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人教版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优秀20篇)

人教版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优秀20篇)

作者:念青松

在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安排来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还给出了一些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书目,可供教师进一步深化教学。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的安排上,我本着主要是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这一主线,通过算动物火车上的算式,小鬼当家,比眼力,改价格标牌,帮助小猫过河,和拖一拖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快乐中解决问题。当然这快乐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是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自由的快乐。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广开言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我善意的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放飞孩子们的心灵。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是作为公开课上的,在备课时我就力求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难点是当位数不够时要补0。课的一开始,我就创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由此认识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重要性,从而揭示课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然后以大家熟悉的孙悟空的故事引入,由金箍棒的变化引出小数点的移动,把那四个数字板书出来后(0.009米,0.09米,0.9米,9米),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在移动,什么在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从向右移动扩大引发联想,学生自然联想到向左移动会缩小,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来,知识的获取就水到渠成了。

在探究完规律后,为了进一步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我让学生听了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的故事,并把那位爸爸讲的话重点打在了屏幕上: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哪怕是每一个小小的小数点。由此,我还教育学生,不仅是这件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认真,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做什么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巩固练习我也设计了很多,可因为时间关系,还有两个提高题没有做。我自己认为我应该讲述得很清楚,可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还得看下节课的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进行计算。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问学生你们爱看西游记吗,从而引出金箍棒的变化,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让学生找出这些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扩大到的含义,并让学生把以毫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找出这些小数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然后先让学生分组研究0.009-0.09、0.09-0.9、0.9-9的变化,并让学生用小数点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进而分组研究其他倍数关系。从而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至于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内自己交流,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a、基本练习,出示懒洋洋开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b、小数点的悲剧,加深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点的认识,教育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回顾整理,烦死提升。

先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内容简单复习。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激励性评价。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进,本节课虽然有很多讨论活动,但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个性质,与本章第二部分第一课时学习的《小数的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的是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

设计理念。

通过本章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本节课借助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它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

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利用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间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含义。理解并应用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数点的故事。

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二、课上预习:

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61页,认真观察情境图。

2.小数点的移动与数的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利用手中的数字、小数点卡片摆一摆、填一填)。

3.完成书上的填空。

三、学生小组汇报,探究新知。

1.学生汇报讲故事。

学生一边讲,一生一边板书:

0.009米=。

0.09米=。

0.9米=。

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3.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一组式子,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

板书: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

4.再找一个小组汇报对“从下往上观察”发现的规律。

板书: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强调用分数表示,而不是说多少倍。

5.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同桌互相再讲一讲,注意语言规范。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

说明: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的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小黑板出示口算题:6×1060×10。

6×1006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小黑板出示)。

3.58○38.50.5○0.05。

3、导入新课。

4、小结,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例二: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4)验证:小组合作,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3)学生操作,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组织交流。

3、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么想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三、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二第4、5两题。

2、做练习十二第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准备进行实验,请各位走过路过多多提出好的建议。谢谢!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9、70的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4——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的口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名数改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初步探索规律的兴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并且,结合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位数不够时补“0”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算。

18×6=18×8=18×10=18×100=18×1000=。

(1)口算得数,师:后面3题怎么算的特别快?

(2)明确:一个整数乘10、100、1000……只要在这个数末尾添相应个数的0。

2、引导:那么一个小数乘10、100、1000会不会也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探索规律。

1、初次验证。

(1)板书:5。04×10。

a、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50。4。

b、教师引导:请注意观察,这个算式里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小数点向右移了一位)。

(2)板书:5。04×100。

a、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504。

b、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板书:小数点向右移了两位)。

(3)板书:5。04×1000。

a、个人猜想:大家来猜猜5。04×1000,小数点会向哪里移动几位?为什么呢?

b、同桌交流理由,说明猜想。

c、你移动小数点看看,5。04×1000会等于多少?

d、用计算器计算、验证猜想。

e、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板书:小数点向右移了三位)。

(4)观察上面三道题,你有什么发现?(板书:×10、×100、×1000)。

(5)这个猜想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小数呢?

2、合作验证。

(1)按要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意找一个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2)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3、确认猜想。

(1)师:通过这么多例子的验证,你们认为我们刚才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我们发现的规律。

(2)揭示规律:

a、全班齐读规律。

b、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小数乘10只要……(生答),乘100、1000呢?

(3)揭示题目: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感悟方法。

(1)说一说:回顾刚才的过程,我们是怎样发现这条规律的?

引导学生说出:善于观察思考——合理提出猜想——多方举例验证。

(2)师:数学中有着无数的奥秘,只要你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小心验证,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三、应用规律。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08×()=0。80。452×()=45。2。

0。258×()=258。

3、名数改写。

(1)课件出示例3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蛋白质:是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成分,人们吃下食物后,这种成分能被人体吸收,以增进人的健康。

(2)提出:“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3)交流意见。

(4)完成试一试。

4、你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吗?

四、默读课本,解决质疑。

打开课本69—70页,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五、总结收获。

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二、探索规律。

1、提出猜想。

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000的商各是多少?

让学生将上述问题改写成三道除法算式。

学生边观察算式边进行猜想,并在小组里交流。

2、验证猜想。

(1)初步验证。

提问:这样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引导学生想到可以逐一计算出每题的商,并将它与被除数进行比较)。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出三道题的得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商的变化规律)。

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题得数小数点的变化情况。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组织学生结合上面的计算结果,具体说明猜想正确与否。

小结:经过实际计算,我们发现这一组题目符合我们的猜想。

(2)举例验证。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一组题目,符合同学们提出的猜想,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引导学生想到所研究的例子还很少,要是任意举出的例子都符合这一要求,我们才能确认猜想是对的)。

要求:下面就请每个同学任意再找一些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用计算器计算,看看是不是仍然有这样的规律。要注意所举的算式不要超过计算器的计数范围。

学生自己找一些数,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

(3)确认猜想。

谈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将所举的算式放到一起进行观察,并互相说一说自己举例验证的情况。

反馈:你们所举的例子是不是都符合刚才的猜想?

确认:对于刚才的猜想,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想到每个人任意举出的例子都说明猜想是正确的,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成立的)。

3、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吗?

三、应用规律。

1、教学例6。

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上面的改写。

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把500千克改写成用“吨”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1000,计算500÷1000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0.500,再化简成0.5。

2、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延伸。

谈话:想一想,运用这个规律还可以使哪些计算简便?(引导学生想到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都可以运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

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小结:将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只需根据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先说一说,括号里要填的数与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么看出从10到0.1,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读题后先说说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然后独立完成。

五、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

(1)经过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

(2)我们是怎样探索出这个规律的?

(3)应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4)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愉快吗?

六、课堂作业(略)。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小数点移动这节课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比较难以理解,往往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突破难点: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连我自己也想不到学生竟然发现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等。这就让我进一步明白别小看那帮学生,该放手就放手吧!

其次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由扶到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发现: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移、说、归纳的过程,真正理解与掌握一个小数乘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并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正因为我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注重让小数点在学生手中“动”起来,学生不但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当然在这过程中有中学困生还不会,我就让优秀同学帮助旁边的同学,这样就互相合作学习了。最后全班交流。看着学生上来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大家时,我发现他们真像一位小老师,真正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又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即当位数不够时用零来补足的处理。当然我也比较重视内化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指导看书掌握规律中的一一对应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同时课堂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小数点的移动原来是这个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小数点“动”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我注重“说”,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个别学生在应用时,不太灵活,我感觉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加强印象,对于个别掌握不好的学生还要加强辅导,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数位顺序表:

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

(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

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

2.576<25.76<257.6。

(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2)将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二、导入:

三、新授:

(一)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

2.反馈.。

3.说说填表的方法。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

4.独立思考:将0.6m6m,0.6m有什么变化?

0.6m6m原数扩大10倍.。

0.6m60m原数扩大100倍.。

0.6m600m原数扩大1000倍.。

5.你怎样看出从0.6m6m,原数扩大了10倍?还可以怎样想?

7.根据大家发现的,你能概括出小数点右移,原数怎样变化?

小数点右移一位,原数扩大10倍.。

小数点右移二位,原数扩大100倍.。

小数点右移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

8.老师板书右移扩.。

(二)1.还有没有不同的移动方法?

2.反馈:

小数点左移一位,0.6m0.06m,0.6m缩小10倍.。

小数点左移二位,0.6m0.006m,0.6m缩小100倍.。

小数点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缩小1000倍.。

3.你怎样看出0.6m0.06m,缩小10倍?还可以怎样想?

4.同组互相说其他道理.。

5.根据大家发现,请你说说小数点左移,原数怎样变化?

左移一位,原数缩小10倍.。

左移二位,原数缩小100倍.。

左移三位,原数缩小1000倍.。

6.老师概括并板书左移缩.。

(三)1.根据以上发现,我们可概括出原小数点位移的规律是:

2.小组熟读规律.。

(1)把0.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06是6,没有小数部分,0省略不写.)。

(2)把0.6的小数点左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数,要补0占位.)。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中:

1.把0.09扩大100倍,小数点应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2.把3.72缩小100倍,小数点应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三)电脑出示练习。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问题情境。

教师板书:35.673.567356.7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二)学习新课。

1.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4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4米=4毫米)。

(2)师移动0.004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4米=4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4米=400毫米,原数扩大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4米=4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同学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反馈: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

完成105页“做一做”及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

4.引导初步解决问题.。

(1)试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2)同理把43.9缩小10倍,10o倍各得多少?

5.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巩固反馈。

1.填空.(投影)。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这个数就比原来()倍.。

(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81.254.0368.73。

3.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7.35.940.248125.6。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安排了三个层次。

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整地归纳出移动规律.。

第三层,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不包括补0的问题)。

板书设计。

35.67。

3.567。

356.7。

3567。

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6.5465.4654。

(2)把43.9缩小10倍,100倍各得多少?

4.390.439。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3、揭示课题: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变化又会具有怎样的规律呢?这样的规律又可以使我们很方便地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1、提出猜想。

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000的商各是多少?

让学生将上述问题改写成三道除法算式。

学生边观察算式边进行猜想,并在小组里交流。

2、验证猜想。

(1)初步验证。

提问:这样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引导学生想到可以逐一计算出每题的商,并将它与被除数进行比较)。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出三道题的得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商的变化规律)。

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题得数小数点的变化情况。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10=2.15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21.5÷100=0.215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1.5÷1000=0.0215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组织学生结合上面的计算结果,具体说明猜想正确与否。

小结:经过实际计算,我们发现这一组题目符合我们的猜想。

(2)举例验证。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一组题目,符合同学们提出的猜想,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引导学生想到所研究的例子还很少,要是任意举出的例子都符合这一要求,我们才能确认猜想是对的)。

要求:下面就请每个同学任意再找一些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用计算器计算,看看是不是仍然有这样的规律。要注意所举的算式不要超过计算器的计数范围。

学生自己找一些数,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

(3)确认猜想。

谈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将所举的算式放到一起进行观察,并互相说一说自己举例验证的情况。

反馈:你们所举的例子是不是都符合刚才的猜想?

确认:对于刚才的猜想,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想到每个人任意举出的例子都说明猜想是正确的,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成立的)。

3、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吗?

1、教学例6。

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上面的改写。

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把500千克改写成用“吨”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1000,计算500÷1000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0.500,再化简成0.5。

2、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延伸。

谈话:想一想,运用这个规律还可以使哪些计算简便?(引导学生想到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都可以运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

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小结:将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只需根据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先说一说,括号里要填的数与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么看出从10到0.1,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读题后先说说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

(1)经过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

(2)我们是怎样探索出这个规律的?

(3)应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4)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愉快吗?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2、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呈现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和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p114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说知道了那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事情?

分析统计表。

学生填表,并交流从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提问:我国的人口数是125909万,你能算出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大约是多少公顷吗?

2、你知道吗?

cai:学生阅读。

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实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加拿大的十九分之一,居世界第60位以后。而且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再加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均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因此,保护根底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3、教科书p115的第2题。

学生观察统计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请你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进行提问。

集体交流。

4、教科书p115的第3题。

说说题中都告诉了你哪些信息?

你认为在统计图中应该怎样表示红队和蓝队的呢?

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四、课后作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完成教科书p116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的巩固。

教学难点:

学生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游戏规则。

把一个正方体木块,一面写上“1”,两面写上“2”,三面写上“3”。抛正方体木块,每人抛20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人抛的“1”“2”和“3”超上的次数。填好统计表和制作好统计图。

二、分组。

学生按小组为单位分组。

组内进行分工:记录员、填表员、画图员、发言代表……。

学生操作,师巡视,引导学生完成。

三、汇报。

每一组的代表进行发言,组员也可以进行补充。

分析统计表与统计图。

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四、全课总结:对每组的合作进行评价。

第七课时了解周围的家庭。

教学目标:通过对自己生活情况的调查,巩固统计知识的运用;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收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了解一下自己家附近的10个家庭最近依次水费、电费、电话费以及燃气费的交纳情况,并想办法记录下来。

二、交流阶段。

四人一组,分别把自己调查的情况在组内交流。

全组讨论:

1、把每个成员表格设计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并选出一个最好的进行全班交流。

2、对选出的统计表的情况进行分析。

全班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可补充发言。

三、节约与环保教育。

cai:播放一些水资源、电资源、油资源等的短篇,结合学生调查的数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进行节约与环保教育。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3.7237237.2。

教师: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要像小马虎那样把小数点写错。

小马虎这次吸取了教训,不再因为把小数点的位置向右移动而把原数扩大了。他把商品的标签又重新写上了价目:(出示课件)。

橡皮0.150元铅笔盒0.532元。

学生尺0.186元计算器2.573元。

新的价格标签公布后小马虎的文具店那个叫火,不一会小马虎所写的文具就买完了,妈妈看买的这么快,就看了看他写的价目表差点儿给肺气炸了。这是怎么回事?请你帮他找出原因。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特点,确立的教学目的是:

《小数点移动》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题。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1、提出猜想。

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 000的商各是多少?

让学生将上述问题改写成三道除法算式。

学生边观察算式边进行猜想,并在小组里交流。

2、 验证猜想。

(1) 初步验证。

提问:这样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引导学生想到可以逐一计算出每题的商,并将它与被除数进行比较)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出三道题的得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商的变化规律)

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题得数小数点的变化情况。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 ÷ 10 = 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21.5 ÷ 100 = 0.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1.5 ÷ 1 000 = 0.0215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组织学生结合上面的计算结果,具体说明猜想正确与否。

小结:经过实际计算,我们发现这一组题目符合我们的猜想。

(2) 举例验证。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一组题目,符合同学们提出的猜想,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引导学生想到所研究的例子还很少,要是任意举出的例子都符合这一要求,我们才能确认猜想是对的)

要求:下面就请每个同学任意再找一些小数,分别除以10、100、1 000,用计算器计算,看看是不是仍然有这样的规律。要注意所举的算式不要超过计算器的计数范围。

学生自己找一些数,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

(3) 确认猜想。

谈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将所举的算式放到一起进行观察,并互相说一说自己举例验证的情况。

反馈:你们所举的例子是不是都符合刚才的猜想?

确认:对于刚才的猜想,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想到每个人任意举出的例子都说明猜想是正确的,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成立的)

3、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吗?

1、 教学例6。

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上面的改写。

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把500千克改写成用“吨”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 ÷ 1 000,计算500 ÷ 1 000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0.500,再化简成0.5。

2、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延伸。

谈话:想一想,运用这个规律还可以使哪些计算简便?(引导学生想到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都可以运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

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小结:将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只需根据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先说一说,括号里要填的数与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么看出从10到0.1,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读题后先说说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

(1) 经过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

(2) 我们是怎样探索出这个规律的?

(3)应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4) 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愉快吗?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课题整理与复习--统计天地课型复习。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做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和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和,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a、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是怎样思考的?

b、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0.029读作:零点零二九。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3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但是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五、全课总结:

1、自己写几个小数,读出来,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2、回顾学习过的十进制记数法,预习p32页例3。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这部分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1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2)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动画(教材例1情境图)话说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坐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傅!”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就听孙悟空连声说:变!变!变!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2、提出问题。

(三)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教材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了4个等式。左边都是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从上到下数字都相同,而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右边分别是和左边相等的毫米数。这一环节可以在看动画片了解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4个数据。问一问:这4个数据分别是多长?能不能用毫米为单位表示出来?在学生的讨论中板书。

然后再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动性。开展自学与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进行适当的提示:

从上往下观察,然后讨论:。

1、0.009米到0.09米。

你是怎样看出的?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了?

移动了几位?

2、0.009米到0.9米。

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0.009米到9米呢?

我们再从下往上观察,然后讨论:。

1、从9米到0.9米。

小数扩大了还是小了?

缩小的原数多少?

你是怎么看出的?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了几位?

2、从9米到0.09米。

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9米到0.009米呢?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小组汇报。

2、归纳总结。

(1)小数点向右移。

(2)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分之()。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分之()。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分之()。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然后把规律简化,教师总结出记忆规律的口诀,左小右大1位10倍。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教材44页“做一做”

(六)教学例2。

对于小数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而对移动小数点改变小数的大小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了不使学生感觉学的`累,必须设计一个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并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景,然后提出新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知道小数点的移动可以改变小数的大小。形成规范的规律表现形式后,设计几个不同形式的规律变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此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饱和,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通过生动形象、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本课兴趣,提出问题。

2、注意让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得出这样一组数据:

3、概括规律。学生自己先概括规律,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4、应用规律,灵活练习。

5、课堂总结。

本节课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学生自己得出了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具有吸引力,没有抑扬顿挫语言气氛。

2、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3、过于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偏多。

4、教师存在无用语言,比如说:确定吗?你们觉得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