源的节约、资源的保护等各方面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a公司一直以来有着良好的经营业绩。自1998年开业以来,公司就年年赢利,并且连年被列入上海市销售收入500强。20xx年企业对一期银团贷款进行了重组,在我行的积极争取下,加之与企业多年来的良好合作关系,我行最终成为了企业重组后银团贷款的主要参贷行,在5280万美元贷款额中我行占1000万美元,为所有参加行中占最大份额银行之一。同期组建的人民币16600万元的流动资金银团贷款中,我行为牵头行,贷款额为6300万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将于20xx年4月29日到期,企业考虑到未来时间仍然有资金方面的需求,但原流动资金的银团贷款操作不便,且企业在融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被动,因此决定将原流动资金银团贷款拆分,而选择一到两家银行单独申请贷款授信额度。鉴于企业与我行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将我支行作为其首选合作行。并提出了人民币8000万元的流动资金额度贷款,期限为一年。

企业近三年来的各项财务指标具体如下:

单位:元。

企业调查报告

二、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三、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四、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五、建立了和谐的外部环境;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劳务分承包方。下面谈谈山东建工集团的基本情况和改制的具体作法:

一、抓住第一次改革机遇,实行“项目法”施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施工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建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至1990年企业已陷入难以为继的亏损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求生存、求发展,在没有任何上级部门指示和安排情况下,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自觉在省内率先推行“项目法”施工改革,并且一举获得成功。从一九九一年开始企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向前迈出一大步,不仅扭转了企业陷入亏损边缘的被动局面,而且经济效益逐年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施工产值1990年仅完成2600多万元,到20xx年已达到12亿元,增长了462倍;实现利润1990年亏损84万元,到20xx年实现利润6255万元;竣工工程质量1990年优良品率为25%,20xx年提高到81.88%,同时加强配套改革,建立了企业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财务、劳资、材料、设备、经营和预决算的十大业务系统并组建劳务及人才、材料供应、设备租赁、资金和生活服务等五大模拟市场。并进行了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按月度对二级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建立健全了企业监督检查、审计考核体系,确保了企业稳步发展,为后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第二次改革机遇,在实行集团化经营的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涉及到企业内外部机制的各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由国资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评估、产权界定,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资产、企业资本金的股权结构均做到了产权清晰。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在建立有限责任的改制过程中,始终把建立新型的领导体制放在重要地位。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领导管理体制。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审计机构和执行层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并做到责权明确,各司其职,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使用、回收、清欠)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了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

这两项指标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总和的近20倍。山东建工集团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得益于项目法施工和企业股份制改造。

三、抓住第三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资主体。

山东建工集团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再创新,实施国退民进企业改造。具体作法是:

调整国有股权结构,进一步理顺国有股与企业的关系。主要是将48%的国有股,变现退出28.88%,国有股权实际参股19.12%。国有股所得的红利,主要用于对企业经营者的奖励。

他们把国有股变现退出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企业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和技术业务骨干。调整后的股权结构是,经营者持股120万元,经营者群体每人持股48~96万元。中层领导每人持股8~24万元。从而加大了企业骨干的经营风险,也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四、进行企业战略性调整,实施企业战略管理。

1、切实搞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一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坚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机制,突出管理机构精干高效,减少管理层次,减少扯皮,明确岗位责任目标,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从总公司到子公司甩掉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突出业务系统化管理。集团总公司机关共77人,设五部一室即:市场经营管理部、企业战略管理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财务融资管理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办公室等部室制管理,保留党群系统。实行部室制改革,不单纯是为了精简几个机构、裁减几个冗员,而是突出精干高效、做到减机构,不减职能,不削弱职能,减人不减工作效率、不减岗位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二是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是在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改制子公司运作,突出解决机制不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发展缓慢、施工任务少、产值效益差、无大发展前途的子公司,实行内部兼并、重组方式调整。扶持发展快的骨干子公司,切实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总公司经营管理的集中度。

三是劳务分承包的调整,在过去众多的劳务承包单位中,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确定了69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承包单位。每年对劳务承包单位进行考评,淘汰后5名,同时引进5家新的劳务承包单位,通过优胜劣汰保证劳务承包单位的素质。

2、实施企业五大创新,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两级公司建立了经营者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提高。

经营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科学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二是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搞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其次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明确职能划分,突出岗位责任到位、高效服务到位和战略管理到位。

三是经营方式创新。首先是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及经营系统人员要认真学习wto的基本规则和原则。特别要学会和运用菲迪克条款。其次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完善投标网络,实行网上信息发布,建立标书评价、分析和统一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标率。三是经营方式加快向集约型转变。正确处理产值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规模大、垫资多、取费低的工程要进行前期评估,决定是否承接。

四是科技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升级,加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力度。投资20xx万元建设工业园研发中心,引进5名博士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加大微机开发利用,对大型新开工程全面实行微机管理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人才创新的重点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入世环境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山东建工集团现在拥有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本以上学历管理人员600人。

五是企业文化创新。创建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着力建设好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向企业文化管理过渡。得益于领导集团能审时度势,正确领会和执行党的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1、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建筑行业是属于竞争性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公司虽然也实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残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不完善等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粗放经营有余,集约经营不足,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乃至削弱了企业整体优势,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公司领导层要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筑市场的前景,从而认清建筑业的形势,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企业改革改制的首要条件。

2、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已证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业务骨干多持股,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由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约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3、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机制。

实践证明,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明显优于人人持股。特别是经营者持大股是确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营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较强的`风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创造力。经营者出资越多,思想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越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潜能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能促进他们关心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较好的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资产为核心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4、必须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加强企业凝聚力。

5、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之,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以敢闯、敢试、敢干的胆略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企业调查报告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它毫无疑问地能够容纳庞大的就业队伍。对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摸清*市建筑行业的情况,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的特点,*市统计局根据建筑行业大类、抽取了部分大型建筑企业,组织开展了20*年建筑企业经营情况典型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查我们抽取了10家公司,有河南省一建、省火电二公司、省建总公司、河南省路桥集团、*市自来水工程公司、奥龙基础有限公司、昊鼎装饰公司、中铁七局等,10家公司20*年的产值达到49亿元,占全市建筑业的22%。按类型分:土建3家、电力安装1家、公路桥梁2家、水利工程1家、装饰装修1家。

为能够掌握实际情况,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到企业座谈、并同时填报调查表,座谈的人员要求建筑公司统计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项目经理必须参加,内容涉及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财务核算方法、人员调配、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困难等等。

我市建筑行业伴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作用进—步增强,对增加就业,特别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建筑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缺陷。企业历史包袱过重,削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调查的10户企业,有5户选择了企业历史包袱过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难题,占50%。有一个企业目前仍有3000人赋闲在家,企业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费用,由于人员负担较重,养老保险、医疗费用等企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建筑市场对建设方(业主)管理很弱,业主的行为缺少约束和调控。

调查的10户企业,均提出目前虽然建筑市场比较红火,但建筑行业的利益无人维护,建设方的行为缺少约束,在合同执行中甲方随意性大,施工单位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调查了解这类现象表现在建设方不懂建设程序、法规和有关知识,忽视标准、规范,缺乏等价有偿、协商一致、平等互利的市场意识,盲目压价、杀价,不合理地压缩工期,任意拖欠工程款,合同意识差,不严格履约,私下交易,明招暗送,吃拿回扣,现象严重。

3、政策执行难度较大。

20*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参加我市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首次对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金作了明确规定,凡在*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用人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招(聘)用农村劳动力的,都应按照*市企业职工有关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金,农民工与同类型城镇企业职工享有同等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这个政策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但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为对农民工来说现在首要任务是增加即期收入而非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民工仍希望按工作量全额结算工资,如果扣一定比例的统筹,民工也不愿意干;二农民工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了大型建筑企业成本。以目前建筑市场的中标价来看,大型建筑公司都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历史包袱较重,如果按照政策交纳20%的养老保险,难以负担。

4、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仍然严重。

虽然临近年终,省市有关部门清欠力度很大,但被调查的建筑公司反映:建设方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仍有发生。建设方位于总包、分包这座债权金字塔的顶端,他一旦拖欠,以下的各个环节将无一幸免。而施工单位也往往不敢贸然讨要,得罪建设方以致永绝财路。他们只能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与利益旋涡中一点点去抠、去磨。

1、用法律手段彻底解决建设方拖欠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亟需规范,也需要运用强有力的行业法律对建设、施工单位进行制约。应根据行业自身发展中出现的弊端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2、要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管。

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资金拨付、招标发包、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保修维护等法规制度,实现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依法进行,杜绝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切实提高政府投资工程的综合效益。

3、建议加强资质管理和对建筑队伍总量控制。

由于近年来*市投资力度较大,对建设厅提供的建筑企业名单核实后发现,各种资质不实的“四无”公司(无资金,无固定施工队伍,无固定技术人员,无固定施工设备),靠关系经营的公司,以各种渠道进入建筑业,在近一、二年中为数不少。众多小建筑公司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造成企业无序竞争,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以及产品的无差别化。

4、对大型企业实行政策倾斜,提高产业集中度。

要鼓励传统大型骨干施工企业和设计企业把产权制度改革同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的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自我功能改造或重组整合,成为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优势的大型建筑业企业集团,既立足于国内需求,面向“大业主、大工程、大项目”等高端市场,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率领我市建筑业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企业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的核心是消费需求,必须准确地把握“已满足的需求”与“潜在的需求”这两个要件。影响这两个要件消长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时空环境、市场价格、外贸情势、社会购买力、产品适销性等均起作用;从主观上看,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则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故而,要想切实地摸清“行情”,则必须对上述几个方面作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营销活动的时空环境,对于人们的消费需求,具有直接的影响、制约作用,调查中应充分注意以下两个要领:

其一,不同地域的需求差异。

城市与乡村、山区与平原、沿海与内地……身处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消费者,其消费需求必有差异。小商贩们常言:“土产进城,多卖三成;清仓(指清仓处理的廉价商品)下乡,心中不慌。”这说明他们也深谙此道。即便是同一山区、同一县境之内,山前山后、县南县北,也会由于经济条件或消费习惯的不同而产生需求差异。只有将这种消费需求的“地域性”特征考察清楚,才好因地制宜地开展商贸活动,避免“章甫适越”的营销错误。

其二,不同时期的需求变化。

研究不同时期的需求变化,尤要注意商品的“三时性”变化特点,即“时尚性”、“时令性”和“时限性”。

有些商品的“时尚性”很强,比如时装、化妆品、手机、家电等,今年时髦,而明年则不一定时髦,甚至一年内几经变化,让人追逐不迭。据言,某女“明星”,五年之内更换了八十多条裙子。诚然,这种盲目的“时髦消费”观念不宜提倡,但是世间的“追风逐浪”者,毕竟不在少数,从企业营销的角度说,则必须充分注意这一消费倾向,做好相关的调查与预测,及时把握商机、扩大经营。

有些商品具有较强的“时令性”特点,比如冬装、夏装、啤酒、饮料、取暖与纳凉用具之类,其销售的旺淡,总是随季节时令呈周期性变化。对于这类商品的需求调查,除了注意其常规性“时令”特点之外,还应分外留意“时尚”的影响。今年夏季“街上流行红裙子”,而明年夏季则未必流行,所以,只有将“时令”与“时尚”综合考察,才能准确地把握需求趋势与未来行情。一般说来,商业季业较之于自然季节,会来得早一些,诚如古人所言:“贾人夏则资(备办)皮,冬则资絺(做夏装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企业经营者应谙此要旨,早作运筹,早作准备,不失时机地把商品推向市场。

另有一些商品具有较强的“时限性”特征,其销售活动常被严格限定在某一特定时间之内,过期则沦为废品。比如日历(包括挂历、台历、历书等)、报纸、期刊、贺年卡、中秋月饼等等,其经营成败,常“在此一举”,故而常被老百姓戏称为“一锤子买卖”。近年来,每每元旦之后,书店门前“挂历买一赠三”的招牌一再警示我们:此类商品的“需求量”,事前务必要摸得准、算得透,否则,必有风险。

所谓“市场状貌”,是指市场营销的常规状态和基本面貌,它是购、销双边活动的直接现实,反过来又是影响和制约购销活动的客观力量。决定市场状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市场价格、外贸情势、社会购买力、产品适销性等几个方面,乃是形成特定“市场状貌”的最基本的要素。市场状貌的调查,实质上就是以这四要素为主要对象的综合调查。

“市场价格”的调查,应着眼于两个方面:

其一,注意同类产品间的价格比较,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价格动向。

其二,注意整个市场变化态势,因为这种大面积的物价消长,极易引起产、销之间的连锁影响和牵动全局的市场波动,甚至引发消费者的“抢购”或“惜购”心理。比如,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抢购”风潮以及90年代后期的“疲软”现象,均对市场经营造成过巨大冲击,甚至迫使不少企业破产、倒闭。这些教训告诫我们:忽视了大市场的大变化,势必被动挨打。

“社会购买力”,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如果有必要购买,且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却买不起,那么这种“有质而无量”的需求,则等于没有需求(或成为“潜在需求”)。因此,要想准确把握消费需求量,则必须做好“社会购买力”调查。这种调查,宜着眼于三个方面:

其一,社会集团购买力。这种购买力,虽对整个社会市场不会发生太大影响,但对于某些特定行业、特定商品的经营,却能产生惊人的牵动力。例如,19**年之前,公款购买挂历成风,由此而形成了空前的挂历经营高潮。之后,中央有关禁令颁行,挂历市场骤然形成滞销局面。

其二,城乡居民购买力。这种购买力,是对整个社会大市场产生全方位影响的基本力量,应舍得花大力气对其作出细致的调查和具体的分析。比如,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营销长期处于疲软状态,因其价格较低,城乡居民均买得起且已基本满足;而冰箱、空调则不然,虽其也在“疲软”之列,但相当多的家庭(尤其是农民家庭)尚不具备,因受“购买力”限制而无力购置。两相比较不难看出,虽然两者的“现实需求量”都不是太大,但后者的“潜在需求量”却是十分可观的,可以说这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蕴金藏玉的经营领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销售前景会日趋看好。

其三,购买力的投向。购买力能否转化为购买力动机与购买行为,与“购买力投向”密切相关。俗语云:“有钱花在刀刃上。”但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来说,这“刀刃”的内涵却千差万别。比如,小市民热衷于时装、饮食、化妆品;而农民则爱将大量资金投放于化肥、农药与耕作机械上,对于“飘柔”、“清逸”之类的诱惑,他们常会无动于衷。因此,细心地观察、分析各类社会人群购买力投向,对于经营决策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最后谈一下“产品适销性”调查。一般说来,商品总有一定的经济寿命周期,总要在市场上经历试销、畅销、饱销、减销直至消亡的全过程。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变化趋势,认真调查并悉心研究每个阶段产品的适销程度,才能因时制宜地调整经营策略,及时地为产品更新换代,有效地延长其寿命周期,以提高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聪明的经营者,常把主要精力花费在“试销期”的适销对路、“畅销期”的未雨绸缪、“饱销期”的除旧布新、“减销期”的起死回生或转产换业上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及时的调查与悉心的分析研究。

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观因素。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强化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不仅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运用“攻心”战术引导消费、诱人“上钩”的必要条件。

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时尚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人,多为性情开朗、作风浪漫的年轻人。他们极力追求消费方式的新潮、时髦,往往喜欢名牌,喜欢文体明星的装饰,甚至惯于依据既有的消费经验去想象、创造、领导标新的消费方式。

(二)崇外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多为文化层次较低、行为盲目、作风放任的年轻人。他们喜欢猎奇,热衷外来货,追求消费形式的诡异怪诞,街头巷尾那些戴着变色眼镜、穿着外文背心、染着红黄头发的“酷哥靓妹”,大多属于这一类。

(三)保守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多是性格内向或治学专精、处世谨严的年轻人,以及钟情传统或城府较深的中老年朋友。他们往往无意于流行时尚,反对超前消费,根本没有或竭力克制“高消费”欲望,常把消费水平限制在比同类人群稍低的水平上。

(四)惜购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多是主持家业的一家之长或家庭主妇。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但是“当家方知柴米贵”,他们的消费行为却与购买欲望常常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也许是囿于长期节衣缩食的生活习惯,也许是碍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出手”总是十分谨慎,甚至“该出手时”也不“出手”,爱挑剔、心存疑虑、擅长讨价还价,是他们特有的购物习惯。

(五)从众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多是文化层次较低、消费水平不高、自主能力不强的人。他们反应较灵敏,但喜欢“随大流”,缺乏新意识,热衷效仿他人的消费行为并惯于接受他人的消费习惯。

(六)专注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常是对待生活、学习、事业或理想等某一方面比较执着的人。他们的日常消费只是保持或低于一般水平,而对某一项消费却不惜代价、倾力以求。比如,有人为事业需要,节衣缩食,却宁肯花大钱去购买家用电脑;有人为了爱情,自奉节俭,却甘愿为爱人购买钻石项链。

深入地研究一下人们的消费心理,不仅有助于“因人制宜”地制定整体性经营战略,同时,也是销售活动中察颜观色、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营销战术的重要依据。

企业调查报告

从工商、税务及第三次经济普查反馈的信息来看,近年县纺织服装、鞋帽加工制造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该行业的生产状况、市场行情、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县统计局有关人员深入、的部分服装企业开展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此分析报告。

1、企业多,行业集中。有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县注册的纺织、服装加工制造、鞋帽加工制造企业(以上简称服装纺织企业)共有69家(其中有10家停产),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0%。仅从数量上看,可算是除物流外第二大产业。这些企业除小部分是纺织业,大部分是服装加工制造,另有小部分是鞋、手套、箱包生产企业。据我们粗略统计,纺织企业有12家,占14.3%,服装生产加工企业44家,占62.8%,另外13家则是手套、箱包、鞋及其它针织服饰日用品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企业涉及纺织业,服装服饰加工造制业,皮革、毛皮、羽毛制品及制鞋业三个大类,具体到小类只有9个,占全部小类的19.5%,所以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从我们到调查的企业来看,最多的是棉服的加工制造,调查了10家企业,有6家是以丝棉做填充物的棉衣加工。

2、规模小,贡献可观。在县大大小小的69家纺织服装企业中,上规模、上层次的企业不多。就企业从业人员来看,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到百来个员工,有200多人的就是“领头羊”了,少的只有20多人,纯作坊式的企业,多的如鸿裕纺织制造有限公司,有近400员工,是县服装行业的龙头。从实现的销售收入来看,上20xx万的不到三分之一。根据国税分局给我们提供的21家一般纳税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规上标准(20xx万)的只有6家。在全县所有规上企业中,服装纺织企业有17家(其中3家停产),占26.4%。销售收入较大的企业有纺织、服装、纺织、服饰等。虽然县的服装行业还上不了场面,也不被人待见,但在近几年金属、造纸等产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服装企业却逆势上行,对保持县经济稳定发展、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年1—7月,县服装企业上交税收2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5%,占全部工业企业税收的19.5%,服装企业解决就业人数近5000人,在全县的出口创汇中,生产类企业的出口为1870万元,自来服装企业的达904万元,占48.4%。

3、租用厂房,分布散乱。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县的服装企业除少部分落户工业园区有自建厂房外,园区外的基本都是租赁厂房。企业老板对厂址的选择主要从生产成本、招工便利、交通条作等要素来考虑,很少考虑安全隐患、企业文化、发展主题等因素。老城区原供销、商业、粮食部门的一些旧仓库、旧厂房因价格低,就成了首选之地。正因为这种考虑,造成县服装企业没有集中成片,在分布上,工业园区内16家,园区外的,24家,20家,其它的分布在镇等乡镇。园区外的,散落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民房仓库里。的则主要分布在南门社区、西门社区和北门村委的一些偏避的地方。

1、沿海产业向内转移的需要。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县,前些年许多富余劳动力到福建、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的服装企业打工,因诚实好学,深得老板的赏识,逐渐地在企业能独挡一面,当这些企业在沿海地区遭遇招工难、劳动成本提高,在急需向内地转移的时候,他们的家乡就成了这些企业转移的首选,并被委派管理企业。如县忠信玩具就是这种情况。

2、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需要。开自己的公司,给自己打工,是许多打工者的奋斗目标,他们当中有些人灵活好学,当他们掌握了生产技能,取到了管理真经,积累了客户资源,回乡创业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调查中我们发现,的服装企业中,这类情况特别多,企业的老板大多是沙坊、金江在外打工后回乡创业的。

3、城市化进程中沉淀劳动力寻找就业机会的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因在城镇购房,或小孩到城镇学校就学而向城镇转移,积淀了大量女工,她们在照顾好小孩上学,家庭日常生活后还有大量的闲余时间,服装生产加工这个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正适合了双方的需求。

4、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有利条件。相对于其它电子、化工、医药等行业,服装企业对生产技术要求较低,创业初期,只租赁厂房,特别是做代加工的,不需要前期建设投资,不需要购买原材料资金,对资金需求也不大,代加工和订单生产,还不需要开拓销售市场,低门槛的入行条件,吸引了很多人往这方面创业。

1、场地狭小,难以扩大再生产。县的服装企业大部分是租用老厂房,旧仓库,只能因地利用,企业很难铺开场面,扩大生产。调查中普遍反映,急需要有新的场地,增加生产车间。特别是的企业,显得更为急需。我们在走进原酒厂的院落发现,这里有三家服装加工企业,每家只有一个只能容纳60、70人左右的车间,任何一家企业想扩大生产,都没有场地。而在位于南门郭家坡原罐头厂内的金威服饰,因再也没有可租用的场房,只能在空地上搭建一个简易钢棚,现在这个简易钢棚也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急需寻找新的生产场地。

2、品质低下,没有品牌效应。通过调查发现,县的服装企业大多是从事简单的代加工,或订单生产,工艺粗浅,附加值低。少数企业自营生产的,其产品也都是位于价值链低端的大众服装,如面向中老年或中低层消费的棉衣、荚克、运动衣、校服、劳保服等,没有自己的品牌,甚至贴牌都较少,销售方式大多是外贸出口,或委托出口,或自营出口。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只能通过廉价的劳动力赚取低微的利润。在走访过的几家企业后,因这些企业都在犄角旮沓里,加上环境差,总给人一种上不了厅堂的丑媳妇感觉。任何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灵魂,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分布散乱,不利形成聚集效应。

县的服装企业虽然小有气候,但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政策引导,分布杂乱,不能有效形成聚集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互通有无,不利于下游或上游产品延伸。如,有的企业拿了订单,因这种那样的原因,期内不能完成,而旁边的企业刚好没有订单,这时可以相互帮助。又如,服装生产需要许多针、线、尺上游产品,下游需要包装、运输、产品展示等服务行业,杂乱无序的企业分布,都不利于聚集效应的产生。

4、设施简陋,安全隐患多

从我们走访的情况看,大都是租用废弃、破烂的仓库、办公楼和民房作为生产车间,正因为是租用的,企业不愿在改善生产条件上投入资金。有些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办公室、甚至员工食堂都混在一起,设施简陋,光线差,地面潮,冬冷夏热。许多企业没有除尘、降温、防火设备,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是电线老化、产品乱堆乱放,没有消防设施、有的企业消防车都进不去,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二是大部分厂房年久失修,有些新建简易棚也很脆弱,存在很大的房屋倒塌隐患;三是小孩放假放学后,因没有去处,许多员工带小孩进厂玩耍,小孩有人身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在的服装企业内更加突出,9月5号凌晨卡斯特的大火,前些时候阿克米服饰的小孩身亡事故,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服装企业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有句话叫着: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县的服装企业虽然还处于低端层次,还有很多问题,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它们存活下来,并逐步发展成一个产业,在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作了较大的贡献,政府应正确引导,加大扶持,使其健康发展,成为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

1、设立服装产业园,完善配套服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企业急需扩大再生产,但苦于没场地,如果政府能划出一块地方建一个服装产业园,他们是很愿意进产业园的。在产业园的选址上,要考虑招工、交通等因素,太远,员工不方便照顾家庭、小孩,可能会放弃工作,导致招工难。同时,要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开通公交车,园区内开办幼儿园或托儿所,建立服装产品公共展示馆等,使企业能放心,员工能安心。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弱化,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成本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失,熟练的技工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建议劳动部门要加强服装行业技术培训,将缝纫、裁剪作为常规技能培训列入每年的培训计划,并对有意进入服装企业的进行深培精培。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文明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加大持扶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建议政府出台一些鼓励发展服装企业的政策,对纳税、出口、就业等做出贡献的进行奖励,或给予政策优恵。同时引导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从资金、用地方面给予扶持;帮扶单位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招工、技术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特别要促进企业提高安全意识,彻底消除现有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里。招商人员要重点突出对服装企业招商,有意识招一些服装品牌企业,让品牌企业带动整个服装行业升级换代,使县的服装行业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仅做别人的加工厂。

另外,站在统计的角度,希望有关职能部门和帮扶单位,能做好企业的宣传解释工作,对已达到规上企业申报条件的,要及时申报规上工业,尽早进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以便正确反映工业发展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