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范文(13篇)

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范文(13篇)

作者:XY字客

读后感是我们阅读一本书或文章后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精心读后感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

读革命先烈故事的读后感

革命烈士郭亮,是.....早期党员。他在长沙侗官东山寺小学读书时,就一身正气,敢说敢为。

有一次上作文课,郭亮写了一首题名《问问社会》的白话诗,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当局的腐败。这下子可触怒了反动派,郭亮立即被传进了东山寺自治所。

郭亮从容不迫地走进自治所的大厅,只见所长懒洋洋地躺在榻上,正吞云吐雾地吸着x片。里间屋,传出了刺耳的麻将声。

郭亮有意跺了一下脚,所长这才抬起头来,以审问的口气说:“你是学生,为何倡导邪说”

“我一不提倡吸毒,二不提倡嫖赌,三不鱼肉百姓,四不坑害好人,怎叫倡导邪说”郭亮面无惧色,针锋相对。

所长一惊:这学生好不厉害!他想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你想诬赖不成!”

郭亮冷笑一声,反问道:“我的作文既未贴在街头,又未刊于报端,岂能说是蛊惑民心再者,作文提问,乃学生之学业。学者不问,教者不容。

请问,办学校是干什么的”

一席话驳得所长哑口无言,只好让郭亮回去了。郭亮走出大门,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立即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治所门上:“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这副对联骂得痛快淋漓。老百姓见了无不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一篇名叫《死也不倒下》的革命影视作品。它写的是吉鸿昌在被敌人逮捕后,受到各种酷刑,但仍宁死不屈的故事。他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吉鸿昌在入狱后并没有害怕,反而在狱中宣传抗日精神,尽管受尽了酷刑,遍体鳞伤,他还是从容不迫,宁死不屈。在临死前,他还不忘中国人有自己的尊严,不能跪倒在敌人面前,就算是死,也要坐着死!

读到这里,我热血沸腾,就因为我们的革命前辈有这样大无畏的信念,才换来我们祖国的解放,国家的富强!才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最终插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现在,祖国昌盛起来了,强大起来了,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因为是他们为祖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我想,现在的我们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轻言放弃,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先烈们一样,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呢?我们应该深思呀!

同学们,让我们发奋努力,在革命英烈精神的鼓舞下,去建设好一个强大的祖国吧!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来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英烈的精神伴随着我们奋勇前行!

读革命先烈故事的读后感

小时候我经常听爷爷奶奶讲刘胡兰姐姐抗日的英雄事迹。

1946年秋,xxx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经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了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不幸牺牲在敌人的大刀下。这时,她还未满十五周岁。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专稿,报道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刘胡兰的名字在华北大地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久,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的伟大事迹,让千百万人无不为之倾倒,为之赞叹,毛泽东主席为她所题写的八个大字,让我们永记于心,我们还曾为刘胡兰编写了一首儿歌:刘胡兰,十五岁,参加革命游击队,不畏强敌虽牺牲,却为祖国创新路。毛泽东为她题了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姐姐,你是最坚强,是最伟大的*员,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这种十分热爱祖国的精神!我们都应该为国效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

优秀作文推荐:今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的故事,有刘胡兰的故事,有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0年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还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了路。他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王二小先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词作家、曲作家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来纪念他。

读后我想到了王二小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别人。他可以不保护躲藏的乡亲们,他也可以不牺牲自己,但他没有,他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再想想我们,不用保护别人,也不用牺牲自己,在这种好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但我们不努力,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

从现在起,我们应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发奋读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同时,祝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强国之首,不再受其他国家欺负。

《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江姐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江姐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忍受了反动派无数次的严刑拷打,却永不屈服,最后壮烈牺牲了的事情。

这篇文章给我的影响很大,我感觉,我现在的生活比她们那时候幸福多了。但和那些先烈相比,我现在的行为是多么的渺小啊。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突然看见一种粉红色的棉花糖在卖,就闹着要,妈妈不给我买,我就板着个脸,心里很不痛快,就故意拖拉在后面慢吞吞地,后来妈妈给我讲了不少道理,我才感觉我做错了,至今想起来还觉得真有些脸红啊!

我知道,新中国的胜利是由成千上万的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想:我是一名中国少先先锋队队员,我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改正自己娇生惯养的毛病,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

《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

八月一日建军节,一个英雄的节日。一大早火辣的骄阳与我的心情一样炽热,今天我作为一名《小星星》小记者去参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来到纪念堂大门,一尊红军战士的雕像映入眼帘,他勇敢坚毅的眼神眺望远方,显得非常有气势。我们列着整齐的队伍,沿着大理石台阶,穿过正门,步入纪念堂前厅。在庄严肃穆的前厅,我与另外二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小星星》小记者团。在宣誓仪式中,当编辑老师给我颁发小记者证时,我激动万分,感到无比光荣。

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对纪念馆参观。通过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江西省牺牲烈士人数达25万余人,占全国烈士总人数的六分之一;以方志敏、刘和珍、伍若兰等为代表的江西革命烈士们为中国革命事业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掀起中国革命事业波澜壮阔的画卷。

小记者们在参加过程中,认真聆听讲解,有的同学认真做得记录,生怕漏掉每个细节;有的同学在革命遗物前驻足观看,内心无比沉重;还有的同学向讲解员提出各种问题,想更多了解烈士们的事迹。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时期的人民卫士熊云清,他为保护旅客安全,拼命拖住歹徒,用自己身体压手榴弹,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虽然没机会再穿上妈妈编织的毛衣,但他的壮举把生的希望给予人民,我听到这一事迹非常震撼。

参观结束从纪念堂出来,室外依旧炎热,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正是革命烈士们为了崭新的中国、为了挚爱的人民,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我们的美好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先烈故事【】

罗盛教,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遇到4个正在滑冰的朝鲜少年。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压碎了冰面,跌入8尺多深的冰窟窿里。罗盛教立刻脱掉棉衣,毫不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探摸了3次才找到了崔莹。他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头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友赶来把崔莹救了上来。但罗盛教由于严寒,体力消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时年只有21岁。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了表彰罗盛教用生命救出朝鲜少年的国际主义精神,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称号。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他还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革命先烈事迹读后感

在這漫長的時間里,我看完了一本,革命英雄的故事.在這本書里,我知道了许多革命烈士英勇的牺牲了,这些为国牺牲的有许多,其中,其中有刘胡兰,赵一曼,王小二,董存瑞,黄继光等等。在这英雄人物中,我知道黄继光。

黄继光是四川省中江县石马乡发财坝村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他为了炸掉美军的堡垒浴血奋战用胸膛死死的堵住了美军的机抢口,最终使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成功的战胜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黄继光在小时候也很痛恨地主,因为自己的父亲黄德仲是被地主李积成毒打而死。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许多的其他的故事,比如有狼牙山五壮士-------威震山河,叶挺-------威武不屈,邓中夏------至死不渝的共产党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英雄,在他们身上有许许多多的事迹。

新中国的成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许多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因此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回报他们。

革命先烈英雄的故事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抗战时期,他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尚志到东北宣传抗日主张,并很快地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经过数次与日军战斗后,这支队伍创立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赵尚志创建的东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日军逐渐将他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1934年,日军决定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赵尚志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并在冰趟子对日军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00多名。对于赵尚志出色的军事才能,日军慨叹道:“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随着日军对东北抗日根据地“围剿”的加剧,东北抗联逐渐陷入了困境。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受特务刘德山诱骗,率领包括刘德山在内的4名抗联战士去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当他们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罪恶的子弹穿透了赵尚志的腹部。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命令一名抗联战士带走所有重要文件后,向事先埋伏好的日军进行射击,但因他失血过多,不久昏迷过去,不幸被日军俘获。

日军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击审讯,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怒斥敌人:“你们离我远点,我闻你们腥!”并怒斥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当他听到受伤的战友痛苦呻吟时,他大声说道:“你叫就不疼了,叫也是死,你要有骨气。”赵尚志因伤势过重,不久壮烈牺牲,年仅34岁。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把他的躯体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纪念赵尚志,将珠河县改为尚志县。毛泽东对赵尚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坚持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革命先烈英雄的故事

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

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革命先烈事迹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红色少年的革命故事。有雨来、王二小、刘胡兰、杨来西等,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姐妹花李洁、李广。

姐妹俩是组织的秘密交通员,她们利用自己的机智勇敢,每次都出色的完成任务,党组织的同志们都称呼姐妹俩“红色小交通”。

有一次在取信的时候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把姐妹俩打的遍体鳞伤,还用烧红的烙铁烫她们的手臂,姐妹俩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但她们宁死不屈。她们为了保守党的秘密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壮烈牺牲了。

李洁、李广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先烈读后感字

今年的九月三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胜利是让人喜悦的,然而喜悦之余,我的心底竟泛起了一阵酸楚。这胜利的果实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们不畏艰难、前赴后继的斗争和无数革命英烈们视死如归、流血牺牲的付出换来的,这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将永远镌刻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如一个航标,引领着我生命的航程。

《革命先烈》这本书,像一叶扁舟,承载着我徜徉于历史的长河,让我在字里行间吮吸着责任的营养,积蓄着正义的力量,领略着一个个革命英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浴血奋战的执着……有为人民服务一丝不苟的张思德,有身先士卒战功卓著的叶成焕,有“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还有勇敢顽强舍生取义的……这一个个仁人志士都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生命来换取革命的胜利,换来了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书中,最感人至深的革命英雄是“白山黑水创奇迹”的杨靖宇。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作战时,侵略者严密封锁所有的道路,妄图切断抗日联军与组织的联系。杨靖宇他们在大雪中孤军奋战,在气候条件和食物条件都很艰苦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与侵略者作战,当时的杨靖宇身负重伤,可是,坚定的革命意志增强了他和敌人打游击的信念。

由于敌伪分子的告密,敌人掌握了他们的具体位置。很快,杨靖宇被包围了。面对日寇的强大政治攻势,杨靖宇他们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与敌人作顽强的拼搏。由于杨靖宇将军和战士们的坚贞不屈和奋勇还击,丧心病狂的敌人气急败坏……就这样,英雄杨靖宇倒在了枪林弹雨中,倒在了他用鲜血染红的皑皑白雪之中。当惨无人性的侵略者剖开了他的腹部,却震惊了!在杨靖宇的肚子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一些没消化的棉絮、树皮……仅此而已。

是啊,法西斯侵略者永远也不会理解被压迫者、被侵略者为争取自由和幸福生活所作的巨大牺牲,还有他们为实现崇高革命理想的那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

当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国土时,当侵略者在进行惨绝人寰的杀戮时,这些千千万万的革命英烈用鲜血洗礼着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早已泯灭的人性,他们用鲜血血洗了旧中国中华民族为人鱼肉的耻辱……血的教训告诉了我们,一个国家要强盛不衰,一个民族要团结一致,才能振兴中华,才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革命先烈事迹读后感

《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都有一颗舍己为人、除暴安良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和信仰支撑着他们走完2万5千里的长征,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而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而快乐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