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水乡游记初二 水乡游记散文高中(通用5篇)

2023年水乡游记初二 水乡游记散文高中(通用5篇)

作者:琴心月 2023年水乡游记初二 水乡游记散文高中(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乡游记初二篇一

我对水,有着一种莫名的亲近。

小的时候,我常常做一个同样的梦:繁星满天,冷霜如雪,一条深遂而平静的小河,我蹲在船头,用手拨一弄水,看它一圈圈荡开去……而醒来的感觉却很奇特——仿佛那儿才是我的家。

车至同里,只见一条蜿蜒的小河将新老城区隔为两个世界,河的那边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保护完好的水乡——同里古镇。初见那条河,河道里漂浮的菜叶和垃圾虽然有些令人失望,但是,再看碧绿河水中那些快活优游的鱼儿、河边从容淘菜洗衣的村妇村夫、不远处清洁船上一丝不苟工作的船工都在向你昭示:这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纯净水域。

当年,中央电视台《话说运河》摄制组拍摄《水乡古镇》时,动用直升机飞翔于蓝天,摄影师俯看锦绣美地,碧波浩瀚的太湖之滨,历史名城姑苏东南,只见波光潋滟中镶嵌着一方绿地,湖泊环围,河道密布,不禁赞叹:“好一个水乡泽国!”浮躺水波上犹如一朵睡莲的地方,就是古镇同里。

北邻姑苏,南抵杭城的同里,被五湖包围,东临同里湖,南滨叶泽湖、南星湖,西接庞山湖,北枕九里湖,西北又毗邻吴淞江,东北连通澄湖。镇内呈“川”字形的十多条河流把镇区分割为十五个不规则的圩岛,河道纵横,水网如织,故又称“同川”。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一润得使人不忍抚一摸。这里的一切无不与水紧紧相连,依水而缘,因水成街,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开窗出门见河,夜里枕河听流水而眠,孕育出“一水东西去窈窕,风家杨柳木芙蓉”的美景,因而在江南古镇中赢得“东方威尼斯”的赞誉。

跨过小桥,进入小镇,随处可见青墙剥离,小桥流水,古诗里的写意在这里幻化成生活的真实。下午的陽光慵懒而柔软,退思园呈现出喧嚣前的寂寞。脚踏上青石板的一刻起,心便开始沉静下来。走过花厅,穿过廊桥,狭小的拱门却引出一番洞天福地 ——是宅子的后花园。假山嶙峋,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有一船形亭台直伸一入园中的湖面上,美其名曰“香洲”。想象一下吧:秋夜如水,皓月当空,在香洲上品茗清谈,把酒换盏,是何等的洒脱。忽然隐隐飘来笛声,初闻以为是幻觉,细听之下则不然,于是循声觅去,只见一处假山上的亭中,有一中年人正在吹奏《双推磨》,欢快的笛声在园中缠绕,也把游人的兴致推向高|潮。

走出退思园,拐进一条小街,街旁是潺一潺的河水。同里镇上诸多清澈的小河,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作为同里骨架的石桥,在小镇尚存四十余座。这数代并存的建筑,把被十多条河道分割的小岛连成一片,依傍太湖、大运河的同里水系将古镇与外界连通,犹如心脏和血脉一样。

桥下是舟,河边是树;行走的是舟,不走的是树。河岸用金山石整齐叠砌,沿河两岸,屋宇稠密,街巷逶迤,路铺蛋石,饶有古趣。除了白墙黑瓦的古宅,微风细雨中的小镇,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

倚在桥边,看微弱的陽光静静的洒在清澈的小河中。默默流淌的河水吸纳了无数游人的气息,内敛而深情。窄一窄的河道里,乌蓬船载着游者缓缓前行,摇橹吱吱作响。坐在两侧垂挂着大红灯、有芦苇蓬蔽日的乌蓬船上,看她们美得就像在出嫁时的娶亲船上。此刻,我们都很兴奋,急忙上了一条乌蓬小船,身穿印花对襟布衫的船娘,摇着小船带我们穿行河上,游览两岸风景,看水乡人家生活。

举目看去,只见流水环绕,青壁苍苔,柳丝拂水,拱桥如画。沿岸茶座比比皆是,玩的又累又饿的游客或尽享美食,或临水赏景,或玩牌消遣,或谈天说地,或对河取景。

非常佩服那些撑船的船娘,并不十分健壮的腰身却能恰到好处地用力,船儿在她们的手中如此驯服,有节奏地摇摆、穿行。船儿沿水道而行,在水面上荡漾,水路曲折幽静,两旁景致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尽情地享受着舟行水上的快乐,同时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水能行舟亦能覆舟”,未出同里时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的。在我眼里,水是柔一弱的,再湍急的水流入同里的河也能变得乖乖一巧巧文文气气,而且清清冽冽。但水又是有风骨的,谁也不能阻挡住她东去的信念。

水,我生命的源头,我梦想的家园。离开的时刻到了。同里,我还会再来!终有一天,我要寻一处临水的小屋,抛弃“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找回我今天的失落。

水乡游记初二篇二

江南的水,内河的韵,回绕萦绕于耳畔,由故乡所铸就的文化底蕴,每一寸都流淌在我这个久离故乡游子的血液中,浓于血,剪不断,情思依旧牵挂着你——我的故乡。

从小就爱穿梭于人海,幼小的身影也常常闪现于你的每一个街角,喜欢那一个个带着纯朴的小摊,忘不了那内河岸的一声声吆喝,其中还夹带着浓浓的乡音,从日出,到日落,形形色色的小摊不断的交错更替,熙熙攘攘的人海,把你的朝气所散布于每一个角落,那时我总喜欢奔跑于你的`身躯上听着由吆喝所构成的天籁,看着人与内河描绘的丹青神韵,品尝着由故乡水哺育的水果佳肴,迎接着时间的迁移却毫无知觉。

夜幕降临,静静地坐在石椅上享受着万家灯火带来的视觉享受,用每一个细胞感受着故乡的晚风,看着零零星星的路灯,享受着由你------故乡带来的和谐之景,如果是夏夜,还能欣赏到飞蛾在路灯下伴随着蝈蝈的音韵,跳出优美典雅的舞姿,白天的喧闹之景全然消失,内河旁的地摊基本移走,只有几家大型超市的灯在亮着,你所展现的是由寂静所构成的景致。虽然静,但丝毫不会感到寂寞。

如果是雨天,丝丝细雨洗洁着你身上的尘土,千万朵伞花开放于你的身躯,隐隐才能听到几声吆喝,小摊在屋檐下,行人走于河畔两边,时常可以看到伞花的一伸一曲,形成亮丽的风景。在小摊上所摆放的水果,时时淌露着晶莹的水珠,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路人的食欲。

如今离开了你,到大城市去求学,虽然那个地方比你更为现代化,但我不喜欢那里,高楼大厦玻璃透出刺眼的白光,不真实,来来往往的车辆,虽然谱写了繁华却缺少了只属于你的淳朴,在哪里,迷失了家的感觉。

水乡游记初二篇三

水静静地流淌,风淡淡地轻拂。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这是水做的江南,这是江南的流水。小桥、流水、人家,组成了江南最美的风景线。

江南的水乡都是这样,一半是水,一半是岸。石阶从水上升起,通到屋前宅后。一条河贯穿古镇,这条河仿佛就是一棵大树,两岸的房屋,就是生长在这棵大树上的树叶和果实了。

上桥下桥,船来船往就是水乡的日常生活。古镇人家的一部分就是船,而船的一部分,就是古镇人的家了。就这样看过去,古镇的河上,就像是一幅书法。水面是宣纸,船是写在纸上的行书,两旁的石驳岸,就是这幅书法的装裱了。

江南有许多的桥,人们每天都会走过这些桥,过桥时,他们从没有想过,这些石桥日后会改变他们如清晨般宁静的生活。在人们看来,几百年来,它们只是人们行走的路,或是老人们聊天的地方。

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每穿过一个桥洞就出现一种景色;每拐过一座桥堍,又另有一种意境。就像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又豁然开朗。听着船娘的歌声,触摸着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就好像沾上了江南的好风水。

多年以前,已记不清在哪条小巷的巷口,有个酒馆,卖酒的女子叫阿金。阿金的美,引得南社诗人柳亚子、叶楚伧等人常去那饮酒,他们为阿金写了许多诗,把小酒馆叫作迷楼。“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关,尽有酒人倾自堕,独留词客赋朱颜。”滴雨的檐下,小镇的少女酤酒而归来,纤巧的身影,在悠长的巷子里飘逸,而那一把油纸伞,仿佛就是江南最诗意的岁月里,正在盛开的莲花。迷楼还在,而当年的浪漫却已飘去,只有阿婆们有时还重复念叨着往事。

随意地走在沿河的街上,偶一回头,旧房子门前坐着的老太太,嘴巴一蠕一动的,以为是叫着你的名字,这时候真有种回家的亲切。实在遇见或者不遇见都是无所谓的,甚至记起了或者记不起了也是不在乎的,站在桥头看看流水和水上的帆影,看看老街和街上的人们,还有老屋、古树,以及不远处另一座桥头,另一个站在桥头看风景的人。心情和风景都异常会心。

也可以轻便地找个话茬,找个熟悉的朋友或是不熟悉的过路人,甚至是和自已聊上几句。没有开始也没有结论,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说就说着,听就听了,对就对着,错就错了,记就记着,忘就忘了。不用去理会别人在想些什么,也不怕人家读懂你的心事,轻轻松松,散散淡淡,平平常常,实实在在,从从容容,真真切切,甚至是退后一步三思而行也不要,就这样,在江南的街头走着。

水乡游记初二篇四

凌晨五点。已入秋。天空一片阴云。

窗外飘洒着细细的雨丝,薄薄的雾气趴在窗上。

指尖轻点,显出一个清晰的印迹。

天气微凉,十点,到了水乡。

浓浓的小镇风情,交织着丝丝雨点。弄风起舞,涟漪荡漾。

小桥流水人家。时不时飞过的蓝色蝴蝶在天空中划出异域的弧度。

这里有三桥,我们一一走过。桥下是一条长长的河,所谓的“摇摇船”——也就是一条条木船,破开水面,向前划去。河不宽,却很长。一眼望去,许多拐角。弯弯曲曲,望不到头。

雨水滴滴答答跌落水中。

河边有妇人洗衣淘米,生火烧菜。

有些庭院里布满了一丛丛花,看雨打上花叶,从天而落绽放的美丽。

支离破碎的烟雨氤氲,水乡晕染的墨汁浮夸。

木质,雕刻。旋椅,朱砂。题字,水墨画……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仿佛在这梅雨天,在河边散步就是最大的幸福。

河边有三四级石阶。顺着石阶下去,就踩入水中了。

我弯下腰,手伸入水中。水微凉,很舒服。

甩甩手,水滴顺着指尖滑落,撞碎平静的湖面,翻起几层涟漪。

站起身,抬头望去,大团大团的绿色,在阳光下极显旖旎。淡淡的雾气,氤氲着这水墨画般的风景。淡淡的,浓浓的。深深的,浅浅的。明亮的,暗淡的。

中央还有一个戏台,台上朱红色戏服的丹凤眼人儿咿咿呀呀地唱着,跷兰指,眯笑眼。

漩涡似的美丽,引人入胜。

不由得,羡慕起凡尘人世间平平淡淡的日子,却夹杂着浓浓的幸福。

黑白,色彩,华丽的交织,绚烂的绽放。

于是,岁月定格在那个年华。记忆中的水乡,细雨与雾云的爱恋缠绵,从此,成了永恒。

水乡游记初二篇五

我现在居住在有“水乡”之称的杏坛。那里有无数的池塘和一条条相互贯通的小河,处处都是充满着水的气息,能在这种环境中生活那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我家旁边就有这样的一条小河。它环绕着我们居住的村子,它的源头连接着大河,总长大约10公里,宽大约4米,水深大约在1。5-2。0米之间,为了安全,小河的两岸都有铁栏杆围着。有时候它就象一条巨龙一样弯弯曲曲的穿梭在村子之间。

每个礼拜六和礼拜天,妈妈都会陪着我到河边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河水很清澈,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河底的石头和水草,更多的是游来游去的小鱼。原来,妈妈告诉我小河里的污水每天晚上的时候就会被在源头工作的叔叔阿姨门排放到大河里去,早上叔叔阿姨门又会从大河里把干净的河水抽到小河里,正因为有的这样的换水循环,小河里的水每天才会那么的干净,清澈。

因为小河贯穿长度比较长,时而河面上会有垃圾之类的东西漂浮,所以每天中午的时候,都会有保洁的工作人员划着小船在河面上清理垃圾。他们非常的细心,有时候还会清理一些有污染的水草。正因为有他们的付出,小河才有了如今的面貌,它清澈,它干净,它美丽,它迷人……。

正因为小河清澈,所以它迎来了各种鱼类,每天早上小鱼们就会浮出水面,吸收着干净的空气进行换氧,也会有很多的昆虫在河岸的杂草里蹦来蹦去。这时候也是最热闹的时候,有很多的鸟类会在河面飞来飞去的捕捉小鱼和昆虫。这时候的河面就热闹非凡了。

正因为小河的美丽,所以它迎来了无数的游客。因为在这里游客们能得到一种清宁,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观看到一场大自然动物之间的战争……也许只有在这种处处充满水的气息的世界里人们才能感受到心灵的一点颤动与宁静,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所以,每当节假日来小河边度假的人特别多。

自然环境需要我们保护,“水乡”杏坛也需要我们的建设和保护。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意的捕杀小动物,不要随便踩踏花草树木等等,那“水乡”就不仅仅只有杏坛,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它”。那就让我们共同携手去爱护环境,创操更多的“水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