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南京地理实习报告(专业21篇)

南京地理实习报告(专业21篇)

作者:紫薇儿

实习报告的撰写是对实习期间自己工作成果的呈现,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检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些实习报告范文,了解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南京地理实习报告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此次参观实习单位多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旗下子公司,有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此外还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旗下子公司、以及部分南汽依维柯2家分公司和上汽名爵和荣威生产线。此次实习历时11天。

地理实习报告

前言。

一、野外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一方面获得基本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效;另一方面在自然地理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观察和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以及组织、指导课外地学小组活动打下必要的地理学基础。同时,要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锻炼,增强热爱地学科学的感情,巩固从事地理专业的思想,并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风尚。

二、实习地点与主要内容。

1、南京中山植物园:在带队老师引领下,依次观察裸子。

植物区、被子植物区、花卉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热带植物区、多肉多浆植物区,重点认识和描述典型植物、优势种群中的代表种。

2、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观察土壤剖面样本,描述样。

本发生层及相应特征,分析其成土过程,熟知土壤类。

型名称,中国土壤分布,水稻土形成过程,土壤及我国土壤研究发展历史及成果。

3、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在讲解老师带领下,按生物进化。

顺序学习各时期生物进化阶段、特点,最后了解典型生物特种及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的专题内容。

4、南京六合气象站:在带队老师的引领下,分组观察气。

象观测场的地理位置、场地设备的总体要求、了解观测温度、湿度、能见度、降水量、蒸发量、辐射量、气压、风速等相关仪器设备,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地表气温、地下温度、冻土厚度、相对湿度、降水量等参数的获取方法,了解人工观测设备、自动观测设备以及天气会商过程等。

5、南京红山窑水利枢纽和红山窑水文站:听取红山窑水。

三、时间及人员:

指导老师:赏刚、郑光辉。

利枢纽和红山窑水文站;

题。

2、园区简介:南京中山植物园坐落于南京市东郊的国家。

级钟山风景区内,八十年来,经过植物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已经成为一座享誉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园。作为我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建成专类园(区)10个;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

地貌类型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岩性产状以及凹岸形成原因。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对岩溶地貌的治理。

下页。

南京地理实习报告

在先后和philips合作组建南京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生产crt、和日商合作组建南京华日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stn-lcd及tft-lcd的基础上,又和日本、台湾的高端触摸屏业者合作,在南京投资兴建了国内产能最大的触摸屏制造企业——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产四线电阻式触摸屏,其主要设备全部由国外进口,制造工艺技术来自于日方合作者。

我的最直观的感受:电容式的触屏比电阻式的触屏多一个芯片,因为用户触摸电容屏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位置。可以达到99%的精确度,具备小于3ms的响应速度。因此,在参观中,质检人员通过检测4脚的电流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原南京长江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改制重组、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控股的国有大型电子信息企业。企业始建于1946年,是我国第一家设计、制造并出口大型电子装备的整机制造企业。

我们参观的是ic引线框架。集成电路由芯片、引线框架和塑封3部分组成。引线框架的要素,一是承担与ic外部电路固定、连接及元件发生的热传导和散热的引线;二是将ic组装成整体支撑框架结构的外壳,其功能是支撑芯片(硅片)、散失工作的热量及连接外部电路,因而是集成电路极为关键的部件。随着ic向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迅速发展,ic的高集成化、多功能化,线路的高密度化,封装的多样化、高性能化,引线框架正向多引线、小间距及短、小、轻、薄方向发展。

8月28日——南京华东电子真空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真空显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拥有飞机座舱显示器件、计数管、示波管、光电倍增管等10条军工科研生产线以及军用座舱显示管生产线、军用计数管生产线等5条冠军标生产线。如左图,真空电子显示屏幕。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利用模具保持准确的位置,利用模具能快速地进行加工组组装。模具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要求是方便安装和拆装。再就是管内的“铺碳”要均匀。

“江南”品牌历史悠久,公司有近七十年的光学仪器研制经验,这里曾诞生出中国第一台生物显微镜、第一台航空摄影仪、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等均诞生这里,并填补了中国光学的多项空白,其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国光学的翘楚,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

南京地理实习报告

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20xx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20xx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

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

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

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

(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学校地处南宁,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归属南亚热带气候范围,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且以热带植物居多。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许多人工树种及引进树种。

(二)6月16日,我们来到武鸣大明山山脚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大明山位于上林、马山、宾阳、武鸣等县交界地区,居北纬23deg;10′—23deg;8′,东经108deg;18′—108deg;5′,处于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带,恰恰落在北回归线上。该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同时大明山也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的区域之一。区内地貌复杂,土壤为赤红壤,微团粒性和渗透性较好。气候条件多样,森林植被茂密,为众多植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根据大明山气候特点,原生植被群落应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现植被类型主要是以马尾松—桃金娘灌丛为主。通过观测,山脚森林由于人类大面积栽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结构和生态结构植被,但植被生长良好,覆盖较好,但植物群落简单,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森林植被优势种为马尾松,灌木层植物主要是桃金娘,草本植物则有铁芒箕。如今,大明山低海拔处退化的生态系统植被正处在恢复当中,处在马尾松先锋林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山原生生态系统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当天,我们在武鸣县大明山西南坡麓,海拔230米左右,北纬23度31分28秒,东经108度20分14秒左右的地方,对当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样方面积为10*10㎡的观察内,我们主要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数量及生长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乔木调查表:(见表2)。

灌木层调查表:(见表3)。

草本层调查表:(见表4)。

层间层调查表:(见表5)。

乔木层的建群种是马尾松,郁闭度大约为0.5左右,层高3至8米左右。

灌木层的优势种是桃金娘,郁闭度大约为0.38左右,层高0.2至2.0米左右。

草本层主要代表植物为铁芒箕,其生长活力旺盛,郁闭度大约为0.1左右,层度多在0.1到0.6米左右,且多数处于孢子期。

层间植物多为爬山虎、木防己、海金沙、牛白藤等藤类。层高遍布整个植物样方。

植被类型属于,其中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其中保护区海拔最高山峰为766m。弄拉林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在保护区中有许多用材林、经济林和农作物。蕴藏的生物种类较多,同时由于土壤性质特点,不利于植被的生态恢复,因此建立保护区对保护原生态植被和野生动植物有重要作用。

在弄拉我们观察到了许多植物,包括内容如下: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是最原始的维管束植物。大都为草本,少部分为木本。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其中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主要有蜈蚣蕨、乌蕨等。

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种子的胚有两枚子叶。植物体各异,叶脉网状,花的各部多为五数。保护区内包括的双子叶植物主要有豆科、马鞭草科、大戟科、无患子科、芸香科、蔷薇科等。

单子叶植物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茎及根一般无次生肥大生长,叶一般为单叶、全缘,叶片与叶柄未分化,或已明显分化,井常有叶柄的一部抱茎成叶鞘。区内包括的单子叶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龙舌兰科等。

在保护区的山脚树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多为人工种植的用材树种,有高大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山脚优势种主要是顶果木、狗骨木、围涎树、任豆、肥牛树、墨西哥柏等。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约在200m到300m左右的石灰岩山地区,由于坡度变陡,植被开始发生变化。主要的优势群落变成灌木层,优势种为老虎刺,还有吊丝竹、芸香竹、米念芭、菜豆树、相思树、苦楝树等。

海拔大约500m左右,山体土壤薄而少,因此,主要是灌木草本植物,没有高大的乔木。优势种是芸香科的芸香竹。其他为五节芒、粽叶芦等。这些植被都表现为矮小、茎细,适应土层薄的地方生长。

因为石山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且总量较少,土壤堆积在石缝中,为提高存活率和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为获取更多的营养以保证植物本身的生长需要,在此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经过自然选择进化出了发达的根系,这在整个石山地区都比较普遍。

我们并没有到达入核心区,老实说该地区经过长期的封山育林,大部分已经恢复成石山地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其中山顶以壳斗科青岗栎为建群种,而山腰以下则栽种较多的竹子、菜豆树、龙眼等经济林与用材树种,这种种植模式已经成为石山地区资源立体化应用的典范,对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弄拉自然保护区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有效措施,使生态植被得到恢复。保护区内保存着原生性很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这些阔叶林水源涵养丰富,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级别,以更好地保护好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原始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和进行科考等项工作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6月18日,我们来到上林县,该县位于大明山的东北坡,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大明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上林地区的大明山脉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植物种类。我们跟随老师从山脚一路行走一路学校认识植物,直到到达海拔650米的缓冲区。

由于植被地理分布不是决定于某个单一因素,既有纬度地带性的痕迹,也存在着经度地带性的烙印,而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又是受水平地带性的制约,即服从纬度和经度地带性规律综合的影响。植被在山地垂直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理论上大明山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事实上大明山,800-900m以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800-900)——(1200-1400)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1200-1400m以上的为山顶矮曲林。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明山现状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大致为:海拔200m以下多为人工农业植被,如:水稻、玉米、甘蔗等;200-500m是大面积的马尾松林、岗松等次生灌丛及少量的次生沟谷雨林;500-800m主要是马尾松林、人工八角林及次生阔叶混交林;800-1000m分布着次生常绿阔叶林或局部的针阔混交林;1000m以上为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1000-1400m)及山顶苔藓矮林(1400m以上)。

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未能登上山顶。但通过一路上的观察,发现大明山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原生植被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八角林。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植被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将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和演替过程。人类的长期活动,会导致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

(五)在四天的野外实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

六.【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植物实习中,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的科属和种类,掌握了一些辨认植物的方法,以及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同时提高了我们对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能力,了解了如何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对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和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维护。这次实习为期四天,其中一天为校内实习,另外三天是野外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另外在此我想对我们的植物地理学老师周老师表示深深的谢谢,是您二十多年来的不辞辛苦,换来了我们的博学多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南京实习报告

本文目录。

实习时间: xx年7月8日至8月6日。

实习地点: 南京教育旅行社。

实习内容: 旅行社实习。

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以.下几点.

1.    了解旅游地的内外交通.旅游地的环境保护等.

2.    了解旅行社的服务规程及管理要领.

3.    了解旅行社的性质,经营业务与管理模式.

旅行社是为人们旅行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旅游活动的发展是旅行社得以生产和发展的前提。

条件,从行业性质来看,旅行社属于服务业.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阻.娱的六方面服务.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家旅行社创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开放与完善,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我国的旅行社的数量快速增长,并且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我国的旅行社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国内旅行社专门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旅游资源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经营.生态旅游地收入障碍可以是下几种:。

1.    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这集中体现在门票收入与可容纳游客量的矛盾上.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必然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控制游人数量又使经济收益受限.

2.    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向限.即在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促动其他行业部门而产出的间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旅游直接收入,而生态旅游地通常位于生态条件优越,人工干扰程度低的地方,这些地区大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态旅游地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局限,对于旅游的强拉动力的反馈水平低,最终间接收入低.

3.    旅游收入漏损,由于旅游地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不完善,对旅游经营所需要产品的数量.质量供给能力不足,需要大量向外购买产品和服务,致使旅游供给市场为区外经济实体控制.世界上优秀的生态旅游地多位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自身的局限,旅游收入的漏损现象尤其普通.

4.    生态旅游环境污染,旅游地乱收费等现象阻碍着旅游业的发展,有一资料上写着,就水资源保护问题,记者一行对西泉眼水库进行踏访.在库区两个出入口均有管理人员把守.并设卡收费.一名管理人员称,这里是风景旅游区,要进入每人必须交10元门票钱,记者一路交了40元门票,给了两张20元的正规票据,另一路交了180元,没有得到正规票据.

据悉哈市西泉眼水库保护区条例于1997年实施,主要是保护该地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起,这里成了旅游胜地不但市民经常驾车前来度假,各种旅行社也将其开发为旅游线路,水库虽然没有挂起风景旅游区的标志,管理者却大力发展起这项”事业”.

西泉眼水库是阿什河上游的第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除涝.养鱼等功能,总面积达40.86平方公里,总库容4.78立方米.记者了解到,该水库鱼类资源相当丰富.但滥捕也颇为严重,在几个宾馆的厨房,很多从被呗头的花鲢鱼头长宽都在20厘米以上.

库区一类和二类保护区内还修建了大量度假建筑,距离闸区不远有一排小红楼,据当地人介绍,小红楼在水库开放不久就建了,来此度假者非常多,生活垃圾和污水都排到了水库及库区地下.记者在此看到,岸边还漂着饮料盒和缩料袋.林边也有未熄灭的烟头,一个偏僻处还堆着粪便.

生态旅游地的诸多收入障碍必然导致分配障碍,造成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任何一方利益得不到保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对经营者服务者分配不足会导致决策不合规范,服务质量下降,欺诈宰客行为增加,败坏旅游地的形象等,对景区分配不足会造成资源环境保护得不到物质保障,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无法实施,社区居民参与分配不足,旅游地达不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的目标,而旅游者进入旅游地对自然人文生态的干扰,造成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矛盾纠纷增加,此外,由于生态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低,可能出现伐木,偷猎等现象,造成对旅游资源环境的压力.

在学习期间使我认识到旅游业对地区及至国家的重要性,补充了理论知识的局限性,提高了实际的业务能力,对旅行社这一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实习体会。

一.加强旅游知识产权的改革.

我特别留意报纸杂志上旅行社打出的广告,我发现旅行社虽各异,但各旅行社所列出的旅游路线都几乎相同,在行程用餐住宿,交通等各方面大同小异.因为旅行社产品的单一相同,导致各旅行社大打价格战,各旅行社都尽量压低一条线路的价格,这必然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而旅行社又不愿去开发新的旅游路线,旅游产品,因为一条新的旅游路线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成本很大.而且新的线路开发出去以后很快会被其他旅行社抄袭使用,这样会使旅行社的竞争力减弱,所以加强旅游产权势在必行,还不光是保护旅行社的权利,更是为了广大消费者能体现新的惊喜.小.旅游需求的旺季和淡季就是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使旅行社行业的经营活动呈现出明星的淡季和旺季的差年.由于旅行社行业的供给在短期内为刚性,而旅游市场上的旅游需求的\弹性却很大,从而导致在旅游旺季时,旅行社受接待的限制,面对蜂拥而至的旅游者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无法接待更多的旅游者,从而失去赢得等多收入的机会,相反,到了旅游淡季,随着前来的旅游者人数锐减,又造成旅行社接待能力的闲置和各种旅游资源的浪费.

关于旅行社发展的几点思考.

全国旅游及旅行行业最具领导地位的论坛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积中国未来xx年旅游及旅行行业前景十分乐观,预计到xx年旅游及旅行业年增长率为10.9%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为8400余亿元人民币.据中国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然中国旅行社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中国旅行社的现状并不客观.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目窄,多为经营团队旅游,观光旅游来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国际旅行社的自主能力差,其国际业务多为接待外国旅行社发来的团队,而且虽然旅行社的数量很多,但是却表现出散而弱的现象.

1.市场定位.

对市场进行分析调查,认清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中的位置,中国旅游业从80年代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旅行社也在不断的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我们完成了开拓阶段,但是如何能够使中国的旅行社在世界崛起,仍然处于一个发展探索阶段,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之后中国旅行社更是面临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2.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旅行社业也逐渐认清了自身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因此有助于推动旅行社加快了适应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汲取国际旅游市场在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改善中国旅行社中的一些禁锢的理念增加我国旅行社的竞争力,借鉴国外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他为中国的旅行社开辟了一个前景美好的国际市场,这样就可以增加来华人数增强旅游经济的效益.

3.挑战。

对方旅行社的介入,给中国旅行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中国的一些中极旅行社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后难在崛起,对方旅行社在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丰富经验是其拥有了很强的应变能力,对方合资旅行社的数量,会导致行业竟争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竞争,营销网络,人才的激烈竞争,外企的优厚待遇,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中国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弱势,使得中国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显得较弱.

返回目录。

实习时间: xx年7月8日至8月6日。

实习地点: 南京教育旅行社。

实习内容: 旅行社实习。

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以.下几点.

1.      了解旅游地的内外交通.旅游地的环境保护等.

2.      了解旅行社的服务规程及管理要领.

3.      了解旅行社的性质,经营业务与管理模式.

旅游资源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经营.生态旅游地收入障碍可以是下几种:。

生态旅游地的诸多收入障碍必然导致分配障碍,造成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任何一方利益得不到保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对经营者服务者分配不足会导致决策不合规范,服务质量下降,欺诈宰客行为增加,败坏旅游地的形象等,对景区分配不足会造成资源环境保护得不到物质保障,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无法实施,社区居民参与分配不足,旅游地达不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的目标,而旅游者进入旅游地对自然人文生态的干扰,造成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矛盾纠纷增加,此外,由于生态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低,可能出现伐木,偷猎等现象,造成对旅游资源环境的压力.

实习体会。

一.加强旅游知识产权的改革.

二.导游人员服务质量下降.

三.旅游时间的季节性.

关于旅行社发展的几点思考.

1.市场定位.

2.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旅行社业也逐渐认清了自身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因此有助于推动旅行社加快了适应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汲取国际旅游市场在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改善中国旅行社中的一些禁锢的理念增加我国旅行社的竞争力,借鉴国外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他为中国的旅行社开辟了一个前景美好的国际市场,这样就可以增加来华人数增强旅游经济的效益.

3.挑战。

对方旅行社的介入,给中国旅行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中国的一些中极旅行社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后难在崛起,对方旅行社在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丰富经验是其拥有了很强的应变能力,对方合资旅行社的数量,会导致行业竟争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竞争,营销网络,人才的激烈竞争,外企的优厚待遇,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中国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弱势,使得中国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显得较弱.

返回目录。

实习时间: 7月8日至8月6日。

实习地点: 南京教育旅行社。

实习内容: 旅行社实习。

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以.下几点.

1.      了解旅游地的内外交通.旅游地的环境保护等.

2.      了解旅行社的服务规程及管理要领.

3.      了解旅行社的性质,经营业务与管理模式。

旅行社是为人们旅行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旅游活动的发展是旅行社得以生产和发展的前提。

条件,从行业性质来看,旅行社属于服务业.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阻.娱的六方面服务.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家旅行社创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开放与完善,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我国的旅行社的数量快速增长,并且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我国的旅行社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国内旅行社专门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旅游资源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经营.生态旅游地收入障碍可以是下几种:。

1.      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这集中体现在门票收入与可容纳游客量的矛盾上.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必然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控制游人数量又使经济收益受限.

2.      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向限.即在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促动其他行业部门而产出的间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旅游直接收入,而生态旅游地通常位于生态条件优越,人工干扰程度低的地方,这些地区大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态旅游地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局限,对于旅游的强拉动力的反馈水平低,最终间接收入低.

3.      旅游收入漏损,由于旅游地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不完善,对旅游经营所需要产品的数量.质量供给能力不足,需要大量向外购买产品和服务,致使旅游供给市场为区外经济实体控制.世界上优秀的生态旅游地多位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自身的局限,旅游收入的漏损现象尤其普通.

4.      生态旅游环境污染,旅游地乱收费等现象阻碍着旅游业的发展,有一资料上写着,就水资源保护问题,记者一行对西泉眼水库进行踏访.在库区两个出入口均有管理人员把守.并设卡收费.一名管理人员称,这里是风景旅游区,要进入每人必须交10元门票钱,记者一路交了40元门票,给了两张20元的正规票据,另一路交了180元,没有得到正规票据.

据悉哈市西泉眼水库保护区条例于1997年实施,主要是保护该地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起,这里成了旅游胜地不但市民经常驾车前来度假,各种旅行社也将其开发为旅游线路,水库虽然没有挂起风景旅游区的标志,管理者却大力发展起这项”事业”.

西泉眼水库是阿什河上游的第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除涝.养鱼等功能,总面积达40.86平方公里,总库容4.78立方米.记者了解到,该水库鱼类资源相当丰富.但滥捕也颇为严重,在几个宾馆的厨房,很多从被呗头的花鲢鱼头长宽都在20厘米以上.

库区一类和二类保护区内还修建了大量度假建筑,距离闸区不远有一排小红楼,据当地人介绍,小红楼在水库开放不久就建了,来此度假者非常多,生活垃圾和污水都排到了水库及库区地下.记者在此看到,岸边还漂着饮料盒和缩料袋.林边也有未熄灭的烟头,一个偏僻处还堆着粪便.

在学习期间使我认识到旅游业对地区及至国家的重要性,补充了理论知识的局限性,提高了实际的业务能力,对旅行社这一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实习体会。

一.加强旅游知识产权的改革.

我特别留意报纸杂志上旅行社打出的广告,我发现旅行社虽各异,但各旅行社所列出的旅游路线都几乎相同,在行程用餐住宿,交通等各方面大同小异.因为旅行社产品的单一相同,导致各旅行社大打价格战,各旅行社都尽量压低一条线路的价格,这必然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而旅行社又不愿去开发新的旅游路线,旅游产品,因为一条新的旅游路线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成本很大.而且新的线路开发出去以后很快会被其他旅行社抄袭使用,这样会使旅行社的竞争力减弱,所以加强旅游产权势在必行,还不光是保护旅行社的权利,更是为了广大消费者能体现新的惊喜.

二.导游人员服务质量下降.

导游人员中,他们的带团经验都非常丰富,平均来说都有2.3年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学历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学历算是高的,都有导游证,但全是初级.中高级导游人员没有,都为中文导游对外语人才缺乏,这些导游基本工资较少,一般赚钱多少与出团次数挂钩团多赚的也多.

三.旅游时间的季节性.

旅行社行业的季节性特点是由旅游市场上的旅游需求的季节性所形成的,造成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小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旅游活动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气候适宜的季节有利于吸引大量的休闲旅游者前来观光.度假.而严寒酷暑等恶劣气候则不利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2)旅游客源地的休假制度.充足的闲暇时间是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石节假日期间,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成本较小,而在平时,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成本则较小.旅游需求的旺季和淡季就是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使旅行社行业的经营活动呈现出明星的淡季和旺季的差年.由于旅行社行业的供给在短期内为刚性,而旅游市场上的旅游需求的\弹性却很大,从而导致在旅游旺季时,旅行社受接待的限制,面对蜂拥而至的旅游者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无法接待更多的旅游者,从而失去赢得等多收入的机会,相反,到了旅游淡季,随着前来的旅游者人数锐减,又造成旅行社接待能力的闲置和各种旅游资源的浪费.

关于旅行社发展的几点思考.

全国旅游及旅行行业最具领导地位的论坛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积中国未来10年旅游及旅行行业前景十分乐观,预计到旅游及旅行业年增长率为10.9%旅游业在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中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为8400余亿元人民币.据中国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然中国旅行社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中国旅行社的现状并不客观.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目窄,多为经营团队旅游,观光旅游来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国际旅行社的自主能力差,其国际业务多为接待外国旅行社发来的团队,而且虽然旅行社的数量很多,但是却表现出散而弱的现象.

1.市场定位.

对市场进行分析调查,认清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中的位置,中国旅游业从80年代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旅行社也在不断的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我们完成了开拓阶段,但是如何能够使中国的旅行社在世界崛起,仍然处于一个发展探索阶段,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之后中国旅行社更是面临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2.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旅行社业也逐渐认清了自身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因此有助于推动旅行社加快了适应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汲取国际旅游市场在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改善中国旅行社中的一些禁锢的理念增加我国旅行社的竞争力,借鉴国外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他为中国的旅行社开辟了一个前景美好的国际市场,这样就可以增加来华人数增强旅游经济的效益.

3.挑战。

对方旅行社的介入,给中国旅行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中国的一些中极旅行社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后难在崛起,对方旅行社在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丰富经验是其拥有了很强的应变能力,对方合资旅行社的数量,会导致行业竟争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竞争,营销网络,人才的激烈竞争,外企的优厚待遇,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中国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弱势,使得中国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显得较弱.

返回目录。

从1990年起,我系作为南京大学首批教改试点单位,在本科教学中率先提出并施行“3+0.5+0.5”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对4年制本科生,首先利用前三年的时间实习报告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然后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半年的教学实习;最后再用半年时间进行一些课程的补充教学和。

毕业论文。

写作,完成4年制本科教育。在“3+0.5+0.5”模式中,学生教学实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1990年至1998年,我系共有226位本科生参加实习,实习中,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实习也为推动我系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一、明确教学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一)。

实习目的。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了解和熟悉机关运行。对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近几年来,我系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政府机关,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习报告实践,了解实际的行政管理运作状况,熟悉机关管理的基本节,实际体会一般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实习报告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机关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机关运行的基本规律、行政人的基本心态、行政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行政,增强适应能力。1、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准备地进行1~2个专题的社会调研,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教学实习。

(一)实习的时间安排教学实习的具体时间安排经过了一次调整。

1995年以前,严格按照3+0.5+0.5模式要求,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后来发现这段时间与学生日益强烈的考研兴趣相冲突,尤其是在取消国家统一安排就业后,它还与各地人才市场的时间安排相冲突,在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后,调整为三年级下学期。一方面,该阶段学生已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半年的教学实习,学生会发觉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迫切需要有一段时间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充实,系里可利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某些课程的设置与调整,以满足学生四年级下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及找工作的需要。

(二)实习基地的选取为适应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实习基地多选取省内各地各级党政机关。具体如下:

时间人数实习单位分布。

90年(87级)30人南京、南通、扬州党政机关。

91年(88级)30人南京市江宁县党政机关。

92年(89级)15人无锡市郊区各党政机关。

93年(90级)30人南京市浦口区党政机关。

94年(91级)30人南京市各区级党政机关。

95年(92级)20人南京市各区级党政机关。

96年(93级)20人南京市、区级党政机关。

97年(94级)28人南京市、区级党政机关。

98年(95级)23人南京市、区级党政机关。

1995年以前,实习学生全部离开学校,住在实习单位安排的集体宿舍,真实地融入机关生活中;而近几届学生多数都要在晚上副修其它专业,不能离开学校,因此,实习基地逐渐固定在南京市区,学生住在学校,早出晚归,尽可能地做到实习、学习两不误。

1、作好实习前的指导工作。请熟悉机关工作的教师作讲座或报告,明确角色转实习报告换的诸多要求和注意事项。

2、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包括:了解机关工作的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掌握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选定社会调研的系列课题等等。心理准备主要是注意角色转换,形成必要的心理预期,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适应性调整,力求以一个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投入实习过程。

(四)实习的日常管理参加实习的学生受双重管理。一方面,作为在校学生,要接受校、系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实习单位,要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

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实习活动加以必要的指导,并及时发现问题,在学生住地实习时期,系里安排2名青年教师脱产参与,跟队管理在南京市区实习期间,本系除主要负责人送、接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外,平时与各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定期访问,双向沟通另外,我们还强调实习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健全党小组、团小组的组织建设,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相互督促。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本系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两部分:

一是实习结束时,由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部分单位实习鉴定附后);

二是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习论文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部分实习论文见选编集)。

两者的结合最后形成成绩以12学分计入学生学籍登记表。

三、教学实习的效果与经验。

1、教学实习促进了我系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和课程设置的调整。近年来,我系为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同学的欢迎。

2、教学实习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一个学期的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党政机关运行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一些学生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实习论文。

3、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实习报告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毕业时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单位。(详见有关附表)4、教学实习配合了所在单位的工作。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基地积极工作,从小事做起,直至参与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实习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各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在每次实习欢送会上,都出现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而几乎所有单位都表示,欢迎我系以后能继续向该单位派出实习学生。(四)教学实习的经验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系的教学实习经过多年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系领导到任课教师对此都十分重视并予以必要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前便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习的组织工作周密细致,日常管理及时而有效,对存在问题能迅速指导与解决。实践证明,教学实习适应本专业特点,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它作为行政管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实际效果看,3+0.5+0.5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说是很成功的。

欢迎登录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

长江北岸的南京六合至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孤立的古火山,合称六合方山群,已知有25座,包括方山、瓜埠山、马头山、塔山等。

六合方山便是其中一座引人注目的古火山,不仅形态保存较完整,而且结构较典型。

六合方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北4km,距南京长江大桥约76km。

南京六合方山交通位置

第二章 南京六合方山雨花台组沉积地层

方山基底是中下统雨花台组河流相沉积地层,岩石为中生代石英砂岩和砂砾岩。

在地质历史时期,滁河的古河道流经此地,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使河床的底部沉积大量的岩石,形成大约有50—70米的沉积地层。

位于方山山脚的雨花石采石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古滁河的沉积地层和沉积环境的变迁。

首先,从地层的剖面,我们可以得出河流搬运作用具有分选性,沉积物的粒径从大到小排列,同时,这些沉积物具有很好的磨圆度,以鹅卵石为主,其中质地优良的称为雨花石, 被用作制作精美工艺品。

其次,从地层的层序来看,可以明显得出,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不是稳定、连续的,河流的河道出现过震荡和摆动,沉积环境发生过数次变迁。

第三章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及岩层特征

六合方山位于郯庐断裂带东部边缘,在古地质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尤其是喷出性岩浆岩发育较好如:玄武岩、橄榄岩和灰岩等。

如今的方山是一座死火山,但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火山锥,顶底高差约150m,最大海拔高程188m,面积约2km2,外围直径1200~1600m,东西窄而南北宽;外形大致呈截头圆锥形,俯视呈马蹄形,豁口在北侧,侧视呈梯形。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

方山山顶中央,为古火山口位置,地貌上呈一洼地,深约30m,实际火山口深陷约80m。

火山口外围为火山口垣,其东、南、西三侧为高耸陡峻的玄武岩岩墙,而北侧为低矮的豁口。

火山口之下为火山颈,即为岩浆喷溢通道,其内充填次火山岩。

六合方山火山锥是由上新世晚期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岩和玄武岩质熔岩,以及次火山岩—灰绿岩构成,前两者构成方山组。

六合方山地质示意图

方山组位于雨花台组之上,方山组由下至上依次由火山碎屑岩、下橄榄质玄武岩和上橄榄质玄武岩构成,产状平缓。

火山碎屑岩可见厚度大于5m,分布于海拔高程约60m以下,构成火山锥的底座。

下橄榄质玄武岩出露于方山海拔高程约80m以下,可见厚度大于20m;柱状节理发育,表面受岩浆高温烘烤,呈红褐色。

上橄榄质玄武岩分布于方山海拔高程约80m以上,可见厚度约50—80m。

第四章 结束语

野外实习对于一个实践性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能在吃苦忍耐能力、应变能力、主动性、互相关心、互相 帮助、团队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等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实习,不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团队精神,互助互励,表现出很强的集体凝聚力,加强了彼此间的友谊。

在短学期里,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课程,在此过程中,讲座与实地实习相结合,参观与探讨相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工程地质学有了初步了解,为土地岩层等一系列知识有了一定的概念。

对于一个土木学子而言,对于工程地质的了解与进一步认识是很必要的,因此,实践的真知,工程地质实习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却也为我们日后认识和发展工程地质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一. 工程地质实习讲座

8月29日上午,陶津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初步认识的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首先介绍了与工程地质相关的概念。

其中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组成地球的物质,地壳的构造特征(即岩石或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球的历史以及栖居在地质时期的生物及其演变。

主演运用于指导人们寻找各种矿产资源以及研究地质环境,查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治对策,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

地质勘查——奇幻雨花石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玛瑙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及仪征市月塘一带,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有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可谓“石蕴天然万象,石呈大千世界”。

视频中以雨花石为线索,研究探索了其形成因素,形成过程以及所蕴含的地质信息。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其中红色成分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

雨花石是石质为玛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见于河床、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之中。

其成分主要是火山喷发时所形成的玛瑙,通过逐本溯源,在安徽北部和江苏南部发现了一亿年前火山喷发的火山岩,而且内部含有玛瑙,通过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地质层的比较,发现这两地的火山石层与南京六合地区的雨花石岩土层相互吻合,而且由于六合地区的地势较低,通过长时间的河流搬运,在此处汇聚了各色雨花石。

精品雨花石 然雨花石内部所蕴含的惟妙惟肖的图案,主要取决于玛瑙形成之初二氧化硅气液体所充填的岩石孔洞的形状和充填方式,其次还有地壳变动时在形成的玛瑙上产生小裂缝,裂缝中逐渐填充了一部分铁,锰,铜等矿物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色彩。

地震

地震主要是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该视频主要以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例,汶川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同时也是一个地形的突变处,从平地到高山的骤然转变处。

主要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而从地质学方面看,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地震发生于距地表60公里以内),其形式为断层错动,汶川地震是挤压断裂,错动方向是北东方向,也就是说汶川的北东方向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它的西部情况就会好一些。

同时,也懂得了地震形成原理,地震形式以及与地震相关的地质知识。

地震产生后,会传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p波),它是首先到达地表的波,在地震时,这种类型的波从断裂处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传,交替地挤压和拉张它们穿过的岩石,其颗粒在这些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换句话说,这些颗粒的运动是垂直于波前的。

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称为振幅。

另一种波是横波(s波),这是第二种到达的波,在s波通过时,岩石的表现与在p波传播过程中的表现相当不同。

因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挤压,使岩石颗粒的运动横过运移方向。

这些岩石运动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里,它们与光波的横向运动相似。

p和s波同时存在使地震波列成为具有独特的性质组合,使之不同于光波或声波的物理表现。

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

p和s波这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可被用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带的存在。

泥石流与山体滑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环球地震带

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又由于泥石流比重远大于水自身,可以搬运巨大石块,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通过此次讲座,我们在地质认识,岩土了解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为日后岩土工程的学习与深入打下了基础。

二、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旧馆

8月31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南京珠江路,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珠江路700号。

1.1亿年前的“炳灵大夏巨龙”,是亚洲最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其装架模型及真骨化石,成为新馆最大的“宝贝”。

此外,“镇馆之宝”还有“四极石”、北京猿人头盖骨首批复制品、国内最丰富的古动物群及古人类活动遗迹化石、国内最完整的硅化木化石等。

新馆位于老馆的东侧,新馆的建成,使得南京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扩大到近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由现在的4个增加至7个,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新增加的3

个展厅分别是《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三部分。

走进三楼的《行星地球》展厅,仿佛来到了太空,幽暗的灯光下,触目所及是各种星球,当然,介绍最多的是地球。

该馆通过实物标本、场景、模型、多媒体、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恒星的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斗转星移的行星运动、层层叠叠的蓝色星球、运动不息的地球系统。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岩溶地貌景观、风蚀地貌景观和青藏高原的风光。

如果你要想了解地震和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在这里也能一一实现。

带着对太空的无限遐想,来到四楼的《生命演化》展厅,一进大门,迎面是三道弧形的光圈做成的拱门,上面画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各种生物的图案。

经介绍,该博物馆以古生物化石为本,以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和微体古生物为主,博物馆藏品丰富,展品精美,展览主要以大量的珍稀标本、精美图片、仿真模型和景观复原,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了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再现了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揭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显示了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启发和增进了公众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整个展览引人入胜,精彩生动,寓教于乐。

参观中,我们跟随着解说员一次走过了各个主题展厅,通过对生物进化与演变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地球演化史的认识。

从地质学方面,与生物演变史结合,既了解了生物进化的法则,过程,又对地质的相关信息有了进一步了解。

而后我们进入了地质博物馆的旧馆,旧馆最大的就是其外部古朴而又充满现代清新的气息。

南京地质博物馆原名地质矿产陈列馆,建于1935 年,其前身是1913 年成立于北京的工商部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迄今已有 70 多年历史。

经介绍了解,我国的地质学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萌芽时期(1840——1910年),由于自古以来我国地质学方面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在这各个时期里,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地质学相关书籍观点。

发展时期(1911——192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科学明主观念深入人心,对地质学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深入。

成长时期(1922——1936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地质协会正式成立,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地质学探索队伍不断扩大。

动荡时期(1937——1949年)该时期中,由于抗日战争,内战的影响,地质学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给该门科学的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阻力。

环境稳定,经济建设也为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逐渐确立。

南京地质博物馆主要分《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四个展厅。

在参观旧馆过程中,首先是在地质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的工作者。

在一楼,地学摇篮展厅中,在介绍中国地质学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当时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成立,重点介绍了新中国48为两院地学院士的风采,他们是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为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地学摇篮》展厅也是国内唯一的在线原中央地质调查压缩发展历史的展厅。

在二楼,我们参观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头,蔚为大观。

有中国各地的绚丽多彩的宝石,有玲珑剔透的各种水晶玛瑙,有国外引进的陨石,感悟“石人”合一的中国赏石文化。

同时在参观过程中,作为一个安徽黄山人,我发现了有安徽的灵璧石,以及我们的歙砚,闻名遐迩,可谓自豪。

来到三楼,主要是介绍了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以及江苏矿产资源的分布。

其中还穿插了中国古代的独特采矿技术,包括视频模拟,现场工具等,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中国古代采矿的全过程,再现了古人高超的技艺与卓越的智慧。

经过此次参观南京市地质博物馆,不仅让我们在对地质学的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与现场分析判断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再又由实践回归到理论,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土木学子而言是很重要的,这是一次地质实习,更是一次思考升华的历练。

各类古生物化石

三. 参观施工现场的地质勘探过程

9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南京郊区保障房施工的地质勘探现场。

通过资料介绍,了解到“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

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而我们参观的地质勘探现场是用于探勘南京市保障房的施工地基岩土层的情况的。

土体按堆积年代可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为无机土、有机土、炭质土和泥炭;按工程地质意义及土的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崩解性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人工填土等。

参观时,地质勘探对正在用地质勘探钻机进行作业,首先是对土层进行钻探,利用钻机带动钻具先将土层向下钻探,待钻到岩石层时,针对不同的岩土和地层条件,可采用不同的钻进方式和钻机,钻具。

经介绍,钻探过程一般分三个基本程序:破碎岩土(在工程地质钻探中,广泛采用人力和机械方法,使很小部分沿途岩土脱离整体而成为粉未、岩土块或岩土芯的现象,这叫做破碎岩土。

保全孔壁(为了顺利地进行钻探工作,必须保护好孔壁,不使其坍塌。

一般采用套管或泥浆来护壁)。

大量沙土的岩石,通过勘探,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级地质构造以及各层地层的厚度,分布情况,同时勘探时有抽水设备,也能同步的探查该地的水文条件,提取样本,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依据。

四.地质实习小结

通过一周的地质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在宏观上对工程地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日后学习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打下了基础。

在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中,从理论到实践,从了解到现场观看,从未知到已知,岩土工程,地质勘探这一系列课程在日后的学习中将会是每一个土木学子的必修内容,只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日后的学习才能更顺利,更全面。

因此,一周的地质实习,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了整个岩土地质工程的形成,发展,从一个初学着的眼光看待整个问题,也就更加具有个人的思路和思考方式了。

地理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习既是人文地理课程教学的继续,也是让我们学生掌握好人文地理野外考察与研究方法的一个独立环节。

(4)土地利用与规划,选取农庄果园1个实习点,了解果园用地的选择、果园树种选择、果园小区设计、果园田间工程规划设计等。

实习地点:柳州市。

实习时间:xx/07/01—xx/07/06。

2.1城市概况。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西江支流——柳江的中游,为湘桂、黔桂和枝柳铁路的交汇处,南距南宁250公里,北距桂林150公里。柳州市区山环水绕,是一个北、东、西三面为低山丘陵包围南面张开的岩溶盆地,城中石山拔地而起,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柳江蜿蜒曲折呈横s形自西北穿绕城市向东南方向流去,流经市区的河道长度是74公里,形成了河流阶地地貌和岩溶地貌迭加的特点。柳江河道弯曲,将市区分为河南、河北两部分,绕城如壶形,故柳州又称“壶城”。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自治区第二大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xx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柳州市辖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城、柳江六县。柳州市区分柳北区、柳南区、柳中区和鱼峰区。xx年柳州市地域面积18617km2,人口362.5万人,其中市区面积658.31km2,市区人口114.44万人。

柳州市于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般史迹型城市,其中还包含地方及民族特色型,即位于民族地区的城镇由于地域差异,文化环境,历史变迁的影响,而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地域特色而构成城市风貌的主体。

2.2城市发展史。

2.2.1柳州石器时代文明。

(1)白莲洞遗址。

遗址位于柳州市市郊东南12公里的白面山南麓。195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华南洞穴调查队在广西调查巨猿和人类化石时,在白莲洞土层中发现四件石器,1件扁尖的骨锥和1件粗制骨针。这些石器均由砾石打制而成,石质为硅质灰岩和石英岩。后经坚定,认为该洞的堆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白莲洞遗址年代跨度在3万年左右,跨越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这正是人类经济形态由攫取型向生产型飞跃的阶段,该遗址层位齐全,是南亚热带罕见的全球性古气候信息储存库。

(2)大龙潭鲤鱼嘴贝丘遗址。

位于柳州市大龙潭公园内龙山南麓一名为鲤鱼嘴的岩夏处。1980年由两名柳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调查摩崖石刻时发现。该年10月至11月,广州文物工作队和柳州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挖掘,发现墓葬6座,,陶片,石器,骨器,及蚌器等千余件以及大量水生,陆生动物遗骸。xx年进行第二次发掘,明确了遗址的堆积状况和自然遗物,包括砾石打制石器,陶片,骨器,燧石石器以及石核石片等千余件。

地理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区域性、时间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也是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人文地理学的野外实习是由人文地理学本身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决定的。尽管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卫星遥感、计算机模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实验室模拟终究不能代替社会考察,因为复杂的人文现象不可能搬到实验室中来,而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各种开发规划中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无法模拟出来的,况且各种开发理论也要到社会中得到验证。

人文地理学实习是在对老师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地理思维能力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所谓科学的人文地理思维是指面对纷杂的人文现象,采取科学的区域性、综合性思维,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发现各种人文现象的时空联系与差异,揭示它们相互作用的特征与规律。人文地理思维的独特性便是综合性思维、区域性思维及人地相关性思维,具有广放性。它遵循其他学科的理论原则,但又不拘泥于其他学科的桎梏。

三、实习任务

人文地理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好一个研究方法,同时在课堂的基础上更加对人文地理学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对长春市桂林路商业区的实地考察和各方面的调查,理解并掌握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其主要任务可分为:

(1)熟悉并掌握长春市桂林路地段的人文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人文条件、产业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实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分析其所属地段的商业气息,人文概况。

(3)了解桂林路地段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商品服务业的发展。

(4)注重分析六条商业街各商业网点类型,描述其商业活动的功能、性质、集聚分散以及人流兴旺程度;对比六条商业街整理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5)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一份综合的人文地理实习调查报告,加深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

四、关于桂林路商业圈

桂林路

由图可知桂林路商业区在南北向(自北向南)由隆礼路、隆礼路胡同、桂林路、桂林路胡同、西康路、西康胡同构成;东西向(自西向东)由长庆街、立信街、百汇街、丰顺街、岳阳街西二胡同构成。这几条线路横贯串成了桂林路商业区,每条路都有其各自的特色所在。

桂林路商业圈位于朝阳区,是以同光路、牡丹街、自由大路、立信街合围的区域,以同志街和桂林路交汇处为中心。长春市商业圈包括都市级商圈、区域级商圈、社区级商圈和特色商圈。其中桂林路商业圈属于都市级商业圈。

1、桂林路商业区的繁荣

桂林路商业区严格来讲并不是以桂林路为主导,它的主干道是同志街,立信街、百汇街、西康路、隆礼路等多条繁华的街道纵贯其中。桂林路仅仅只是其中东西向的一条小路,却承载起了整个桂林路商业区的美名。

桂林路的专业店、专卖店、餐饮业独具特色,商业氛围浓厚、商业业态成

熟。以桂林路为中轴,方圆1.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市政府命名为“长春韩国商业街”,以经营韩国特色商品为,。依林小镇、桂林商厦、小燕莎等几家大型小商品零售店形成互为依赖彼此作用的“集客效应”,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顾客群的时尚、前卫、国际化的购物、休闲、娱乐型商圈,成为长春市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尽管有红旗街和重庆路与之竞争,由于存在空间摩擦和距离衰减,桂林路市场仍有之得天独厚的优势。

桂林路的繁荣原因有很多,桂林路商业圈主要依托道路两侧临街商业裙房,以品牌专卖店、专营柜台为主,“青春、时尚、科技”的特点,对25岁以下的中、高档青年人消费群体具有重要影响力;桂林路商业圈又称“韩国街”,以经营韩国特色商品为主,吸引了大量韩国友人的投资和光顾,同时也使批走在时尚前沿的青年人驻足于此;该区域周边居住与办公人群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桂林路的繁荣主要依托解放大路上的白领一族和周边学校,如吉林师大、东北师大、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工程学院以及清华外国语学校、师大附中等,另外还集中了省电业局、省中行、省林业厅、省外贸厅、省图书馆、市土地局、朝阳区检察院、韩国江原道办事处等众多行政机构。此外,附近的居民多为医院、教育、政府、文艺等系统的家庭住宅小区,生活品味相对较高,消费能力也相比较强,从而使附近的桂林路繁华。同时,它本身就是农贸市场,吸引消费者,因此吸引大量韩商聚集于此投资。

五、实习结果

1、西康路胡同

西康路胡同人流量、车流量由东向西变化不太大,店面依次增多,店面级别有所升高,用地向立体化发展。此处支路较少,店面也只有几家,但都是较大规模的,例如红堪ktv。

2、西康路

西康路人流量、车流量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店面依次增多,店面级别升高,用地向立体化发展。其中以小吃店多,服装店、商品店多,但均级别低,规模大小不一,但人流量大。周围还有方便消费的银行所在。

3、桂林路胡同

地理实习报告

了解瑞晶洞形成过程,并加深对课程中地层、地质构造和地貌等内容的理解。

临安市内的瑞晶洞是一处地下石灰岩溶洞,发育在5亿年前的晚寒武纪,洞口向南,洞体按自然组合划分为七厅。

瑞晶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

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

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

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

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

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

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

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

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

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构造,加深了对课程中地层、地质构造和地貌等内容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当然还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应该与老师多多探讨,这样有利于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地理实习报告

构造,地貌特征,土壤分布,水文景观,植被变化,以及气候对植被类。

(二)实习地点:日多温泉。

(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植被组成.(四)。

实习内容:海拔:经度:纬度:1向南倾复的逆冲断裂组合.2拉萨。

河古地貌构造,植被地带性变化.(五)实习。

间:7月13日(二)实习地。

点:米拉山口。

(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貌特征,植被组成.

有大漂砾和冰川活动痕迹,冰川作用明显.2山顶荒漠化现象,随海拔升高,雪线。

(二)实习地点:巴松错。

(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貌特征,植被组成.

(四)实习内容:海拔:5023经度:29°49ˊ6〞纬度:96°20ˊ6〞1巴松错性质:地质灾害,为堰塞湖.2.3植被为矮生灌木,高山草甸.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毛毡土.(五)实习总结:米拉山口作为拉萨河和尼洋河的分水岭,由于人类活动,其荒漠化现象日渐严重,由于海拔升高,地貌风景特殊,旅游业得以发展,也是环境变化的一个因素.

南京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1、勘察法。通过对实习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自己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筑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个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是测量目的物预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及时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读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

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

(4)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盆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走向。走向可是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的数(因为走向是一条直线的方向,可以两边延伸)。

(5)岩层倾角的测定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得到的,言其他方向所测得的倾角使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要恒与走向垂直,而且可用小石子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在层面上流动。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的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此滚动或流动方向即为层面的真倾斜方向。

本次实习以了解自然地理知识为实习目的,与之相关的课程有: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土壤类型与岩石间的关系。

本次实习主要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时间为期一周,自20xx年11月15日至20xx年11月21日。

地理实习报告

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xx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xx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____(省、市、区、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学校地处南宁,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归属南亚热带气候范围,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且以热带植物居多。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许多人工树种及引进树种。

渗透性较好。气候条件多样,森林植被茂密,为众多植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根据大明山气候特点,原生植被群落应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现植被类型主要是以马尾松—桃金娘灌丛为主。通过观测,山脚森林由于人类大面积栽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结构和生态结构植被,但植被生长良好,覆盖较好,但植物群落简单,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森林植被优势种为马尾松,灌木层植物主要是桃金娘,草本植物则有铁芒箕。如今,大明山低海拔处退化的生态系统植被正处在恢复当中,处在马尾松先锋林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山原生生态系统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当天,我们在____(省、市、区、县)大明山西南坡麓,海拔230米左右,北纬23度31分28秒,东经108度20分14秒左右的地方,对当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样方面积为10*10㎡的观察内,我们主要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数量及生长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乔木调查表:(见表2)灌木层调查表:(见表3)草本层调查表:(见表4)层间层调查表:(见表5)乔木层的建群种是马尾松,郁闭度大约为0.5左右,层高3至8米左右。

灌木层的优势种是桃金娘,郁闭度大约为0.38左右,层高0.2至2.0米左右。

草本层主要代表植物为铁芒箕,其生长活力旺盛,郁闭度大约为0.1左右,层度多在0.1到0.6米左右,且多数处于孢子期。

层间植物多为爬山虎、木防己、海金沙、牛白藤等藤类。层高遍布整个植物样方。

植被类型属于,其中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其中保护区海拔最高山峰为766m。弄拉林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在保护区中有许多用材林、经济林和农作物。蕴藏的生物种类较多,同时由于土壤性质特点,不利于植被的生态恢复,因此建立保护区对保护原生态植被和野生动植物有重要作用。

在弄拉我们观察到了许多植物,包括内容如下: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是最原始的维管束植物。大都为草本,少部分为木本。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其中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主要有蜈蚣蕨、乌蕨等。

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种子的胚有两枚子叶。植物体各异,状,花的各部多为五数。保护区内包括的双子叶植物主要有豆科、马鞭草科、大戟科、无患子科、芸香科、蔷薇科等。

单子叶植物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茎及根一般无次生肥大生长,叶一般为单叶、全缘,叶片与叶柄未分化,或已明显分化,井常有叶柄的一部抱茎成叶鞘。区内包括的单子叶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龙舌兰科等。

在保护区的山脚树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多为人工种植的用材树种,有高大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山脚优势种主要是顶果木、狗骨木、围涎树、任豆、肥牛树、墨西哥柏等。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约在200m到300m左右的石灰岩山地区,由于坡度变陡,植被开始发生变化。主要的优势群落变成灌木层,优势种为老虎刺,还有吊丝竹、芸香竹、米念芭、菜豆树、相思树、苦楝树等。

海拔大约500m左右,山体土壤薄而少,因此,主要是灌木草本植物,没有高大的乔木。优势种是芸香科的芸香竹。其他为五节芒、粽叶芦等。这些植被都表现为矮小、茎细,适应土层薄的地方生长。

因为石山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且总量较少,土壤堆积在石缝中,为提高存活率和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为获取更多的营养以保证植物本身的生长需要,在此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经过自然选择进化出了发达的根系,这在整个石山地区都比较普遍。

我们并没有到达入核心区,老实说该地区经过长期的封山育林,大部分已经恢复成石山地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其中山顶以壳斗科青岗栎为建群种,而山腰以下则栽种较多的竹子、菜豆树、龙眼等经济林与用材树种,这种种植模式已经成为石山地区资源立体化应用的典范,对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弄拉自然保护区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有效措施,使生态植被得到恢复。保护区内保存着原生性很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这些阔叶林水源涵养丰富,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级别,以更好地保护好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原始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和进行科考等项工作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6月18日,我们来到____(省、市、区、县),该县位于大明山的东北坡,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大明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上林地区的大明山脉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植物种类。我们跟随老师从山脚一路行走一路学校认识植物,直到到达海拔650米的缓冲区。

由于植被地理分布不是决定于某个单一因素,既有纬度地带性的痕迹,也存在着经度地带性的烙印,而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又是受水平地带性的制约,即服从纬度和经度地带性规律综合的影响。植被在山地垂直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理论上大明山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事实上大明山,800-900m以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800-900)——(1200-1400)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1200-1400m以上的为山顶矮曲林。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明山现状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大致为:海拔200m以下多为人工农业植被,如:水稻、玉米、甘蔗等;200-500m是大面积的马尾松林、岗松等次生灌丛及少量的次生沟谷雨林;500-800m主要是马尾松林、人工八角林及次生阔叶混交林;800-1000m分布着次生常绿阔叶林或局部的针阔混交林;1000m以上为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1000-1400m)及山顶苔藓矮林(1400m以上)。

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未能登上山顶。但通过一路上的观察,发现大明山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原生植被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八角林。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植被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将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和演替过程。人类的长期活动,会导致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

(五)在四天的野外实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

通过这次植物实习中,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的科属和种类,掌握了一些辨认植物的方法,以及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同时提高了我们对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能力,了解了如何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对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和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维护。这次实习为期四天,其中一天为校内实习,另外三天是野外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另外在此我想对我们的植物地理学老师周老师表示深深的谢谢,是您二十多年来的不辞辛苦,换来了我们的博学多闻!

地理的实习报告

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20xx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20xx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

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

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

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

(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学校地处南宁,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归属南亚热带气候范围,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且以热带植物居多。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许多人工树种及引进树种。

(二)6月16日,我们来到武鸣大明山山脚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大明山位于上林、马山、宾阳、武鸣等县交界地区,居北纬23deg;10′—23deg;8′,东经108deg;18′—108deg;5′,处于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带,恰恰落在北回归线上。该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同时大明山也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的区域之一。区内地貌复杂,土壤为赤红壤,微团粒性和渗透性较好。气候条件多样,森林植被茂密,为众多植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根据大明山气候特点,原生植被群落应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现植被类型主要是以马尾松—桃金娘灌丛为主。通过观测,山脚森林由于人类大面积栽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结构和生态结构植被,但植被生长良好,覆盖较好,但植物群落简单,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森林植被优势种为马尾松,灌木层植物主要是桃金娘,草本植物则有铁芒箕。如今,大明山低海拔处退化的生态系统植被正处在恢复当中,处在马尾松先锋林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山原生生态系统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当天,我们在武鸣县大明山西南坡麓,海拔230米左右,北纬23度31分28秒,东经108度20分14秒左右的地方,对当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样方面积为10*10㎡的观察内,我们主要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数量及生长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乔木调查表:(见表2)。

灌木层调查表:(见表3)。

草本层调查表:(见表4)。

层间层调查表:(见表5)。

乔木层的建群种是马尾松,郁闭度大约为0.5左右,层高3至8米左右。

灌木层的优势种是桃金娘,郁闭度大约为0.38左右,层高0.2至2.0米左右。

草本层主要代表植物为铁芒箕,其生长活力旺盛,郁闭度大约为0.1左右,层度多在0.1到0.6米左右,且多数处于孢子期。

层间植物多为爬山虎、木防己、海金沙、牛白藤等藤类。层高遍布整个植物样方。

植被类型属于,其中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其中保护区海拔最高山峰为766m。弄拉林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在保护区中有许多用材林、经济林和农作物。蕴藏的生物种类较多,同时由于土壤性质特点,不利于植被的生态恢复,因此建立保护区对保护原生态植被和野生动植物有重要作用。

在弄拉我们观察到了许多植物,包括内容如下: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是最原始的维管束植物。大都为草本,少部分为木本。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其中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主要有蜈蚣蕨、乌蕨等。

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种子的胚有两枚子叶。植物体各异,叶脉网状,花的各部多为五数。保护区内包括的双子叶植物主要有豆科、马鞭草科、大戟科、无患子科、芸香科、蔷薇科等。

单子叶植物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茎及根一般无次生肥大生长,叶一般为单叶、全缘,叶片与叶柄未分化,或已明显分化,井常有叶柄的一部抱茎成叶鞘。区内包括的单子叶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龙舌兰科等。

在保护区的山脚树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多为人工种植的用材树种,有高大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山脚优势种主要是顶果木、狗骨木、围涎树、任豆、肥牛树、墨西哥柏等。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约在200m到300m左右的石灰岩山地区,由于坡度变陡,植被开始发生变化。主要的优势群落变成灌木层,优势种为老虎刺,还有吊丝竹、芸香竹、米念芭、菜豆树、相思树、苦楝树等。

海拔大约500m左右,山体土壤薄而少,因此,主要是灌木草本植物,没有高大的乔木。优势种是芸香科的芸香竹。其他为五节芒、粽叶芦等。这些植被都表现为矮小、茎细,适应土层薄的地方生长。

因为石山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且总量较少,土壤堆积在石缝中,为提高存活率和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为获取更多的营养以保证植物本身的生长需要,在此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经过自然选择进化出了发达的根系,这在整个石山地区都比较普遍。

我们并没有到达入核心区,老实说该地区经过长期的封山育林,大部分已经恢复成石山地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其中山顶以壳斗科青岗栎为建群种,而山腰以下则栽种较多的竹子、菜豆树、龙眼等经济林与用材树种,这种种植模式已经成为石山地区资源立体化应用的典范,对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弄拉自然保护区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有效措施,使生态植被得到恢复。保护区内保存着原生性很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这些阔叶林水源涵养丰富,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级别,以更好地保护好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原始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和进行科考等项工作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6月18日,我们来到上林县,该县位于大明山的东北坡,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大明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上林地区的大明山脉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植物种类。我们跟随老师从山脚一路行走一路学校认识植物,直到到达海拔650米的缓冲区。

由于植被地理分布不是决定于某个单一因素,既有纬度地带性的痕迹,也存在着经度地带性的烙印,而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又是受水平地带性的制约,即服从纬度和经度地带性规律综合的影响。植被在山地垂直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理论上大明山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事实上大明山,800-900m以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800-900)——(1200-1400)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1200-1400m以上的为山顶矮曲林。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明山现状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大致为:海拔200m以下多为人工农业植被,如:水稻、玉米、甘蔗等;200-500m是大面积的马尾松林、岗松等次生灌丛及少量的次生沟谷雨林;500-800m主要是马尾松林、人工八角林及次生阔叶混交林;800-1000m分布着次生常绿阔叶林或局部的针阔混交林;1000m以上为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1000-1400m)及山顶苔藓矮林(1400m以上)。

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未能登上山顶。但通过一路上的观察,发现大明山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原生植被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八角林。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植被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将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和演替过程。人类的长期活动,会导致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

(五)在四天的野外实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

通过这次植物实习中,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的科属和种类,掌握了一些辨认植物的方法,以及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同时提高了我们对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能力,了解了如何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对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和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维护。这次实习为期四天,其中一天为校内实习,另外三天是野外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另外在此我想对我们的植物地理学老师周老师表示深深的谢谢,是您二十多年来的不辞辛苦,换来了我们的博学多闻!

地理的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习既是人文地理课程教学的继续,也是让我们学生掌握好人文地理野外考察与研究方法的一个独立环节。

实习内容:(1)工业地理,包括重工业(柳工),轻工业(两面针),汽车工业(五菱),化学工业(柳化)。分别了解不同工业类型的布局,工业流程,原料,产品特征和结构等;(2)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选取了城市规划展览馆、马鞍山、博物馆、高新区、步行街(cbd)5个实习点,分别了解柳州市的城市规划概况、城市职能、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等;(3)旅游地理,选取了柳侯公园(市区公园)、龙潭公园(市郊公园)、“百里柳江”3个实习点,分别了解公园景区的特征、旅游景观等;(4)土地利用与规划,选取农庄果园1个实习点,了解果园用地的选择、果园树种选择、果园小区设计、果园田间工程规划设计等。

实习地点:柳州市。

实习时间:**/07/01—**/07/06。

2.1城市概况。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西江支流——柳江的中游,为湘桂、黔桂和枝柳铁路的交汇处,南距南宁250公里,北距桂林150公里。柳州市区山环水绕,是一个北、东、西三面为低山丘陵包围南面张开的岩溶盆地,城中石山拔地而起,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柳江蜿蜒曲折呈横s形自西北穿绕城市向东南方向流去,流经市区的河道长度是74公里,形成了河流阶地地貌和岩溶地貌迭加的特点。柳江河道弯曲,将市区分为河南、河北两部分,绕城如壶形,故柳州又称“壶城”。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自治区第二大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柳州市辖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城、柳江六县。柳州市区分柳北区、柳南区、柳中区和鱼峰区。**年柳州市地域面积18617km2,人口362.5万人,其中市区面积658.31km2,市区人口114.44万人。

柳州市于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般史迹型城市,其中还包含地方及民族特色型,即位于民族地区的城镇由于地域差异,文化环境,历史变迁的影响,而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地域特色而构成城市风貌的主体。

2.2城市发展史。

2.2.1柳州石器时代文明。

(1)白莲洞遗址。

遗址位于柳州市市郊东南12公里的白面山南麓。195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华南洞穴调查队在广西调查巨猿和人类化石时,在白莲洞土层中发现四件石器,1件扁尖的骨锥和1件粗制骨针。这些石器均由砾石打制而成,石质为硅质灰岩和石英岩。后经坚定,认为该洞的堆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白莲洞遗址年代跨度在3万年左右,跨越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这正是人类经济形态由攫取型向生产型飞跃的阶段,该遗址层位齐全,是南亚热带罕见的全球性古气候信息储存库。

(2)大龙潭鲤鱼嘴贝丘遗址。

位于柳州市大龙潭公园内龙山南麓一名为鲤鱼嘴的岩夏处。1980年由两名柳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调查摩崖石刻时发现。该年10月至11月,广州文物工作队和柳州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挖掘,发现墓葬6座,,陶片,石器,骨器,及蚌器等千余件以及大量水生,陆生动物遗骸。**年进行第二次发掘,明确了遗址的堆积状况和自然遗物,包括砾石打制石器,陶片,骨器,燧石石器以及石核石片等千余件。

鲤鱼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华南地区的3石器工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实物资料和器物标本,对探讨柳州地区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地理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2.2.2封建时代至解放前文明史。

百越时期柳州位于先秦时期的百越之地,相关的有西瓯越,南越等百越分支。柳州的蛮王城遗址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年。秦朝时期,现在的柳州地方隶属秦桂林郡,但秦政权对地方控制力并不强。汉武帝时,路博德率军进行了汉平南越之战(公元前1**年),元鼎六年(公元前1**年)冬,灭南越国,同年在现在柳州的地方建城,称之为潭中县属郁林郡。清朝平定南明后,相对的稳定使得柳州城成为广东,贵州和湖南间的贸易中心,今鱼峰区太平街一带就有的太平圩,槎山圩,喇堡圩,上汀圩和思浪圩等。清雍正十年(1732年),柳州设古州运馆,办理柳古(今贵州榕江县)间航运之仓挽运业务。柳州主要向南方输送木材,粮食,并向北运盐。当时在今柳州高中内建立了粤东会馆,今景行小学内建立了湖南会馆,十二中今群众艺术馆有江西会馆,今柳州剧场附近的福建会馆,和今青云路近樵家巷处庐陵会馆等,柳州的商业地位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柳州城内出现了大量表现行业特色的地名,意味着城市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经济地质南京实习报告

长江北岸的南京六合至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孤立的古火山,合称六合方山群,已知有25座,包括方山、瓜埠山、马头山、塔山等。

六合方山便是其中一座引人注目的古火山,不仅形态保存较完整,而且结构较典型。

六合方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北4km,距南京长江大桥约76km。

南京六合方山交通位置。

第二章南京六合方山雨花台组沉积地层。

方山基底是中下统雨花台组河流相沉积地层,岩石为中生代石英砂岩和砂砾岩。

在地质历史时期,滁河的古河道流经此地,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使河床的底部沉积大量的岩石,形成大约有50—70米的沉积地层。

位于方山山脚的雨花石采石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古滁河的沉积地层和沉积环境的变迁。

首先,从地层的剖面,我们可以得出河流搬运作用具有分选性,沉积物的粒径从大到小排列,同时,这些沉积物具有很好的磨圆度,以鹅卵石为主,其中质地优良的称为雨花石,被用作制作精美工艺品。

其次,从地层的层序来看,可以明显得出,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不是稳定、连续的,河流的河道出现过震荡和摆动,沉积环境发生过数次变迁。

第三章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及岩层特征。

六合方山位于郯庐断裂带东部边缘,在古地质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尤其是喷出性岩浆岩发育较好如:玄武岩、橄榄岩和灰岩等。

如今的方山是一座死火山,但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火山锥,顶底高差约150m,最大海拔高程188m,面积约2km2,外围直径1200~1600m,东西窄而南北宽;外形大致呈截头圆锥形,俯视呈马蹄形,豁口在北侧,侧视呈梯形。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

方山山顶中央,为古火山口位置,地貌上呈一洼地,深约30m,实际火山口深陷约80m。

火山口外围为火山口垣,其东、南、西三侧为高耸陡峻的玄武岩岩墙,而北侧为低矮的豁口。

火山口之下为火山颈,即为岩浆喷溢通道,其内充填次火山岩。

六合方山火山锥是由上新世晚期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岩和玄武岩质熔岩,以及次火山岩—灰绿岩构成,前两者构成方山组。

六合方山地质示意图。

方山组位于雨花台组之上,方山组由下至上依次由火山碎屑岩、下橄榄质玄武岩和上橄榄质玄武岩构成,产状平缓。

火山碎屑岩可见厚度大于5m,分布于海拔高程约60m以下,构成火山锥的底座。

下橄榄质玄武岩出露于方山海拔高程约80m以下,可见厚度大于20m;柱状节理发育,表面受岩浆高温烘烤,呈红褐色。

上橄榄质玄武岩分布于方山海拔高程约80m以上,可见厚度约50—80m。

第四章结束语。

野外实习对于一个实践性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能在吃苦忍耐能力、应变能力、主动性、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队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等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实习,不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团队精神,互助互励,表现出很强的集体凝聚力,加强了彼此间的友谊。

在短学期里,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课程,在此过程中,讲座与实地实习相结合,参观与探讨相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工程地质学有了初步了解,为土地岩层等一系列知识有了一定的概念。

对于一个土木学子而言,对于工程地质的了解与进一步认识是很必要的,因此,实践的真知,工程地质实习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却也为我们日后认识和发展工程地质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8月29日上午,陶津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初步认识的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首先介绍了与工程地质相关的概念。

其中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组成地球的物质,地壳的构造特征(即岩石或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球的历史以及栖居在地质时期的生物及其演变。

主演运用于指导人们寻找各种矿产资源以及研究地质环境,查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治对策,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

在此过程中,我们观看了与工程地质密切相关的视频,主要是中央十套的《地理中国》节目。

地质勘查——奇幻雨花石。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玛瑙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及仪征市月塘一带,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有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可谓“石蕴天然万象,石呈大千世界”。

视频中以雨花石为线索,研究探索了其形成因素,形成过程以及所蕴含的地质信息。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其中红色成分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

雨花石是石质为玛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见于河床、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之中。

其成分主要是火山喷发时所形成的玛瑙,通过逐本溯源,在安徽北部和江苏南部发现了一亿年前火山喷发的火山岩,而且内部含有玛瑙,通过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地质层的比较,发现这两地的火山石层与南京六合地区的雨花石岩土层相互吻合,而且由于六合地区的地势较低,通过长时间的河流搬运,在此处汇聚了各色雨花石。

精品雨花石然雨花石内部所蕴含的惟妙惟肖的图案,主要取决于玛瑙形成之初二氧化硅气液体所充填的岩石孔洞的形状和充填方式,其次还有地壳变动时在形成的玛瑙上产生小裂缝,裂缝中逐渐填充了一部分铁,锰,铜等矿物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色彩。

地震。

地震主要是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该视频主要以的汶川地震为例,汶川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同时也是一个地形的突变处,从平地到高山的骤然转变处。

主要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而从地质学方面看,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地震发生于距地表60公里以内),其形式为断层错动,汶川地震是挤压断裂,错动方向是北东方向,也就是说汶川的北东方向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它的西部情况就会好一些。

同时,也懂得了地震形成原理,地震形式以及与地震相关的地质知识。

地震产生后,会传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p波),它是首先到达地表的波,在地震时,这种类型的波从断裂处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传,交替地挤压和拉张它们穿过的岩石,其颗粒在这些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换句话说,这些颗粒的运动是垂直于波前的。

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称为振幅。

另一种波是横波(s波),这是第二种到达的波,在s波通过时,岩石的表现与在p波传播过程中的表现相当不同。

因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挤压,使岩石颗粒的运动横过运移方向。

这些岩石运动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里,它们与光波的横向运动相似。

p和s波同时存在使地震波列成为具有独特的性质组合,使之不同于光波或声波的物理表现。

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

p和s波这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可被用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带的存在。

泥石流与山体滑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环球地震带。

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又由于泥石流比重远大于水自身,可以搬运巨大石块,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通过此次讲座,我们在地质认识,岩土了解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为日后岩土工程的学习与深入打下了基础。

二、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旧馆。

8月31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南京珠江路,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珠江路700号。

1.1亿年前的“炳灵大夏巨龙”,是亚洲最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其装架模型及真骨化石,成为新馆最大的“宝贝”。

此外,“镇馆之宝”还有“四极石”、北京猿人头盖骨首批复制品、国内最丰富的古动物群及古人类活动遗迹化石、国内最完整的.硅化木化石等。

新馆位于老馆的东侧,新馆的建成,使得南京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扩大到近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由现在的4个增加至7个,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新增加的3。

个展厅分别是《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三部分。

走进三楼的《行星地球》展厅,仿佛来到了太空,幽暗的灯光下,触目所及是各种星球,当然,介绍最多的是地球。

该馆通过实物标本、场景、模型、多媒体、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恒星的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斗转星移的行星运动、层层叠叠的蓝色星球、运动不息的地球系统。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岩溶地貌景观、风蚀地貌景观和青藏高原的风光。

如果你要想了解地震和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在这里也能一一实现。

带着对太空的无限遐想,来到四楼的《生命演化》展厅,一进大门,迎面是三道弧形的光圈做成的拱门,上面画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各种生物的图案。

经介绍,该博物馆以古生物化石为本,以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和微体古生物为主,博物馆藏品丰富,展品精美,展览主要以大量的珍稀标本、精美图片、仿真模型和景观复原,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了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再现了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揭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显示了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启发和增进了公众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整个展览引人入胜,精彩生动,寓教于乐。

参观中,我们跟随着解说员一次走过了各个主题展厅,通过对生物进化与演变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地球演化史的认识。

从地质学方面,与生物演变史结合,既了解了生物进化的法则,过程,又对地质的相关信息有了进一步了解。

而后我们进入了地质博物馆的旧馆,旧馆最大的就是其外部古朴而又充满现代清新的气息。

南京地质博物馆原名地质矿产陈列馆,建于1935年,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于北京的工商部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

经介绍了解,我国的地质学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萌芽时期(1840——19),由于自古以来我国地质学方面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在这各个时期里,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地质学相关书籍观点。

发展时期(1911——19),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科学明主观念深入人心,对地质学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深入。

成长时期(1922——1936年)在20世纪代初,中国地质协会正式成立,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地质学探索队伍不断扩大。

动荡时期(1937——1949年)该时期中,由于抗日战争,内战的影响,地质学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给该门科学的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阻力。

环境稳定,经济建设也为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逐渐确立。

南京地质博物馆主要分《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四个展厅。

在参观旧馆过程中,首先是在地质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的工作者。

在一楼,地学摇篮展厅中,在介绍中国地质学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当时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成立,重点介绍了新中国48为两院地学院士的风采,他们是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为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地学摇篮》展厅也是国内唯一的在线原中央地质调查压缩发展历史的展厅。

在二楼,我们参观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头,蔚为大观。

有中国各地的绚丽多彩的宝石,有玲珑剔透的各种水晶玛瑙,有国外引进的陨石,感悟“石人”合一的中国赏石文化。

同时在参观过程中,作为一个安徽黄山人,我发现了有安徽的灵璧石,以及我们的歙砚,闻名遐迩,可谓自豪。

来到三楼,主要是介绍了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以及江苏矿产资源的分布。

其中还穿插了中国古代的独特采矿技术,包括视频模拟,现场工具等,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中国古代采矿的全过程,再现了古人高超的技艺与卓越的智慧。

经过此次参观南京市地质博物馆,不仅让我们在对地质学的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与现场分析判断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再又由实践回归到理论,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土木学子而言是很重要的,这是一次地质实习,更是一次思考升华的历练。

各类古生物化石。

三.参观施工现场的地质勘探过程。

9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南京郊区保障房施工的地质勘探现场。

通过资料介绍,了解到“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

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

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而我们参观的地质勘探现场是用于探勘南京市保障房的施工地基岩土层的情况的。

土体按堆积年代可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为无机土、有机土、炭质土和泥炭;按工程地质意义及土的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崩解性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人工填土等。

参观时,地质勘探对正在用地质勘探钻机进行作业,首先是对土层进行钻探,利用钻机带动钻具先将土层向下钻探,待钻到岩石层时,针对不同的岩土和地层条件,可采用不同的钻进方式和钻机,钻具。

经介绍,钻探过程一般分三个基本程序:破碎岩土(在工程地质钻探中,广泛采用人力和机械方法,使很小部分沿途岩土脱离整体而成为粉未、岩土块或岩土芯的现象,这叫做破碎岩土。

保全孔壁(为了顺利地进行钻探工作,必须保护好孔壁,不使其坍塌。

一般采用套管或泥浆来护壁)。

大量沙土的岩石,通过勘探,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级地质构造以及各层地层的厚度,分布情况,同时勘探时有抽水设备,也能同步的探查该地的水文条件,提取样本,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依据。

通过一周的地质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在宏观上对工程地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日后学习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打下了基础。

在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中,从理论到实践,从了解到现场观看,从未知到已知,岩土工程,地质勘探这一系列课程在日后的学习中将会是每一个土木学子的必修内容,只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日后的学习才能更顺利,更全面。

因此,一周的地质实习,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了整个岩土地质工程的形成,发展,从一个初学着的眼光看待整个问题,也就更加具有个人的思路和思考方式了。

地理实习报告

主要路线:成渝铁路,成昆铁路,内昆铁路。

实习目的:运用经济地理的科学理论,实地考察攀枝花市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学会经济调查的基本方法,增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经济地理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始建于1965年,是共和过历史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位于东经101°08′至102°05′,北纬26°05′至27°21′。幅员面积7434.4平方公里。源自青藏高原的金沙江蜿蜒穿过百里钢城,同雅砻江汇合后奔腾东去。东、北两面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里、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全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和米易县、盐边县,总人口1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万人。全市有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城市人口中98%以上来自全国各地,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移民城市。

成昆铁路和川云西线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市以资源开发的累累硕果闻名世界。是我国重要的钢铁、能源、钒钛基地,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中国西部工业明珠。

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光热充足,雨量集中,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呈垂直差异明显的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干燥、炎热,四季不分明,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6——10月为雨季,11——第二年5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20.3度,无霜期达350天,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因此,攀枝花市又有“太阳城”的美称。

资源丰富,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这里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堪与非洲大裂谷媲美,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已探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近80亿吨,其中钒储量占全国的百分之64,钛占国内储量的百分之93,还有铬、钪、钴、镍等多种稀有金属。煤炭储量在全省占首位,木材蓄积量大,非金属矿以及玛瑙、水晶石、宝玉石、花岗石、砚台石丰富多彩。除此,水能电力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具有发展水电的优越条件,已发电的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是我国本世纪末建成的最大的水电站,坝高达240米,库容量达58亿立方米,形成的湖区面积达101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我市由于地处横断山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变化多样,森林覆盖面积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广,裂谷、温泉、溶洞、瀑布和河流比比皆是,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其中,生长在巴关河的攀枝花苏铁(又称铁树)林自然生长成片,达23万多株,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苏铁林,由于年年开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生长在2.7亿年前的远古年代,所以与恐龙、熊猫并称为巴蜀三宝。在红格温泉可享受氡气矿泉沐浴,在黑山省级森林公园可领略原始森林的清新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色,在龙潭溶洞可观看千姿百态的洞中奇观,在二滩高坝平湖区,既可参观世界级的水电站的雄姿,又可在水上游览。此外,还有丰富的具有亚热带特色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情。

1、攀枝花钢铁集体公司。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是攀枝花市的主体企业,是我国西部最大、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钒制品和铁路用钢生产基地,中国品种结构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和中国唯一的氯化法钛白生产基地及世界三大产钒企业之一。攀钢以其世界领先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技术,在我国钢铁工业中享有独特地位,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攀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年产铁560万吨、钢560万吨、钢材530万吨、钒制品(以v2o5计)1.5万吨、钛精矿25万吨、钛白粉6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xx年,攀钢实现销售收入168.3亿元,利税22.8亿元,利润7亿元,出口创汇1.38亿美元。截止xx年底,攀钢的资产规模已达343亿元,成为了我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

南京大学的审计实习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大学的审计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过20xx年暑假在审计局实习,我巩固了专业知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理论。

市审计局。

加强对审计局工资的管理和业务方面的了解,把理论知识充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用已经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审计局的各项业务能做出合理的.初步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尽量避免并改善,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市审计局隶属于国家的审计单位,编制人数约有一百多人,是国有企业,日常工作量不是特别的大。所以,这次的实习机会对我来说是宝贵的。

暑假在审计局实习中,我明白了一个网络审计系统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是:软件基础、硬件基础、操作和管理人员。要做到审计信息全面科技化,这三方面要求是必须要达到的。

刚到审计局实习的时候,我对一切事物都懵懵懂懂,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一些陌生的人群相处,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幸好有指导老师的帮助,在他的带领下,我熟悉了审计局的环境,也和同事们做了下自我介绍,大家看起来都很欢迎我,这让我心里的压力没那么大了。指导老师跟我说了下实习期间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安排了下我的实习任务。

实习最初的那段时间我就是跟着指导老师学习,通过观察指导老师是如何工作的,做下详细的记录,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请教指导老师,老师也会很耐心的给我一一分析,解答,这让我很快就了解了整个审计工作的流程,很快就能上手工作了,但是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协助指导老师完成审计工作,偶尔工作之余我也会看看书籍,全方面的充实自己。我经常和指导老师沟通交流,老师会把他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拿出来和我分享,这让我为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我也没有辜负指导老师的期望,实习期间得表现都很优秀,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暑假在审计局的实习机会是难得的,是宝贵的,我也没有辜负这次机会,在实习中收获了很多的知识,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这次实习让我终身受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姓名:王士华专业:地理科学。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前言。

实习地点1:咸阳师范学院实习地点2:口镇。

实习地点3:咸阳乾县大北沟。

实习地点4:张家山。

实习地点5:咸阳历史博物馆。

实习地点6: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

实习地点7: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引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xx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xx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五、实习路线。

咸阳师范学院。

南京教育旅行社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2003年7月8日至8月6日。

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以.下几点.

1.      了解旅游地的内外交通.旅游地的环境保护等.

2.      了解旅行社的服务规程及管理要领.

3.      了解旅行社的性质,经营业务与管理模式。

旅行社是为人们旅行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旅游活动的发展是旅行社得以生产和发展的前提。

条件,从行业性质来看,旅行社属于服务业.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阻.娱的六方面服务.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家旅行社创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开放与完善,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我国的旅行社的数量快速增长,并且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我国的旅行社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国内旅行社专门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旅游资源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经营.生态旅游地收入障碍可以是下几种:。

1.      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这集中体现在门票收入与可容纳游客量的矛盾上.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必然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控制游人数量又使经济收益受限.

2.      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向限.即在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促动其他行业部门而产出的间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旅游直接收入,而生态旅游地通常位于生态条件优越,人工干扰程度低的地方,这些地区大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态旅游地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局限,对于旅游的强拉动力的反馈水平低,最终间接收入低.

3.      旅游收入漏损,由于旅游地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不完善,对旅游经营所需要产品的数量.质量供给能力不足,需要大量向外购买产品和服务,致使旅游供给市场为区外经济实体控制.世界上优秀的生态旅游地多位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自身的局限,旅游收入的漏损现象尤其普通.

4.      生态旅游环境污染,旅游地乱收费等现象阻碍着旅游业的发展,有一资料上写着,就水资源保护问题,记者一行对西泉眼水库进行踏访.在库区两个出入口均有管理人员把守.并设卡收费.一名管理人员称,这里是风景旅游区,要进入每人必须交10元门票钱,记者一路交了40元门票,给了两张20元的正规票据,另一路交了180元,没有得到正规票据.

据悉哈市西泉眼水库保护区条例于1997年实施,主要是保护该地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起,这里成了旅游胜地不但市民经常驾车前来度假,各种旅行社也将其开发为旅游线路,水库虽然没有挂起风景旅游区的标志,管理者却大力发展起这项”事业”.

西泉眼水库是阿什河上游的第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除涝.养鱼等功能,总面积达40.86平方公里,总库容4.78立方米.记者了解到,该水库鱼类资源相当丰富.但滥捕也颇为严重,在几个宾馆的厨房,很多从被呗头的花鲢鱼头长宽都在20厘米以上.

库区一类和二类保护区内还修建了大量度假建筑,距离闸区不远有一排小红楼,据当地人介绍,小红楼在水库开放不久就建了,来此度假者非常多,生活垃圾和污水都排到了水库及库区地下.记者在此看到,岸边还漂着饮料盒和缩料袋.林边也有未熄灭的烟头,一个偏僻处还堆着粪便.

在学习期间使我认识到旅游业对地区及至国家的重要性,补充了理论知识的局限性,提高了实际的业务能力,对旅行社这一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实习体会。

一.加强旅游知识产权的改革.

我特别留意报纸杂志上旅行社打出的广告,我发现旅行社虽各异,但各旅行社所列出的旅游路线都几乎相同,在行程用餐住宿,交通等各方面大同小异.因为旅行社产品的单一相同,导致各旅行社大打价格战,各旅行社都尽量压低一条线路的价格,这必然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而旅行社又不愿去开发新的旅游路线,旅游产品,因为一条新的旅游路线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成本很大.而且新的线路开发出去以后很快会被其他旅行社抄袭使用,这样会使旅行社的竞争力减弱,所以加强旅游产权势在必行,还不光是保护旅行社的权利,更是为了广大消费者能体现新的惊喜.

二.导游人员服务质量下降.

导游人员中,他们的带团经验都非常丰富,平均来说都有2.3年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学历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学历算是高的,都有导游证,但全是初级.中高级导游人员没有,都为中文导游对外语人才缺乏,这些导游基本工资较少,一般赚钱多少与出团次数挂钩团多赚的也多.

三.旅游时间的季节性.

旅行社行业的季节性特点是由旅游市场上的旅游需求的季节性所形成的,造成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小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旅游活动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气候适宜的季节有利于吸引大量的休闲旅游者前来观光.度假.而严寒酷暑等恶劣气候则不利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2)旅游客源地的休假制度.充足的闲暇时间是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石节假日期间,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成本较小,而在平时,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成本则较小.旅游需求的旺季和淡季就是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使旅行社行业的经营活动呈现出明星的淡季和旺季的差年.由于旅行社行业的供给在短期内为刚性,而旅游市场上的旅游需求的\弹性却很大,从而导致在旅游旺季时,旅行社受接待的限制,面对蜂拥而至的旅游者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无法接待更多的旅游者,从而失去赢得等多收入的机会,相反,到了旅游淡季,随着前来的旅游者人数锐减,又造成旅行社接待能力的闲置和各种旅游资源的浪费.

关于旅行社发展的几点思考.

全国旅游及旅行行业最具领导地位的论坛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积中国未来10年旅游及旅行行业前景十分乐观,预计到2013年旅游及旅行业年增长率为10.9%旅游业在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2013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为8400余亿元人民币.据中国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然中国旅行社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中国旅行社的现状并不客观.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目窄,多为经营团队旅游,观光旅游来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国际旅行社的自主能力差,其国际业务多为接待外国旅行社发来的团队,而且虽然旅行社的数量很多,但是却表现出散而弱的现象.

1.市场定位.

对市场进行分析调查,认清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中的位置,中国旅游业从80年代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旅行社也在不断的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我们完成了开拓阶段,但是如何能够使中国的旅行社在世界崛起,仍然处于一个发展探索阶段,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之后中国旅行社更是面临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2.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旅行社业也逐渐认清了自身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因此有助于推动旅行社加快了适应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汲取国际旅游市场在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改善中国旅行社中的一些禁锢的理念增加我国旅行社的竞争力,借鉴国外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他为中国的旅行社开辟了一个前景美好的国际市场,这样就可以增加来华人数增强旅游经济的效益.

3.挑战。

对方旅行社的介入,给中国旅行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中国的一些中极旅行社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后难在崛起,对方旅行社在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丰富经验是其拥有了很强的应变能力,对方合资旅行社的数量,会导致行业竟争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竞争,营销网络,人才的激烈竞争,外企的优厚待遇,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中国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弱势,使得中国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显得较弱.

地理的实习报告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 花岗岩地貌

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 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花岗岩红土丘陵表层结构松开的风化壳极易发生散流冲刷和暴流侵蚀,成为崩岗侵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高发区,这类花岗岩地貌以我国的华南地区最为典型。以上这两类花岗岩地貌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其特点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花岗岩风化丘陵地区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xx年5月25,上午8点,在学校出发,往南宁的东北方向前进,经过五塘,老师跟我们解释说南宁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纪岩,我们往东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纪地层,背斜山。该阶段为邕江及小型支流冲出来的小形盆地,呈现波状地形,台地和河谷,该地区以植水稻、玉米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较充足,丘陵上的种桉树,这种耗肥需水大的经济树种。公路两侧是寒武纪砂岩、沉积岩,能清楚地看见地层节理。

再往前走地形变化较大了,可以看到花岗岩风化壳,花岗岩是块状结构的岩石,坚硬密致,孔隙率约为1%,因而透水性比页岩还要差,只有页岩的1/5。花岗岩属于不透水的岩石,容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的冲蚀。岩性结构坚硬,抵抗侵蚀能力很强,所以花岗岩能够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岗岩岩体有丰富的节理,在节理或断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现崖壁,因为那里的地下水活动较强,岩体抗剪力较弱,易于进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岩体结构坚硬透水性差,节理交错,因此花岗岩容易风化。土壤相当贫脊,以高岭石为主,矿物机质较少,植被难以生长,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为的破坏,导致崩岗,崩岗地貌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因此该地区人烟荒芜,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达昆仑关,看典型的花岗石红色风化壳,沿着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以向岩体内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风化壳。地层在三十米以上。我们来到花岗岩崩岗侵蚀区,用地质捶敲打岩石,判断此处岩石多为白云母。其岩性主要为粗粒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有局面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我们用地质捶敲该岩石,易于散裂,说明花岗岩风化壳粘粒含量少出粒较多,胶结性弱,结构疏松。

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我们看到一闪过的灰色岩石。老师说那是火山凝灰岩,三叠纪喷发出来。这主要由粒径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分选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见层理。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看了风化不够彻底的红色风化壳,其碎屑较多,是三叠纪形成的,层面较薄,长期发展下去最终形成高岭石、氧化铁、氧化锰等氧化物。人为破坏植被会形成坡面细流。不过,我们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冲刷的坡面细流而是挖土机挖出的爪痕。

三、峰林洼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热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缝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边缘部分。峰丛顶部为尖锐的或圆锥状的山峰,而基部相连结簇状。在峰林地形中代表发育较早阶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岩溶进一步发展改变而成。广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贵州高原的边缘部分都是发育了峰丛。而峰林主要发育在湿润热带、亚热带(年均温)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师说这是发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纯,杂质较多,叫锥状峰林,桂林地区的峰林叫塔状峰林。这里的下边地层为不可熔岩,上边是可熔岩。

到了上林,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

从金龙洞出来我们往西北方向前进,坐着车上,我们看见一些没有水的坑,老师说,那是干谷。干谷为岩溶区特有的景观。岩溶地区发育了古河谷,当地壳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流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遇石灰岩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变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来到古零乡,该地区属于峰从洼地,地层漏水严重,以种植玉米为主。 在高大宏伟的灵阳寺下面,老师说这是典型的白云岩(18)我们用地质锤敲打和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区别。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虽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较坚韧,滴稀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岩是起很多的气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容物。途径古寨路口,老师给我们介绍该地区为浅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从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状洼地,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当地居民饮水质量很差,经济落后。

傍晚,我们在周围都是山的马山县住宿。

四、 岩溶地貌

岩溶(或称喀斯特),是一种发育以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的特殊自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区域地貌发育形成一系列与岩石的'可溶性相关的独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种封闭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岩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蚀形态,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应的洞穴堆积物,其外在表现为区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现象,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奇峰异洞,如峰林、峰丛、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桥、盲谷、竖井、天坑以及形态各异的岩溶洞穴等。我国岩溶地区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岩溶发育的主要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约137多万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溶,则总面积可达300多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岩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风景资源,成为旅游胜地,如我国世办自然遗产中的九寨沟、黄龙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以及众多的旅游洞穴。

影响岩溶地貌的因素

作为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实际上属于地质条件范畴。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岩结晶状况、岩石结构和岩石构造,并导致了溶蚀作用的差异,进而对地貌发育产生影响。不同沉积相碳酸盐岩之间的裂隙也同样是岩溶发育的重要基础。不同类型地层的组合,如砂岩等非岩溶岩层与岩深岩层的组合方式,可以影响到区域或小范围地下水活动,造成不类型的岩溶地貌发育,如半岩溶、全岩溶。岩溶地区水文现象具有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岭不重合的现象,地下河的存在则是岩溶地区特殊水文现象。岩溶地区的地貌与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体力学性质、流动性及流量对于侵蚀或沉积地貌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经常流动的水体,通过多种化学过程(如混合溶蚀)和机械过程,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岩溶地区不同地下水动力带的地下水不同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岩溶溶蚀特征并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洞穴系统的发育。此外,岩溶地区土下存在一个特殊水文带——壤下带(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岩体顶部次生裂隙发育的地带,此处溶蚀作用活跃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epikarst)地貌带。

到了大龙湖水库,我们下车沿着公路走,观看了两边的岩性,是二元结构,泥盆纪和石炭纪交结而成,形成峰丛洼地,这里水库漏水严重,在这里修建的水库都要进行多处的人工修补。岩性以石炭纪方解石为主,植被较少,其表层风化程度较深,可以看见多处的沿着节理风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来。还看见与灰质岩相似 藻类苔藓系岩。

我们来到了水库边上的岩溶洞,这里主要成分是常湿钙质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蚀,以化学沉积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岩溶地区,溶洞是指由于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的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洞穴的总称,而洞穴则是指可以容纳人们进入的地下空间。广义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竖井和复杂洞 穴系流等。狭义的溶洞是指发育在潜流带或季节变动带内形成的水平延伸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区别于其他地貌类型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地貌类型。地下河是岩溶地区沿大型岩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较稳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径流,也称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对地下水运动而言,从分散层流运动形式或发展为线性集中紊流运动。从地貌作用上,从简单的化学过程(溶蚀,淀积)发展为兼有化学溶蚀淀积,流水冲蚀机械侵蚀和堆积,崩塌等复合过程。地貌营力大大加强,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两侧漫滩卵石沙粒堆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鹅卵石。

这个洞很大,我们下去后可以看见洞顶往下有很多的石钟乳,表明水有波动,蒸发出来,溅水沉积而成。确切的说,石钟乳是洞穴沉积中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洞顶裂缝出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淀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的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鹅管凸起,故得名。石钟乳内部呈层状结构,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鹅管。石钟乳的生长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阶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长一厘米。在破损的石钟乳上,我们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岩石,是方解石。在洞顶上,我们还发现了旋窝脚洞,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冲出来的。脚洞是溶蚀作用在岩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浅洞,其成因一般认为是与池沼静水环境或静水滴水环境下水面溶蚀作用相关。脚洞发育后期可以成为地表水转入地下通道,故脚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贯通,成因上仍然是与地表,地下水的溶蚀侵蚀作用相关。也常与河流冲蚀或差异溶蚀有关,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坏的残余。我们深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听见一些滴水声,是从岩洞顶部滴落下来的。洞里还弥漫着泥土的味道夹杂着腥味,仔细一看是蝙蝠屎,用电筒往上照,发现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说明洞里是非常潮湿阴暗的。

5月26日,8点40分,我们往马山县的东北方向前进,地势逐渐陡峻,是典型的峰丛洼地也叫溶蚀洼地,岩性以石炭系的碳酸盐岩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蚀洼地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几到数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线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残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堆积。洼地与峰林地形同步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扩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洼地面积越大。在地壳间歇上升区,可以形成不同标高的洼地,或在溶蚀洼地之中形成类似“谷中谷”现象。该地区的浅洼地方种植玉米,山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竹子。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出资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们到达了里当乡民乐村,下车观察了此处的洼地。老师说洼地至少有一个排水口。这地区易旱易涝。旱是因为地下漏水,储存不住水。易涝是因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过小,泥沙进入管道造成拥塞,来水太猛就无法消去,洪水一涨就淹没了洼地。我们仔细观看了白云母灰质岩。老师说由于冲蚀风化,生物作用如苔藓类植物作用,使岩层上逐渐形成土壤。我们还真看到岩层上面的小涡有一层薄细粒。不过我怀疑是风把周围的土吹上去的。老师拨开岩石下面的土壤,发现土壤掩盖的岩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触摸感觉凉丝丝的,很湿滑。老师说这是土下溶蚀。我们还去看了传说中的地下河,感觉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样急流、汹涌,倒像地沟水。用手触摸,没发现与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过程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2、弯曲型河床

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滩宽广,深槽紧靠凹岸,最深点位于凹岸顶点偏下游处,河弯的曲率半径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横断面不对称,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位于两个反向河弯之间转折点,通常称其为过渡段浅滩,故纵剖面亦具有阶梯状坡折。

弯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向环流作用。当水流经过微弯河床凸岸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产生了水面横比降和横向压力,该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离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与黄压力相加产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层向着凹岸,底层向着凸岸。水流也随着合力方向而运动,即表流流向凹岸,这样就构成了单向环流,由于它发生在弯道,故又称为弯道环流。这种环流与河流的纵向流水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形的环流。单向环流与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结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从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减弱,造成堆积,形成边滩。上、下两个深槽之间的过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积出河心浅滩。在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前移之下,原来微弯的河床也就变成弯曲河床了。

再往北东东方向前往宾阳不一会地形骤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无垠,绿油油的水稻。这是河流(红水河)扫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弯曲河流扫荡为主。由于弯曲河流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乔移,日长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该地区水水份充足,光照条件好,因此可以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冲击平原是人类文明发源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深厚。

我们前往大龙湖人工水库,途中我们下车观看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冲出的河谷。现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见许多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多是没有被磨圆的,说明河水冲刷不够。河周围生长着矮灌木丛,其中稔子树很多,正值花开时期,很漂亮。

我们原路返回马山县,在白沙镇观看了摆在路边的观赏石。由于此类观赏石在大化最为典型,因此也称为大化石。这类观赏石在红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盐岩,经地热形成变质岩。由于形状怪异,自然构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接着,我们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这是二叠纪石灰岩形成的峰丛,地势较平坦,种植水稻,坡上种植桉树。到达两江,我们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侧向侵蚀,凸岸露出一些鹅卵石。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通常情况下,v型谷的谷底几乎为河床所占据。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较缓也有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并与谷坡的坡积裙相连。这时因河谷还是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继续展宽,浅宽的滩上水流速度更加变小,即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这样,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

而河漫滩沉积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平原河流河漫滩具有二元沉积结构,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积,而且越近底部颗粒越粗,越到上部颗粒越细。河漫滩上层的细粒沉积物是洪水泛滥时悬移质沉积,多为粉砂淤泥。随距河床距离的增加,沉积物有逐渐变细和变薄的趋势。

河里和河岸的鹅卵石都是从大明山冲刷下来的。鹅卵石成分多种多样。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岩和砂岩,有花斑洞的花岗岩,有较硬的变质岩,有黄铜矿、锡矿,花岗岩寒武纪轻变体,变质程度较深的铅变岩等。同学们拿着地质锤敲打各种岩石,辨别其成分,玩得不亦乐乎。

此次地貌野外实习课完满结束,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东西。通过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

地理的实习报告

导游说,如果说黄山是一幅画,那么泰山就是一本书,它承载了太多太多,见证了太多太多,诉说着这些太多太多。前天,我阅读了这样的一本高远,底蕴深厚的,史诗一般的书籍,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此后连日的腰酸腿痛,更有着那些震撼人心的美。

登山的前一天,我们坐在开往宾馆的大巴车内,导游指向窗外连绵的群山,告诉我们,这就是泰山。大家纷纷惊呼好高好大云云。可是我却觉得——和普通的山,没什么两样。北京的山区,也会有这样的连绵的山啊,既没有更高,也没有更陡峭的样子,就连上面的树,也生的很“大众”。不过我坚信,泰山一定会用它非凡的高远,来令我折服。

事实的确是这样。

登了许久,已经有些许疲乏之时,才发现前方本该出现想象中“xx门”的地方,其实只是检票口,——零点原来这样遥远。路途中,总会有一些稀奇的虫子和鸟儿闪入眼帘——空气原来这样新鲜。拖着这样的体重,爬得气喘吁吁宁愿倒地不起时,却发现台阶上只浅浅地刻着“海拔400米处”——每一步原来都这样明晰。

南天门。

山上的风景,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象。我没有去过很多地方,甚至出北京五环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泰山的山顶,是我到过的最高的地带,泰山的山顶,是我见过最震撼人心的美景。

山脚山腰下的树木兀自仰望着朝拜天际,天街庙宇傲然蛰伏在南天门四周,玉皇顶盛然颌首,拥着四方来朝的旅人,这是我眼中最美丽的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