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整除约数和倍数教案设计(优质7篇)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整除约数和倍数教案设计(优质7篇)

作者:MJ笔神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整除约数和倍数教案设计(优质7篇)

编写一份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四年级教案是我们的责任。如何教授二年级的数学知识?以下是一些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自然数,整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能正确的判别整除和除尽,约数和倍数可含义,为学生求最带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大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回答

(1)什么叫做自然数?

(2)哪些是整数?

(3)整数和自然数有什么关系?

二、引入新课

1、观察除法算式

15÷3=31.5÷3=0.5

24÷4=63.6÷09=4

80÷20=416÷3=5……1

2、找出左边三题和右边三题有什么不同?

3、回答提问

左边: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

右边:被除数、除数、商是小数且有些还有余数

4、揭示整除的意义

5、讲解约数也倍数两个概念。

6、例题讲解

15除以5,商是3,没有余数----15能被5整除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7、整除与除尽的概念区别

除尽包括整除,能除尽的不一定能整除,能整除的一定能除尽。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布置作业

反思:数的整除应强调以下几点:

1、数的整除里的数指自然数。

2、只有当被除数和除数、商都是自然数的时候,且没有余数才能说整除,

3、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知道倍数和约数的概念。因为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4、区别整除与除尽的关系。应通过多种例子让学生真正的了解。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能正确、便捷地找出一个数的约数。

2、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一些倍数。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什么是整除?

2、25和5,谁能被谁整除,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二、教学例118和24的约数各有哪几个?

1、首先明确找一个数的约数,就是看这个数能被那些自然数整除?

找18的约数,就是看18能被哪些自然数整除:18除以=()

2、找约数的方法;

a、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最小的约数找起,一直找到它本身。

b、用一一对应的试除法来做:也从最小的自然数试除,在能整除的时候,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约数,不成整除的时候,除数和商都不是这个数的约数,一直除到除数比商大为止。

18/1=18(1和18都是18的约数)

18/2=9(2和9都是18的约数)

18/3=6(3和6都是18的约数)

18/4不能整除

18/6=3除数已比商大。

18的约数按顺序排列是:1、2、3、6、9、18。

3、用同样的方法找24的约数。

24/1=24(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2=12(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3=8(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4=6(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5不能整除

24/6=4除数已比商大。

4、观察约数的特征:

18、24的约数也可以分别用图表示

思考:根据上面的图回答

1、约数中最小的一个是什么数?(1)

2、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什么数?(本身)

3、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2、3、6、9、18

1、2、3、4、6、8、12、24

18的约数24的约数

5、练一练

找15和36的约数各有哪几个?

三、教学例23和5的倍数各有哪些?

1、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把这个数分别乘以1、2、3…..。所以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

5的倍数有5、10、15、20……….

3、6、9、12、15、18……

2、3、5的倍数也可以分别用图表示:

5、10、15、20、25、30……

3的倍数5的倍数

观察上图发现:(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数?(本身)

(2)一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倍数?(没有)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练一练

(1)50以内4、9的倍数各有哪几个?

四、巩固练习

1、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4、8、16、32、40、48、64、80这几个数中,

80的约数有(4、8、16、40、80),

8的倍数有(8、16、32、40、48、64、80)

3、32能被哪几个数整除?32有哪几个约数?32是哪几个数的倍数?

32能被1、32;2、16、4、8整除。32的约数有1、32、2、16、4、8。32是1、32、4、8、2、16的倍数。

五、总结布置作业

反思:在教学找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应加强:

1、约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约数是什么。

2、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倍数是什么

3、强调一个数最大的约数和最小的倍数是一样大的是它本身,。

4、如何找出所有的约数,而且确认已全部找出的方法应加强。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篇三

2、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什么数?(本身)

3、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2、3、6、9、18

1、2、3、4、6、8、12、24

18的约数24的约数

5、练一练

找15和36的约数各有哪几个?

三、教学例23和5的倍数各有哪些?

1、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把这个数分别乘以1、2、3…..。所以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

5的倍数有5、10、15、20……….

3、6、9、12、15、18……

2、3、5的倍数也可以分别用图表示:

5、10、15、20、25、30……

3的倍数5的倍数

观察上图发现:(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数?(本身)

(2)一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倍数?(没有)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练一练

(1)50以内4、9的倍数各有哪几个?

四、巩固练习

1、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4、8、16、32、40、48、64、80这几个数中,

80的约数有(4、8、16、40、80),

8的倍数有(8、16、32、40、48、64、80)

3、32能被哪几个数整除?32有哪几个约数?32是哪几个数的倍数?

32能被1、32;2、16、4、8整除。32的约数有1、32、2、16、4、8。32是1、32、4、8、2、16的倍数。

五、总结布置作业

反思:在教学找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应加强:

1、约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约数是什么。

2、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倍数是什么

3、强调一个数最大的约数和最小的倍数是一样大的是它本身,。

4、如何找出所有的约数,而且确认已全部找出的方法应加强。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23÷7=3……2

31÷3=10……1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尽除不尽

不能整除整除

6÷5=1.2

1.2÷0.3=415÷3=15

24÷2=12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篇五

(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24页的学习内容)

一、教学目标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用一种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解质因数

难点:准确分解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答】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1是什么?

【解答题】

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你判断的填在指定的圈里。

质数合数

(二)新知学习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合数与质数之间关系

揭示课题-------分解质因数

【典型例题】

合数

1.看合数21

(1)有多少个因数?并写出:1、3、7、21

(2)回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合数与质数之间的关系,排除1和它本身21,即1×21=21。

(4)质因数与因数的分别?(也就是1和合数做质因数,也就是分解质因数中不能有1和合数;什么数都可以做因数)

2.研究讨论合数的分解方法。

(1)“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把27,51,57,87,81分解质因数

【小结】(分解质因数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的横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理由?

24=2×2×66=1×2×360=2×2×3×5

2.把分解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提高练习】

把16,12,45,56分解质因数。

【拓展练习】

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并分别写出它们所有的因数。

分解质因数因数

1515=

1818=

2020=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把8,72分解质因数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篇六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进行教学的。分如下四个环节:

一、引入自学。(8分钟)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说怎样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易行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书本第62页。

二、交流汇报。(15分钟左右)

师:通过自学,你看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不懂?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参与其中,一起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起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惑。

三、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

1、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4题)。

2、“找病因”——出示有差错的求最小公倍数的做法。(3题)

3、先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题)

四、课堂作业:(7分钟左右)

第65页第8题(6小题)。

五、教后反思

上面的设计应该来说是简单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从课堂练习的情况来看效果是很好的。反思其成功之处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去自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去自学掌握,为此放手让学生自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自学的效果有如下几个优势:1、学生对方法的习得更直观,更具有可感性。2、能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都有一种认识它、学会它、掌握它的心态,必然积极投入、积极思考。3、由于从书中直接与书本对话,对解题格式的把握上更准确、更到位。4、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也更容易暴露。可见,自学是一种简单易行、高效的教学策略。

二、让学生多问问,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自学后的交流,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做?有什么诀窍?而是充分让学生说出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因为,自学后,学生必然会有一些困惑,此时我鼓励学生尽量提问、尽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一个一个精彩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能不能用最大公约数去分别除这两个数?”、“为什么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就求到最小公倍数了”“怎样确定除数?”……这些问题都贴近了新知领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很巧妙地、很智慧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清晰。

三、练习不在乎多,在乎全、精、实。

的基本道理,进而能进一步理解最小公倍数。这样的练习层层递进、紧扣本课内容、练得精练、练得有效。真正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应该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真谛。

四、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乐意,老师所望。

课堂作业理应在课堂中完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能够及时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即使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让教师得到成功的喜悦。课中留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其实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做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做的时候就有一种力争做对的氛围,做的时候就有一种责任感,有了这一些,显然就能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显然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如果课堂作业移到课后,效果迥然不同。我想这一点大家肯定有同感。

文档为doc格式

因数和倍数详细教案篇七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2)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我改变了例题,用杯子翻动的次数与杯口朝上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虽然学生不能有序地找出来,但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础上让体会有序找一个数因数的办法学生容易接受,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觉得能起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