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优秀读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汇总17篇)

优秀读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汇总17篇)

作者:笔舞 优秀读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汇总17篇)

读后感是一个人心灵的表达,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本书的理解和感受,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下面是一些读者的真实读后感分享,他们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书籍的感悟和思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很早就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整篇文章共分为了六个重要部分来进行阐述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的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品德、素养等。我对于书中的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感兴趣。首先,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先爱上学习。其次,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下,许多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如果父母存在功利或自私的想法,只注重眼前的成效,或只看到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本身就是一种无视孩子自身独特性的武断想法,作为父母就一定要有平等、尊重、关爱的心和要让孩子自信、独立、诚实,懂得关爱,具有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我们需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教育,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习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说过:“玩耍和听故事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两块基石。”家庭教育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把课外阅读比喻为“魔杖”,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所以我在秦政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重他的课外阅读,在学前的时候,给他订的《幼儿画报》赠送的光碟上有很多历史人物故事,他就特别喜欢看,像“卧薪尝胆、田忌赛马”等故事看了无数遍,倒背如流,这就提醒我想和他一起看中国历史。我知道读史使人睿智,因为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学习历史会帮助他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和秦政一起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个习惯从未间断过。我拿着书用手指着字一行一行地往下读,他坐在我的旁边,他听得那么专注。有时我故意读错一个字,儿子就能发现我的错误并且指出来。通过这种亲子阅读,秦政不但学习了历史知识,而且认识了许多汉字,真可谓“一箭双雕”。

希望更多的家庭关注孩子的阅读,让书籍成为孩子的另一伙伴,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不管我们家长平时工作有多忙,每天晚上哪怕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一读他们喜欢的故事或者科普知识,让孩子带着甜蜜进入梦乡,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幸福和责任!

合上《窗边小豆豆》这本书,小豆豆那可爱的身影就仿佛在我眼前,让我也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让我们勇往直前的探索世界、发现问题,生活是那样的快乐,成长却又是那么的艰辛!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每天的点滴生活,每天她那古灵精怪的想法,出人意料的举止,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大人感到惭愧,当我们用成人的视角看孩子做的事都是淘气,恶作剧的时候,而孩子却在用他们单纯的心与我们交往,与成人沟通。而所幸的是小豆豆的世界里,有两位善解孩意的大人——小林先生、小豆豆的妈妈。书中着重介绍了小林先生——巴学园的校长,他独特的儿童教育法,使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开发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们成为富有爱心、同情心、自信、坚强的人。和孩子们做朋友,理解孩子们不可思议的想法,并引导他们,从而在学校的经历使孩子们都要牢记在心底不忘。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到吃午饭的时候,他总在餐厅里叫“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总是设计无数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孩子的情绪,在玩中有学,冲破自己的思想束缚,大胆的展示自己,忘记自身的缺陷,让身体不健全的孩子忘记自己的不幸,并能敢于拼搏,而获得的奖品却是各式的蔬菜,让孩子们带回家,由妈妈烹饪,在晚餐的餐桌上吃到自己的战立品,让孩子们懂得,付出就会有回报!想到这里,我仿佛在与小林先生对话,在向他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让自己至身于孩子的视觉看他们,就发现那些淘气、捣蛋鬼,却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善良、多么的与众不同!

说了小林先生之后,一定要讲另一个角色,就是小豆豆的妈妈,每当小豆豆有事情发生的时,总是妈妈在默默的支持着她,从没有浇小豆豆的冷水,总是耐心的听小豆豆的解释,从没有责备小豆豆的无知,而是先由孩子们去尝试,去感受真实的世界,去感受每个人的不同!

通过看这本书,我们虽然不能把《巴学园》带回家,但我们可以在家里营造出巴学园的氛围,从此抛弃家长的外套,不再大声呵斥孩子,不再总是怀疑自己的孩子,不再为了成绩而让孩子垂头丧气,全面的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客观实事求是的指出他的缺点,并让他们有弥补过失的机会,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相信他们能勇敢的面对每天的进步与失败。

最后,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打开自己的心扉,真心的与孩子交朋友,给他们一个公正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会拥有他们自己的巴学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平日我喜欢看《意林》、《读者》、《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等刊物,短小精悍,禅意的芬芳、古典的浪漫、人性的善、光阴的花朵……。听了刘老师推荐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借过同事的,竟然爱不释手,当然,好东西不忘分享,看完也给身边的为人父母推荐,反响各不相同。大多数的朋友都会说感谢,回头买一本看看。当也有奇葩的人,奇葩的事。有其他部门的同事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说看书,你有空了也可以看一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很好!“她杏眼一瞪,继而一脸的不屑:”我从来不看那样的书,我自己就是个好妈妈,我看别人做什么!“看她那不可一世的模样,忽然想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成语。我暗笑:这样狂傲的妈妈能有什么样的宝玉呢(话说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宝玉)?闲话扯远了,言归正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老师的亲身经历,妈妈用心培养,女儿茁壮成长,从性格上,从学习上,从接人待物上,细心的妈妈都不忘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看书反观自己,养儿子完全是散养式,没有规划未来,没有刻意为他做什么,除了让他回忆起来是个美好的童年,没有辅导班的压力,没有东奔西跑的童年,挺安逸。

尹建莉老师的观点大部分同意,个别部分不赞成。有人说,她是专家,你还有不赞成的么?说真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她的教育方式适用她的孩子,不一定适用所有孩子。她是专家也不意味着所有的观点都正确呀。比如她书中提到,帮孩子做作业。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她家圆圆自觉将懂得知识写一遍足够了,可是碰见不自觉的孩子不是偷着乐,天天让妈妈写,这是其一。其二,是圆圆的老师让孩子抄写数学定义,她干涉并且到学校找老师质疑。如果是平头老百姓,估计孩子的今后要受老师的冷暴力,要坐老师的冷板凳了。

最让我赞成的是尹建莉老师提出的阅读,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阅读能让人心情平静,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溢满人生。儿子一到五年级虽然没有参加到培训班,但《三国演义》、《水浒传》看的滚瓜烂熟,你如果问他一八零八将的结局,他能说的一清二楚。平时也喜欢给他买书,但说实在,当妈妈的在这方面也缺失,没有刻意地培养他这方面的习惯。去年,儿子过生日,告诉他,这次生日礼物是贰佰元的教育基金,你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书籍,儿子到了书店,愣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愣是无从下手,于是,我帮他挑了三本,他尽管看了无数次的《水浒传》,结果又是一本《水浒传》带回家。

给朋友的女儿买了一套《妈爸不是我的佣人》等一系列六本书籍,共计73万字。回家告诉儿子:“这是妹妹的生日礼物,你可以先看,不过一定要爱惜。”当别的小朋友在各大公园玩耍时,他则是背英语,吃饭,看书,我也在一旁看书,我说这一天,是家庭阅读日。没想一天半的时间,儿子竟然看完了这一系列书,看完高兴地对我说:“好书。妹妹一定喜欢。”以后,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让我还赞成的就是择友问题,孩子交的朋友很重要。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这一点也喜欢,越通过暴力对付孩子,越让孩子看不起父母,会觉得你除了动武,你还会什么?孩子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你,所以,教育是个技术活,需要动用心思和不断地学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她如何培养自己女儿方面的,书中指出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陷入了误区,怎样走出误区,本书给出了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方法。本书简单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简单又实用的操作方法。

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看了这本书后的一点心得:

1、家庭教育影响深远且长久。

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孩子极具模仿的天赋,他们的行为举止最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需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光有爱是不够的,若用错了方式,反而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同时,家长需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2、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不应过多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即便是普遍性的标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妈妈。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使出破坏的本领,很多时候瞬间会让妈妈的关爱及耐心消失殆尽,即使脾气最好的妈妈也有时候会有给孩子一巴掌的冲动,尤其是面对熊孩子不听劝阻,内心崩溃感到沮丧,似乎听话乖巧的宝宝只是存在于“别人家”。

我们总喋喋不休的说孩子的各种不当行为,总认为教养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觉得很头疼。其实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一件事,若觉得自己的孩子难管教,那一定是我们哪里出错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给他犯错的机会,孩子犯错其实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部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也有些父母虽与孩子住在一起,但每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来讲,任何物质生活都比不了父母的陪伴,在一起才是最需要的童年时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很多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还是多花点时间好好陪伴他们。

5、无条件的爱。

爱需要孩子能感受到,爱要表现出来,需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时刻被爱着的。若感受不到爱,就容易陷入失落,进而产生逆反。不用恼骚及呵斥去回应孩子,而用无条件的关爱及支持去温暖孩子。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考试成绩一百分”,孩子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比如奖励一部新款手机、外出旅游……若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取消所有的奖励。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有条件的。父母不应给这样过多的要求,不如给更多的鼓励,让孩子不再恐惧学习,激发学习的潜力。同时,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习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习的。

6、不因孩子年龄小而忽视或者轻视他的自尊心。

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下属,尊重他的自主选择,不再持有:“我的想法都是对的,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这样单边的思维方式,不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强加给孩子。

7、信任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总是担心,故总是干预很多。若改为不干预太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辅导,不事无具细的横加干涉,反倒这样会使得孩子更自信。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好家长不是天生的,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要做一位好妈妈,不简单,除了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扮演好多的种角色,做孩子的好朋友,引路人,教练员,要做到这些需要妈妈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起好榜样作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孩子如镜,会映射出你的影子,做好自己,也就教育好了孩子。

9、教育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的教育方法否是否正确?简单方法:父母看自己是否觉得痛苦,好的方法一定是不痛苦的,只有你做错了才会觉得痛苦。

10、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首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开始着手。

很多家长面对小孩磕碰,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从此,小孩遇到此类情况,首先就会先去打桌子、沙发等等。这种“复仇行为”会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

若我们转变为“给小板凳揉揉痛”思维方式,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学会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其实真的胜过好老师,因为妈妈(监护人)对孩子的影响是远远大于传统上的老师的!

通读全书后我最深的感受是:监护人和孩子之间,良性的关系应该是彼此合作,或者监护人辅助孩子。但不少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成服从,竞争甚至敌对,虽然打着是爱的旗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相信没有哪个家庭的父母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仅仅有爱人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方法,和正确的行动。否则,家长不正确的但自以为是无私的、伟大的爱,有可能会徒增孩子对你的不难,甚至怨恨。

尹建莉老师通过这本书对“爱是什么”、“怎么去爱”这两个问题,给出了清晰而又易懂的回答,而且可操作性高,很多做法放下书本后就可以实际应用。有一些例子看似有些非主流,甚至难以想象,譬如替孩子写作业,鼓励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等,似乎在挑战传统教育的底线。但看完老师的分析就释然了。不管外面周遭变化如何,我只执行一条战略思想:坚决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给孩子充分的犯错机会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家长在心底里必须认同孩子性本善,给予尊重和自由,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给孩子更多的爱,让他自身去发展,而不是依靠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本不是为了让家长照搬应用,而是认同作者的育儿原则,从而生发出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养育方法。共勉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妈妈在许多人的心里,妈妈更多的是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而教育似乎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妈妈只是配合。其实在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寒假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作者教育其女儿16年的手记,书里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对孩子的呵护之法。这本书没有教育的大道理,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例让人感同身受,由此得出的道理更是通俗易懂。掩卷沉思,有感触,有共鸣,也有反思。现撷取点滴,书写下来。泰戈尔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其实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这点更是如此。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我们时时刻刻和孩子相处,教育没有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处理不好这点,处处流露教育的痕迹,就会适得其反。本书中关于不要捉弄孩子、打针有些疼、陪写作业、阅读习惯的养成、实事求是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不着痕迹呢?曾经的经历和书中的例子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宝宝小时候很喜欢看动画片,饭菜都快凉了,还不肯离开电视机,非要看完她正在看的动画片才行。

其实,如果长期这样管教孩子,我们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听话一些,相反,还会让他变得更加任性,更加“不听话”,持续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跟父母对抗,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那么,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究竟该怎样处理,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同时也给孩子一个好心情呢?读了此书,我认识到如果我们尝试改变一下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许他就会变得“听话”多了,“懂事”多了。

一般孩子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理解式——孩子虽然小,但是他跟我们成人一样需要理解。遇事时,作为家长不要强行制止,而是先表达我们对他的理解,讲清楚道理,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并且给他台阶下,那么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诱导式——孩子是最现实的,他只关注当下正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强行阻止他,他就会很难别过劲儿来。当我们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相对比较柔性的方式顺着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后再帮助他转弯。体验式——没有比亲身体验更能说服孩子的了。很多时候,我们把不能做某个事情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了,可孩子还是不听。

这时候,过多的说教是毫无意义的,不如干脆停止说教。他想要那么做,没有关系,只要没有危险,让他自己去体验一下这么做的后果好了。比如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不好好吃饭,逼着他吃是没有用的,这时候,我们不妨问问他,确认一下他是否真的不想吃了,如果他确实不想吃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说了,征询过他的意见之后,直接把饭菜撤了,并且两餐之间一定什么都不要给他吃,坚持等到下一顿再吃。当然,下一顿吃饭的时间可以比平时略微提前一点。孩子饿一顿两顿,不会饿出毛病来的。

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后我也买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较实用。

如:约四、五岁时让孩子被优美的古诗; 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她有更多时间去看课外书,阅读有用小说; 正面鼓励孩子:只设记功簿,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正确对待多动症(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我也建议若不是离谱得厉害,不要让这个痕迹流经孩子的生活,当开始诊断和吃药的时候,本有希望的病也会无力回转了)等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

但我更多的是质疑,一个能将教自己小孩的老师公然用“蠢笨”等词语形容,便将最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毁之一旦。难道说女儿考进了清华,这样的个体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吗?她的教育实践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吗?我发现周围活得幸福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质:感恩。而不是某种利益驱使,对老师面上和谐,背后切齿。

老师现在难当,真正想要做个好老师,在学校的评价系统,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自我的认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样的水平,在横向比较中,会让你承受压力,打击你的自信;在纵向比较中,人们少有记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在周遭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走得坚定,可有谁肯定过他们的付出。有素质的家长会评判你的种种行为,动不动就是破坏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扼杀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为什么不反思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些风浪;缺少知识的家长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个体不同,每班有五十多个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点菜,也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尹建莉处于小学老师的处境,我相信她断然写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说现在的教育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当过老师的人,一个肯定会为自己女儿选择老师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儿的老师肯定不会很差。用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来衬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让人不由得唏嘘。

这点是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的培养孩子成功的话,的确需要一位好妈妈,她坚持、豁达、上进、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认识世界。

有心学习的人只需学习她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她那样一份心和毅力,你也会做得不错。而且,要知道不少没有读过北大清华的'人同样过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寻找快乐之泉吧。

真的来说《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觉得更好,其次还有《卡尔威特的教育》也还不错。

《观后感二》

一、像牛顿一样rap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rap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rap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x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语,每个家长都这样想,每个家长都这样说,每个家长也都是这样做的,你看,每到休息日,最没能得到休息的`就是孩子,无论是大到上高中的学生还是小到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各种的特长班学习着,家长们在孩子这方面的投资比家庭中任何一种投资都大,也是最不心疼的,有的孩子整个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奔波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中,曾经有的学生告诉我说最不想休假了,理由是太累了,也有的家长向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体贴父母。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跑着跑着就落后了?为什么失望的家长总是大多数?我觉得这个问题仿佛是在问我,更是在问所有的家长。究竟为什么呢?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最重要的“输赢”差别,从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是真正从起点上就落后了一步。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总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现在想起来我这真是“好心办坏事”啊。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很久之前看过这本书的电子版。几年过后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最近又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一个月时间断断续续看了两遍。做个读书笔记。加深读书印象。

这本书一共7个章节。每个章节有5—9个案例及分析,专门讲述一个主题。

这本书我个人学到的育儿体会如下:

1、作者多次强调了课外阅读以及朗读背诵经典古诗词的益处。指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和作文水平,以及培养个人思想品德和三观的重要手段。关于课外阅读,作者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主要强调了课外阅读的数量,要快速泛读大量课外读物,不要纠结于是否读完能记住或是没有印象。指出以下要点:好阅读要尽量使用书面语;要求快快读不要精读;在乎读了多少不在于记住多少;读字不读图(漫画书、;不读缩略本读原版。对于我来说,刷新观念的点在于,不在乎是否记住,要快速阅读这两个点上。

2、作者指出的一个观点,是我以前没想到读完书后认同的观点。即童年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阶段,有着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要把童年当作是成年的一个预备阶段,光想着如何为成年做准备。我自己的观念,一直觉得在童年阶段要打好基础,争取学会若干技能,尤其是把那些需要花费时间比较多又注重童子功的技能,在小学前学好。从而忽视了童年本身的价值。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把童年这个阶段过得精彩纷呈。以后要尽量让孩子体会到童年的快乐,体会到这个阶段本身的意义。

3、要学会激发儿童体内的“善”,而不是总是催生体内的“恶”。例如孩子做错一件事情,他本身是内疚不安的,会有争取不再犯错的决心。这个时候家长就轻轻拿起,不要再就着事情批评教育孩子。否则孩子自我批评的矛头就会对向家长,觉得家长的唠叨批评烦人,同时为了面子上过得去,反而拿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态度。好事变坏事。要知道,孩子都是通过错误来成长。

4、作者提出一个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的方法。通过不断强化来培养孩子的快乐和自信,让孩子越变越好。永远给孩子积极肯定的暗示。

5、对待作业的态度。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两点最重要,即兴趣和信心。所以家长要多多呵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的信心。要求孩子把一个字词写很多遍,有一个错字就要多写几十遍的这种做法,被作者成为暴力作业。作业不是写的越多效果越好。写作业时的心情也很重要。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也处于巅峰状态。心情不好即使写很多遍可能还是记不住。因此对于作业,要培养孩子写作业时的兴趣。比如一个字,写三到五遍如果孩子能记住,就不需要再写很多遍。对于暴力作业,家长要尽量避免。

6、对待分数,家长要平常心对待。因为学校和社会对分数已经看得太重,家长要云淡风轻,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个平衡的状态。考好了不奖励,考差了不批评。让孩子把学习本身作为重点,分数和奖惩只是手段。如果孩子把奖惩作为目的,学习作为手段,就会本末倒置。作者提出了一个小技巧,我个人觉得值得借鉴。即如果孩子没有考100分,但是之后完全掌握了错题,那么就用铅笔在分数后面写上算上这道错题的新分数,给孩子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7、“管制”与“被管制”并不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尽量让孩子在思想和行动上独立。

8、不要总是怀疑孩子有“多动症”,“感统失调”等疾病。要多从家庭教育中找原因。孩子出了问题,不要想着花钱把孩子送进教育机构进行纠正,而是要家长自己花时间和精力改正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模式。外人的目的是商业运营,自己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幸福。作为家长,不可忽略自己肩上的责任,不可寻求责任外包。

9、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孩子会有不安和自责的心理。家长要泰然面对,让孩子明白被人欣赏和欣赏别人都是很好的优点。成人要用干净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孩子自尊自爱,才能在与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的端庄自在,有自我控制的力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拿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几乎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被里面的一些教育方法,深深的打动,感觉人家再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应了那句话"人家是把孩子教育大的,而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感动我的是里面诸多的方法,应该是细腻到家了。给刘心武研究红楼梦有一拼。太独到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倡的适当使用逆向思维。她讲了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的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起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的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在踹时就不那么买劲了。又过了几天,老人有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他用减少支出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厌恶之情。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有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出自我肯定的意识,相反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由某个问题,她就会在这方面不断的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我尤其是出现这样的错误。

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是来教训他。

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许多家长的失误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事的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我的这个观念根深蒂固。

在习惯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又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意思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的最有效的一招。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的实例,看的我心服口服。我真的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我的一个教育孩子的工具书,读一次根本不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怀孕期间买来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只是偶尔翻看一下,但是它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

这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老师,这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一天,我晒着太阳看着书,宝贝在院子里玩耍,突然他搬着凳子跑过来坐在我旁边说:我和妈妈一起看书。我心里一阵惊喜,尽管他有时左手拿笔,甚至有时连书都拿反了还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感叹,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细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触颇深。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世态度会更加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三、不要追求完美。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习水平,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我的班里,有一位新转来的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开学第一个月上课根本进入不了状态,每节课都处于“神游”状态,从来不张嘴读,这让我深感苦恼,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和他的妈妈沟通,发现他的妈妈也是心急火燎,“恨铁不成钢”,总是批评孩子,甚至吼骂孩子……我也在思考,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我整理思路,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更要命的是身边的同学都可以流利的说很多英语,可是我却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开始躲避,上课不敢张嘴和大家一起读,不敢看老师的眼神,更怕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害怕老师和同学们会笑话我,最伤心的是,以前最爱我的妈妈好像也不温柔了,不爱我了……想到这些,我自己仿佛变成了这个孩子,如果我是他,内心应该是很恐慌的吧!接下来,我尽量去理解他,首先要建立起自信,给他制定可行的目标,上课提问时,挑选简单的单词,回答正确后,与其他孩子一起表扬他的进步,让他感到自己被接纳了,同时也是在用行动告诉其他同学,我们是一个集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课下碰面了也会偶尔一两句的鼓励或肯定,我也会把他的进步传达给他的妈妈,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双方积极的引导,孩子在前进的路上可能会轻松一些。现在,这个孩子仍然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但是我看到他的整体状态在进步,他比以前的自己优秀了,这就是我眼里的优秀。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值得去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做一个好妈妈好老师是同一场修行,我将和宝贝们一起在学习探索中进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今年暑假,带着学校的读书任务,在照顾孩子、孝顺父母、翻看手机微信的闲暇之余,我认真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两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假期结束前刚刚读完,很多内容还印在脑海里,趁热写写自己的读后心得。

作者尹建莉同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是她16年的教子手记。书名之所以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时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本书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作者的教子经验:提高爱的质量、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每一个案例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很多教师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如:在以往的课堂上,只要看到孩子在下面看长篇小说类书籍,我们会认为孩子不务正业,进而没收孩子的书籍、催促孩子转入科目学习。作者却认为中小学生应该重点读长篇小说,一方面小说比较吸引人,能让孩子们读进去;另一方面长篇小说一本说讲一个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气读下去几十万字。读长篇小说更容易养成孩子大量阅读的习惯。再如:对待作业问题,很多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字写错了、文章默写少了一句话、数学题做错等事情上,往往会惩罚孩子们多写几遍,以便孩子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殊不知,这些作业属于“暴力作业”,不仅不能让孩子更好得记住所学内容,还会扼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与健康。建议:孩子们写生字,每个字写三遍效果做好,这是一条简单有效的经验。

作为一名妈妈,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有些方法自己原来也在用,只是自己做得还远不到位。如:“提高爱的质量”这一章节中“打针有些疼”“不要捉弄孩子”“给小板凳揉揉疼”三篇文章中给予我们的教育方法。同样作为妈妈,我也曾想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却没有坚持多久。我佩服这位妈妈的伟大,从女儿的呱呱落地到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教育都是那么地真挚感人和不厌其烦,这背后包含了多少辛苦与耐力。

孩子今年快6岁了,身上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闪光点,也有好多需要改进的不足。看完这本书,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学习,其中不替孩子做事是我努力的方向。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周六上午,孩子去上兴趣班,我正好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感触颇深。

作者在书的引言中写道,“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文章的前言写道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他手里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却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年轻的父母也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这个学期开学后,老师让他当组长,一个小组有六个同学,每天小组在学校的积分第一名可以得到第二天领读的机会,说心里话我自己都对他们组没信心。第一天下学回家,孩子不开心的说“妈妈,今天我们小组倒数第一,有个同学扣了10分,我们挣了6分,最后都成-4分,我给老师说说不想要他了”,我耐性的告诉他“今天你们小组挣的分数是每个同学得1分挣的对吧,如果你们能够帮助他,让他改正错误,表现良好,大家每个人都挣分,你们6个人是不是就比5个人多挣分啊”,孩子看着我,想了想点点头。星期五下学,孩子高兴的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小组是第一名得了23分,其实我们组的同学也很好啊,下周一可以领读了!”我赶紧说:“看看你们小组经过大家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真的非常棒!”鼓励夸奖的多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成功。

书中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经过作者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看到这里我也深深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一次中午吃饭,我给孩子加了两块鱼,我先把鱼刺剔除,孩子生气不吃,我就对他发脾气,孩子大哭起来:“妈妈为什么什么都听你的,我想自己荚鱼,我自己可以”。当时我很生气,我告诉他:“你自己能吃好吗?那么多刺,卡着嗓子怎么办?”后来想想,不是孩子做不好,只是我们把自己的爱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干涉太多,把孩子的能力、信心给否定吧,我们其实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说中说“真的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这本书纠正了我好多错误的观点,让我在教育孩子上学了好多招,比如早上了,他自己能穿衣服,写完作业能自己收拾好东西,吃饭后能主动帮助收拾碗筷,还有好多的习惯,都是从书里学来的,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要做的是要尊重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一段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从兴趣、方法到勤奋,是个因果关系,前一项不存在,后一项就不能很好地实现。所以,在每一种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可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才能生长出勤奋。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一直抱着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学习。记得有一次书写“心”字,那三点和斜钩的关系,孩子怎么写都写不好,写出来的比例关系,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真的掌握不了,当一个特别夸张的“心”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在中间加了两个圈和一个弯,“心”字变成了一个娃娃的头。当时我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然后我想机会来了,就跟他说,要不来个比赛,看谁写的“心”字让对方没办法变娃娃头,谁就赢,孩子一口答应了,他认真起来了,没写几个,一个完整的“心”字出现在眼前。这时我也不忘记大力地表扬他,说他又战胜了自己,又获得了进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关于“暴力作业”的章节,我们学校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从来不会像书中提到的老师那样布置“暴力作业”,为我们家长减少了不少因为在作业上和孩子对抗纠缠的麻烦。当初读这个章节的时候,我也曾经“幻想”着用书中教的方法来对付“暴力作业”,当“幻想”破灭的时候,迎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以什么态度来陪伴孩子做作业。特别是在学习拼音阶段,虽然老师已经放慢了节奏,别的学校一个月学完的课程,我们分了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学,但孩子对拼音的认读还是跟不上。记得那些学拼音的日子,我们天天在心中默念是亲生的,是亲生的。然而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试过几次,在读拼音的时候孩子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读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我的情绪来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我选择先离开,我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现在感觉得有点情绪,我需要自己待一会,让爸爸来陪你一会,等我调整好了我再过来陪你。在调整情绪的时候,我想到了著名的“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者是对事情的诠释。c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当你不喜欢c的时候,就去找a的茬,尤其与创造a有关的人,而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我对自己说,孩子暂时不会读,记不住,那就给他多点时间,没关系的,我不能因为这样就对他生气,这样对他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等我的情绪调整好后,我对孩子说:宝贝,学这个拼音对你来说有点难度,是不是?孩子回答说:是的,妈妈你的情绪调整好了吗?你刚才是不是想发火?我说:是的。孩子说:妈妈,你虽然有时候是一个烦燥的妈妈,但是我还是爱你的。我抱着孩子说:妈妈有情绪,是妈妈的事情,和你没有关系,我会处理好的,我也爱你。

无论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育儿书籍中,都离不开:爱、自由、倾听。

记得幼儿园临毕业的那个学期,孩子的状态突然退行到刚入园的时候,每天哭着说不要上幼儿园。我当时非常焦虑,孩子到底怎么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心里有一道坎过不去,他自己表达不出来,他感受到他要去面对这道坎,但是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面对,他调整自己情绪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我们要给他时间,给他爱与支持,耐心地等待他跨过去的那一天,等那天到来后,他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种退行状态一直持续到毕业,毕业典礼的时候,孩子拿到的是最佳进步奖,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奖项。

小学刚开学的时候,当大部分孩子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来参加新生联谊会的时候,我的宝贝表面看着平静,内心却是紧张焦虑的。当大部分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上学堂的时候,我的宝贝每天醒来第一句话总是说不要上学,并哭上十几分钟。当大部分孩子在校门口迫不及待地和家长挥手说再见的时候,我的宝贝在校门口哭泣着迟迟不肯进去。

这一切,都是我预料中的,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孩子一起面对。班主任邹老师说,孩子在学校一切都很好,放心,我们老师会给他时间给他鼓励,帮助他过渡。

我放下焦虑,每天晚上陪他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不断地肯定孩子,只要发现他任何方面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大力地赞赏,并强调你获得的是最佳进步奖哦。

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现在孩子不再说不想上学了。孩子说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友好。他说:班主任邹老师说话很大声,震得我耳朵都快聋了,拼音很讨厌,但我还是很喜欢邹老师的,因为她很关心我们。英语老师很年轻很漂亮,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吧?周爸经常给我们起外号,但是他很搞鬼很搞笑,上他的课特别开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实话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我并没完整看完,只挑一部分章节阅读。特别欣赏尹老师在处理孩子某些状态时的态度,不急不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我揣摩、学习。

每个孩子都各有特点,成长环境的内因和外因亦各有不同,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聆听她,尊重她,这是我必修的课程。

睡前我问她以后写作业、起床、刷牙,能不能迅速一些,她拒绝作答,原因是我大声说话,我意识到不对,赶紧抱紧她,跟她说对不起,妈妈确实不该急躁,不该大声说话。她看我道歉以后,才肯说:“你大声说话我害怕,而且,刚学拼音我不会读。你一大声说话,我就不敢读了,我需要时间。”孩子一席话,我深感自责。作为一个初学者,她刚学拼音,确实需要时间,而我没把情绪控制好,把“望女成凤”的焦虑情绪带给她,这就是我的不对。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过失,比故作威严更有威信。

这次以后,她写作业我很少参与,一般都是她独立完成,她不懂的时候会发问。我发现,呵斥也罢,哄逗也罢,未必奏效,有时,信任也可成为一把钥匙。信任孩子,会有其不意的效果。只要相信她会做好,她就真的越做越好,越来越会控制写作业的时间,起床、刷牙、上学亦渐见起色,我很欣慰。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我希望我能够放下姿态,培养耐心,与她平等交流,尊重她的想法,让她感知生活之美,学习之乐,一起探索幸福的真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很早就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整篇文章共分为了六个重要部分来进行阐述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的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品德、素养等。我对于书中的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感兴趣。首先,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先爱上学习。其次,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下,许多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如果父母存在功利或自私的想法,只注重眼前的成效,或只看到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本身就是一种无视孩子自身独特性的武断想法,作为父母就一定要有平等、尊重、关爱的心和要让孩子自信、独立、诚实,懂得关爱,具有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我们需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教育,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习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近期我借读了统博家长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自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更是一位好作家。书中讲到了“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点都讲得很详细,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感人,朴素生动;让我们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触的实例,教育的问题一一摆在我们眼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纯真的乐观、健康自信、聪明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此外,在此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还隐约看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身影。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从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来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圆圆有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与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父亲能做到这一点啊?所以,家庭教育绝并不单纯是母亲的事;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圣而简单却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吸取总结经验,想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在孩子面前,家长也要装得无能、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从错误中才能慢慢地学会思考与做事的技巧。

这本书值得我们大家去读,能让我们瞬间得到教益的好书!所以读完这本书倍感收获满满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再此我由衷的感谢作家尹建丽给我们读者编着了这本人人受益的好书!谢谢!

“人,如果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当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继发生后,我敢说我从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假期又要完成读书任务,该读一本什么书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书店。选选本专业的吧,说实在的,教学那类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很强的书,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选,因为我真的是不喜欢,怎么办呢?忽然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几页,这本书就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貌似平凡、实为哲理颇深的引子,驱使我下定决心把它买回家并作为我假期必读数目之一。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暴躁,失控时总是对孩子施以拳脚。我们儿时的教育,多数都受到过父辈拳脚的教育。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那种煞费苦心却失败的教育。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们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